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晋A棉花质核不育系的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晋 A 棉花质核不育系具有早熟、铃大、成铃好、异交成铃率高的特色。与国内(104—7 A)、外(哈克尼西)同类不育系相比, 其相应测交组合的全生育期、单株铃数、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为实现棉花质核不育三系配套, 选配高优势组合, 提高制种效率, 克服昆虫传粉障碍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风味玫瑰’自然结果率偏低的原因,运用花部形态、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花粉-胚珠比(P/O)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风味玫瑰’生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1)‘风味玫瑰’的花有两种类型,一种花柱高于雄蕊,另一种花柱萎缩,很短;(2)花粉活力持续3d,柱头可授性持续5d,主要访花昆虫为蜂类;(3)平均单花花粉量/单花胚珠数(P/O)值为(605.7±25.1);(4)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可达30.19%,自花授粉坐果率为7.8%,明显比异花授粉坐果率低,表明‘风味玫瑰’交配系统类型是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研究结果认为,传粉效率低是其自然结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网室内用3种昆虫为大豆不育传粉,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传效效果最好,不育系单株异交结荚率,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分别是开放条件下自然传粉不育系的10.5,12.8和11.8倍;不育系产量(按小区面积折算)2:1行比处理平均为488.4kg/hm^2,比1:1行比产量提高23.5%;喷糖,吹风,放彩带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蚂蚁和苍蝇传粉效果差,无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3a来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目标性状的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同一品种水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在年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自然条件下,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成正相关。在套袋条件下,外露率与结实率主要与品种有关,外露率与结实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常温下,花粉至少可存活3d以上。柱头活性一般可保持7d以上,开花后外露柱头活性逐日递减,不同品种间有差异,与柱头长短及柱头性状有关。柱头长,分杈多,不易干燥,生活时间长,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5.
<正>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条件下异交率为5%~10%,在有昆虫传粉的条件下异交率可高达50%左右,容易因天然异交而产生生物学混杂[1]。棉花的主要经济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组成复杂,基因纯合率低,存在较多的剩余变异,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性状分离和变异。因此,棉花种子生产必须遵循较严格的"三年三圃  相似文献   

6.
近常异交水稻不育系目标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3a来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目标性状的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同一品种水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在年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自然条件下,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成正相关。在套袋条件下,外露率与结实率主要与品种有关,外露率与结实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常温下,花粉至少可存活3d以上。柱头活性一般可保持7d以上,开花后外露柱头活性逐日递减,不同品种间有差异,与柱头长短及柱头性状有关。柱头长,分杈多,不易干燥,生活时间长,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7.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396A是从海陆杂种后代中发现的具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新型核雄性不育系。为探明该不育系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及其杂种优势表现,分别在新疆博乐和三亚海棠湾进行试验,研究了该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结果表明: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在三亚种植可正常恢复育性,且花粉量大,自交成铃率高,能够自然繁殖;在博乐表现为雄性不育,没有花粉,自交成铃率为0,不育度100%,且配合力好,恢复源广阔,恢复能力强,可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制种;其杂交种F_1代育性恢复好,花粉量大,全部能够自然成铃且杂种优势明显,其中,部分杂交种产量高、抗病性好、纤维品质优良,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影响黄果西番莲授粉受孕率的一些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果西番莲花形大,其结构和显花过程对昆虫传粉有一定限制,自然授粉坐果率不高。人工授粉试验表明授粉受孕率与花粉贮藏时间、分潮显、花粉潮显、授粉量和花粉种、株间来源有关:当天采集的花粉授粉受孕率为97.5%;室温下保藏1d,受孕率为12.8%,保藏2d受孕率为0;柱头粘着花粉量大,受孕率为92.5%,败育率13.5%,花粉量少,受孕率为22.5%,败育率为40.7%;种、株间授粉受孕率100%,自花授  相似文献   

9.
通过3年的研究表明,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利用蜜蜂传粉技术制种,在密度2000株/667m2,父本:母本为1:4~1:6,每667m2放置1~1.5桶意蜂时,种子产量可达50kg/hm2;与人工授粉相比,昆虫传粉在铃重和每铃种子数上显著较低,而铃重与每铃种子数有很高的正相关,每铃种子数实际又是由杂交花粉量决定,所以提高昆虫传粉的杂交花粉量,从而增加每铃种子数是提高其制种产量的关键;蜜蜂传粉虽然每个工种子产量较高,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尚存在困难。在不育系少量保纯繁殖时,或者在成片的棉花制种生产中,蜜蜂传粉制种或者以蜜蜂传粉辅助人工授粉制种是非常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昆虫传粉研究初探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9,18(1):73-76
随着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蜜蜂和苜蓿切叶蜂做为传粉昆虫,在网室内为大豆豆传粉。结果表明,不论是蜜蜂还是苜蓿切叶蜂,都是大豆传粉有效昆虫,利用它们传粉,都可使不育株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得到显著提高,在网室内,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果要好于蜜蜂。  相似文献   

