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3年6月上旬至8月中旬,全省养殖对虾普遍发病,发病面积达9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多元,其中有4.2万亩虾塘绝产,使对虾养殖陷入了新的困境。对于今后怎样养虾的问题,我们认为虾病暴发是宿主、病原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从阻断病原、改善环境、优化养殖技术和药物防治等方面认真考虑,采取有效措施还是能养好对虾的。  相似文献   

2.
对虾暴发性疾病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几年来虾病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江苏对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分析了病因及病原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并针对水温、气候、密度等诱发因子,从生态角度提出了虾病防治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斑节对虾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深受人们的欢迎。我国北方沿海近几年斑节对虾养殖已渐成规模,但随着养殖业的日趋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对虾疾病的危害也随之增大,严重的会导致绝产。疾病防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刀额新对虾,又叫基围虾,沙虾,泥虾,隶属于对虾科、新对虾属。它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尤对低盐、高水温和低氧有较强的忍耐能力。离水后可较长时间不死,很适于活虾上市。近年来各地不断进行淡化养殖,但其暴发疾病尚未见报道。一、养殖经过及虾病特征1.池塘条件:塘2口,共计33、3亩。1#塘为27.3亩,1997年曾是中国对虾养殖塘,平均水深1.5m;2#塘6亩,为鱼池改造塘,水深1.2m。池塘用水为外围养鱼用水。池水常年比重1.002~1.003。2.清塘:1#塘因进水较匆忙,没有进行药塘;2#塘每亩用生石…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全国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的对虾养殖产量在增加。特别是海南的对虾养殖业于1997年开始快速发展起来,主要是推广斑节对虾高位池的养殖模式和低位池健康养虾技术,高位池养虾水面由1997年初的近百亩发展到1999年的近万亩,低位池养虾7万亩。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对虾的病害也逐趋严重,在海南的发病率达60%—70%。根据近两年我们的调查和实践,对斑节对虾暴发性疾病防治技术提出如下探讨性意见。 一、诱因分析 (一)外因 1.海区环境受污染,由于局部地区盲目追求高产量,采用高密…  相似文献   

6.
周进 《齐鲁渔业》2003,20(11):26-28
病毒性暴发病对虾类养殖的危害十分严重。其病原为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WSSV)或称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ypodermai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Baculovirus HHNBV)。在电镜下观察该病毒粒子,横切面为圆形,纵切面为杆状椭圆形,粒子外被双层囊膜结构,完整粒子为450nm×150nm,是一种具双股DNA核酸且无包涵体的杆状病毒。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养虾业已成为我国沿海养殖的支柱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虾真菌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津  王军 《河北渔业》2002,(2):29-30,43
<正> 我国养殖对虾主要有4种真菌性疾病。1 对虾卵和幼体的真菌病1.1 病原 链壶菌属(Lagenidium)离壶菌属(Sirolpidium)二者的菌丝都很长,有不规则分枝,不分隔,许多弯曲,直径7.540um1.2 传播途径 游动孢子附着虾卵或幼体,成为  相似文献   

