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纵轴流脱粒滚筒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4LZ–3.0型联合收割机在水稻喂入量和草谷比较大时脱粒滚筒易堵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纵轴流脱粒滚筒。该滚筒主要由喂入螺旋装置、辐条、辐盘、脱粒杆齿、排草板组成。脱粒时水稻由搅龙经输送槽输送至喂入螺旋装置处,经螺旋装置叶片轴向输送至脱粒杆齿滚筒进行脱粒。为探讨螺旋装置喂入适应性能,通过单头、双头和三头螺旋装置的选型试验,选定了三头喂入螺旋的脱粒滚筒,以滚筒转速、导向板倒角、脱粒间隙为因素,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该脱粒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其最佳工作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滚筒转速为800 r/min、导向板导角为23.7°、脱粒间隙为20 mm时,籽粒破碎率为0.113%,未脱净损失率为0.071%。  相似文献   

2.
鼓形与圆柱形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功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功耗,同时减少脱粒滚筒堵塞,提高水稻联合收获机收获效率,设计了一种鼓形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并对其功耗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以具有相同外部尺寸的圆柱形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为对照,以脱粒滚筒旋转轴总力矩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基于离散元法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喂入量下,2种结构的脱粒滚筒旋转轴总力矩存在明显差异,鼓形...  相似文献   

3.
横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滚筒长度限制了其脱粒分离能力,仅被应用于中小型联合收割机。为研究横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脱粒间隙等因素对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优化装置结构,利用概率学理论建立了横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未脱净率和夹带损失率数学模型。对模型正确性验证试验表明,模型对未脱净率的预测相对误差为8.23%,对夹带损失率的预测相对误差为2.90%。仿真分析和试验表明,该模型可反映籽粒轴向分布和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脱粒间隙等参数对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联合收割机田间收获时喂入量不稳定导致收获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通过调节脱粒间隙以适应不同喂入量工况的解决斱案。为实现脱粒间隙可调节,基于4LZ–1.0型小型联合收割机,设计了一种直径可调的脱粒滚筒。滚筒由主轴、齿杄、间隙调节机构、间隙控制机构等部件组成。通过间隙控制机构驱动间隙调节机构,改变脱粒滚筒直径,实现脱粒间隙调节,间隙调节范围为10~40 mm。以喂入量、滚筒转速、脱粒间隙为影响因素,以未脱净率、夹带损失率、含杂率为评价指标进行脱粒性能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分析了各因素对装置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幵根据综合评价回归斱程分析得出了不同喂入量下的较优滚筒转速及脱粒间隙。喂入量小于0.876kg/s时,滚筒转速应匹配700 r/min的低速档,喂入量大于0.876 kg/s时,应匹配1 300 r/min的高速档。  相似文献   

5.
纵置单轴流滚筒脱粒与分离装置功耗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脱粒与分离因子对功耗性能的影响,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影响钉齿式轴流滚筒脱粒与分离性能的3个因素(喂入量、滚筒转速及导向板导角)以及对脱粒与分离的主效应、单效应、两因素的交互效应进行分析,并且得出各因素水平之间的最佳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6.
用传统的切流滚筒式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损失率和破碎率都比较高,很不理想.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科技人员在吸收日本洋马、凯斯-2366等机型的先进技术,并参考国内现有旱作大型联合收割机结构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较为新颖的TZ-5型双轴流筒脱粒装置,利用该装置对E512/514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钉齿滚筒轴流脱粒与分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纵置钉齿式轴流试验台上,进行了水稻脱粒试验,目的是研究脱出物在滚筒轴向的分步规律。试验结果为:脱出物(子粒和碎茎秆及轻杂)沿轴向分布受子粒分布影响最大;子粒沿轴向分布规律是,在20cm处为最高值84.3%,然后开始逐步下降,到100cm的位置时,就几乎没有子粒分布了。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标准规定的螺栓联接扭紧力矩值不尽合理的问题,并从联合收割机上脱粒滚筒与纹杆间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和失效分析出发,提出了正确的设计计算方法。指出螺栓联接的扭紧力矩值不仅与螺栓的公称直径及性能等级有关,还与能否保证联接可靠工作有关。脱粒滚筒与纹杆间螺栓联接的扭紧力矩值应按保证工作时滚筒与纹杆间不发生滑移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偏心滚筒式梳脱试验台的结构及用它进行梳脱水稻的试验,得出了反映该试验台性能指标与工作参数之间内在规律性的一组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的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一组最佳参数值。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4LZ–4.0型联合收割机机收作业中籽粒破碎率,提高清洁度,依托纵轴流差速分段式脱粒滚筒,设计了杆齿、弓齿和刀齿3种形状的脱粒元件,通过改变脱粒元件表面与籽粒碰撞时的接触状态,刚柔耦合成6种类型脱粒滚筒;基于冲量–动量定理对籽粒碰撞过程进行分析,通过仿真试验得到刚性杆齿和刚柔耦合杆齿与水稻籽粒谷物接触时籽粒所受法向力均值分别为28.4 N和22.3 N,籽粒所受切向力均值分别为14.43 N和8.74 N。以前滚筒齿形、前滚筒转速和前后滚筒转速差为影响因素,以水稻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为评价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前后滚筒转速差对破碎率的影响最大,前滚筒齿形对未脱净率的影响最大;试验得到的最优组合为前滚筒齿形为弓齿、前滚筒转速为600 r/min、前后滚筒转速差为100 r/min;与刚性脱粒元件相比,带有聚氨酯橡胶套的刚柔耦合脱粒元件可有效降低水稻籽粒破碎率,平均可降低18.5%。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区育种路径自对齐的小麦小区播种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种专家在进行小麦小区育种时,需要精准地对播种区域进行划分。但传统小麦小区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各小区各行无法精准对齐,导致育种区域混乱,影响育种效果。为了解决小麦小区播种路径精准对齐的问题,本文在长期实验的基础上,将北斗卫星定位与小麦小区育种相结合。首先,获取播种机经纬度,通过建立相对坐标系,构建播种机的小区路径模型,得到规划的路径,取代了传统人工画线的过程。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小麦小区播种,在5 cm的误差范围内,播种准确度提高了32%。同时,考虑到农田作业环境复杂和人工驾驶的能力有限,北斗卫星定位本身也存在厘米级的误差,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区路径规划的精准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算数平均值滤波与卡尔曼滤波相融合的算法,在相对坐标系下,对基准路径的斜率值进行迭代递推处理。经实验,使用算数平均值滤波与卡尔曼滤波相融合的算法,能有效地对实际计算的斜率值进行修正,最小的修正幅度为20.1%,最大的修正幅度达到4 871.4%。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北斗卫星定位在小区播种机路径精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再生稻头季收获碾压率,设计1台轻量化、宽割幅、低碾压的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该机由2套收割、脱粒、清选及储粮系统构成,共用1套履带式行走底盘,其收获装置采用对潮湿作物脱粒能力强的轴流钉齿式脱粒滚筒,清选装置采用质量轻、功耗小的气流清选筒式装置。对整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并试制1台割幅为2.55m、理论喂入量为1.6kg/s的样机。以水稻品种"中香一号"为试验对象,对该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24 m/s,割茬高度在0.35~0.55 m间可调,工作效率为0.133hm~2/h。该机碾压率低、质量轻,能满足再生稻头季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行研制的螺旋叶片带板齿式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进行了水稻脱粒试验研究,目的是研究脱出物沿滚筒轴向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脱出物沿轴向分布规律受籽粒的分布影响较大,子粒分布曲线规律显著,在不同喂入量的情况下分布形式相似,喂入量大曲线的峰值较高。该研究为脱粒与分离装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轴流技术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生产当中。  相似文献   

