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大豆杂种优势的大小,探讨大豆杂种优势的遗传规律,筛选出一批高优势组合.试验共选用国内与国外引入的优良大豆品种(品系)715份做亲本,其中国内品种(品系)624个,国外引入品种(品系)91个,从1996至2000年分别在七个地点配制杂交组合1326个,并进行F1代子粒产量测定.试验采用间比法按熟期组及组合顺序排列,二次重复,以当地相近熟期组的主推品种为对照品种.从中筛选出176个优势较高的组合,进行第二次产量测定,方法与第一次测产相同,试验在二个地点同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亲优势率平均为6.8%,对照优势率平均为11.9%,高亲优势率超过30%以上的组合占19.8%,对照优势率超过30%以上的组合占25.3%,高亲与对照优势率同时超过20%以上的组合占18.3%.对不同类型组合杂种优势的分析显示,"本地品种×本地品种"组合的杂种优势低于"本地(引入)品种×引入品种"的组合,而"本地(引入)品种×引入品种"组合的杂种优势又低于"中国品种×国外品种"的组合,这种趋势是较为明显的.二次测产组合结果显示,高亲优势率平均为22.5%,对照优势率平均为21.1%,高亲与对照优势率同时超过20%以上的组合占22.1%.这说明从一次测产组合中筛选出的高优势组合有大部分会被淘汰掉,而通过二次测产所筛选出的高优势组合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通过二次测产,最终筛选出39个高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2.
选择 8份陆地棉亲本 ,按 3× 5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 ,对F2 代 1 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其F2 代无论产量性状 ,还是品质性状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产量杂种优势的产生主要由单棉铃数的提高和铃重的增加引起的。品质方面 ,2 5 %跨长的优势明显 ,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文中讨论了组合选配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4.
利用5个南方春大豆品种间双列杂交的F_1代材料,对产量等7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荚粒数杂种优势明显,百粒重等性状则不明显。产量主要表现为加性基因效应,显性效应转为次要。单株产量与双亲均值正相关,杂种优势与双亲配合力总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显著正相关。组合实际产量表现则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均值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豆高脂肪组合F3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早世代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F3代脂肪含量的变异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3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3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3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极弱的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也不显著。在F2代中,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与F2代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F3代已经不显著了。说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对后代脂肪含量的影响在逐代减弱。  相似文献   

6.
饲料大麦F1代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我国取得突破,已发现4个不育细胞质供体,并育成了大批“三系”。大量试验表明,大豆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第一个利用细胞质不育系和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种已参加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0%以上,利用蜂类特别是苜蓿切叶蜂传粉,在开放条件下大面积生产杂交种是可行的,其技术特点是综合考虑与调控昆虫,环境和植物三因素,使其达到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8.
大豆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内与国外大豆杂交后杂种优势大小及规律,利用9个亲本做了2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部分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在单株粒重上被测组合多数超过双亲均值,主茎节数与株高优势表现相似,株高优势强的组合主茎节数的优势率也较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中亲和超亲优势表现相似,分别有6个和8个组合表现为负值,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的组合,超亲优势也为负值.茎粗具有较好的中亲优势.百粒重多表现为超高亲优势.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超亲优势多数组合为负向.  相似文献   

