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其地上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和总量不同。多穗型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也最高,中间型次之,大穗型最低。988044、02-48和01-35“源”比较充足,8355、4133-2和6200(8)相对较小,且以6200(8)“源”最小。  相似文献   

2.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运及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穗型小麦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特点,选用典型的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单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多穗型和中间型,但最终产量表现为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适当减小叶片面积,增加群体穗数,可能是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指标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计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措施试验形成不同产量小麦群体,分析小麦不同群体物质生产与产量及产量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群体总生物产量、提高经济系数,可以提高经济产量。拔节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穗数和成穗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至开花期干物质积累与群体总结实粒数呈正相关,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多少显著影响可孕花数的高低,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出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统分析了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趋势,品种间干物质积累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麦返青后。百农矮抗58干物质积累量大,向籽粒分配和运输的比例也较大。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成穗数多、穗粒数多、开花后保持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是百农矮抗58实现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多穗型品种矮抗58、中穗型品种百农419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8、周麦22为材料,研究其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渐增期大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表现为大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多穗型品种;快增期和缓增期中穗型品种平均灌浆速率最高,花前积累的干物质转运到籽粒的质量及对粒质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实现反超,表现为中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多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是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表现为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的积温干物质贡献率,另外,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2个拐点出现的时间通过影响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的积温间接地对产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花后喷肥的反应,选用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混喷多种肥料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喷肥可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增加单茎地上干物质积累,多穗型品种豫麦49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地上干物质积累增幅均大于大穗型品种宿2001。喷肥后茎节单位长度干重增加,茎节贮存物质有所增加,以宿2001较为明显。混喷多种肥料后2种穗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豫麦49增产7.41%,宿2001增产6.35%,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选用不同年代育成和推广的碧码6号、丰产3号、阿勃33、豫麦49、洛旱2号、矮抗58和洛旱11号等7个适宜旱作区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早期品种的穗粒数较高,但产量较低;近现代品种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较高,产量较高。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不同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无明显规律,近现代品种总干物质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降低趋势,但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较多,表明近现代品种主要靠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来实现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小麦育种的高产途径,此试验以大穗型(01-35),中间型(62008,4133-2)和多穗型(02-48)高产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植株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品种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其地上部分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有密切关系。就群体而言,多穗型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产量也最高,中间型次之,大穗型最低。大穗型品种具有较强的营养物质外运能力,其千粒重最高,多穗型次之,中间型最低。充分协调源库流的关系,选育出大穗型和多穗型相结合的、综合农艺性状更佳的品种,将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育种目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以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类型品种为主,研究不同穗类型间的形态差异和干物质生产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的穗类型品种地上和根系干物质生产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穗重型品种干物质生产能力比穗数型品种要高,地上干物质积累和地下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②直穗型品种叶绿素含量比一般弯曲型品种高,穗重型品种剑叶中的叶绿素含量比穗数型品种高;③不同穗类型品种超高产育种应当注重提高生物产量,适当提高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1.
选用烟农19、中麦578、伟隆169、华成1688、安农1589、天益科5号、荃麦725、安农0711、西农99、华展199和中育1211共11个适宜皖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研究分析了各小麦品种的产量、群体动态变化、干物质转运积累与分配等特性。结果表明,11个供试小麦品种产量均达到7 000 kg·hm-2以上,属高产小麦品种;其中伟隆169、荃麦725、西农99和华展199的产量都达到了8 000 kg·hm-2以上,产量构成协调,穗数及成穗率较高,并且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干物质转运量高于其他品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分蘖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伟隆169、荃麦725、西农99和华展199 穗数、分蘖成穗率较高,具有较高产量,适宜皖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46-148
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运筹对多穗型高产小麦烟农19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多穗型品种烟农19的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随着氮肥用量后移,越冬苗数、返青苗数、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均呈下降的趋势,成穗率呈上升趋势;烟农19的基本苗为30万/667m^2时,基追比例5∶5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18480.16kg/hm^2。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鲁单981产量及其产量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鲁单981,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个体产量、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以及群体消光系数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则呈现升高趋势。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45000-60000株/hm^2时,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群体净同化率高,可获得较高的玉米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的差异,本试验选择烟农1212、济麦22和良星99共3个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3个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绿素相对含量、根系衰老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烟农1212开花期、成熟期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高于良星99;(2)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开花后7、14、21、28 d和35 d烟农1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烟农1212开花期和开花后10 d和20 d的0~20、20~40 cm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4)烟农1212单位面积穗数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上,烟农1212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高、花后根系衰老缓慢,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上述结果表明,协同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水稻七转39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干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相似文献   

16.
