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瓜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主要瓜果作物,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推广还林林地空间,像样的二坡地种植较多,近年来,随着瓜果市场的快速发展,西瓜的种植面积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由于施肥不科学,  相似文献   

2.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是一个环境逐渐优中变劣的区域,通过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土地盐渍化、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提出了修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枣树发展很快,仅建平县就拥有枣园面积500公顷,枣树已成为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树种。然而多数枣园平均产量仅在5-8千克左右.为标准丰产园产量的25%-30%。鉴于此,建平县成立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枣高产优质高效开发课题组。自2009年至2011年.找出了该区枣低产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整套枣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平均株产提高10千克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梨品种发展现状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梨品种从1970~1990年的大规模发展苹果梨、秋白梨为主,花  相似文献   

5.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土地资源广博,但气候干旱、风沙严重等是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常规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的能量较弱.为此,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实行了退耕还林栽果工程,到2010年末,建平县已实施退耕还林栽果10000hm2,但是,退耕后,农民耕种土地的总量大幅度减少,仅靠国家退耕还林补助,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推广林下优化间作方式,能在短时间内让林果农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使林果农在退耕还林栽果工程前期减少损失,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果园防护林效应的调查,结果显示,果园防护林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具有较强的降低风速、调解温湿度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果园防护林的结构及树种的选择规划、栽植等一系列营造技术,为辽西北半干旱地果园防护林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辽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玉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平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小区隔离带好,且以适宜玉米制种的坡地居多。如果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玉米制种方式,不仅能使所生产的玉米种子纯度高、质量优,而且能够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但是,由于玉米制种技术要求相对严格,而目前生产农户技术掌握尚不全面,因此,需要形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玉米制种技术来指导农民。现将辽西北地区玉米制种规范化配套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辽西北边界防护林的大面积栽植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退耕规模的扩大,优质、抗旱、抗寒的速生杨品种苗木用量越来越多,为了实现苗木自给,加大育苗力度、提高苗木质量已成为辽西北地区林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和措施。一、品种选择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应选择赤杨34、赤杨36、昭林6、小城黑  相似文献   

10.
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高粱是种植业的主要作物,与此同时,高粱黑穗病又是为害高粱栽培的主要虫害,对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威胁。辽西北地区的建平县是高粱种植的主要区域,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正视高粱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并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高粱稳产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也是是保证农业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包括朝阳市的全部,锦州、阜新的部分地区,该地区由于土地面积广,光照资源丰富,是种植向日葵的优势区域。近年来,向日葵的栽植面积较大,成为农业种植的主要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2.
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夜盗虫。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粘虫常以幼虫蚕食作物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的作物叶片吃光。建平县有粘虫发生的年份较多,为实现早防、早治,降低防治成本,采取对粘虫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是一项及时掌握防治有利时机,有效控制其危害的事半功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旱地作物,在自东北向西南的玉米种植带中,有70%的玉米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区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玉米品种的多样性。辽西是辽宁省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锦州、朝阳、阜新和葫芦岛市,玉米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粗浅地阐释了辽西地区玉米制种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地区进行麻黄春季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温稳定达到13℃,即4月30日是最佳播期;采用地膜、拱棚覆盖.育苗成活率较只覆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辽西北边界防护林的大面积栽植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退耕规模的扩大,优质、抗旱、抗寒的速生杨品种苗木用量越来越大,为了实现苗木自给,加大育苗力度和提高苗木质量已成为辽西北地区林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和措施。为了更好地指导育苗生产,现将速生杨规范化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辽西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实际情况,对辽西北地区大豆栽培中的科学选种、合理整地、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位于辽宁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的朝阳市通过参观考察学习、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以山葡萄为主的酿酒葡萄主导产业开发,计划在“十一五”期末使全市酿酒葡萄栽培面积达到15万亩。建设具有辽西北特色的山葡萄生产基地。为加速山葡萄栽培技术的开发推广,现将适宜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栽培的优良山葡萄品种及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柳让  马桂珍 《现代农业》2009,(12):35-36
辽宁省建平县充分利用西辽河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支持,大力发展具有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特色的林下经济,在10000亩幼龄南果梨行间间作马铃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幼龄南果梨间作马铃薯是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一种效益显著且切实可行的间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早播与等雨播种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实行玉米抗旱早播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应改变等雨播种玉米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郭月华 《新农业》2009,(11):26-26
建平县是辽西地区南果梨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达2.4万亩。为了提高南果梨生产的经济效益,县林业局从2006年开始实施“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南果梨优质、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开发”项目,三年来累计开发南果梨2.268万亩,南果梨亩产增加100~200公斤,优质果率提高20%~30%,达到85%以上,优质南果梨产量达54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