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管好水质夏秋季节,随着池塘载鱼量的增加,鱼类所需活动空间逐渐加大,以及随着水温的升高,池鱼活动加强,代谢物增多,易使池水恶化。这时应逐步加深池水,以有利于池鱼的生长发育,鱼池水深要求在2米以上,鱼种池水深要求在1.5米以上。将池水加深的同时要适量追施肥料,保持池水"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宜保持在25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0,(2):30-30
1施肥关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667米。施人粪尿60~90千克;或畜粪100~150千克。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1.0:1.0:0.5,追施时首先粉碎对水后全池泼洒。每667米。总用量为3~7千克,每次追施间隔5~10天。使池塘水质保持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正>1施肥关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667米2施人粪尿60~90千克;  相似文献   

4.
一、夏季鱼病成因 夏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夏季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鱼体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由于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鱼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在水温上升后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  相似文献   

5.
精养高产鱼池的特点是放养鱼类规格大、品种多、密度高,因此,水质管理调节极为重要。尤其是夏秋季节,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水质的调节,是获取养鱼高产稳产的关键。现介绍几种水质的调节方法。一、适当追施化肥,减少或停施有机肥夏秋季节适当地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铵态氮,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既增加天然饵料,又改善水质。每亩鱼池每次施尿素1.5公斤~2.5公斤、磷肥2.5公斤~5公斤,每7天~10天施一次,可使天然饵料生物保持…  相似文献   

6.
鱼池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养鱼效益。衡量养鱼水质好坏主要指标如下: (一)温度测试。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鲢、鳙、草、鲤、团头鲂等,适宜水温为20~30℃;罗非鱼适宜水温为25~34℃。现市场上的水质分析仪和溶氧测定仪,均有测试水温的功能,可以测定不同水层的  相似文献   

7.
刘智 《农家科技》2007,(4):27-28
<正>鱼池水质的管理,直接影响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怎样来衡量鱼池中的水质好坏呢?下面四种方法能帮你解难题。1.温度测试。不同的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也不同。鲢、鳙、草、鲤、团头鲂等,适宜水温为20~30℃;罗非鱼适宜水温为25~35℃。现在市场上的出售的水质分析仪和溶氧测定仪,均有测试水温的功能,可以测定不同  相似文献   

8.
谢刚  姜燕 《福建农业》2008,(8):26-27
夏秋季节,池外气温高,池中水温高,水中溶氧低,常引起鱼类泛池,甚至死亡,造成一定损失。为了有效地防止鱼池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应对鱼池水质进行及时改良,以确保鱼类高温季节安全速长。  相似文献   

9.
<正>培肥水体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适度繁殖,以增加鱼类天然饵料,为养殖高产打基础。培肥水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人畜粪肥施入法将收集的人畜粪肥加入适量的清水稀释,然后绕池塘水边徐徐泼入,以增加池塘水体肥度,培育鱼类饵料生物。追施的数量视饲养鱼的种类、大小不同,并根据水质、水温灵活掌握。追施的肥料要经过发酵和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0.
一、夏季鱼池肥料变化的特点 1、池水氮元素含量增加 6~8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饲料,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根据我们测定,池水有效氮含量通常高达0.5~2.0毫克/  相似文献   

11.
<正> 1 夏季鱼池肥料变化的特点 1.1 池水氮元素含量增加。 6~8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饲料,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根据我们测定,池水有效氮含量通常高达0.5-2.0mg/  相似文献   

12.
<正>精养高产鱼池的特点是放养鱼类规格大、品种多、密度大。因此,水质管理调节极为重要,尤其是夏、秋季节,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水质的调节,是获取养鱼高产稳产的关键。现介绍几种水质的调节方法: 1.适当追化肥,减少或停施有机肥 夏、秋季节适当地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铵态氮,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既增加天然饵料,又改善水质,使鱼池饵料生物保持较高的数量和较理想的种类组成。 2.适时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  相似文献   

13.
洪学 《吉林农业》2006,(5):26-26
进入春季后,天气转暖,鱼类生长加快,摄食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对水温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要加强池水水质调控,以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便加速鱼类生长,提高养殖效益。给鱼池注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为达到鱼池理想环境条件效果,在注  相似文献   

14.
进入春季后,天气转暖,鱼类生长加快,摄食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对水温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要加强池水水质调控,以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便加速鱼类生长,提高养殖效益.给鱼池注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为达到鱼池理想环境条件效果,在注水过程中掌握以下技巧:  相似文献   

15.
王松 《新农村》2006,(4):19-19
1.水温管理 鳝苗池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鳝苗喜生活在水质清新且肥、溶氧量丰富的水环境。根据习性。25—28℃的池水温度最适黄鳝生长。夏季,有时水温高达35—40℃,需采用适宜的调温措施:一是保持适当水深,一般春、秋季7天换水1次,夏季3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全池水体的三分之一;二是在池中放养适量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6.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投饵施肥多,最易导致水质变坏;同时水温高,寄生虫与致病菌大量滋生,易引起淡水鱼暴发性疾病,应引起生产上的高度重视。该文主要就水温变化对淡水鱼养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胡嘉俊 《新农村》2007,(6):23-23
1.水质控制高温季节,投饵量较多,水质变化快,有效调节鱼池的水质,是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调节方法:一是适时加注新水,排除老水。一般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水20~30厘米,保证池塘水位不低于1.5米;注水宜在清晨4时左右进行。二是停施或少施有机肥,适当追施化肥。每亩(  相似文献   

18.
<正>鱼池施生物复合鱼肥的效果与环境水温、天气情况、水体pH值、溶氧、土壤和底质等环境因子有关,必须因地制宜,合理施用。1.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浮游生物的新陈代谢,会影响到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一般水温较高时,有益细菌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旺盛,肥效发挥较快,水温低时则相  相似文献   

19.
甲鱼池放养绿萍合理产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84-2084,2086
甲鱼池放养绿萍是净化水质的有效措施,收获的绿萍可作为草鱼饵料,是一种高效益的生态模式。研究了绿萍放养基数与日产量的关系及绿萍密度对水温的影响,探讨了绿萍的合理产量。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01,(12)
为了能使池鱼安全越冬,在寒冷的冬季,对池鱼管理必须做到“五防”。一防池水过浅进入冬季,当鱼池的水体表层封冻后,池中的水温较低,加上气温和阳光影响,通常会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一般在水下1米处,水温约2℃~3℃,从1米处向下,水温会逐渐升高。鱼类在冬季往往都聚集在鱼池的深水处。因此,冬季鱼池里应保持水深1.5~2米,不能过浅。要经常检查鱼池的冰下水位,发现水深低于1.5米时,就要及时向鱼池中注水。二防投料过勤冬季鱼类的生长速度降低,食欲减弱,投喂饵料也要相应减少。如果投料过勤,不仅会浪费饵料,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水质,妨碍鱼的生长。因此,在冬季,当池水的表层水温在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