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过度放牧是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退化主要人为驱动力之一。研究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放牧管理策略,对贵州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结合无人机技术对草地植被盖度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的影响和相同模拟放牧强度对不同混播草地植被盖度、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的影响,分析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与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轻度放牧下,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植被地上部碳氮比分别比重度放牧显著升高了16.4%、302.4%、292.5%和132.1%(p<0.01),植被地上部氮含量显著降低了58.2%(p<0.01),放牧强度对植被地上部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1);在相同模拟放牧强度干扰下,混播组合对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1)。相比于相同植被类型模式下的混播组合,草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的响应更受制于放牧强度调控,这进一步揭示,目前放牧强度下,贵州本地人工草地需要采取更低放牧强度的管理策略。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氮含量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较好,结合无人机航拍图片,可为家庭牧场地上生物量和氮含量的无损、快速监测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松嫩草地五脉山黧豆地上生育规律及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松嫩草地不同生境和密度下五脉山黧豆地上部生育规律和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五脉山黧豆植株比野生植株具有较大的株高、分枝长度、分枝数和生物量。其中,人工一年生种群株高和单株生物量比野生植株平均增加了19.1 cm和11.66 g。野生种群植株不同密度间个体生长的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种群植株不同密度间个体生长差异显著(P<0.05),体现了密度制约的效应。人工二年生种群植株比一年生植株有较大的密度竞争压力,在生物量等方面比一年生种群植株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强度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截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对牧草的影响有两种相反的作用,既有降低生长的机制如减少光合面积,同时,也有促进生长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地上、地下碳密度的研究,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碳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决定草地碳密度的两个值(生物量和含碳量)中,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的生物量来改变草地的碳密度;在对照区和各个放牧区中,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含碳量的值差异不显著(P>0.05),植被含碳量的值比较稳定,基本不受放牧干扰;轻度放牧可增加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而中度和重度放牧使之减少;轻度、中度、重度放牧都使植被地下部分生物量减小.综合放牧对植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密度的影响,得出各个放牧区的植被总碳密度均低于对照区,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碳密度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退化羊草草地的生产力,恢复草地生态系统,通过设置3个不同施肥水平(N1施肥30kg·hm~(-2),N_2施肥60kg·hm~(-2),N_3施肥90kg·hm~(-2)),对退化草地羊草种群特征和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增加羊草种群的高度、密度、盖度和重要值;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随施肥水平的升高逐渐增加,但是N_3处理和N_2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促进地下总生物量增加,地下各层的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孙强  李卫军  徐晶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8):1544-1548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地下生物量及坪用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草坪养护过程中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草坪线性梯度灌溉,应用水量平衡原理,研究水分处理对草坪草地下生物量、根系分布的影响情况,探讨不同水分处理与草坪地下生物量的关系及对地下生物量动态变化、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三种草坪草地下生物量春季最大,秋季最小,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的土壤层内,占地下生物总量的84.08;~ 87.18;.三种草坪的坪用质量与根茎比值呈负相关.[结论]不同水分处理对三种草坪草的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根茎比能够得到较好的坪用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草地生产力的提升效果,从地下部角度分析并阐明草地生产力提高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为构建高产草地土壤的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呼伦贝尔地区采用原位定位试验(连续2年施肥)比较了不同施肥方式(不施肥、普通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与不施肥(CK)或者普通有机肥(OF,9 000 kg·hm~(-2))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BOF,9 000 kg·hm~(-2))可以显著提高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非量度多尺度(NMDS)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CK、OF和BOF)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而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Archaeorhizomyces和木霉属(Trichoderma)的相对丰度,而显著降低了Ophiosphaerella的相对丰度。同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属的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Archaeorhizomyces和木霉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Ophiosphaerella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利于提高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论]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来达到提高草地生物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类别的钾肥对生姜的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生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了3个试验处理,即施用国产硫酸钾、施用进口硫酸钾和施用硫酸钾镁,在生姜收获时测定生姜的相关生长指标(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茎长、茎粗、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国产或进口硫酸钾处理相比,施用等量的硫酸钾镁处理生姜的茎高和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可有效增加生姜的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提高农户收益和产投比。说明减施钾肥、增加镁肥能改善生姜的地上部生长性状、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镉对皇竹草生长及其镉吸收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对皇竹草生长及其对镉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镉(1 mg/L)促进皇竹草植株生长.镉处理对皇竹草分蘖数和最大叶长影响不大.随着镉浓度增大,皇竹草地上部鲜重、干重与地下部鲜重、干重均呈先增加再降低趋势.镉处理下皇竹草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地下部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且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地下部;镉处理下皇竹草地上部、地下部全氮含量均低于对照,且地上部全氮含量均低于地下部;地上部全磷含量均低于地下部;地上部钾含量均高于地下部.皇竹草地下部对镉的吸收累积明显高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9.
