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卷烟制丝工艺质量,本文选取某卷烟厂制丝部工艺质量的统计数据,采用帕累托图进行质量因素分类统计,并结合人、机、料、法、环进行鱼骨图分析,探究工艺质量问题的原因。研究表明:与"机"相关的质量问题占比达到62%,包括数采异常、设备故障和测温仪异常等;其次是人、料、环、法环节,包括参数调控、料头水分、天气变化和考核方法等。因此,在制丝过程中,应重点加强设备的保养和巡察,强化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设备正常、稳定运行,才能提升卷烟制丝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环境温湿度对制丝过程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系统开展了制丝环境温湿度对关键工序间烟草含水率的影响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制丝室内环境温度明显高于室外环境温度,且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越靠近室外,室内环境温湿度对室外环境温湿度影响越明显。在该制丝车间条件下,制丝环境湿度对松散回潮与加料工序间烟草含水率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05 3;制丝环境温度对加料与叶丝干燥工序间烟草含水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1 4;制丝环境温湿度对叶丝干燥与叶丝冷却工序间烟草含水率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基于制丝环境温湿度变化因素对制丝工艺技术标准进行合理优化设计,能有效提升制丝过程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将对提升卷烟加工质量及产品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出利用不同的排产调度方法与技术有机地集成来解决烟草行业的排产问题。以某卷烟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和应用背景,对烟草排产中的工艺流程和约束规则进行分析,构建制丝车间排产双层架构模型,运用双向排产调度技术与产品优化组合技术,将排产中的约束规则嵌入到算法设计过程中,给出算法设计方案,并通过实例说明此算法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制丝线排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复杂的制丝工艺中各个过程参数对叶丝填充率的影响程度,并对其进行量化,实验基于制丝工艺流程及多源异构的烟厂生产线数据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数据融合及数据清洗等方法处理数据;随后分别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指数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种分析方法结果高度一致;最后运用多层感知机(MLP)神经网络模型对叶丝填充率进行分析量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得到叶丝填充率真实值与验证值之间R2为0.938。结果表明:所探究的主要制丝工艺生产参数对叶丝填充率的影响权重是准确、有效的,能够指导叶丝生产过程,从而改善叶丝填充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复杂的制丝工艺中各个过程参数对叶丝填充率的影响程度,并对其进行量化,实验基于制丝工艺流程及多源异构的烟厂生产线数据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数据融合及数据清洗等方法处理数据;随后分别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指数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种分析方法结果高度一致;最后运用多层感知机(MLP)神经网络模型对叶丝填充率进行分析量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得到叶丝填充率真实值与验证值之间R~2为0.938。结果表明:所探究的主要制丝工艺生产参数对叶丝填充率的影响权重是准确、有效的,能够指导叶丝生产过程,从而改善叶丝填充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卷烟制丝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提高卷烟卷制质量和感官质量。[方法]选取制丝关键工序中对卷烟感官质量和卷制质量影响较大的参数: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切丝宽度、叶丝回潮出口含水率、烘丝机物料流量,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其对卷烟感官质量和卷制质量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对卷烟单支重量有显著影响,烘丝机物料流量、叶丝回潮出口含水率、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对卷烟感官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优化得出卷烟制丝关键工序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松散回潮热风温度为65℃,切丝宽度为1.00 mm,叶丝回潮出口含水率为18.50%,烘丝机物料流量为2 400 kg/h。[结论]研究可为卷烟企业优化制丝工艺参数,提高卷烟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制丝过程工艺加工强度对烟丝物理质量的影响,针对某品牌烟制丝工艺过程的松散回潮、一次加料、叶丝增温增湿和叶丝干燥4个加工过程,选取其中关键的5个工艺参数进行均匀试验设计;根据各试验组检测的烟丝填充值、整丝率、碎丝率,对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进行BP神经网络建模;应用建立的模型预测不同工艺参数组合对应的物理质量,通过3组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适用。整丝率检测结果为80.34%、82.73%、85.42%,对应的预测结果为80.89%、82.12%、84.86%;碎丝率检测结果为1.87%、1.61%、1.74%,对应的预测结果为1.6%、1.58%、2.2%;填充值的检测结果为4.57、4.73、4.60 cm3/g,对应的预测结果为4.48、4.51、4.62 cm3/g。此方法为制丝过程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新思路,可辅助于生产指导、降低试验研究成本。  相似文献   

8.
