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6个绵(山)羊群体遗传分化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绵(山)羊群体的品种特性及其遗传分化,本文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我国6个绵(山)羊群体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乌珠穆沁羊7个微卫星位点,并引用同实验室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参照群体)的相关资料进行群体遗传分化水平分析。研究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在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山羊这6个品种中均存在遗传多态性,各座位等位基因均较丰富。根据标准遗传距离、DA遗传距离以及模糊相容关系进行聚类分析,湖羊与同羊首先聚为一类,乌珠穆沁羊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与滩羊聚为一类,5个绵羊品种最后与山羊相聚。  相似文献   

2.
甘肃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6个地方绵羊品种(240只个体)15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的研究,结果共发现了179个等位基因。其中在藏羊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136个),兰州大尾羊最少(94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表明:在研究的6个绵羊品种中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兰州大尾羊和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A遗传距离和D s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和滩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预示这3个品种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而甘肃高山细毛羊与其他5个甘肃地方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另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了67只洼地绵羊样品,并用PCR-PAGE电泳技术检测了其7个微卫星位点(oarFCB11,oarFCB128,oarFCB48,oarFCB304,MAF33,MAF70和oarAE101)的遗传多态性,同时引用了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参照群体)相同资料进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在洼地绵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7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9182、13.9839、0.9511、0.9250、14.5013、0.9579、0.9157、12.9416、0.9446、0.9249、15.1723、0.9639、0.8835、10.0377、0.9333、0.8880、12.5156、0.9550、0.9078、12.1543、0.9389,其中oarFCB304遗传变异最大,oarAE101最小;6个绵(山)羊群体中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遗传变异较大,对照群体(山羊)最小。通过计算DA距离和DS标准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图,得出洼地羊先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和滩羊合并为一类;同时湖羊和同羊聚为一类;绵羊五个品种为一类后与山羊合并为一类。  相似文献   

4.
4个绵羊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洼地绵羊、滩羊 4个绵羊品种的亲缘关系。从 10 0条引物中筛选出的 16条引物 ,共扩增出 14 6条带 ,其中 94条表现出多态性 ,占 6 4 .4 %。它们间遗传距离较小 ,小尾寒羊与大尾寒羊、洼地绵羊、滩羊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6 4 9、0 .0 6 73和 0 .10 2 8,用UPGMA法构建了树状聚类图。结果显示 ,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和洼地绵羊首先聚一起 ,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较近 ,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据推测滩羊也起源于蒙古羊 ,但它生活在陕西、宁夏等省 ,与山东环境条件差别较大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异 ,这可能是滩羊与其它绵羊间遗传距离大的主要原因。在本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各品种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火焰光度法对89只引入青海省小尾寒羊血液中HB,K,AMY1,AMY2和ES5个位点的多态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为:①在引入青海省小尾寒羊的HB,K,AMY2和ES4个位点上发现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例为80.0%;②每个位点实有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8000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981个,基因平均杂合度为0.2505,基因均质度指数为0.4990;③小尾寒羊与藏羊的遗传距离较小(0.04326),而与青海细毛羊(0.15649)和新疆细毛羊(0.16644)的遗传距离较大;④聚类分析表明:小尾寒羊与藏羊聚为一个支树系,而青海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和青海半细毛羊聚为另一个支树系,表明:小尾寒羊与藏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六个羊群体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了67只洼地绵羊样品,并用PCR—PAGE电泳技术检测了其7个微卫星位点(oarFCB11,oarFCB128,oarFCB48,oarFCB304,MAF33,MAF70和oarAEl01)的遗传多态性,同时引用了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参照群体)相同资料进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在洼地绵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7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9182、13.9839、0.9511、0.9250、14.5013、0.9579、0.9157、12.9416、0.9446,0.9249,15.1723,0.9639,0.8835,10.0377,0.9333,0.8880,12.5156,0.9550,0.9078、12.1543、0.9389,其中oarFCB304遗传变异最大,oarAEl01最小;6个绵(山)羊群体中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遗传变异较大,对照群体(山羊)最小。通过计算DA距离和DS标准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图,得出洼地羊先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和滩羊合并为一类;同时湖羊和同羊聚为一类;绵羊五个品种为一类后与山羊合并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亲缘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 10种 10碱基的随机引物 ,分析了我国 8个地方绵羊品种计 88只绵羊的随机扩增多态 DNA。