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规划必须预测游客规模和环境容量,以实现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湖南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地调查,使用游道测算法测量环境年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得出其环境年容量与游客年容量分别为1 289 557人和1 172 007人,为湖南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规划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文经济、景观生态和旅游资源,探讨了其景观生态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方案:根据生态管理的科学规律设计生态化景观结构,合理布局景观生态功能区,制定合理的生态旅游容量。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是一个利用生态发展旅游,并通过旅游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论述了其发展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如何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及其保护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远军 《防护林科技》2006,(1):39-40,43
生态旅游的意义旨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通过其活动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质量、大气环境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但也有不良影响。以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据此提出了保护与管理对策,以利于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旅游是将人为元素渗透到固有的生态系统之中,若这一影响超过固有生态系统阈值,则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态失调。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游客需求、获得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是森林生态旅游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森林生态旅游概述为切入点,从生态优先、政府主导、突出特色、开发技术等角度,详细论述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推动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均匀度、景观破碎度和分离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指标,对雅安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具有良好的开展森林游憩和生态旅游的自然资源,经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和严格保护可以将其打造为以休闲观光、修学科考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7.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气候资源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普遍关注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现代人的生态旅游观念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对当地气候资源的把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之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无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稀缺的春夏凉爽资源、自然的森林草原景观、湿地景观及秋冬天然冰雪景观,当地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组成,所以探索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及充分利用、改善、开发旅游气候资源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森林旅游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就森林资源条件较好的森林公园如何实现保护与利用兼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湖北沧浪山和内蒙古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森林资源特点的分析,并结合森林公园的具体实际,在功能分区、景点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森林景观资源按照生态保护价值分类细化、根据交通可达性状况合理取舍景点、拓展现有旅游活动空间游客容量以及限制生态敏感区游客数量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选取泰国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游客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认识状态及其行为差异。结果表明:泰国游客生态旅游认知中重要的5个公因子分别是生态旅游功能认知因子、生态旅游属性认知因子、生态保护行为因子、生态游憩活动因子和生态旅游组织形式因子;不同生态旅游经历的游客在生态旅游认知上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其生态旅游保护行为和生态旅游游憩行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谢伟  王志杰 《中国林业》2013,(14):40-40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经营面积9.3万公顷。其中森林景观6.3万公顷,草原和其他景观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这里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公园的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河北省现代森林经营的一种独特形式,无论是森林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还是森林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审美追求都以森林的生态特征为核心,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和对文化的要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利用承德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吸引较多游客的优势和两地相距较近区位较佳的综合优势,实施科学发展策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吉林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矿泉景观区,其自然环境优美,景观资源丰富并且地缘优势突出,开发条件优越,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着重分析了吉林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现状,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对吉林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进行了科学的评估,结果表明:吉林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综合评估分为80分,故建议保留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以勘察数据为基础整合优化自然资源,科学、高效推进保护地建设。以期为编制《吉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和《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十四五”规划》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具有旅游活动和生态工程的双重属性,能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途径。太行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却因对生态旅游内涵理解不深,区域特色认识不清,重开发轻保护,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导致山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低下,限制了太行山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太行山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区与水源涵养功能区,亟需通过生态修复与保护,提升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此,该文以位于太行山区东坡中段的井陉县为例,分析了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实践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为促进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有林地和生态公益林比例高、林地利用率高、人工林树种和龄组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现状和资源特点。根据森林公园"立足生态旅游,强化生态保护"的经营利用方向,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经营利用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对森林公园的森林经营管理从单纯保护向保护发展转变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立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诱发森林火灾因素逐渐增多。以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防火为例,分析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特别是春季防火期与旅游高峰期相互重叠期间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森林防火的防控对策,为国家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域森林火灾防控提供可借鉴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图为基本图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保护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揭示其景观生态现状;并提出景观生态规划先行,完善功能区区划、分区保护与开发,开发生态旅游、促进持续发展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林业资源管理》2013,(6):57-61
介绍了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保护与发展、景区规划与布局、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森林景观、挖掘文化内涵、规范项目建设、兴建旅游设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特点及如何开展生态旅游的问题。雾灵山以森林为其景观资源的主体和母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为一体,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开展生态旅游应以保护资源为前提,发挥其教育功能,同时使保护区经营由生态屏障型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型转变。还就雾灵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人材培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基础上的定量分析,并将分析成果应用于森林公园的生态建设,通过合理的建设将生态旅游与森林景观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素养,减轻传统旅游对旅游区环境、资源的冲击和压力,达到生态旅游与自然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双重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抚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州市具有独特的人文生态景观,丰富的生物景观、地文景观、农业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滞后、基础设施落后、景点分散和景区容量小。为此,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要坚持保护、开发与利用三统一的原则,特色原则,生态环境教育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要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多层次、多样化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战略和品牌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包括生态重建,合理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等,以保障旅游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的全新旅游方式,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为推进其生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任务和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持续,实现生态严格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文章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SWOT方法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显著的自身优势与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少亟待补足的短板, 同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提出在坚持保护优先、限制性及全民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为契机,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注重社区参与,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等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