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北缘的植物宝库和天然植物园,仅自然分布的植物种类就有1 450余种,是我国南北植物区系交替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物资源丰富,于1990年12月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单位.然而,对黄山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报道尚属少见.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芳  徐秋芳 《浙江林业科技》2002,22(6):39-41,55
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及土壤功能的关系、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退化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来阐述目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安哲 《河北林果研究》2008,23(2):150-152
2006年6~7月对清西陵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了土壤动物1461个,隶属8个纲18类(目).其中,其中,山杨林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针阔混交林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双翅目,油松林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蜱螨目、小杆目和鞘翅目.物种数与个体数变化规律表现为山杨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H'和E的变化规律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油松林>山杨林.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子技术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土壤功能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过去研究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成为一个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现在可以同时对可培养微生物和不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研究,解决了传统培养方法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 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选择58年生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分离法对桢楠人工林林地中心及林地边缘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887只,隶属于3门9纲12目23科。调查结果显示:各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排序为:林地边缘(5.37×10^4)>林地中心(2.69×10^4);类群数排序为:林地边缘(21)>林地中心(17),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林地边缘的密度类群指数(DG)显著高于林地中心,样地间林地边缘与林地中心的丰富度指数(D)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林地边缘效应导致林缘土壤动物的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特征等方面明显高于林地中心。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对茂兰喀斯特2种森林湿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6 909只,分别隶属于3门11纲31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真螨目、蜘蛛目、鞘翅目、膜翅目,占总捕获量的58.72%;常见类群17类,稀有类群10类。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为板寨溶洞湿地最大,类群数和个体数最大为陇用沼泽湿地;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在数量比例关系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最多,其次为植食性土壤动物,捕食性土壤动物最低。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帽儿山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2年5-9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天然次生针叶林(A)、天然次生混交林(B)、人工针叶林(C)、人工混交林(D)进行调查,共获得干生土壤动物30045只(未鉴定个体24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6科,其中土层(0~15 cm)7 631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41科,森林凋落物层22 390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0科.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类群数在4种林型中均表现为D>A>B>C.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同一林型垂直分布现象明显,个体数一般表现为0~5 cm最多,10~15 cm最少,类群均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递减.多样性指数(H')最大值和最小值因群落、月份不同而不同,其相对大小为D>C>A>B,Pielou指数(Js)和辛普森优势度指数(C)总体水平变化与多样性指数相同.Jaccard(q)和Gower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土壤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土壤酶学研究简史,土壤酶的来源、分布、作用,植物-土壤界面的土壤酶,土壤生态条件与土壤酶,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土壤酶活性测定等方面。对于加深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土壤酶的生态重要性以及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本质、产生、测度方法及研究现状,讨论了物种多样性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释了那些看似矛盾的研究结论,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先对国内冷杉属植物研究作了概要性介绍 ,继后从形态学水平、染色体水平、酶水平以及最新的DNA分子标记等水平上介绍了国外在冷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状况 ,据此 ,针对目前冷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至6月间,在设立的固定样带内,采用手拣法和陷阱法对9种植被类型,即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农田、竹林、阔叶混交林、冷杉纯林、亚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地表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进行研究.在收集的267个陷阱和45个土样中,共采集土壤无脊椎动物12 715只(其中未能进一步鉴定的标本234只),隶属3门11纲28目3亚目117科,优势类群为蚁科、长角跳科、疣跳科,分别占所采集的无脊椎动物数量的22.70%、11.87%和11.43%.地表无脊椎动物功能群中的菌食性、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在各种植被类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多样性分析表明:植被类F类群数最多且多样性最丰富,植被类型E内地表无脊椎动物分布最均匀.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陷阱中采集地表无脊椎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及均匀性差异显著(X个体数2=107.66,X类群数2=63.79,X多样性指数2=84.51,X均匀性指数=94.45,P<0.05).  相似文献   

13.
昆虫是最大生物类群之一,而森林昆虫又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森林昆虫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两个层面上,综述了我国森林昆虫多样性研究概况及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传统的培养到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对开展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森林土壤中酸杆菌门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基于分子生态学研究划分的新细菌类群,是最主要的土壤微生物类群之一。它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所以人们推测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定的驱动作用及生态功能。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cidobacteria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环境因子(海拔、土壤pH值以及土壤中的C和N含量)变化对其多样性的影响,并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对酸杆菌门的作用进行推测;分析了Acidobacteria目前研究状况的缺失与不足;建议在未来研究工作应针对优势菌群展开,并且侧重于构建不同环境下酸杆菌门的分离培养体系,以期为该菌门的生态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外相关湿地土壤动物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介绍了湿地环境下土壤动物生态特征(数量、类群和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因素,以及湿地生境下土壤动物的指示功能和调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对未来湿地环境下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应将土壤动物、植被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加强全球环境变化与土壤动物之间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砒砂岩与风沙土互补特性开展的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已经被大规模推广应用于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整治,本文旨在为毛乌素沙地生态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对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及相关课题研究,分析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成土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围绕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的土壤特性、土壤作物交互作用、节水培肥技术及造田水肥管理制度、复配土技术工程进行探讨,指出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今后应加深对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土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促进砒砂岩与风沙土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更大范围有计划地展开,探索出更加适宜毛乌素沙地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土壤真菌是森林生态循环的重要调解者之一, 与植物和细菌维持着重要的共生关系, 人为干扰会对森林土壤真菌产生影响。土壤真菌调查困难, 对调查方法依赖很大。文中从传统方法、分子方法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真菌调查方法进行归纳, 并从传统和分子方法2个层面, 对人为干扰下森林土壤真菌变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 国外已开始利用分子方法对人为干扰影响土壤真菌进行研究, 多从林型转换、火烧方面入手, 对其他人为干扰措施下森林土壤真菌的研究几乎没有。从微生物学角度看, 森林受人为干扰而变化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和季节变化对土壤跳虫群落分布的影响,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的评价和监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4月、7月和11月对该区青冈林、光皮桦林和栲树林的凋落物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土壤跳虫,分析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生境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共捕获土壤跳虫3 785头,隶属于4目15科29属,其中优势类群为符䖴属、长䖴属、球角䖴属和棘䖴属,4属共占总个体数的71.08%。分析数据表明,土壤跳虫主要集中分布于凋落物层,其个体数、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青冈林>栲树林>光皮桦林,且主要类群与生境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钾、pH 呈显著负相关。春季(4月)土壤跳虫类群数最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秋季个体数量最多,但丰富度最低。[结论] 八大公山土壤跳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受生境和季节变化影响显著,生境的植被类型与土壤理化性质共同决定土壤跳虫分布,保持地表植被多样性和保留凋落物对促进土壤跳虫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