制丝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工序繁多,各车间、各工种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管理就成了制丝业的一个主要难题,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生丝的质量、产量、缫折,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制丝业的管理核心是在前缫车间,把前缫车间管理好了,其他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残烟的出丝率是衡量废烟支处理机性能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企业节能降耗、卷烟烟丝消耗量的一项关键指标。主要针对某卷烟厂制丝车间FY37废烟支处理机出现了残废烟支经处理后仍有部分烟支内有烟丝残留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确定了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了残烟机及相关设备的改造和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应用,实现了提高各牌号残烟出丝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根据,做好提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和研发一项面向节能减排的离散制造车间生产过程碳轨迹监测与控制系统。目的是优化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的碳轨迹。方法以RFID技术的车间实时信息采集技术为硬件基础,与碳足迹专家支持系统互为软件支撑,根据离散制造车间生产过程基础数据库知识和车间实时信息,在对离散制造车间能源、物料、废弃物等进行分类、编码、测量、采集和计算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碳轨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计算、处理和动态监测,对碳足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诊断、报警和控制;研究数据增值技术,它主要应用数据挖掘、人机交互、智能算法、动态自适应和智能控制单元等方法和技术,从大量的制造资源的碳足迹状态数据中挖掘隐藏于其中的不确定性行为并描述、预测和增值;研究碳足迹专家支持系统,该系统是在解释器和推理机的支持下,充分运用碳足迹、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自动化控制等方向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诊断离散制造车间碳足迹问题。结果面向节能减排的离散制造车间生产过程碳轨迹监测与控制系统集成到某汽车发动机装配车间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之中,车间用电量降低了3.28%,物料消耗降低了7.55%,因生产事故导致停产的次数下降31.76%,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论为离散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节能减排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显著影响游离烟碱含量的制丝重点工序的加工强度。[方法]分析了真空回潮、加料、贮叶及叶丝干燥等制丝工序对烤烟游离烟碱含量的影响,总结了游离烟碱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表明,在制丝的几个关键工序中,真空回潮使烟叶游离烟碱含量显著上升,加料和贮叶会使烟叶游离烟碱含量略微降低,叶丝干燥使游离烟碱含量略有上升。综合各工序的游离烟碱含量变化可以看出,在整个制丝过程中烟叶游离烟碱含量的增加幅度接近20%。[结论]研究可为优化卷烟生产工艺参数、提高卷烟内在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制丝车间烟梗(碎片及烟沫)筛分过程中出现振筛筛板因烟梗堵塞网眼,无法有效筛分物料,造成生产工艺要求不达标,而且后期人工清理筛板不易等综合问题,在原有振筛结构基础上增加新型筛板和网眼升降补偿装置,从而达到对堵塞网眼烟梗的自动清除,稳定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制丝车间以当前生产岗位需求为基础,针对车间管理制度体系远离基层岗位员工,设备操作标准化不足,设备清洁保养不规范等问题,构建了车间岗位工作标准化体系,体系以《岗位作业指导书》、《制丝车间XX岗岗位标准操作流程(sop)》和《设备清洁保养规程》为具体内容,以Tn PM信息化平台为信息传播终端,将其推送至岗位操作员工,实现了车间管理设备操作精益化。  相似文献   

15.
崔升  韦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21-8222,8252
运用DMAIC方法对制丝车间加工质量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主要对影响加工质量的切丝含水率和筒壁温度参数进行分析与优化,以提高控制水平。结果发现,烟丝加工质量中的百万机会缺陷数(ppm)由改进前的30 000降低为2 500,节约成本105.7万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预控技术,结合生产过程虫情现状,运用预控图技术,建立一套烟草甲虫防控治理模式,形成预警报警机制,有效监视生产过程虫情变化,通过深度清洁显著降低烟草甲虫数量。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制丝车间各个工序出口水分设计值变化时,数据统计分析无法随之变化,进而产生统计错误的问题,通过开发工控机设定值输入界面,改进各工序出口水分的数据采集、质量指标、统计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生产批次开始前操作现场适时调整设计值,保证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对批次汇总数据的均值、标准偏差处理方法进行改进,保证了统计分析的科学性.改进后,数据汇总可以对设计值的变化进行有效识别,统计量的计算全部正确,提升了质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合理细分制丝车间各生产线的出丝率以及卷接包车间各卷烟牌号烟丝利用率,然后结合配方结构差异分析,合理确定各牌号的万支耗叶定额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合理细分制丝车间各生产线的出丝率以及卷接包车间各卷烟牌号烟丝利用率,然后结合配方结构差异分析,合理确定各牌号的万支耗叶定额指标。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的设计及环境湿度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普洱茶发酵是采用人工在车间内自然渥堆发酵,这种发酵方式不能保证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湿度的均匀性,对普洱茶生产厂房和发酵车间进行设计和研究,将微生物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融为一体,使普洱茶的生产规范化,并具有科学性。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结合了传统发酵的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检测控制技术及设备,由湿度传感器、PLC主控设备、计算机处理系统、加湿设备和监控系统等构成。本文通过构建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对车间内的环境湿度进行控制,使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环境稳定,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了生产试验,得到试验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从试验数据中找出普洱茶发酵湿度对普洱茶品质形成影响的一些规律,为普洱茶发酵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相应的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