9.
大豆高脂肪组合F_4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人,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世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4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儿率高F4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豆远缘杂交F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理纬度相近的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新育成亚有限型品种各4个和4个辽宁省20年代老品种为亲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成辽宁当代品种×俄亥俄当代品种(Lnew×Onew)、辽宁当代品种×辽宁20年代老品种(Lnew×Lold)、俄亥俄当代品种×辽宁20年代老品种(Onew×Lold)3种类型共45个杂交组合,对其F2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为远缘杂交大豆后代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杂交组合的主要性状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其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分枝数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GCV也较大;(2)不同组合的百粒重、株高的遗传力较高;(3)分枝数的相对遗传进度最大,而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粒茎比的相对遗传进度居中。3类杂交组合后代遗传变异丰富,性状选择的潜力较大,尤其是时代远缘杂交,今后在进行特定性状改良时,可加强这类杂交组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美当代大豆品种和中国20年代大豆品种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时期的钙含量.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不同部位钙的百分含量依次为:叶片>茎>叶柄>籽粒>荚皮;美国当代大豆品种茎秆和籽粒中钙的百分含量高于中国当代品种;从结荚期到完熟期,中美大豆植株中钙的百分含量随着生育时期的变化而逐渐降低;施用磷酸二铵以后,大豆在结荚期到鼓粒期增加了植株对钙的吸收,但进入始熟期以后,大豆植株钙的百分含量受磷酸二铵肥力影响不大;成熟时豆秸(包括茎、荚皮)、籽粒及大豆植株钙的绝对含量表明,相同器官内,中美当代大豆品种钙绝对含量高于中国20年代品种,其中美国当代品种的籽粒和植株钙绝对含量高于中国当代品种,中美当代品种豆秸中钙绝对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豆同工酶与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变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同类型内及类型间共15个杂交组合,研究大豆同工酶与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变异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大豆F_1代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有关,具有互补带的组合,杂种优势最高。试验还显示,类型内杂交组合,F_1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没有出现互补酶带;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组合,F_1代具有互补带比率最高。本试验结果证实:F_2代单株同工酶酶谱表型丰富的组合,其主要产量性状变异潜力大。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种间杂交后代,与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比较,F_2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类型丰富。从酶学以及分子标记的角度,明确了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的渗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建国以来黑龙江省选育的148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的变化及其生态地理分布。伴随着品种生产潜力的提高,该省育成品种的脂肪含量略有提高,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下降,但80年代又有回升;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生态地理区域间差别较大,克拜和绥化地区育成的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黑河与嫩江地区育成的品种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地区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M型质核互作不育系配制高产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作母本配制了22个杂交组合,对其F1、F2进行产量测定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F1都具有超亲优势,变幅为3.78%-132.16%,平均超亲优势为44.22%,其中19个杂交组合的F1具有超标优势,变幅为6.04%-66.04%,平均超标优势为31.06%;F2代的超亲优势平均为3.18%,超标优势平均为-6.24%。统计结果认为:F1的产量优势与恢复系(父本)的来源关系密切,来自南方父本的杂交组合的超亲和超标优势分别比黄淮父本的杂交组合高22.93%、24.83%;F2代杂种优势衰退显著,不宜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豆基因型氮素积累运转研究简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 ,但生育期相同的大豆品种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营养体氮素积累及其运转的特性 ,结果表明 :高蛋白品种无论是氮素积累 ,还是氮素转运效率都明显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 ,高蛋白品种的叶部含氮量显著高于茎的含量 ,而低蛋白品种相差不大 ,并且高蛋白品种的氮素积累高峰期迟于低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1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粒英数、分枝英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大豆推广品种脂肪、蛋白质含量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4):250-254
系统地分析了黑龙江省1951-2000年50年200个育成大豆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脂肪含量最高的是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为21.67%和21.20%,最小为90年代为20.03%。200个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0.74%,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0.25%。进一步分析1951-2000年不同生态区育成的172个品种认为,脂肪、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地理分布现象。西部干旱区为高脂肪区,北部高寒区为低脂肪区;高蛋白质区在南部黑土区和东部低湿区,低蛋白区在西部干旱区。这种明显的地理分布现象为大豆优质品种的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葛秀秀  杨桂荣 《大豆科学》2000,19(2):105-110
1991-1996年以43个综合表现良好的亲本配制的二交、四交、八交、十六交组合为材料,比较了组合后代农艺性状的平均数和变异性表现及选择效果,以探讨不同亲本数杂交对后代的遗传变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亲本数较多的杂交组合后代性状的变异性大于亲本数较少的杂交组合后代相应性状的变异性。这说明,增加杂交组合的亲本数有增加后代变异的趋势。遗传相对简单的性状这种趋势越明显。除二交各性状的平均数较小外,其它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理纬度相似地区选育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美大豆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和种植地区条件下对大豆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都有较高的产量表现,对种植密度有较好的适应性;而辽宁省选育的品种大多产量较低,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种植密度适应性较差.在磷酸二铵做种肥的条件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表现较好,对肥料的利用率较高;辽宁省选育的品种中,辽豆12号对施肥的反应较好,其它品种相对产量较低,肥力适应范围狭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辽宁省选育的品种,两国品种对地区的适应性表现趋势一致,都是鞍山>沈阳>大连.  相似文献   

20.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亚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柏岩  葛菁萍  祖伟 《大豆科学》2007,26(5):657-662
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施N和K2O各为0.033 g kg-1土壤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分别施P2O50、0.033、0.067、0.100 g kg-1土壤),采用SDS-PAGE电泳法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对大豆籽粒7S和11S球蛋白亚基积累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各种亚基出现后含量都是逐渐增加的,花后70 d达到最高峰,成熟期又开始下降.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东农42和合丰25两个品种7S、11S球蛋白各种亚基及球蛋白含量以P3处理含量最高,东农46以P2处理含量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7S、11S球蛋白各种亚基及球蛋白含量始终是东农42最高,东农46含量最低,合丰25处于二者之间.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