高山  王冀川  徐雅丽  韩秀峰  徐翠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151-5153,5240
[目的]为春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品种新春22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不同的控水处理(亏缺滴灌、适量滴灌和充分滴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增长速率高峰期出现在挑旗期,直线增长期出现在拔节-抽穗期。土壤水分亏缺造成小麦总干物质积累缓慢,个体营养体弱小,干物质分配以茎秆为中心;土壤水分过量造成小麦营养生长过旺,茎秆和穗部发育不良,产量降低;适量土壤水分处理小麦个体生长稳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产量结构优化,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结论]适量滴灌可协调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明确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品种植株干物质积累运转、土壤水分消耗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挖掘小麦品种生产潜力,为小麦产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山西省洪洞县进行,选择4个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品种(烟农999、山农29、邯农1412和良星67),比较品种间植株干物质积累运转、土壤耗水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揭示品种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连续2年烟农999、山农29产量高于9 000 kg·hm-2,达到超高产水平,邯农1412产量均高于8 000 kg·hm-2,达到高产水平,而良星67产量低于7 500 kg·hm-2,未达到高产水平。较良星67,3个高产品种提高了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12%—57%、5%—62%、11%—47%,显著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运转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1%—85%、11%—48%;提高了生育期总耗水量,达17%—29%,显著提高了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分别达11%—41%、8%—32%;最终,提高穗数7%—24%、穗粒数4%—13%、千粒重1%—9%,产量20%—37%,水分利用效率2%—14%。较高产品种邯农1412,超高产品种烟农999显著提高了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运转量,分别达32%—33%、41%—55%、49%—50%,提高了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分别达5%—7%、3%—9%,提高穗数8%—16%、穗粒数5%—6%,产量10%—11%;山农29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13%,显著提高了花后耗水量,达6%—26%,千粒重提高4%—6%,产量提高5%—6%。2个试验年度4个小麦品种的相关分析表明,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与花前干物质运转量显著相关,花前干物质运转量与穗数、产量显著相关;花后耗水量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千粒重、产量显著相关。此外,3个高产品种较良星67,每多消耗1 mm土壤水分可增产16—40 kg·hm-2·mm-1,且超高产品种土壤耗水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更大,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产品种提高6%—22%。【结论】3个高产品种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运转量和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因素,实现增产、增效。然而不同小麦品种高产途径亦有所差异,烟农999由于生育前期利用土壤水分能力强,促进花前干物质向籽粒运转,通过提高穗数和穗粒数实现超高产;山农29由于生育后期利用土壤水分能力强,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通过提高千粒重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18.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类型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冬性小麦品种淮麦28和淮麦20在较晚的水稻茬口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低,在基本苗270万/hm2时穗数不足,且每穗粒数比适期播种显著减少,产量较低;在基本苗360万/hm2时穗数较多,产量三因素较协调,产量显著提高。而偏春性小麦品种淮麦30和郑麦9023在同样晚播条件下,冬前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淮麦28和淮麦20差异不显著,但在270万/hm2基本苗时抽穗~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淮麦28和淮麦20;在360万/hm2基本苗时抽穗~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淮麦30显著高于淮麦28和淮麦20,郑麦9023与淮麦2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的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以冈优188、菲优188、蓉18优188、金优188、福伊188、川绿优188、成丰优188等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所有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以Ⅱ优838作对照,研究重穗型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之间在产量性状和物质积累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该系列组合穗大粒多,平均穗长25.33 cm,平均穗着粒数205.80粒,平均产量达10.39 t/hm~2,较对照高13.4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乐恢188系列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和抽穗后穗的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孕穗后各生育时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高31.40%、14.11%、23.52%、14.79%,抽穗和成熟期穗干重分别较对照高38.31%和19.38%。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系列品种营养生长期的物质积累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影响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灌浆期穗重,因此生产上在注重前期田管的同时,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保证灌浆充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明确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品种植株干物质积累运转、土壤水分消耗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挖掘小麦品种生产潜力,为小麦产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山西省洪洞县进行,选择4个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品种(烟农999、山农29、邯农1412和良星67),比较品种间植株干物质积累运转、土壤耗水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揭示品种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连续2年烟农999、山农29产量高于9 000 kg·hm~(-2),达到超高产水平,邯农1412产量均高于8 000 kg·hm~(-2),达到高产水平,而良星67产量低于7 500 kg·hm~(-2),未达到高产水平。较良星67,3个高产品种提高了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12%—57%、5%—62%、11%—47%,显著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运转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1%—85%、11%—48%;提高了生育期总耗水量,达17%—29%,显著提高了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分别达11%—41%、8%—32%;最终,提高穗数7%—24%、穗粒数4%—13%、千粒重1%—9%,产量20%—37%,水分利用效率2%—14%。较高产品种邯农1412,超高产品种烟农999显著提高了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运转量,分别达32%—33%、41%—55%、49%—50%,提高了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分别达5%—7%、3%—9%,提高穗数8%—16%、穗粒数5%—6%,产量10%—11%;山农29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13%,显著提高了花后耗水量,达6%—26%,千粒重提高4%—6%,产量提高5%—6%。2个试验年度4个小麦品种的相关分析表明,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与花前干物质运转量显著相关,花前干物质运转量与穗数、产量显著相关;花后耗水量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千粒重、产量显著相关。此外,3个高产品种较良星67,每多消耗1 mm土壤水分可增产16—40 kg·hm~(-2)·mm~(-1),且超高产品种土壤耗水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更大,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产品种提高6%—22%。【结论】3个高产品种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运转量和花前2个阶段耗水量,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因素,实现增产、增效。然而不同小麦品种高产途径亦有所差异,烟农999由于生育前期利用土壤水分能力强,促进花前干物质向籽粒运转,通过提高穗数和穗粒数实现超高产;山农29由于生育后期利用土壤水分能力强,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通过提高千粒重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