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是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合理规划储备区范围及划定时序可以保障永久基本农田在被占用后能够快速得到补划。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从耕地的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热点分析法进行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空间集聚性分析,综合二者结果采用矩阵组合法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分级划定。结果表明:1)黄骅市非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显著,整体土地质量较好;部分地区受土壤盐渍化影响较大,工程质量较差;灌溉保证率低下是限制耕地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综合质量以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为主,分别占非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图斑面积和数量的44.22%和31.08%;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永久基本农田周边的耕地综合质量较高,东部距海岸较近处耕地质量较低。2)研究将黄骅市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分为优先划入区、适宜划入区和整治调控区3类。优先划入区的耕地综合质量高、集聚特征明显,面积占比为30.75%;适宜划入区的耕地综合质量或空间聚集性较差,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质量建设;整治调控区面积最大,占比为41.19%,其整治和改良应致力于提升农业生态的长期安全。研究在考虑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的质量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空间利用规模的限制,可为黄骅市及同处于环渤海带的滨海平原区高质量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图斑尺度的耕地细碎化评价及整治有利于耕地布局优化,促进农业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该研究以耕地图斑为基本评价单元,引入聚合分析来量化图斑间空间位置关系,围绕耕地细碎化内涵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热点分析和二步聚类算法来对研究区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基础上,基于带轮廓系数的k-means聚类算法,评价耕地图斑的细碎化程度。结果表明:1)根据功能分区的聚类结果,新北区被划分为不显著区、连片规整区、离散复杂区;2)评价结果将新北区耕地图斑分为3类:类别一,离散破碎类,包含图斑17 332块,平均图斑面积过小,连片度低,图斑面积集中在0~10 000 m2,面积占比21.98%,连片度集中在1~4,主要分布在新北区中心区域;类别二,形状复杂类,包含图斑4 535 块,图斑形状复杂不规整,面积占比9.65%,形状指数集中在1.5~2.5,均匀分布在全区;类别三,连片规整类,包含图斑4 091 块,图斑集中连片、形态规整,面积占比68.37%,连片度集中在5~10,形状指数集中在1~1.5,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并基于各类别耕地细碎化属性差异,提出相应的优化模式和整治意见。研究结果可以为耕地细碎化整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控下的土地利用空间重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为了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导向作用,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探索土地利用空间重构的技术方案。该文以顺义区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分析为例,通过划定12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辅助耕地邻域替代评价和适宜性评价方法,确定了保护区内设施农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未利用地的土地整治方向,以及整治地块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安排。分析结果显示,一、二、三级土地复垦整治地块面积为459.44hm2,未利用地高、中度适应性评价面积为35.12hm2,对该部分地块的整治能有效地增加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比例;农田景观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待整治地块向耕地转变,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集中连片度不断提高。基于土地整治行为的土地利用空间重构方式,成为编制基本农田区专项规划的有益探索,深化了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考虑耕地生态质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合理评价耕地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该文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在综合考虑耕地自然质量和区位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地形坡度、土壤侵蚀模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质灾害率、连片度等表征耕地生态质量的指标,强调耕地生态质量的重要性,构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基本农田划定综合评价方法。结果显示:依据综合评价方法,屯昌县分值≥70分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8.91%,主要分布在屯昌县中南部及北部的台地平原区。通过与仅依据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划定的基本农田对比分析可知,该文方法划定的基本农田不仅自然本底质量良好、区位便利,而且地势平坦、土壤侵蚀和自然灾害等较少发生,在空间分布表现为向地势平坦区、城镇聚集区集中的趋势,同时平均图斑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该文方法将耕地的生态质量考虑到基本农田划定中,划定的耕地更符合基本农田的要求,有助于维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长期稳定。该研究可以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丰富耕地质量评价与基本农田划定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细碎化的特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延安市吴起县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单元,基于ArcGIS与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评价了吴起县的耕地细碎化程度,分析影响因素,并划分土地整治工程分区。结果表明:(1)吴起县耕地综合细碎化程度总体较高,各程度细碎化的行政村数量排序为中度细碎>重度细碎>轻度破碎。轻度细碎化集中分布于吴起县北部,重度细碎化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西南部,中部地区的重度细碎化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的条带状。吴起县耕地细碎化的主要类型为面积细碎化,形状细碎化与分布细碎化程度相对较低。(2)吴起县耕地综合细碎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程、坡度、距河流的距离、距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影响力大小排序为距河流的距离>坡度>高程>距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坡度、距河流距离分别与距农村道路距离、距农村居民点距离有很强的交互作用。(3)基于耕地细碎化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划分土地权属调整区、土地平整工程主导区、农田水利工程主导区、农村道路工程主导区、土地工程综合整治区共5个整治工程分区,为吴起县耕地细碎化整治提供方向性引导。可见,吴起县耕地细碎化水平较高,空间异质性较强,主要受地形、水源、耕作便利性等多因素影响,需要以权属调整、土地整治等手段改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质量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耕地保护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芳  王锐  沈新磊 《土壤通报》2021,52(4):785-792
