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实象甲又称栗实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此虫分布很广,遍布世界各个板栗产区,在我国分布亦很普遍,是各产区的重要果实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被食果实形成坑道,虫粪堆积其中,被害果实极易腐烂,丧失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损失极大。除了危害板栗之外,此虫尚危害锥栗、茅栗、栓皮栎、麻栎等。通过我们近几年对该虫的试验与观测,现将栗实象甲的形态特性、生活习性与无公害防治技术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2.
栗实象甲又称栗实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此虫在陕西镇安县分布广,是该县板栗的重要果实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被食果实形成坑道,虫粪堆积其中,被害果实极易腐烂,丧失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损失极大。除了危害板栗之外,此虫尚危害锥栗、茅栗、栓皮栎、麻栎等。通过笔者近几年对该虫的试验与观测,现将栗实象甲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3.
栗实象甲又称栗实象鼻虫(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属鞘翅目象甲科害虫。此虫分布很广,遍布世界各个板栗产区,在柞水县分布亦很普遍,是板栗的重要果实害虫。  相似文献   

4.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商洛市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普遍蔓延于全市各县(区)。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以幼虫蛀食果实,被害的栗子充满虫粪,不堪食用,也不能作种子,且易霉烂,不便储藏。  相似文献   

5.
栗实象甲在驻马店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栗实象甲是板栗在栽培过程中危害板栗果实最严重的一种害虫,近几年,在板栗栽培中虫果率达30%~40%,严重影响了坚果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收入,为了控制该害虫的发生,进行了防控,效果良好,旨为彻底防控栗实象甲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板栗又名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且营养非常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也非常好,属于健脾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学名栗实象鼻虫,又叫栗实象甲,属鳞翅目,象虫科。该虫是当前我国秦岭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咬食嫩叶、新芽和幼果,幼虫蛀食果实,一般果实危害率为25—40%,受灾年份高达70%以上,严重威胁板栗  相似文献   

7.
栗实象鼻虫(Curclio dvdidi Fdirmaire)属于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在丹东地区危害较为严重,一般年份被害果实占20%~30%,严重时果实被害率达60%以上,被害果实失去食用价值。为了找出防治栗实象鼻虫的最佳时期和防治方法,宽甸板栗试验站多年来对此虫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栗实象甲,是柞水县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蛀食果实,造成被害果实腐烂,丧失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栗实象甲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柞水县板栗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对栗实象甲防治效果试验,现总结如后。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园情况。试验设置在柞水县铁厂镇板栗林内,试验面积2.4 hm2,树龄20年,株行距4 m×5 m,平均树高3.5~4.8 m,林内栗实象甲常年  相似文献   

9.
娄福贵  房佩刚  张吉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32-2932,3089
2005~2006年,进行赤眼蜂防治栗实蛾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赤眼蜂防治板栗栗实蛾,平均防治效果达64.23%,平均虫食率降低25.72%,并且具有环保、生态、安全、方法简便、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等特点.实施该技术,每公顷可挽回经济损失1 046.25元.  相似文献   

10.
栗实象甲又名板栗象鼻虫,是危害板栗果实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一般2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土中作长椭圆形土室越冬。成虫于7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土,白天活动,以嫩枝、幼果的幼嫩组织来补充营养,随后咬破果苞并向内钻孔产卵。一只雌虫可向10—20个栗苞上产卵,孵化后在果实内危害长达1—3个多月。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栗实象鼻虫也叫栗实象甲、栗象、栗象甲、板栗象鼻虫等,属鳞翅目,象虫科。我国各板栗产区均有分布和为害,但主要为害南方板栗产区,是为害栗果的重要蛀果害虫。1、为害症状及鉴别以幼虫为害栗果,幼虫体常略呈"C"形弯曲,幼虫先取食栗苞,后蛀食栗仁,在坚果内蛀食,幼蓬受害后易脱落。后期幼虫为害种仁,被害坚果  相似文献   

12.
<正>板栗栗实象鼻虫简称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它以成虫啃食嫩叶、新芽和幼果,幼虫蛀食板栗果实,被害栗果的蛀道内充满虫粪,严重为害年份,常在短期内将栗果食空,并诱致菌类寄生,使得栗果既不堪食用,也不能做种子,且易腐烂,不便储藏,严重威胁板栗生产与销售。1发生规律根据邢台县山区对象鼻虫的调查观测结果如下:一般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20 cm的土中越  相似文献   

13.
栗实象甲在豫南地区的为害率高,普遍性严重。不同土壤质地、不同降雨年份、不同管理水平情况下栗实象甲为害状况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栽培防治,结合物理防治,能在省工省时的同时达到快速、高效根除此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茶丽纹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茶叶象甲、黑绿象虫、小绿象鼻虫等,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云南等省。目前,茶丽纹象甲是建瓯市茶区的主要害虫,食性杂,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苎麻、柑桔、苹果、梨、桃、杏、栗等。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和新梢,  相似文献   

15.
林宗学 《福建农业》2004,(11):23-23
茶丽纹象甲是夏茶期间的主要害虫之一因暴发快虫量大专食嫩叶对茶叶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经试验试用锐劲特是防治茶丽纹象甲最有效药剂一、发生规律茶丽纹象甲在我国茶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咀食为害将新梢上第2︱4张新叶吃成不规则形缺刻成虫寿命50︱70天有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镜对枣食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 Morimoto)(鞘翅目:象甲科)雌、雄成虫触角的感器进行观察,比较它们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焰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含7个鞭亚节)构成,共有7类8种感器,分别为鳞形感器、2种端指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其中,端指形感器和毛形感器数量较多。各种感器的数量分布以鞭节上最多,柄节次之,梗节最少;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在雌、雄成虫间差异不大,仅雄虫触角平均长度较雌虫长。  相似文献   

17.
茶籽象甲是为害茶籽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蛀食茶籽。在掌握该虫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栗实象甲又叫栗实象鼻虫,是栗产区主要的栗实害虫,最近几年也开始为害北方的蒙古栎。由于其具有隐蔽钻蛀的危害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具有一定难度。目前,对南方板栗栗实象甲的防治研究比较多。本文综述了栗实象甲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不同防治手段,为北方蒙古栎栗实象甲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种群消长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在湖南稻区1 a发生2代,由越冬成虫从越冬场所迁入早稻田啃食稻叶、产卵繁殖。第一代幼虫蛀食早稻根系影响水稻生长,第二代成虫取食晚稻叶片获得充足营养后,又迁移到当地越冬场所蛰伏。重点对稻水象甲的周年种群变动及虫源转移规律,田间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影响田间种群消长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该虫的测报技术和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闽东南地区甘薯小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小象甲属鞘翅目蚁象甲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一些省市,福建省是甘薯小象甲发生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沿海各县市为害损失更大。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薯蔓和薯块为主,是甘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重要害虫,损失率一般为10%~30%,严重田块可达40%以上,甚至绝收。甘薯小象甲是钻蛀性害虫,生命力强,寿命长,世代重叠,单一防治效果都不理想,综合治理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综合治理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导致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回升,损失日益严重。其中没有完善的测报技术是使防治指导陷入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