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邹海南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97-98,101
该文对连城县2006年和2016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天然阔叶树林分复位样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连城县以天然阔叶树占优势的阔叶树林分正处于自我修复和自然演替的旺盛生长期,人为破坏减少、进界幼树增加、林内自然枯损正常。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机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和进行数据管理,是实现林业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基础。森林除生长、自然枯损等生物的特有规律以外,由于经营活动(采伐、抚育、更新等),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原因,森林资源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要想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必须改变现有的数据管理手段,引进计算机系统,建立森林资源档案。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的特点是:植物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林分为冷、云杉纯林为本;成、过熟林面积占绝对优势;林分生长率低,自然枯损量高;林分分布不均匀,且以中等密度的林分为主、天然更新不良。针对这种情况,应制定科学的经营措施,加强更新造林、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适地适树,加大管护森林资源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枯损动态模型及其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构造枯损函数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枯损函数的若干性质。地枯损函数分解为两个函数:一个是枯损强度函数;另一个是林木的径阶枯损率函数。从枯损的机理来看,枯损强度 函数与林分的和立地密切相关,而林木的径阶枯损率函数与之无关。这个假设已由落叶松、杉木、桉树固定标准地的定株观测资料所揭示的枯损率按径阶的分布规律所产。枯损是造成林分直径结构随林龄变形的主要原因。从损出发,揭示的人工林的直径结构动态变化方式和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区森林资源初、复查连清材料,对天山北坡及阿尔泰两大林区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复查期间,两大林区森林总蓄积有所增长,但森林质量一卜降,并发生结构性危机。预计在下一等间隔期内(1988~1996年),森林总蓄积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但资源趋于大径级化和老龄化,生长率下降,枯损现象日趋严重,森林资源危机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辽宁温性蒙古栎群落,划分了5个群丛组,并叙述了各群丛组的主要特征。调查统计和对20a间乔木层生长量及枯损量的观测得出。群丛组间材积生长量,枯损量差异明显,不同林龄的林分枯损量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林分的枯损情况,构建林分水平枯损模型,探讨树木死亡的影响因素,为科学经营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地类为纯林的1973块杉木样地为数据源,将样地按4∶1的比例随机划分成模拟数据(1 579块)和验证数据(394块),分别用于模型的构建和验证。选取基于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形式的零膨胀模型和栅栏模型等4种模型,以林分枯损株数为因变量,以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等17个环境因子为自变量,构建杉木林林分水平枯损模型。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排除各环境因子间相关性较大的因子;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2倍对数似然函数值(-2logL)3种评价指标分析比较各模型之间的拟合效果,选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等比较其预测效果,筛选出最优林分水平枯损模型。【结果】(1)除最暖月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和无霜期天数外,其余14个环境因子间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VIF<10)。(2)在模型的零部分,各参数估计值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海拔、林龄和株数密度是影响杉木林林分枯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抚育强度下的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的生长因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而异,强度35%~40%为宜。抚育改造可使大径木株数增加,自然枯损率降低;可加速次生林的自然演替进程;还可获得中间利用收益。抚育改造应因地制宜,正确认识,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林分枯损规律及枯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15年黑龙江省江山娇实验林场杂种落叶松人工林48块固定样地复测数据,在对不同初植密度(Dp)等级(SD1(Dp2 000株/hm~2)、SD2(2 000≤Dp3 000株/hm~2)、SD3(3 000≤Dp4 000株/hm~2)、SD4(Dp≥4 000株/hm~2))林分的总体枯损趋势以及不同密度等级的株数、蓄积和径阶枯损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假定相对枯损率同林分年龄呈常数、幂指数、指数关系,利用差分模型结合拟合优度比较得出基础模型,并以初植密度等级作为哑变量构建了林分枯损(存活木株数)模型。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林分枯损总体趋势分为3个阶段(林龄7~11 a为阶段1,林龄≥11~15 a为阶段2,林龄≥15~19 a为阶段3),枯损强度呈现强-弱-强的变化趋势,林分密度越大,株数枯损、蓄积枯损强度越大。杂种落叶松直径分布呈单峰山状曲线,且近似于正态分布,径阶枯损分布主要集中在2~12径阶。建议杂种落叶松造林初植密度小于4 000株/hm~2,在林分年龄为15 a时,对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杂种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相对枯损率同林龄的指数函数显著相关,将林分初植密度作为哑变量能明显提高林分枯损模型的拟合效果(R2a由0.77~0.93提高到0.97),该模型适用于预测不同初植密度幼龄林的存活木株数。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1990-2000年10 a间复测的518块6个主要林分的固定样地数据,计算出不同林分各龄组以及各径阶的枯损量、枯损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个主要林分枯损量随着龄组的增大而增加;枯损率都随龄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林分各龄组间及不同林分间的枯损率差异较大;白河林业局绝大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壤因子的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枯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林分单位面积枯损株数与土壤因子、林分密度(SD)和立地指数(SI)的关系,以探索通过枯损模型表征土壤变量对立地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枯损树木与土壤因子和林分密度可以接受线性回归,全林分枯损模型为Y=838.375-47.810TK+0.343SD(调整R2=0.731),其中落叶松枯损模型为Y=2149.86-81.594TK-314.054TN(调整R2=0.739),而云冷杉枯损模型的拟合优度R20.6,说明复杂林分条件下优势树种与共优势树种对于土壤因子的响应与林分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朱世光 《北京农业》2012,(12):158-159
