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00万hm2,其面积、单产、总产、出口创汇额均居各种油料作物(包括大豆)之首,成为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农作物,第二大秋作物.近20年来,河南省花生科技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花生育种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为生产提供4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了六次全省范围大规模的品种更新,使花生生产区的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促进了全省花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惠安县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0.8万hm2左右[1]。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生产上习惯连作、旱灾及病虫害等的影响,造成产量徘徊不前,经济效益难以提高[2]。因此,引进推广耐旱、抗病、高产的花生新品种已成为花生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惠安县种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南阳市的传统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近年来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单产水平也显著提高。对南阳市改革开放以来花生面积和产量变化的情况及近几年各县(市)区花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南阳市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南阳市花生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苗 《种子科技》2022,(18):46-48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具有味道好、吃法多样等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花生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花生病虫害种类增多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加,直接影响花生产业健康发展。文章论述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以及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信仁  朱怡  杨文 《耕作与栽培》2003,(2):62-64,F003
花生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居世界第2位 ,2 0 0 0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 485 53万hm2 ,单产1 98 2kg/ 667m2 。全国花生主要有大三产区 (一是北方产区 ,二是南方春、秋两熟区 ,三是长江流域春、夏交作区 )。贵州省属花生零星种植区 ,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 ,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 0 0 1年种植面积 4 57万hm2 ,平均单产1 0 5kg/ 667m2 。铜仁地区是贵州省的花生主产区 ,盛产珍珠豆型花生。铜仁花生色泽鲜靓 ,香脆可口 ,风味独特 ,享誉省内外 ,是传统的优势产品之一。 2 0 0 0年全区花生面积 2 76万hm2 ,产量 45…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主要产区.近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hm^2以上.占全国花生总面积的1/5.位居全国第一位。花生不仅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其面积、单产、总产、出口创汇额均居各油料作物之首,成为河南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因其高产、稳产、经济效益高,应用前景好,已由小作物、低产作物一跃成为河南省发展最快、种植最广的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农作物和第二大秋作物。目前我省出口花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推进河南省花生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河南省的第一大油料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到2000年猛增到984.8万公顷,总产量335.9万吨,为1978年的15.1倍,占全国总产量的23.27%,属全国第二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毅 《中国种业》2011,(Z1):16-16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现在我国每年的生产量接近1500万t,离实际每年的需求量1800万t尚有300万t的缺口。据预测:到2020年花生年需求量将达2100万t,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目前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增长40%以上,就必须从提高花生的单产和增加种植面积来实现。靠大规模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来提高总产显然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只有依靠提高花生的单产来达到提高总产的目的,这就必须培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在花生生产中有诸多因素影响到产量的提高,有些已成为制约花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花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是促进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品种混杂退化1.原因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经济油料作物,种植花生曾为夏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花生单产一直徘徊不增,保持在150~175kg/667m^2甚至更低的生产水平,花生种植面积也逐年减少,2007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不足6万hm^2。其原因分析及发展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山东省邹城市的主要经济和油料作物。邹城市花生栽培主要以春种地膜覆盖为主,占花生种植面积的95%以上,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9月下旬或10月初收获。花生收获后,地闲好长一段时间,等来年种植甘薯或其他作物,这样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土地经济效益处于常年徘徊状态,农民收入不高。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福建省惠安县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 000hm2.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生产上习惯连作、旱灾及病虫害等原因影响,造成产量增长缓慢,经济效益难提高.因此,引进推广耐旱、抗病、高产的花生新品种已成为花生生产上要解决的问题.2012年,福建省惠安县种子管理站根据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泉州综合试验站)安排,引进6个花生新品种进行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利用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花生作为河南省正阳县经济建设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其年生产总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种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种植品种主要以小果花生为主,约占花生总种植面积的95%,是全国珍珠豆型花生最集中、面积最大的产区之一,2004年被国家统计局认定为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之首。其生产的花生远销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及东南亚等一些地区和国家。近几年来,由于花生品种更新换代慢,品种老化、退化严重,造成产量低而不稳,抗性减弱,病虫害加重,品质变劣。1996-2000年花生平均产量达4180.5kg/hm^2,而2001-2005年平均产量仅2733kg/hm^2,产量减少1447.5kg/hm^2。因此我们认真总结分析正阳县花生生产现状,找出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1 现状 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第2位,而总产量1190万t,居第1位,约占油料总产的50%.辽宁省适宜花生生产,光照充足,病害少,特别是影响花生品质的黄曲霉显著低于其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花生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5.
赵彦红 《种子科技》2022,(3):103-10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重茬地栽培面积增多,增加了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导致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为此,必须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文章以花生的生长习性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病害和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的防治对策,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吉梅 《种子科技》2022,(22):102-104+110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我国的种植范围较广,是一些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随着人们对花生的需求不断增长,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并且花生种植朝着产业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花生种植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病害,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几种花生病害的发生规律、症状、发病条件,论述了病害的具体防治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崔伟  刘启 《种业导刊》2021,(2):9-11
花生是驻马店市主要油料作物和优势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33.33万hm2以上.近年来由于常年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从合理轮作、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播种方式、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花生栽培技术,旨在改善花生质量,提高花生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区, 近年来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均占全国花生的1/5以上。在河南,花生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农作物,其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的县(市)就有24个, 因此,发展花生生产对于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区,近年来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hm2左右,产量达到300万t以上,均占全国花生的1/5以上.在河南,花生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农作物,其种植面积超过1.33万hm2的县(市)就有24个,因此,发展花生生产对于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光明 《种子世界》2011,(10):12-13
1"两杂"基本情况 2010年沧源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51.27%,产量占稻谷产量的51.27%;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60.6%,产量占玉米产量的85.5%。由此可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单产明显高于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