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视角出发,分别计算各图斑的土壤条件、立地条件、管理水平质量指数,借助空间转换方法将耕地图斑转换为村级行政区作为质量指数空间评价单元,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并据此划分耕地保护区。研究结果表明:(1)就全局而言,漯河市耕地质量指数具有一定的聚类特征,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程度为管理水平指数 > 立地条件指数 > 土壤条件指数;(2)就局部而言,研究区内临近村庄间耕地质量空间属性以正相关为主,多为块状、条状集中分布;负相关仅占极小比重,呈零星分散分布;(3)基于耕地质量指数集聚性特征和耕地质量限制因子,将漯河市耕地划分为优质农田保护区、单一限制因子改良区、复合限制因子提升区和综合整治提升区,针对各保护区特点提出具体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科学客观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实现将集中连片和优质稳定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的目标,有效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安全。该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引入耕地生态价值和政策条件多维度评价耕地质量,结合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类型划定耕地保护分区;采用缓冲区分析法识别耕地连片性,耦合耕地保护分区和耕地连片等级,尝试探索“连片优先、质量优良、数量约束”的基本农田划定流程。结果表明:1)咸阳市耕地质量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等级,全市超过一半面积的耕地质量等级为低和较低等级(35.81%和29.67%),一般和较高等级的耕地面积占比也均超过了10%;不同耕地质量等级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受地形和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咸阳市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以高-高值集聚型和低-低值集聚型耕地为主;2)将全市耕地划为优先保护区、适宜保护区、重点整治区和全面治理区4个保护分区并提出一些保护建议。全面治理区内耕地面积最多,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5.50%,适宜保护区内耕地面积最少,仅占11.81%;3)咸阳市共得到49 713个耕地连片地块,面积2...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30,自引:15,他引:15  
为了在基本农田划定中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该文以辽宁省东港市为例,借助GIS技术,从耕地的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两方面考虑,选取耕地等别、坡度、道路通达度、水利设施状况以及与相邻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一种以土地评价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东港市评价分值≥90分的耕地较少,只占耕地总面积的23.73%,且无规律地散步在整个区域内;若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评价分值≥70分的耕地区域是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直接补划来源,划定并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对于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评价体系,在一般耕地区开展综合质量评价基础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进一步结合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方法,制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整治分区方案,并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了方法实证。结果表明:1)从约束准则和评价准则两方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准则,有利于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筛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研究区基于耕地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指标综合评价,在研究区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7 307.8 hm2;3)结合耕地综合质量和空间分类方法可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分为综合利用潜力区、生产改善潜力区、发展提升潜力区、生产改善-发展提升潜力区等4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区实施相应的整治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质量,为后续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城市周边地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茜  谢德体  王三 《土壤》2016,48(6):1237-1245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于2014年要求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4个大城市周边及交通沿线将优质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划定城市周边及交通沿线基本农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美国的LESA评价体系,选取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周边耕地进行质量和立地条件评价,兼顾城市周边耕地的优质性和稳定性;然后对耕地进行局部自相关分析,识别出重点保护区域;最后将LESA评价结果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相叠加,筛选出基本农田区域。本研究将北碚区城市周边耕地分为优先划定区、鼓励划定区、后备资源区和不宜划定区;将优先划定区、鼓励划定区及后备资源区的一等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研究区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 310.9 hm~2,占城市周边耕地总面积的21.13%,地块平均综合分值为64.47,综合质量较优。新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比原基本农田多9.94 hm~2,且在优先划定区和鼓励划定区的优势耕地比同水平的原基本农田多2 111.79 hm~2,地块平均分值也较高。和以往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和成果相比较,本方法定量分析了耕地的质量、立地条件和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基本农田在优质性、稳定性和空间集聚性上的统一,有利于保护优质耕地、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耕地系数和预评价法的耕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为科学合理测算耕地整治潜力,提高潜力测算结果的应用性,该文结合二调数据及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了耕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测算研究,耕地整治数量潜力测算采用耕地系数法(CLC,cultivated land coefficient),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采用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预评价法。研究表明:五华县耕地整治潜力较大,数量总潜力为841.69 hm2,各行政村数量潜力分布情况为南高北低;质量潜力方面,经过整治,耕地自然等别可平均提高1.28等,利用等别可平均提高0.71等,生产能力可提高57 862.99×104kg。该研究方法符合当地土地整治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及确定耕地整治建设重点项目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改良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不同尺度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空间分布特征,为加强耕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依据。