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旧茶园改造的五大好处嵊县长潭公社遁山大队东丁生产队于1957年12月底选定了一块1.5亩有700丛茶树的老茶园进行了树冠改造试验。当时根据茶树的衰老程度,300丛台刈,400丛重修剪。改造以后,两年来,不仅获得了高速度的增产,在改变茶园面貌,提高茶叶质量,增产茶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绍兴县平水区西渡口(现为平水人民公社平壩茶场)有二百亩茶园,在1958年一年的时间全部完成树冠改造工作。改造了的旧茶园,不仅已返老还童,并且当年就增产茶叶五成七,社员们说:老茶树改造过,有二个好(茶叶质量好,茶树面貌好),三个高(产量高,采茶效率高,培植劲头高),三个省(手脚省,衣裤省,工夫省)。因此,该社的茶园改造工作,已深得全体社员的拥护。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地方国营社渚农場第四中队(二宝殿)茶园,在1958年大跃进后,肥量大大增加,去年7月份施秋肥中,平均每亩施土化肥达2000斤以上(其他肥料未計在內)。肥料增加之后,因劳力不足运輸成了  相似文献   

4.
汉寿县月明潭公社谷家冲大队属岗山陵区,有11个生产队,279户,1253人,耕地面积1250亩,山林900亩,现有茶园400亩,其中幼龄茶园50亩,这些茶园有30%,是解放前的“老祖宗茶”70%是1958年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新茶园,新茶园中约有一半,由于播种和管理粗放,茶树未老先衰,因此,茶叶产量不高,质量低劣,1980年以前,全大队每年茶叶收入只1~2万元。1979年冬,大队党支部为了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夺取茶叶优质高产,按照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在茶叶生产上,推行包产到组、到户的责任制,此后,从实践中又不断总结、完善了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并长期稳定不变,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1958年,安徽歙县遭受到连续百天未下透雨的严重干旱,受旱程度之深,为近百年所未有,但是,茶叶生产却仍然获得了大面积丰牧。全县16万亩茶园(内采叶面积十万多亩)共产干毛茶150,355担,比1957年增长了68%,一举突破了战前最高年产量12万担的纪录,全县平均单产也由1957年的89.8斤上升到144斤。黄山人民公社长沄大队1,247亩茶园,平均亩产量竟达322.4斤。  相似文献   

6.
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是多快好省繁育优良品种的先进方法。我县先后在1956—1957年进行试插,1958年后已在茶区遍地开花。但在大面积开展扦插育苗运动中,搭荫棚占用劳力大,并需要多量木料、毛竹等材料。由于茶区群众发挥了敢想敢做,在畸岭公社的际头大队和长乐公社的文田大队创造无荫棚用芒箕骨遮荫获得成功,为短穗扦插育苗开辟了多快好省的新途径。为了及时总结及提高这一宝贵的群众经验,以  相似文献   

7.
茶苗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是茶实生苗圃和幼龄茶园一种重要病害。1981年婺源县秋口公社王村大队的0.2hm^2多实生苗茶园普遍发生,株发病率(含死苗)达35%;1983年赣州地区园艺场(大余县池江)在成龄茶园中套种的实生苗茶地发生也普遍,但造成死苗的不多。此外,据反映,近年来在吉安、武宁等地的新茶园也有发生。该线虫病对茶苗圃和新茶园的建立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安溪县今年的茶叶生产中,出現了47亩高产茶园,預計全年亩产能达到1,500斤到2,000斤以上,其中西坪人民公社萍州大队并創造了單位面积产量4,002斤9两的目前全国最高记录。萍州大队今年春夏暑三季全部茶叶亩产巳近三百斤,其中有一坵茶园,到11月18日巳亩产4,002斤9兩,放出一棵巨星。这坵茶园經省县有关同志几次丈量核实,面积为一亩,是这个大队紅旗青年示范队培育的。茶园中共有茶树700多叢,大部分是“毛蟹”良种,树龄已經37年,六年前进行过一次台刈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要求:我国大部茶区采茶季节往往久旱不雨,茶园土壤在長期裸露情况下,土壤水分不断散失;茶园又多处在高山地区,引水灌溉不便,因而显著影响茶叶产量。为此,于1957年——1958年兩年进行土壤复盖试验,探討茶园复盖、以及复盖时间長短、复盖物种类等对于土壤理化性狀、茶树生長、产量的影响等,为进一步推行茶园复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人民公社十月生产队(梅家坞)以盛产龙井茶闻名国内外。在公社化的第一年就出现了茶满山、猪满栏、茶山季季香,产量季季增的跃进面貌。1959年全队投入生产的700多亩茶园,平均亩产达到320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亩产236斤增加了35.12%,总产量230777斤。增加49.7%,还有26亩多的丰产茶园,平均亩产467斤,其中有9.165亩茶园亩产达507斤。另有黄阳山0.928亩试验田,亩产高达  相似文献   