探讨阔叶树林分枯损模型的构建,对于经营管理作为我国南方集林区生态公益林的主要树种的阔叶树林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顺昌县优势树种为阔叶树的1996和2006固定样地资料,构建阔叶树枯损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估测的阔叶树林分枯损总数的估测精度为93.89%。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发的可变密度全林模型QUASSI 1.0,基于赫尔辛基大学开发的CROBAS碳平衡模型框架,融合二类调查数据、文献数据以及解析木数据,进行参数校正及优化,本地化了CROBASPT(油松)枯损模块的参数。并根据立地条件和初始密度选取了9个代表性油松林分,以20年为预测期,比较分析了经验模型和过程模型在不同密度、不同地位级条件下对枯损预测的差异,探索有效的林分枯损预测方法。同时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析了过程模型CROBAS-PT与经验模型QUASSI 1.0预测值的偏差。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初始密度的油松林,CROBAS-PT和QUASSI 1.0在预测期内均呈现初始密度越大,林分年枯损率越大的规律;对于不同地位级的油松林,无论CROBAS-PT还是QUASSI 1.0在预测期内,林分枯损受立地条件的影响均不敏感。CROBAS-PT枯损预测的机理过程分析说明,油松树冠投影在20~40 a预测期内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立地质量越好的林分,树冠投影越大,枯损率越大。误差检验分析显示,过程模型CROBASPT枯损预测结果符合统计检验要求,尽管CROBAS-PT对于枯损的预测相比经验模型QUASSI 1.0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在缺乏连续观测样地数据,无法保证经验模型的建模数据需求时,采用过程模型方法预测林分枯损不失为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混合效应的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单木枯损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固定间隔期复测数据,运用不同方法建立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单木枯损模型,为确定杂种落叶松合理的经营措施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黑龙江省江山娇实验林场48块样地的复测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利用全子集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构建杂种落叶松单木枯损模型。使用列联表分析和分类率-阈值散点图,确定枯损模型预估时的最佳阈值。引入随机参数,构建样地水平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模型估计方法为自适应积分最大似然估计,模型筛选指标为Akaike信息标准(AIC)、贝叶斯信息标准(BIC)以及-2倍对数似然值。通过计算绝对平均偏差(Bias),绘制ROC曲线以及模型预估枯损率与实际枯损率直方图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包含单木(林木胸径,DBH;胸径平方,DBH2)、林分(林分断面积,BA)、竞争(大于对象木树木断面积之和变形,BALD)3个水平变量组合的单木枯损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杂种落叶松枯损主要发生在小径阶且相对竞争较大时。单木枯损概率随DBH增加逐渐减小,随BALD、BA增加而逐渐增加。最佳阈值有效提高了模型预估效果,方差-协方差结构为无结构矩阵(UN)时,四参数混合模型的拟合结果最佳,其预估的林分枯损率更接近实际林分枯损率。结论混合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描述和预估杂种落叶松的单木枯损。阈值分析是提高二分类模型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杂种落叶松作为速生树种,幼龄时期应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以减少枯损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状况是衡量林业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标志。森林在发展过程中因受人为经营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森林资源始终处于消长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必需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准确预测林木的生存和枯损是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生存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林木生存模型,能够提高林木枯损模型的精度。   方法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块落叶松云冷杉林样地数据为例,基于生存分析方法中常用的6个时间参数分布回归模型(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Gompertz分布及Gamma分布),把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作为协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去,构建林木生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并与传统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木初始胸径的增加,其枯损的风险降低,生存率提高;随着单木大于对象木断面积值的增加,其枯损的风险增加,生存率降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木枯损的概率增加,生存率降低;立地因子对林木的生存没有显著影响;6个参数分布回归模型中,Weibull分布的模拟精度最高。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Weibull分布模型在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后,模型的模拟精度获得明显的提高,并且达到极显著程度。  结论  在森林经营中,要提高林木的生存率,需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法和经营时间,避免使林分的密度过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川省天全县杂交竹枯萎病的症状观察、显微镜检验、组织分离鉴定和柯赫假定分析 ,并结合林间自然发病情况研究 ,认为该病害为杂交竹枯梢病 ,其症状表现为枝枯、梢枯和株枯型 ,以株枯型为主 ,病原为黑喙球菌(Ceratosphaeriaphyllostachydis)。  相似文献   

18.
广州白云山几种森林群落生物量和持水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白去山风景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及灌草层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马占相思+木荷群落>马尾松群落>马占相思群落>藜蒴群落>加勒比松群落:枯落物层现存量为马尾松群落>藜蒴群落>马占相思+木荷群落>马占相思群落>加勒比松群落;5个群落各层的自然持水量为土壤层>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枯落物层(马尾松群落为灌草层>乔木层);群落各层总的自然持水量顺序为马占相+木荷>马占相思>马尾松>加勒比松>藜蒴。  相似文献   

19.
十年两次间伐的连续观测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黄山松林分的直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间伐林分总材积增加1%左右,经济价值提高33. 4%,乔木层生物量提高2~5%:不间伐林分9年株数枯损15. 15%,材积枯损4. 74%,凋落物以不间伐林分的最多,达10278kg/ha,其次为弱度和中度间伐林分.  相似文献   

20.
李霞 《新农业》2023,(4):31-32
森林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保护森林资源是保障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同时,森林资源的开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等诸多原因,森林资源保护问题面临着严重挑战。森林防火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