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邦杰 《内陆水产》2001,26(1):23-24
1加温养鳖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是世界上养鳖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470年范蠡所著《养鱼经》中就有养鳖(守神)的记述。近代,日本的养鳖业有了较快的进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川崎义一等改常温饲养为工厂化加温饲养,打破鳖的冬眠期,使养鳖的周期从3~4年缩短到12~15个月。这项改革使日本的养鳖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养鳖,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大陆50年代才起步。80年代开始加温养鳖,证明鳖的冬眠是属于对自然环境抗寒的生理适应,非不可逆转的遗传属性。1986年湖南省水产研究所进行了“利用地热水养鳖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邦杰 《水产科技》1999,(5):15-18,22
华南地区的土池常温养鳖利用自然赋予的地理优势,投入少,收益快,可塑性大,应变力强。1998年平均成本60~64元/kg,投入产出比1:1.41。在水产市场普通疲弱,售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大部份的养鳖场(户)还是有利可图。提出增加科技含量,推行健康养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发展中华鳖品牌与进口鳖抗衡,确保在诸多养鳖模式的质量、价格与品牌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土池常温养鳖业应仍是有所作为莳饲养业。  相似文献   

3.
鳖在日本市场上是一种名贵的水产品。据日本养鳖专著介绍:日本自产的鳖供不应求,1975年市场销售约600吨,其中日本自产的约为170吨,其余主要由朝鲜和我国台湾进口;近几年,由于市场上鳖的需要量日增以及保温养鳖技术的应用,日本养鳖业有很大发展,八十年代初的产量达到250—300吨。日本养鳖有自然养殖法和保温养殖法两种。  相似文献   

4.
陈凡  张阿彬 《水利渔业》2002,22(1):36-36
1 历史回顾自 80年代末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利用地热水养鳖技术”和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快速养鳖技术”的研究成功 ,打破了鳖冬眠的习性 ,控温养鳖技术的突破 ,使养鳖生产产生了质的飞跃。随后养鳖业异军突起 ,成为水产品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回顾养鳖业 10多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1996年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巅峰期 ,种鳖达到 136 0元 /kg、稚鳖为 36元 /只、商品鳖 5 0 0元 /kg。巨额利润驱使各地区、各行业涌入养鳖业。该年 6月是高峰期的拐点 ,下半年鳖价快速回落。经历了外行到内行 ,疯狂…  相似文献   

5.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养鳖池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岳松 《内陆水产》2004,29(4):43-44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集约化的封闭式控温养殖日趋普及,大大缩短了鳖的养成期.但由于养鳖是采取高密度放养,高投饵,单种类.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每天向水中排入较多的残饵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不能及时被降解吸收.逐渐积累于池内,使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因此.  相似文献   

6.
1 养殖业现状及其问题 我国是利用鳖最早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商贩收购中华鳖短期囤养以博取季节差价外,鳖的养殖业发展滞后,一是因为当时市场尚未形成具有诱惑力的价格卖点,二是未能解决常温条件下长达4年的养成周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日本温室控温养鳖技术传入并在浙江取得成功以及人民生话水平提高,市场对鳖的需求量增大而自然资源锐减等诸多因素的集合,导致鳖价迅速飚升,而鳖价的暴涨则刺激了养鳖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直至无序失控。目前国内的鳖产量约在5万吨以上,而价格大幅滑落。在10年左右的时间使…  相似文献   

