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修复是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包括湿地建造、植被恢复和河岸生态治理等诸多与湿地紧密相连内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与城市湿地规划建设在目标、途径、措施和技术等方面均有着共同交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利用现有城市水系资源基础上,规划建设由城市水系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斑块融合构成的城市湿地网。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提出了针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的城市湿地规划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陆路交通以及城市供水系统和城市消防设施的完善,城市水系职能发生变迁,而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模式导致城市水系遭受破坏和污染。作为城市园林中最活跃、生态敏感度最高的部分,城市水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立、实现与完善。但城市水系的这种潜力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的重视。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不仅仅应该注重量的积累,更应该注重对水系的保护,充分发挥水系的自然美学价值以及对城市开发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某城市内河生态治理与修复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河道水质及污染原因调查,确定了造成河道生态破坏的污染因素,主要问题为生活污水违规排放、上游来水水质差以及沿河洗涤。为此,提出的治理措施为:河道清淤、修复受损的护坡、控制污染源、恢复河道生态自清洁功能、改善水质及透明度。对比治理前后的数据,河道水体COD、TP、BOD5、NH3-N 4项指标的最小降幅为56.3%,最大降幅为78.2%,该河道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4.
河道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是二个不同概念,生物修复是城市河道水污染控制的手段,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延续,而生态修复则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的城市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河道的治理经历了从单纯满足行洪排涝基本功能到充分重视其生态功能的发展历程.河道的生态治理需秉着尊重自然、维持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植被、协调统一和发挥河流的社会功能等原则.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以大连旅顺口区的凤河河道生态治理为实例,简述了其采取的生态治理理念和方法,并给出了关于河道生态治理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河道的治理经历了从单纯满足行洪排涝基本功能到充分重视其生态功能的发展历程。河道的生态治理需秉着尊重自然、维持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植被、协调统一和发挥河流的社会功能等原则。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以大连旅顺口区的凤河河道生态治理为实例,简述了其采取的生态治理理念和方法,并给出了关于河道生态治理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下,城市河道硬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石板衬底和浆砌护岸让各地的城市河道发挥了治水功能,但是河流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被大大削弱.本文从生态学和景观学角度出发出发,提出治理河道应考虑营造多元化的生物群落,还要合理配置绿化树种和水生植物,使河道“活起来”、“美起来”.  相似文献   

8.
衢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一千八百多年的建城史。作为位于仙霞古道发端与钱塘江上游的四省边境城市,衢州成为了北宋末孔氏南迁的驻地与自古商旅必经的中转枢纽,而被衢江三面环绕的古代衢州府城也发展出了复杂的城市河道水系。本文通过对衢州内湖——菱湖的历史变迁探究着眼,记述菱湖入城、扩建、繁盛、衰微与新生的发展变化史实,展现衢州城市水系对社会及经济文化的影响,作为研究江南城市历史发展的新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从景观生态、城市空间及生态城市的基础入手,通过分析礼县特有的山水环境和历史文化双重优势,深入挖掘秦文化主题特色,确定了文化型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框架,即:山水环形生态、景观斑块渗透、地域文化融合。基于对礼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景观特色的研究,探索文化型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从马沟河河流概况、水环境恶化成因、水环境整治的条件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厌氧+好氧+组合生态技术治理河流污染,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与工业尾水处理的问题。实现了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与河道整体景观的和谐统一,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生态环境效应测试表明:绿地树木对空气微尘有着显著的阻挡、截留和吸滞作用,复层林分的滞尘效应优于园路近20个百分点、优于草坪10.7个百分点。绿地群落可较硬质园路区降低噪音约7dB,可较草坪区降低噪音约4dB;林带减弱噪音的效应与林分组成结构有关,一般以阔叶林减噪效果最显著,叶片大而质硬并重叠排列的树种减噪效果较好,低分枝、矮树冠乔木的减噪作用要比高分枝、高树冠的乔木明显。落叶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量显著高于常绿树种,且常绿乔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乔木的71%、常绿灌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灌木的67%;不同类型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总体趋势为:落叶灌木 > 落叶乔木 > 常绿乔木 > 常绿灌木。    相似文献   

12.
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改造运河周边园林景观,是运河沿岸地区城市公园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以北京西海子公园改造提升为例,分析了西海子公园周边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确定了公园定位及规划原则,采用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集中展示运河文化内涵,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改造后的西海子公园已成为通...  相似文献   

13.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绿化模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扬州古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她因岁月沧桑,年久失修,已失去往日风采。为重现扬州古运河"古、绿、水、文、秀"的水乡特色,作者提出了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模式、结构功能和绿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庐俊  李离  韩世民 《河南林业科技》2011,31(1):23-26,38
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基础上,从水资源紧缺、土壤质量差、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城市绿化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郑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扬州古运河城区段大水湾——便益门桥的绿地树种调查表明,共88种,分属43科、67属。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为1.44:1,常绿类树种与落叶类树种比为0.63:1,乔木与灌木比为1.5:1;观花树种42种,花期主要分布在3~7月。论文对绿地模式的功能定位、模式结构、树种配置等作了论述,并对进一步的绿地树种规划和完善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有利于绿地生态效益、环保功能及保健功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扬州市政府综合整治古运河 ,构建生态环境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研究结果认为 ,构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必须“以人为本” ,贯彻生态功能优先、物种多样性、生态绿化与园林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原理 ,遵循植被地带性生物学规律及其演替规律 ,选用释氧、吸收有毒气体 (SO2 等 )、抑菌、滞尘功能较强的植物组成绿化单元 ,科学配置 ,这样才能达到既提高净化空气能力 ,又提高景观质量的效果。文内对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功能定位、建模原理、绿化设计原则、模式结构、主要绿化树种等作了论述。并对林荫健身地段的绿化设计 ,宗教古文化遗迹地的绿化设计 (道教、佛教 )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景观型林地模式的环境效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林地模式较对照能显著减少噪音3~10dB,叶片大而质硬并重叠排列的树种减噪效果较好;分枝低、树冠矮的乔木减噪作用要比分枝高、树冠高的乔木明显。林分内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分布,由林冠上层向林地表面逐步递减。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古运河生态环境林观光休闲型绿化模式营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对扬州市古运河的整治,营建生态环境林观光休闲型滨河绿地风光带。在其实施的第1期工程中,就观光休闲型绿化模式的定位功能、建模原理、模式结构、绿化设计原则、主要地段景点的绿化配置与造景造意,以及模式绿化的初期效果等进行初步研究探讨。要求通过增加乔木数量,配置观赏人工植物群落,搭配仿古园林建筑,保护古文化遗迹,形成滨河绿地森林公园,最终达到既发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游憩功能,又发挥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生态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混播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单播草坪(简称T1)为对照,以草地早熟禾、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混播草坪(简称T2,混播比例为6∶2∶2)和草地早熟禾、紫羊茅(F.rubra)、细弱翦股颖(Agrostis tenuis)混播草坪(简称T3,混播比例为5∶4∶1)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分胁迫对混播草坪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增加,3种草坪的外观质量综合评价表现为T1>T2>T3;单播草坪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根系活力下降幅度均低于混播草坪,变幅表现为T3>T2>T1;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值表现为T1>T2>T3。3种供试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表现为T1>T2>T3,T1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范围为84.5%~94.8%,T2为80.4%~91.8%,T3为77.5%~90.7%。  相似文献   

20.
王伟加 《绿色科技》2013,(6):157-159
指出了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通过对九龙口湿地水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湿地恢复与重建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