结果表明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 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1.36 % ,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3370 ,具有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但滩羊、小尾寒羊、藏绵羊和蒙古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应加强保种措施。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 .9172 ,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品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我国地方绵羊的起源进化学说基本一致 ,具有相同来源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分子聚类关系表明 ,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已经有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间遗传分化较低 ,湖羊与蒙古羊之间相对较高 ,而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湖羊和蒙古羊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宁夏牧区陶赛特、得克赛尔、萨福克、滩羊、小尾寒羊、滩寒杂种羊6个绵羊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并根据遗传距离对群体间杂种优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6个绵羊群体共检测到108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在每个群体都检测到5个以上等位基因,7个微卫星座位在6个群体中呈高度多态性,期望杂合度远大于观测杂合度,群体问表型分化系数(Fst)较低,为5.8%,与Gst结果基本一致,总群体近交系数(Fit)为56.90%,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54.36%。根据DC遗传距离和DA遗传距离,预测群体间杂种优势,杂交母本品种以滩寒杂种羊效果最好,滩羊次之,小尾寒羊最差;杂交父本的选择顺序为得克赛尔、萨福克、陶赛特。  相似文献   

9.
应用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测控制湖羊、同羊、滩羊、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血液酶和其他蛋白质变异的5个结构基因座位(Tf、X-p、Ary-Es、Hb-β、Ke)上的遗传变异,引用国内外学者以相同实验方法获得的其他分布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11个绵羊品种作为分析背景,对16个群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亲缘关系聚类。结果表明:中亚以东南绵羊群体可以划分为蒙古羊、藏羊和南亚-东南亚羊三大集团,湖羊、同羊、滩羊、小尾寒羊和洼地羊均属于"蒙古羊"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宁夏地区主要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关系,试验采用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anguinetti银染法显色的方法,对宁夏地区3个绵羊品种(滩羊、小尾寒羊和蒙古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统计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D-loop环在3个绵羊群体中的PIC达到中度多态,可以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运用遗传距离(D A)将绵羊品种进行分类,滩羊与蒙古羊遗传距离最近,滩羊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最远,聚为两类。各绵羊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旨在从分子层面对藏区绵羊群体进行群体关系研究。本试验选取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和四川5个地区的20个藏系绵羊群体共384个个体进行Affymetrix Ovine 600K芯片扫描分型,基于杂合度和近交系数分析藏系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PCA、NJ-tree和STRUCTURE分析藏系绵羊的群体聚类情况。结果发现,西藏浪卡子绵羊的观测杂合度最低(0.235 0),近交系数最高(0.279 6);青海山谷型藏羊的观测杂合度最高(0.323 4),近交系数最低(0.009 0)。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和云南地区藏系绵羊能够单独聚成一支,而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草地型绵羊混乱聚集在一起。结果表明,西藏和云南地区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普遍低于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藏系绵羊,且西藏和云南地区的藏系绵羊基本能保持地域特异性,而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草地型绵羊在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中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索PTGS2基因g.65835868AG和g.65834692AG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多羔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标记。利用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PTGS2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草地型藏羊)中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关联分析。分型结果表明,g.65835868AG和g.65834692AG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65835868AG位点在滩羊、小尾寒羊和草地型藏羊3个群体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其余4个群体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g.65834692AG位点在选择的7个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g.65835868AG位点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湖羊、策勒黑羊、滩羊和草地型藏羊6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65834692AG位点在选择的7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g.65835868AG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并无显著相关(P0.05),g.65834692AG位点小尾寒羊第2胎GG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P0.05)。综上,PTGS2基因与绵羊的繁殖性能有一定相关,且g.65834692AG位点对绵羊产羔性状有调控作用,可作为多羔绵羊选育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13.
