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天津滨海湿地资源与农业湿地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滨海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农业湿地占重要比重。通过对天津滨海湿地类型、特征以及滨海农业湿地生态建设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滨海湿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天津滨海高效复合农业湿地生态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湿地农业的基本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上陆地与水域之间具有过渡性质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农业是在大面积湿地集中分布区域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传统的单一种植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湿地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农业的特点,提出湿地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湿地景观,建设微型湿地保护区,充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湿地改造一直是美国政府环境政策争论的焦点。1993年前所颁布的有关湿地政策,有些有利于湿地开发,有些也存在限制的成份。湿地开发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但冲击了商品价格,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导致湿地开发后的农地被遗弃,造成农业损失。政府采取保护湿地条款,制定补偿方案。然而,湿地开发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远大于农业损失。湿地政策及其它法规都涉及到产权分配问题,谁有权改造湿地?谁有权获得补偿?目前尚无结论。可见,总统提出的“无纯损失”的目标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拉林河流域,在拉林河及其支流两岸存在大量的洪泛湿地,尤其是位于拉林河入松花江口处的湿地面积较大。近年来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下,拉林河流域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湿地面积明显减少。以全流域及流域内典型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湿地面积变化及转移去向,结果表明: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是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田发展;水田面积的增加存在与湿地争水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限制水田发展规模,保持湿地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湿地在农业上合理利用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定的原则,通过调查研究,选择我国湿地在农业上相对合理利用的5个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讨论了湿地合理利用的原则及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发展沟道人工湿地 改善基岩产沙区生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沟道坝系工程建设的开展 ,黄土高原基岩产沙区出现了一些沟道湿地迹象。发展沟道人工湿地对于改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增加生物群落、净化环境和水源等具有重要意义。鉴别和确认湿地的类属有利于湿地的研究、利用、保护和发展。依据我国湿地的定义、界定条件及类型等 ,对黄土高原基岩产沙区沟道治理形成的湿地进行了确认 ,并指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资源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特征及农业利用现状,对湖区湿地生态农业资源进行了功能评价,并根据湖区湿地碟形盆地圈带状立体景观结构特征(即同心环带状--湖盆中心带、湖滨中环带、外环带),提出适应各环带湿地资源开发的若干生态农业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湖区湿地生态及湿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简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特征及农业利用现状,对湖区湿地生态农业资源进行了功能评价,并根据湖区湿地碟形盆地圈带状立体景观结构特征(即同心环带状--湖盆中心带、湖滨中环带、外环带),提出适应各环带湿地资源开发的若干生态农业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湖区湿地生态及湿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Akwa Ibom州湿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kwaIbom州人均农业生产用地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变小。当地农民正逐渐将那些适宜于作物生长的洪泛平原及湿地划为农垦区。通过对湿地利用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 ,洪泛平原受耕作措施的影响 ,退化比较严重。对Enyong河流域内湿地土壤的特性分析表明 ,该流域贫瘠土壤有变成具有中等肥力土壤的潜力。为重建洪泛平原区的农业 ,采用了参与式评价方法 ,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研究 ,并激发他们自我反省的意识 ,激发了农民的创造力 ,农民逐渐地改造已退化的湿地土壤 ,并决心为他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把湿地变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鄱阳湖湿地的景观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论述了鄱阳湖的湿地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在阐述湿地调蓄功能衰退、生物资源减少、水文和气候调节功能降低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湿地农业景观结构、稳定湿地面积、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及时协调人--湖关系等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Wetlands are critical resources in the highlands of southwest Ethiopia, where they perform numerous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and provide a range of benefits for local communitie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n increase in the drainage and cultivation of these areas and reports of wetland degradation have raised concerns over the sustainability of wetland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in which groundwater levels were monitored in a series of wetlands undergoing different stages of drainage and cultivation, to establish the hydrological changes taking place as a consequen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rainage and cultivation induce extrem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wetland watertable. This is linked in part to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wetland soil which affec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is variability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wetland subunits, exhibiting specific hydrological behaviour, which ma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and past land use. Although degradation of these wetlands does occur, many wetland users are aware of their impacts and have developed practices which, in most cases, prevent overdrainage to the extent that the wetlands cannot support agriculture. In this respect, it is argued that wetland use remains hydrologically sustainable, although this ultimately rests upon the ability of communities to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apply their indigenous wet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under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al,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国外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点分析了国外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措施与有益经验 ,并提出我国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的政策建议 ,包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全面构思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根据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向 ;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和完善国家支持与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为甘肃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分析了甘肃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加快研发推广良种、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等加快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着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用水和工农业发展需水的趋势,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3大战略:(1)保证生态环境需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持续高效利用水资源;(3)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论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内容、技术政策及其技术、经济、社会和管理等措施。同时,揭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若干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三角洲湿地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为了谋求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必须缓解湿地旅游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探讨了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辨证统一关系,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湿地旅游开发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阐明了持续农业的内在涵义,从农业土地和农业经济的损失两个方面,着重叙述了土壤侵蚀对我国持续农业的危害;系统分析了水土保持与发展我国持续农业的内在联系。最后,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持续农业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湖北的优势产业,对长江沿岸经济发展与支撑能力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只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人口增长,耕地锐减,人地关系矛盾加剧;中低产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系统抗灾性差;农业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做到: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各种生态农业优化模式;对全省各个农业区农业内部结构、生产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通过“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构建生态工程,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当前特别要注意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及抓好灾后重建工作;要开展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为各个农业区设计良性循环的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