7.
《渔业科技产业》2006,(4):44-45
目前,中国龟鳖业市场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养鳖业“多云转晴”,养龟业“晴转多云”。主要原因是龟鳖占比平衡打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市场转型总量上升。近年来由于养龟业的迅猛发展,龟与鳖的比例由原来的1/15逐渐上升到现在的1/7,龟鳖总量上升,尤其是养鳖业正在扩大,养龟业基本维持现有的规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华鳖控温养殖大面积推广和普及,成鳖售价逐年下跌,加上养殖过程中暴发性流行病害的增多,养殖效益有不断下降甚至亏损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养殖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如何提高鳖控温养殖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已成为广大养鳖户和水产工作者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此,笔者就多年控温养鳖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选择优质稚鳖优良的稚鳖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基础。选购稚鳖时做到四看:一看稚鳖规格,要挑选同批中规格较大且整齐,裙边硬挺,体质健壮的稚鳖,其抢食凶,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9.
塑料大棚控温养鳖水质变坏的原因及预防塑料大棚控温养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养鳖方法。但鳖池水质容易变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鳖池水体小,水温气温在28℃以上,鳖的养殖密度高,排泄物过多,水质污染程度快;二是高蛋白饲料投喂过多,残余饲料没有很好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养鳖业的深入发展,养鳖技术也在朝着低耗、优质、高效的良性方向不断创新提高,一些新的、更合理和科学的养殖模式也不断出现,其中一种不用任何加温设施的采光棚两季保温养殖新技术,不但成本低、无污染,而且病害少、成活率高、质量好,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因地制宜推广的养鳖新模式之一。现把笔者设计的这项技术介绍如下,供适合条件的地方参考应用。一、采光棚两季保温养殖的工艺流程采光棚两季保温养鳖,就是在客观的气候条件下,利用采光保温棚早春初冬两季盖棚保温,利用太阳光能增温培育苗种,晚冬季节开棚自然越冬,夏秋撤棚…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养鳖水质与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内陆水产》1995,(11):21-22
工厂化养鳖水质与鳖病防治随着工厂化养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往往注重于饲料和养殖方法的提高,忽视了水质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至鳖病频发,给养鳖业带来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失。本文谨就工厂化高密度养鳖的水质环境与鳖疾病的发生关系作点探讨.一、不良水质所引起的鳖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目前广东养鳖业发展现状。根据国内外市场鳖的供不应求,指出养鳖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本文指出今后发展养鳖业,要着重解决好几个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种苗供应。缩短养殖周期和鳖病防治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广东养鳖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养鳖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目前广东养鳖业发展现状,根据国内外市场鳖的供不应求,指出养鳖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本文着重指出今后发展养鳖业,要着重解决好几个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种苗供应、缩短养殖周期和鳖病防治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广东养鳖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随着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 ,集约化的封闭式控温养殖日趋普及 ,大大缩短了鳖的养成期 ,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易使环境恶化 ,加之封闭式温室破坏了鳖的晒背等自然习性 ,使得鳖病频发 ,一些单位因此滥用药物 ,不但使鳖产生抗药性 ,造成恶性循环 ,影响养鳖业的效益 ,药物残留还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1] 。因此 ,有必要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鳖的抗病力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入手 ,树立健康养殖的新概念 ,防病于未然。本文以玉垒菌 (S3 0 )和光合细菌 (PSB)为水质改良剂 ,将二者联合应用于有砂、无砂、半无砂 3种养殖模式的养鳖池中进行…  相似文献   

15.
杨广 《水产养殖》1999,(2):25-25
近几年来中华鳖养殖在我国盛行,商品鳖的数量剧增,市场价格急剧下降,养鳖场为了走出困境,必须降低鳖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是作者在养鳖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方面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1基本设施1.1温室在中华鳖的养殖中普遍采用温室养殖,温室养鳖能增加鳖的生长速度,降低养殖周期,增加资本循环。在我国增温养鳖的三种方式中,全封闭温室保温性能最强,然而,这种温室中缺少光源,水质极易变坏,而且需要大型锅炉供热,一次性投资巨大,需要的流动资金也很大,不宜推广;简易温室利用双层塑料薄膜保温,采用小型锅炉或土制…  相似文献   

16.
赵春光 《科学养鱼》2001,(12):15-15
2001年春至今,市场鳖价从原来的60元/公斤跌至40元/公斤以下,这对大多数养鳖企业来说已无利可图,有的甚至面临倒闭,养鳖形势急转直下,已十分严峻。造成这种局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养鳖产量持续增长我国的养鳖产量,从1995年的年产量不到5000吨,已到2000年年产超过80000吨。5年里增加十几倍,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养殖技术普遍提高由于养殖技术的普遍提高,养殖成活率已从过去的平均70%提高到80%以上。而工厂化控温养成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一些人工控温养殖境…  相似文献   

17.
鳗池两头控温养鳖,是将鳗池进行适当改造,利用自然或人工热源,在越冬前后期控温催长,中期使其自然冬眠,有效缩短养殖周期的二种快速养鳖模式。与目前国内流行的封闭式温室冬季控温养殖相比,它具有投资省的优点,而且同样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陈艳平 《内陆水产》1997,22(12):18-19
温室养鳖,将稚鳖一年养成500g左右的商品鳖,大大缩短了养殖生产周期和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但此法要求温室设计合理、饲养管理得当,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养殖失败。笔者在广东及省内一些养殖单位曾参与过温室设计及饲养管理工作,除赞同水产同行对温室养鳖的经验之谈外,也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1加温方式要因地制宜加温养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水温始终控制在鳖援食和生长的最佳范围内(28-30℃)。采用何种加温方式,直接关系到加温养鳖的资金投入和经济效益。在广东等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加温季节较短,温室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三高”农业不断发展,我国养鳖业发展迅猛,1995年广东省养鳖水面超过1万亩,东莞市投入2亿元资金,建立30多个养鳖场,养鳖水面3,000多亩。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鳖水平的提高,鳖病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鳖病诊治的实践,将危害较大的鳃腺炎病的疹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汪澄洲 《河北渔业》1996,(6):13-14,29
<正> 我们于1994年9月 15日至1995年11月上旬进行了幼鳖室内控温养殖成鳖室外土池养殖的快速养鳖试验,获得成功。试验证明,人为地消除鳖的冬眠期,控温强化培育幼鳖,是快速养鳖的基础和关键。快速养鳖缩短了养殖周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