以紫山药早熟品种为试材,扦插于盆内,定期施入Hoagland's、1/2MS和MS营养液,比较其对山药地上部茎叶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营养液处理均可显著促进山药地上部生长,有效增加地下部营养物质的积累,其中1/2MS营养液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4种植物对铅、镉和砷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从野生和栽培的植物中筛选具有吸收重金属Cd、As和Pb的超富集植物。结果表明,重金属Cd、As和Pb处理对所选的4种植物的株高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皱叶狗尾草和百喜草的生物量,As胁迫显著降低辣蓼的生物量。4种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临界指标含量,其中辣蓼地下部Cd含量、香根草地下部Pb含量和皱叶狗尾草地下部Pb含量超过临界指标含量,具有修复污染土壤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滴灌和膜下滴灌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龙园绿春”旱黄瓜为供试品种,研究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对黄瓜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对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滴灌处理相比,膜下滴灌处理明显增加了植株茎粗,除了定植期外,其他各个时期膜下滴灌处理的茎粗均显著高于滴灌处理(P〈0.05);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植株株高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黄瓜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的生物量积累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了黄瓜产量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东北地区保护地发展节水滴灌技术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海南州地区草地封育后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育作为草地生态环境与资源恢复的技术方法,在国内外均大量使用。青海省海南地区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同样采用了草地封育技术措施方案,为了全面反映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状态和草地封育的效果,对试验基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封育技术效果定点观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技术在草地植被和生态环境恢复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封育措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植被的恢复程度,一般在封育3年左右无论是种群结构还是地面与地下生物量均明显增加;封育后地下生物量增加明显高于地上生物量,这主要是封育后植物种,特别是优势物种的修养生息得到恢复,有利于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限量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进行水分控制,研究灌水量、灌水时间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灌水处理的冬小麦农艺性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中拔节期灌水能提高冬小麦的穗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孕穗期灌水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浆期灌水能增加千粒重,拔节期是限量灌溉的最佳生育期。与对照相比,不同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处理分别增产9.49%~29.64%,并以拔节期灌600m3/hm2水和灌浆期灌300m3/hm2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8%~22.7%,并以拔节期灌300m3/hm2+孕穗期灌300m3/hm2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5.7kg/(hm2.mm)。  相似文献   

14.