8.
对虾病毒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病毒病研究现状STATUSOFSTUDYONVIRALDISEASEINPENAEIDSHRIMP赵永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ZhaoYongquan(SouthChinaSeaFisheriesInstitute...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在我国已形成了大产业,然而每年因疾病引起的排塘、死亡等损失巨大.疾病防治是对虾养殖高产、稳产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时,养殖户往往认为是传染性疾病,盲目用水体消毒和投喂抗生素的方式来治疗,但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的细胞培养,是研究对虾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国内外已有不关于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不同作者对不同对虾细胞原代培养的结果,比较了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异同;描述了研究尝试多种方法对原代细胞的传代培养,其中一些方法对对虾细胞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介绍了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对虾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尤其是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1.
王琼  李健  何玉英 《水产学报》2023,10(3):039610-1-039610-9
中国明对虾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虾类之一。性成熟后的中国明对虾在生长和体色上表现出性别二态性。为了探查基因组上潜在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对中国明对虾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分别使用中国明对虾基因组和其近缘物种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计算了雌雄中国明对虾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以筛查基因组上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当使用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约89%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大约为84%。基因组上Fst出现较多杂乱的峰,其中LG5的Fst值整体呈升高的趋势,另外LG13、LG17及LG35均有Fst指数相对较高的区域。而当使用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约60%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约为52%。Scaffold 2550和Scaffold 3683上分别有2个最显著的峰。将雌雄中国明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与凡纳滨对虾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后,获得了中国明对虾的粗略表达谱,挖掘出了丰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了前述2个Scaffold上的基因表达情况。在Scaffold 2550上,有2个肌肉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在Scaffold 3683上,有4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全部都是雄性高表达,且都位于Fst峰值区域,其中2个基因编码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相关蛋白1 (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参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推测这两个雄性高表达基因参与了雄虾的性别特异性生理机制,与雄性生殖功能相关,在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初步筛选到了与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相关的区域和基因,为中国明对虾性别二态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虾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依据90年代关于对虾病毒病的资料,就对虾病毒的病原、诊断技术、预防进行综合述评,总结概括了对虾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对虾疾毒与对虾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1993_1994年对虾暴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山东省1993─1994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病症及其发展,分析了该病的地区、时间、种间分布及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典型的虾池发病历时一周,死亡率达90%以上;凡虾池密集(>70公顷/公里海岸线)、放苗量大(45—60万/公顷)、投入高(45,000—75,000元/公顷)的地区发病早、损失大。发病时间主要在6—7月。1993年病程短而急,形成一个发病高峰,近似流行病学的偏态分布(对数常态分布);1994年病程长而缓,部分地区形成两个高峰。根据流行病学原理推算了1993年青岛流亭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平均潜伏期(6.02天)和暴露日期。依据107个样品的切片分析,证实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Hypodermalandhematopoieticnecrosisbaculovirus,HHNBV)。还讨论了流行病发生与环境因子,如温度、溶氧、pH、浮游生物、放苗密度以及投饵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93—1994年对虾暴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蔡生力  王崇明 《水产学报》1995,19(2):112-119
研究了山东省的1993-1994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病症及其发展,分析了该病的地区,时间、种间分布及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典型的虾池发病历时一周,死亡率达90%以上;凡虾池密集(〉70化顷/公里海岸线)、放苗量大(45-60万/公顷),投入高(45,000-75,000元/公顷)的地区发病早、损失大,发病时间主要在6-7月。1993年病程短而急,形成一个发病高峰,近似流行病学的偏态分布(对数常态  相似文献   

16.
<正>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又称凡隆气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隶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由法国生物学家Veron在1983年发现,该细菌普遍存在于水及土壤中,该菌可致鱼类发病,患病鱼多表现为出血和腹水并可造成大量死亡,同时也可感染恒温动物,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近年来,国内已有大量关于维氏气单胞菌危害水产动物的报道,维氏气单  相似文献   

17.
<正>西安紧邻秦岭北麓,从城区驾车至秦岭脚下仅十多分钟的车程,秦岭中的山泉为虹鳟养殖提供了优质的水源,而西安市广大的人口基数也使虹鳟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进入2013年以来,西安周边降雨明显偏少,夏季持续高温,大部分虹鳟养殖基地处于用水紧张的状态,虹鳟养殖的水质、水量、水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更加剧了虹鳟患病的几率。本次发病的是位于秦岭库峪十里庙村的虹鳟养殖场,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8.
鱼虾类暴发性疾病的中医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泰 《淡水渔业》1995,25(6):29-30
鱼虾类暴发性疾病的中医学探讨王鸿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近年来鱼虾类暴发性流行病越来越严重,呈上升趋势,不少学者都认识到这些流行病与生态环境变化有密切相关,特别是多种细菌和病毒都在同一水环境中,如淡水中的呼肠孤病毒(Reovirus)、...  相似文献   

19.
今年6—7月份,我省杭加湖池塘养鱼地区白鲫、白鲢等鱼类,发生了暴发性疾病。从8月份以来,病情虽逐渐转轻,可是,目前正值“白露瘟”发病季节,尚要进一步做好鱼病防治工作。为此,现根据群众生产中的实践经验,介绍一些防治该病的应急措施,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