该文以辽宁省大石桥市为研究区,基于大石桥市农用地分等结果,筛选土地整治工程可改良限制因子,构建指数提升潜力模型测算研究区耕地质量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指数的理论潜力与实际潜力。运用面积加权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法,揭示研究区乡镇、村级和地块不同尺度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乡镇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依次递减;2)各行政村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东部属于正相关类型(高-高型)且集中连片,中部正相关类型(低-低型)面积较小且零星分布,西部为随机分布;3)东中部地块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较大,东部坡耕地宜实施土地平整工程,中部耕地宜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规划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划定耕地保护分区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2,自引:15,他引:37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以及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但其分布变化则更多地与农用地距城镇的距离和交通条件紧密相关。该文还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考虑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的县域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基于粮食安全优化区域耕地空间布局,以期为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河南省柘城县为例,从人口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灰色-BP网络组合模型,预测1999-2025年柘城县人口数量以及耕地需求量;其次,从六种粮食消费途径采用折算法计算粮食需求量与粮食安全系数;随后,根据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的要求,从生产条件、区位条件、景观条件以及政策条件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使用加权指数和法计算耕地综合质量分;最后,根据粮食安全对耕地数量的要求以及质量评价结果,优化柘城县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柘城县在1990-2005年属于粮食紧张阶段,2005-2019年属于粮食盈余阶段,虽整体上实现粮食安全,但从粮食消费结构上看依然存在"隐性饥饿"风险;2)柘城县耕地综合质量分在29.57~92.87之间,均值为59.53,综合质量较优;3)粮食安全保护区耕地质量较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建议纳入基本农田范畴;粮食安全缓冲区虽然耕地质量优势相对减弱,但限制因素较为单一,也应纳入基本农田范畴;城镇发展规划区围绕城镇中心环状布局,建议作为城镇建设空间;土地综合整治区分布零散、集聚度不高,不适宜作为基本农田,建议作为基本农田的备选区。  相似文献   

15.
农地确权成果在耕地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如何将农地确权数据成果应用于农业发展尚在探讨中。研究将农地确权数据成果应用在耕地景观格局分析中,以郑家镇为例,基于201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中实测法得到的承包地块矢量数据,结合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法,分别从镇级、村级两种空间尺度对耕地的自然景观和权属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空间尺度下,耕地自然景观与权属景观存在差异,承包经营权制度对耕地景观格局具有影响。在村级尺度下,各村耕地分配具有差异性。郑家镇耕地整体景观表现为一致的聚集程度高,但不同空间尺度下耕地破碎化、连片分布情况和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不一致。农地确权数据成果可在不同空间尺度支持耕地景观格局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可以支持不同行政级别的农村耕地承包地权属分配、流转用地经营空间布局和耕地利用整理等农业管理工作,辅助智慧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盐池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位于我国西部风沙区的盐池县为研究区域,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因素指标体系.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盐池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口、贫富状况、社会经济、技术、政策、文化观念因素,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主导指标.结果表明:1)盐池县土地利用以耕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黄土丘陵区耕地整治优先度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生态适宜性角度构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体系,确定耕地整治优先度及其模式,为制定差别化耕地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从生产潜力、空间形态、区位条件3个维度构建了黄土丘陵区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通过评判耕地现实生态位与最适生态位的贴近程度确定各研究单元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并采用GIS标准分类法对此进行耕地整治优先度划分,最后结合关键指标组合法确定不同区域的耕地整治模式。[结果]研究区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范围介于26.02~93.57之间,且整体分布非均衡性突出。根据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结果,可将研究区划为优先、一般和限制整治区域,分别占研究区耕地面积的49.50%,30.28%和20.22%。划分结果与研究区耕地利用现状基本吻合。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组合分析确定了耕地整治的3种模式:坡改梯模式、农田水利建设及完善模式和道路通达度提升模式。[结论]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耕地整治优先度科学合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银川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为配合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质量,该文从基本农田布局的适宜性和协调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选取银川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划分了5种不同类型,分别为高度合理区、一般合理区、保留发展区、缩减调出区以及不合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该研究为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评价提供了新思路,重点阐述了研究手段与方法,展现了评价与决策的具体过程。通过定量化分析表明,银川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成果较为合理,其中合理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0.76%。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质量,该文从基本农田布局的适宜性和协调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选取银川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划分了5种不同类型,分别为高度合理区、一般合理区、保留发展区、缩减调出区以及不合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该研究为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评价提供了新思路,重点阐述了研究手段与方法,展现了评价与决策的具体过程。通过定量化分析表明,银川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成果较为合理,其中合理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0.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