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徽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实证分析了1990年以来安徽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直接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互动关系。牧业和渔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比较大,增大牧业和渔业比重有利于农民增收,但是传统的种植业仍然是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安徽省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0~2010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要素,结合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自主创业、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组织、农业补贴、农村金融等方面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0—2010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要素,结合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自主创业、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组织、农业补贴、农村金融等方面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职业化意味着农民从"小农"向"职业农民"的转变,实现农民职业化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建立了农民职业化水平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农民职业化的现状,发现吉林省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整体来说处于中等程度,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民职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整体上表现为农民职业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提高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是提升吉林省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且针对如何提高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安徽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了阻碍安徽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强化农业政策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挖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分析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归纳得出安徽省2005~2015年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11项指标,并查阅统计年鉴得到与指标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有无比较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增收的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同时引入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运用SPSS 22.0和Eviews 8.0具体分析2005~2015年安徽省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并确定生产函数模型.[结果]2005~2015年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直接贡献率稳定在9.50%左右,最高年份贡献率达10.25%,2010~2015年和2006~2015年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25.22%和29.40%,证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建议]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同时建立新型农业机械维修体系,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陈得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94-6696,6698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民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其增速又呈现出阶段性下降的趋势。制约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资源性约束、产业性约束、市场性约束和政策性约束。因此,要缓解资源性约束,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强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深化市场化改革,开辟农民增收的空间;减少政策性制约,挖掘农民增收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农民消费对拉动我国内需,消耗国内生产剩余贡献巨大。随着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对农民收入状况、农民收入上升空间及制约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当前农村消费市场中个体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的现状,研究农民增收与消费结构变动关系,为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便利,同时针对农民收入与消费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雷  何如海  徐晨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6):224-227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又是重中之重。利用1978—2010年安徽省农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产值和农民纯收入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通过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为基础,运用回归模型,对安徽省17个市1998-2010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了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市及3大区域农民收入不存在σ收敛,也不存在绝对β收敛。当引入结构控制变量和虚拟变量时,农民收入也并没有呈现出条件β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省欠发达地区———六安市的农民收入与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工作重心、调整农村组织形式及改善农民消费环境 ,促进农民积极理性的消费等政策性思考 ,以期早日实现六安市农村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增收问题更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明确提出了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政策目标。结合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数据变化,运用Nvivo软件分析201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民增收政策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党中央对农民增收工作部署力度的增强,政策效能持续得到了释放;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对农村家庭收入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城镇化对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拟采用计量软件Eviews5.0对城镇化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城镇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从而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负相关关系,并针对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嘉兴市秀洲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分析了秀洲区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以期为秀洲区农民增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且收入增长变缓。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针对安徽省农民收入情况,深入分析"农业、农民和农村"三大因素对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产生的制约,提出了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时代"三农"队伍、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完善惠农政策等措施,以多管齐下地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姜永秀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59-1960
从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多方面差距中蕴藏着增收的潜力,非农产业的加速发展将为农民增收拓展更大空间,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农村劳动力将有进一步加快转移的余地,农民减负增收有较大潜力7个方面系统分析云南玉溪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其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宣城市等5市、县的调研,阐述分析了2009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以及实现稳步增长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饶磊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382-383,386
介绍安徽省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制约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结构视阈下的黑龙江垦区农民增收新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如何解决农民收入增加问题始终困扰着政府和专家学者,由于影响农民收入结构的因素较复杂。因此,文章从黑龙江垦区农民收入结构入手,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结构的主导性因素,并提出垦区农民增收的六个方面新途径,为垦区制定农民增收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该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农民收入的分析比较后,得出三个主要结论,即:农民收入整体水平偏低: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农民收入构成的不同来源不同年份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并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对农民收入增长亦具有不同的影响和意义。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大力发展和培养农村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政府对农村的宏观调控制度;不同类型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