11.
安徽、歙县、黄山长潭茶叶社很早就有种植绿肥的习惯,除了刈割绿草,最主要是在茶园中种植饭豆作绿肥。饭豆为一年生的豆科作物,叶与茎很茂密多汁,不但青刈作绿肥,同时还可作饲料,种子可供食用,因此是很适宜于山区种植的一种绿肥作物,尤其对山区的茶园作用更大。它可以改良茶园的底土,能保持水土,增加土  相似文献   

12.
虎邱公社萍州大队千亩茶园亩产跨百斤、总产超千担、持续五年增产增收是我县第一个年产茶叶超千担的大队。现茶叶单产、总产均居全县首位。 1977年全大队茶叶总产仅有839担,平均单产也只有82.3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以来,茶叶产量、产值稳定上升,连续五年增产增收。今年茶叶总产1840担,比1977年839担增长了一倍多;茶叶单产也由1977年82.3斤增至180.3斤,提高119%,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有280亩的茶园单产在300斤以上,主要经验是:政策落实,科学种茶。  相似文献   

13.
王亦才 《茶业通报》1995,17(2):21-21
低容量喷雾防治茶树病虫效果显著王亦才(浙江省泰顺县茶叶特产局)茶园防病治虫.用常规的喷雾方法,用水多,工效低,农药用量大,在高山和缓坡茶园,常会由于水和劳力紧缺,而不能及时防治。为此,我们于1994年在仙稔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进行低容量喷雾试验,把工...  相似文献   

14.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们霞浦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挥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全县范围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以更新、重修剪、移植归并、移苗补植为中心的改造旧茶园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改造的茶园当年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大增产,1958年全县茶叶总产量,比1957年增产50.5%;改造的第2年——1959  相似文献   

15.
1959年,本市茶叶生产,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已取得了继续大跃进的胜利。全市采叶茶园茶叶总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21%,其中秋茶总产量为春茶总产量的114%,实现了“秋茶超春茶”。这一空前未有的胜利,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人民公社无比优越性的胜利,是广大社员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坚决贯彻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发挥了冲天的革命干劲所取得的。同时,在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中,根据茶叶生产特点,也积累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茶园养猪     
福建霞浦县水门乡先后在茶园建立了三座猪舍,猪舍由專人经营,群众总結了园头养猪的好处:一、茶园肥料足,一头猪一年可产肥480担,兩头猪肥就够一亩茶园施用;二、节省了挑肥的劳力;三、发展了毛猪生产;四、飼料就地供給,茶园間种的地瓜、菜类各种綠肥都可肥猪。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留下人民公社杨家牌楼是著名的“旗枪”茶产区,1958年三百余亩采叶茶园亩产达240斤。去年公社刚建立起来的时候,由于干部社员缺乏管理经验,又是秋收秋种的紧张季节,因此临时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一度出现生产上的混乱现象,顾此失彼。秋收后期,实行领导分工、劳动分业、分线作战、互相支援,杨家牌楼生产连也分成了茶叶、水稻、后勤三个排,使各项生产得到全面照顾,但不久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东阳县岭脚大队地处半山区,共196户,有投产茶园49.9亩,新发展茶园114.4亩,付业队分二个操作组共23人,去年大队茶厂共加工茶叶50余担(包括部分邻队茶叶),1979年平均担价182.20元,比全县平均担价高16.20元,比全社七个茶厂平均担价150.40元高31.80元。该大队根据历年责任制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提高,在1980年试行“六定一奖”制。现将有关具体办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目的夏茶前后的茶园锄草工作,由于春夏茶采摘间隔短,又恰好是夏收、夏种农忙季节,因农活忙、季节强、劳力紧,故多年来茶园夏锄工作,只少数因间种而锄草外,专业茶园是大都不锄草的,对茶叶产量、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再者,夏季暴雨多,锄松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明平生 《茶业通报》1991,13(3):25-27
机械采茶是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在采茶劳力日趋紧缺,采茶质量日趋下降,采茶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采茶效率,解决因采茶劳力不足而阻碍茶叶生产发展的问题,我厂从1988年开始,对机采茶园经济效益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