定额灌水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定额灌水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定额灌水与等氨量不同追氮时期对面团流变学特性、蛋白质含量、硬度、沉降值、千粒重均存在明显影响.增加灌水量有助于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蛋白质含量、千粒重、沉降值及容重均以灌拔节水(W1)最好.氮肥用量相同,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基追比按4:6情况下,面团流变学特性表现较好,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以及千粒重均明显增加;孕穗期较拔节期追施,综合品质进一步改善.由此可知,拔节期或孕穗期追施氮肥对于进一步改善小麦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浇灌和喷灌2个处理。浇灌处理分别在团棵期(5月26日)、旺长期(6月18日)各人工根灌1次,灌水量1 kg/(株.次);喷灌处理在团棵期(5月26日)进行人工根灌1次,灌水量1 L/株。[结果]与浇灌方式相比,喷灌处理极显著提高中上部位烟叶主要致香物质,中橘三(C3F)等级烟叶主要致香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石油醚提取物、新植二烯、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增加24.4%、32.6%、20.7%、33.8%、26.3%,上橘二(B2F)等级烟叶主要致香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石油醚提取物、新植二烯、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增加16.3%、6.0%、6.1%、10.8%、8.1%;极显著降低中上部位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烟气协调性、醇和性及持火力。[结论]烤烟生产中,微喷灌技术是一种改善烤后烟叶内在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季节性干旱频繁烟区,烟草微喷灌溉可有效解决烟叶成熟期气候干旱导致烟叶品质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on watermelon (Citullus lanatus) yield,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and root distribution in gravel-mulched field in northwest Loess Plateau, China, during 2001 and 2002 growing seas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vel mul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eedling emergence,increased yield and WUE, and alleviated the influence of drought on plant growth. Regardless of gravel mulch application,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increased watermelon yields, average fruit weight and number of fruit, especially yield increased as the amount of irrigation increased (P<0.05). Generally, WUE of irrigated treatm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on-irrigation treatment in gravel-mulched field. The effect of water supply on root distribution was different in two years. In 2001, average root length density (RLD) and root weight density (RWD) whole the soil profile increased. In 2002, however, RLD and RWD decreased as water supp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RLD and RWD in 200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002. Maybe we can interpret the phenomenon with the theory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optimize root distribution (in termsof water relation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a given water supply. The yield may not depend as much on root growth as on the amount of water required at critical stage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soil depth on RLD and RWD were observed in both years, but did not rapidly decrease with depth.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膜孔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佳的需水量是2 546~3 410 m3·hm-2;灌水条件相同时,玉米膜孔灌比常规畦 灌的耗水量减少6.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3.3%,增产15.9%。  相似文献   

18.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喷灌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下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同地面灌相比,喷灌条件下作物根系相对集中于表层,有上移现象,喷灌更适合作物生长需要,可提高水分的利用率;根长密度不论是在拔节期还是在收获时其最大值总是在20cm深度,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不同灌水处理下根系的衰亡速率出现差异,灌水量大根系的衰亡速率较小,在灌水总量相近的情况下,表层能较长时间保持湿润的处理,其根系衰亡速率要小。总体根系的衰亡主要表现为表层根系的衰亡;在该试验的3个灌溉水平下,小麦拔节期和收获时各处理不同层次的根干质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高产杂交棉标杂A1根系生长及空间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采用根钻取样,结合根系图像扫描分析方法,研究高产条件下杂交棉标杂A1和常规品种新陆早13号根系生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盛花期标杂A1根系较强大,85;的根系分布在0~4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根系直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吐絮期,常规品种新陆早13号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尤以30~70 cm土层内增加明显;而标杂A1后期根系生长量明显减少,表征根系性状的各指标均较新陆早13号显著降低.新疆棉区种植标杂A1,在栽培管理中,生育前期要促进壮苗稳长,生育后期要通过加强水肥管理防止根系早衰是实现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南疆地面灌溉条件下棉花生育期不同灌溉定额的土壤水分动态、棉株叶片水势动态、棉花耗水规律以及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全生育期灌溉定额345mm,每次灌水量60~75mm,土壤供水明显不足,叶片水势下降较快,棉株生育受到抑制,减产严重;灌溉定额480mlTl,每次灌水量90~105mm,在15d左右的灌水周期内,土壤供水适宜,棉株生长稳健,产量与充分灌溉相当,水分生产效率显著高于低量灌溉和充分灌溉;灌溉定额615mm,每次灌水量105~135mm,土壤水分偏多,棉株生长过旺,与适量灌溉相比并没有增产效果,且耗水量加大、水分生产效率下降。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南疆棉区合理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