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白粉病白粉病是江苏省小麦常发病害。小麦受害后,植株生长不良,光合作用下降,叶片早枯,分蘖成穗数减少,空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20%~30%。  相似文献   

2.
粉唑醇、戊唑醇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2.5%粉唑醇SC、25%戊唑醇EW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药后14 d,12.5%粉唑醇SC、25%戊唑醇EW各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可达70%以上;药后30 d,12.5%粉唑醇SC较高剂量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90%以上,25%戊唑醇EW防效可达85%以上。同一剂量条件下,25%戊唑醇EW剂型防效显著优于80%戊唑醇WP剂型。试验结果表明,12.5%粉唑醇SC和25%戊唑醇EW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在高县常年发生3~4万亩,占种植面积四分之一,流行年达5~6万亩,一般损失产量10%左右,重病年达20%~30%,最重麦田可达50%以上.笔者于1981~1985年对其初次侵染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南阳的小麦病害有30多种,其中小麦赤霉病、纹枯病、锈病发生最重,不仅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而且大大影响小麦品质。南阳市常年种植小麦在78万hm2左右,小麦赤霉病发生率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被害麦田一般减产为20%~30%,严重地块损失在50%以上。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和小麦播种密度的加大,该病有加重危害的趋势,如果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抗病性及其潜在利用价值,以95份人工合成小麦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接种全蚀病和条锈病、自然诱发白粉病和根腐叶枯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人工合成小麦对4种病害的田间抗病情况。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中有较高比例的抗病材料,对全蚀病高抗以上材料占21%;对条锈病高抗以上材料占30%;对白粉病高抗以上材料占21%;对根腐叶枯病高抗以上材料占23%。CI93、CI108、CI187对全蚀病表现高抗、对其他3种叶部病害表现免疫,CI94对全蚀病、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高抗,对根腐叶枯病表现免疫,CI158、CI160、CI166对4种病害都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5种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效果,筛选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最佳防治药械。[方法]选用杀菌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分别采用烟雾机、单旋翼电动无人机、弥雾机、自走式大型喷雾器和喷枪5种施药器械进行2次防治,调查发病指数并计算防效。[结果]采用弥雾机和自走式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时效果较好,正常用药量防治时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自走式喷雾器目前可推荐用于大面积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烟雾机防治效率高,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7.
麦垄套栽比麦后抢栽的甘薯一般增产30%以上,切干率和出粉率也都增加2~3个百分点,是实现麦薯双丰收的有效途径。1套栽方式与密度选用适宜套栽的中短蔓品种,高产小麦地块,667平方米3000株左右;中产地块667平方米3500株左右;低产地块667平方米4000株左右。套栽方式有两种:其一为3-1式,70厘米为一种植带,其中40厘米宽垄沟播3行小麦,预留30厘米宽背垄套栽1行甘薯;其二为2-1式,60厘米为一种植带,30厘米宽垄沟种2行小麦,预留30厘米宽背垄套栽1行甘薯。2套栽时间与方法套栽甘薯的适宜时间应根据小麦的群体大小来确定。稀麦早播,稠麦晚栽。低产麦田…  相似文献   

8.
通过50%戊唑.百菌清、32%丙硫.氟啶胺对小麦穗期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和毒素防控以及保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亩用量50g的50%戊唑.百菌清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亩用量40g的32%丙硫.氟啶胺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亩用量50g的32%丙硫.氟啶胺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持久期长(药后21天防效均在90%以上),DON较对照分别下降91.01%、88.34%、93.26%。亩产分别增加40.41%、50.21%、70.11%,是小麦病害减量控害提质增效解决方案理想配方。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效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和30%醚菌酯WP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最好,其次是12.5%烯唑醇WP和5%己唑醇SC,这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对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30%多*酮可湿性粉剂按照1500g/hm2 、1800g/hm2间隔7-10d连续喷施2次,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7%、81.58%和80.67%、82.87%,可以作为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小麦病害控害提质配方,使用50%戊唑.百菌清SC、42%戊唑.百菌清SC、30%丙硫菌唑SC进行小麦穗期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亩用量50g的戊唑.百菌清SC+助剂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5%以上,其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持效期长,是小麦病害控害提质解决方案理想配方。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是玉田县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在小麦后期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白粉病是主要的防治对象,若防治效果不理想,能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可高达20%-30%,严重威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探明不同植保药械对小麦后期病害的的防治效果,为大规模开展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行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设在河北省玉田县陈家铺乡集强  相似文献   

13.
进行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用药量达750 mL/hm~2以上时,第2次药后14 d病叶防效达74%以上、病指防效达87%以上,增产率达11%以上。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用药量为750~900 mL/hm~2,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8 d再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粉病是凤阳县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1.3万公顷左右。发病田块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由于长期持续使用三唑酮防治,已导致防效下降,成本增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禾果利,下称)为三唑类超高效杀菌剂,抗菌谱广,特别对子囊菌、担子菌引起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对小麦的产量具有毁灭性.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随着小麦产量、品质的不断提高,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农机免耕作业,跨区作业的发展,在魏县近几年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个别漏治地块发生程度明显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许昌市对小麦产量构成威胁的病害种类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孢囊线虫病、赤霉病、黑穗病等。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的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一、发生特点(一)症状隐蔽全蚀病、纹枯病发病早期如果不注意观察,其症状不容易被发现。全蚀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11):15-18
了解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布状况和基因组合多样性是提高西南地区小麦抗病育种效率的关键。本研究调查了140份小麦材料的田间抗病性,并利用18个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它们进行了抗病基因扫描。结果表明,140份小麦材料在4个环境中白粉病鉴定都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比例为35%。18个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扫描结果显示,在这些小麦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抗白粉病基因是Pm30(79.9%)。相关性分析表明有7个白粉病抗病基因与小麦白粉病抗病性显著关联,其中Pm21在4个环境中都与白粉病抗性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对抗白粉病基因的组合分析显示,基因组合包含了2到11个基因位点,其中3、4和5个基因组合的出现比例较高,分别为17.3%、15.1%和26.6%。本项研究工作的结果能够使贵州小麦优良的抗病品种(系)更好地在全省和全国的抗病育种中发挥作用,提高抗病基因标记辅助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叶枯病过去在河南省是局部零星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条件变化和生产上一些不合适的栽培措施(如播量过大、偏施氮肥等),以及感病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使小麦叶枯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面积已超过700万亩,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5%左右,重病田减产6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是玉田县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在小麦后期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白粉病是主要的防治对象,若防治效果不理想,会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可高达20%~30%,严重威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比较不同杀菌剂、叶面肥及杀菌剂与叶面肥组合对小麦后期防病增产效果,特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设在河北省玉田县陈家铺乡集强现代农业园区基地,上茬作物为夏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褐藻双寡糖对小麦产量以及小麦白粉病的影响,本文设置了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舞钢、嘉县和新乡),共设喷施褐藻双寡糖处理(AFOPC)、喷阿泰灵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通过测定小麦产量、病斑面积和发病指数等指标,得出以下结果:喷施褐藻双寡糖蛋白粉剂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了7%-10%,千粒显著提高4.7%-4.8%,病情指数和病斑面积分别显著下降46.8%-48.6%和17.4%-48.5%,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46.1%-48.6%。喷施褐藻双寡糖蛋白粉剂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的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可减少30%的农药使用量,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