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绢病是一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其寄主范围广,可危害多种植物,严重危害时,常造成作物减产.关于各种植物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一直是植物病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白绢病的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在对该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此,首先介绍白绢病病原菌的特征、分布、寄主种类、危害症状、侵染循环与致病机理,然后进一步总结阐...  相似文献   

2.
花生白绢病致病因素及生态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的重要病害,多在成株期发生,高温高湿的7~9月份是发病盛期。病情发展与气候、品种、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轮作、改良土壤、加强肥水管理、切断传播途径、药剂拌种、田间药剂喷雾或淋根等措施可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花生白绢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总结了其防治方法,以期为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生白绢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白绢病在临沂市已成为为害花生的主要病害。该病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侵染期越冬菌核、菌丝体萌发成菌丝或产生芽管。从花生根茎部表皮或伤口侵入,形成初侵染;7—9月份气温在20~35℃时,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该病发生迅速。其暴发成灾的关键因素是气候条件;同时病情与品种、栽培管理也存在密切关系。花生田间湿渍、杂草丛生、生长茂密和连作以及其他病虫为害均有利于发病;防治要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实行抗病育种、轮作、改良土壤、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和减轻为害。另外,播种期药剂拌种、发病期进行药剂保护也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6.
鱼腥草是会泽县主要种植的特色蔬菜之一,每年畅销省内外数万吨,但由于长期连作等原因,鱼腥草白绢病逐年加重。使鱼腥草商品品质下降,从而直接影响了鱼腥草的生产及菜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原因、发病症状、发生规律,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马蹄金白绢病症状与病原、病菌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空间格局、化学防治技术,最后指出了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阳是河南省主要的花生种植区和集散地,年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针对南阳盆地花生白绢病严重发生的突出问题,从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入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轮作、种子处理、播种期预防、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和及时进行药物防治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指导花生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花生白绢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虽然早有记载,但一直危害不重,但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该病在辽宁的发展属首次报道。分析了该病的发生、流行原因,并结合地方实际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铁线莲白绢病的防治技术。[方法]在介绍铁线莲白绢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的基础上,阐述了铁线莲白绢病的几种防治方法。[结果]铁线莲白绢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患病植株的处理防治、农业措施防治和药剂防治。[结论]为铁线莲白绢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症状、病原物、病害循环、发病因素,并且总结出较完善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草莓白绢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草莓白绢病的病原物是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 fsii Sacc.;病菌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菌丝最适生长pH为5.08,在所测试的碳源中,S.rolfsii Sacc.对淀粉的利用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在供试氮源中,对硝酸钙和硝酸钠的利用最好,对尿素的利用最差;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核萌发的抑制温度为55℃10min。室内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世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杭白菊白绢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白菊白绢病是浙江省杭白菊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常年发病率达29.6%~84.1%。该病主要危害杭白菊茎基部,引起皮层腐烂,进而全株青枯死亡。病原菌经鉴定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ardo.菌核在10~40℃内生长,以25~30℃生长最好;菌核萌发的pH值范围为2~12。杭白菊产区桐乡县白绢病从6月中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的收获期,其中8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压条摘心时期为发病高峰期。压条、摘心和后期偏施氮肥等栽培措施是病害严重的重要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白绢病发生。防治试验表明:植物生长前期用3%井冈霉素或20%稻脚青,中后期用3%井冈霉素或50%多菌灵防治能控制病害蔓延,在杭白菊生长季节应防治4~6次。  相似文献   

15.
龙血树白绢病病原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血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龙血树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在30℃、pH值为5.0~6.0的条件下适宜该菌菌丝生长;菌核在25~30℃时形成量最多,最适于菌核萌发的温度为30~35℃、pH值为4.0~7.0;40℃以上高温抑制菌核的形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有无光照都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地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不同地区晚疫病发生因素不尽相同,损失程度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作者结合部分试验结果,论述了气候条件、种植品种、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四方面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报道了三峡库区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玉米纹枯病在不同海拔、不同年度、不同病情田块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影响纹枯病发生轻重的因素主要是菌核量、温度、湿度及雨日。此外,地势、播种方式、品种、播种期亦会影响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又名小麦尖眼点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引起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均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亦可传播该病。小麦播种萌发时,幼苗地下部分的幼根、幼芽即可被病原菌侵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强致病力菌的抗病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8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强致病力菌株接种,鉴定了其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小斑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28个玉米品种中大多数玉米品种属于抗或者高抗水平;只有冀玉12号、鲁单9056、郑单958和先玉335属于中抗品种,而这些品种推广面积较大,是玉米主产区的主流品种,建议严密监测小斑病菌的致病性,尽快筛选对强致病力菌株抗性好的高产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0.
对草乌白绢病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 ℃、pH值5.0~6.0及黑暗等条件适宜菌丝生长;25~35 ℃、pH值4.0~6.0、光照、相对湿度100%加水等条件适合菌核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