11.
种植方式、疏叶及昆虫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杂交大豆的制种产量,本文研究繁种中杂交大豆父母本种植方式、人工疏叶和传粉昆虫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本同穴混合种植,能够提高昆虫的异交传粉几率,显著提高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量,比传统的父母本1:1成行种植提高20.40%(蜜蜂传粉)和30.52%(苜蓿切叶蜂传粉),其中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率显著高于蜜蜂。在大豆开花期间疏父母本整株三出复叶中的两个小叶片,改变叶片的空间分布,可显著提高不育系的结荚率,使JLCMS9A和JLCMS4A两个不育系结荚率分别达到24.1%和65.3%,比对照提高了68.82%和54.01%。  相似文献   

12.
棉花胞质不育恢复系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具有哈克尼西棉胞质遗传背景的骨干胞质不育系与育性恢复系为亲本,配制3个杂交组合,以杂交结铃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胞质育性恢复系花粉和花后不同时间不育系柱头的活力差异。结果表明,2 ℃低温保存可有效延长恢复系花粉活力的保持时间,但在低温条件下恢复系花粉活力受到抑制,离体室温放置过夜、离体室温放置过夜加短时适当高温(35 ℃)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恢复系花粉活力。不育系开花次日上午柱头活力显著下降,但仍有10%左右的成铃率。胞质不育三系杂交制种可改只上午授粉的传统杂交制种方式为全天授粉制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 Dunn)传粉生物学特性,对福建省漳州天宝五峰的细叶野牡丹居群的花部形态、花期、访花昆虫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繁育系统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叶野牡丹花瓣和内轮黄色雄蕊对访花昆虫有吸引作用;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食蚜蝇类、瓢虫类和蚁类;主要传粉昆虫有木蜂、蜜蜂;细叶野牡丹具典型的异型雄蕊,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人工自交和异交均具有较高的坐果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交和自交不亲和现象;其繁育系统是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14.
几个苗头不育系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辽326A、454A等8个不育系的特征、开花习性、镜检及套袋 等调查,明确了这些不育系花粉的败育类型、比例、自交结实率及自然条件下的异交率。指出了用常规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的 优、缺点、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辽 3 2 6A、辽 4 54A等 8个不育系的特征、开花习牲、镜检及套袋等调查 ,明确了这些不育系花粉的败育类型、比例、自交结实率及自然条件下的异交率。指出了用常规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的优、缺点 ,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棉花雌雄异熟系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雌雄异熟系柱头外露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其柱头较常规陆地棉高5~10mm,且雄蕊退化,自交成铃低,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自交成铃率,不去雄直接授粉异交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 m s1 雄性核不育系、(N885 5× N2 899) F1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株及 (N2 899×N885 5 ) F1 雄性可育株为材料 ,采用单株套化纤布袋、尼龙网袋及田间自然开放条件3种处理 ,在南京与海南两个地理环境条件研究雄性不育材料传粉的昆虫媒介及其异交结实数 ,结果显示 :南方地区大豆雄性不育材料的昆虫传粉媒介主要为花蓟马 ,田间自然开放条件下 ms1 的平均传粉异交结实数为正常植株自交结实数的 3.9% ,(N885 5× N2 899) F1 不育株的平均传粉异交结实为正常植株自交结实数的 4.7% ,需要增加传粉结实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红麻自然异交率的测定及繁种隔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凡 《中国麻业》1989,(4):10-11
红麻自然异交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品种间花粉源距离的远近。在贵州麻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红麻在半径13米范围内的自然异交率平均为3.1%。品种问的距离在15米以上是繁种隔离的起码要求。  相似文献   

19.
棉花杂交制种成铃规律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棉花杂交制种仍以人工去雄授粉方法为主.由于人工去雄授粉与自然授粉在人为因素、授粉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异,杂交制种田成铃规律与大田生产必然有所不同.研究杂交制种田成铃规律,目的在于科学指导杂交种生产,进而提高棉花杂交制种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昆虫传粉条件下,研究了6对转Bt基因棉、6对常规棉核质不育系及相应同核异质保持系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12对核质不育系与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的株高、果枝数差异不显著;不育系的单株成铃、衣分、霜前子、皮棉产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子指显著高于保持系.单铃重和霜前种子产量的表现有所不同转Bt基因棉不育系的单铃重显著低于保持系,霜前种子产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棉不育系的单铃重显著高于其保持系,霜前种子产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