14.
螺旋叶片带板齿式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轴流脱粒机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于脱粒机理的研究还不深入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经验,研制了螺旋叶片带板齿式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试验台。该试验台可进行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工作性能和结构参数的试验与研究,可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等部门。  相似文献   

15.
从农户耕地规模和种子选择的视角出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小麦生产大省河南省的14个县56个行政村300余户农民的进行问巷调查.在分析了小麦种植地块规模、品种数量及种子来源对小麦生产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从品种审定、良种补贴、保障措施及农民与土地关系等4个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以携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I39、92RO89等为供体亲本,以丰产但不抗病的4185等品种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进行抗病基因的转移。分析了供体亲本及回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变化,分析了双亲与后代在株高、株型、穗长、抗病性、抽穗期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易位系的穗部性状有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控制。易位系的抗病性与黑芒基因并不连锁,抗白粉病为显性性状。3个组合的F1  相似文献   

17.
河蟹养殖受水生态影响大,为了研究水生态因子、气象因子对河蟹生长的影响,建立了河蟹养殖观测试验点,设置了水温、pH、溶解氧等水生态因子观测项目和河蟹脱壳时间、体宽、体重、病害等河蟹生长状况监测项目,对2011年近1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1)河蟹生长过程非匀速进行的,不同阶段生长速度差异大,在2011年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中旬,观测到2个相对快速的生长期;(2)5月中旬前,公、母蟹生长均较慢,且个体之间、性别间差异很小,5月下旬以后个体之间、性别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7月下旬后,公蟹样本的质量均方差逐渐增大,而同期母蟹样本的质量均方差则比较稳定,说明母蟹个体之间生长较为均匀;(3)河蟹生长过程伴随着重量、外形的增大,饱满度和健壮程度也不断增强,在接近成熟的阶段,公蟹的饱满度和健壮度普遍大于母蟹;(4)观测点各层水温一日之内的变化曲线接近正旋曲线,振幅随着水深的增大而减小,溶解氧值的日变化主要与太阳高度有关,白天太阳高度越高,光照越强,溶解氧值越大;(5)河蟹生长与水温、溶解氧浓度关系大,水温过低则生长缓慢,而水温过高亦不利于生长,水中溶解氧浓度过低,会直接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命,但并非溶解氧浓度越大,河蟹生长就越快,溶解氧浓度在5.0~7.0 mg/L之间,有利于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18.
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上具有易恢复、恢复源广的优点,但这需要解决核不育性难以有效保持的遗传学问题.基于小麦细胞遗传学理论和大量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实践,建立某种特殊细胞遗传学保持机制,可以实现小麦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成功建立,实现了小麦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 既实现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白粒种子(正常小麦粒色,相对蓝粒而言,基因型为2n=42W(msms)=42)与雄性不育保持系蓝粒种子(可自交繁殖、“一系两用”,基因型为2n=42W(msms)+4E’=43)粒色的细胞遗传学标记,使小麦核不育杂种优势的育种和生产利用成为可能.简述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创建的遗传育种学原理、“兰州核不育小麦”突变体的发现与鉴定,及蓝粒小麦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育种应用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优缺点,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中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作为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