洼地绵羊与四个羊种分子遗传标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APD技术,利用混合基因池(DNA pool)法,对洼地绵羊、小尾采羊、大尾寒羊、滩羊和鲁北白山羊进行了遗洚相关分析。其中洼地绵羊与大尾寒羊间的遗传距离为0.0560,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为00678,与滩羊的遗传距离为0.1266,而与鲁北白山羊的遗传距离为0.3607。可以认为洼地绵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滩羊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均是由蒙古羊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根据遗传距离做出了它们之间的聚类图。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洼地绵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和鲁北白山羊均出现了具有品种特征的特异性条带。可以作为各自的分子标记来进行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无角陶赛特羊、滩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滩寒F1、陶滩寒F1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达0.7077~0.8396;5个群体平均位点杂合度达0.7454~0.8665。以Nei氏遗传距离的UPGMA和NJ聚类结果表明,滩羊与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小尾寒羊与陶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聚为一类;滩羊、小尾寒羊与陶赛特羊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选择小尾寒羊等5个绵羊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等分析方法,检测促卵泡素β(FSHβ)基因CDS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SHβ基因CDS区第2外显子存在多态性,在5个绵羊群体中都表现出AA、AB和BB3种基因型。BB型第147位发生T→C的单碱基同义突变。高产羔数的小尾寒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特克塞尔羊、陶蒙杂种羊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明显(P0.01)。5个绵羊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固定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场-年-季对小尾寒羊产羔数无影响(P0.05),胎次和基因型均影响产羔数(P0.05)。AA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B型的多0.77只(P0.05),比BB型的多0.74只(P0.05)。研究表明,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产羔数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绵羊在陇中生长发育比较放牧家畜生长发育不仅反映了不同物种、品种的遗传特性,而且也与所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联系。为了选择适于甘肃中部地区繁育的绵羊品种,我们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茨盖半细毛羊及滩羊三个耐干旱粗饲品种生长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在甘肃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绵羊肉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绵羊肉用性能的选育提供有效的遗传分子标记。【方法】利用液相捕获测序技术获取MSTN基因在杜泊羊(D)、滩羊(T)和小尾寒羊(XH)共91只绵羊中的变异位点,并筛选出品种间差异显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针对筛选出的位点,利用飞行质谱检测技术对滩羊、小尾寒羊、杜泊羊和杜滩寒三元杂交羊(DTH)共30只绵羊进行基因分型,并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试验筛选出的MSTN基因rs129059715位点在4个绵羊群体中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15个CC基因型、9个CA基因型及6个AA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除杜滩寒三元杂交羊外)。在杜泊羊、滩羊和杜滩寒三元杂交羊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小尾寒羊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在杜泊羊和小尾寒羊群体中均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在滩羊和杜滩寒三元杂交羊群体中均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无角陶赛特羊、滩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滩寒F1、陶滩寒F1 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达0.7077~0.8395;5个群体平均位点杂合度达0.7454~0.8665。以Nei氏遗传距离的UPGMA和NJ聚类结果表明,滩羊与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小尾寒羊与陶滩寒F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聚为一类;滩羊、小尾寒羊与陶赛特羊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绵羊EYA3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季节性发情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EYA3基因在常年发情绵羊(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苏尼特羊)的大脑、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2组绵羊(常年发情组: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季节性发情组: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EYA3基因SNP位点(g.238191128G>C)的多态性,并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小尾寒羊还是苏尼特羊,EYA3基因在各组织中均广泛表达,在苏尼特羊垂体中表达较高(P<0.01);且长光照条件下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垂体中EYA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绵羊EYA3基因g.238191128G>C位点均存在GG、GC和CC3种基因型。g.238191128G>C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小尾寒羊、策勒黑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5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并且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组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EYA3基因表达与g.238191128G>C位点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Clock基因g.70873128G>A、g.70875941C>T和g.70885750G>T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高繁殖力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Clock基因3个多态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分型结果表明:g.70873128G>A位点存在AA、AG和GG 3种基因型,g.70875941C>T位点存在TT、TC和CC 3种基因型,g.70885750G>T位点存在GG、GT和TT 3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3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g.70873128G>A位点在滩羊和草原型藏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和g.70885750G>T位点在策勒黑羊和滩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