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竹炭活性炭为主要原料,采用NaOH微波改性法对其进行改性,将改性前后的2种竹炭分别在不同条件下对分散大红2S-R、分散红玉73#、ECT-黑、分散黄Y114进行动态吸附,考查了不同的吸附时间、pH对竹炭吸附能力的影响,得到了改性竹炭对各种染料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对废水中染料的吸附效果更好,此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竹炭对水溶液中Ni^2+吸附规律,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竹炭用量、Ni^2+初始浓度等条件对Ni^2+去除率的影响及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竹炭对水溶液中Ni^2+有较好的去除效果,pH值是影响Ni^2+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溶液接近中性时吸附效果最好;竹炭投加量为30g/L时,即可达到最佳吸附效果;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台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时间为180min;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表明吸附是吸热过程;竹炭对Ni^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3.
改性竹炭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硝酸对竹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吸附能力.研究竹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因素对改性竹炭吸附氨氮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竹炭吸附氨氮的机理.实验表明:竹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和表面结构特性分别影响其化学吸附能力和物理吸附能力.改性竹炭相对于未改性竹炭,其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量G、比表面积S、孔比容积Vp明显增大,氨氮的最高吸附去除率由20.1%提高至82.2%,吸附平衡时间由未改性时的6 h缩短至4 h.氨氮在竹炭上的吸附等温方程可与Freundlich模型较好拟合.竹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 等因素对改性竹炭吸附能力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竹炭为吸附剂,龙胆紫为水中污染物,考察吸附条件的改变对溶液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 L溶液竹炭用量为25 mg、龙胆紫浓度为25 mg/L时,脱色率约为86%,脱色效果良好;最佳吸附时间为4 h;在酸性条件下竹炭对龙胆紫的吸附效果较好,在碱性条件下吸附效果较差;竹炭对龙胆紫的吸附为吸热反应,在50℃条件下竹炭对溶液中龙胆紫的脱色率约为93%。  相似文献   

5.
磷酸改性竹炭对水溶液中环丙沙星吸附去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磷酸改性竹炭对环丙沙星的吸附去除效果。[方法]利用磷酸改性后竹炭去除水溶液中的环丙沙星,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等手段分析竹炭的物理特性,并用吸附等温方程和吸附动力学研究吸附过程。[结果]改性后竹炭比未改性竹炭具有更好地吸附效果,改性后竹炭表面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孔容和比表面积经改性后均增加,且表面有一些微孔转化成介孔。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等温模型描述,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结论]试验结果为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治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运用 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和傅立叶红外光谱议(FTIR)等仪器分析烧烤竹炭表面结构特性基础上,研究其对水体中铵氮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以微孔为主的烧烤竹炭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同时还含有亚甲基、反异烯烃、芳香族和脂肪族结构;烧烤竹炭对铵氮的吸附在8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随着水溶液中铵氮的增加而增加,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铵氮在烧烤竹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系统的ΔG <0,ΔH >0,烧烤竹炭对铵氮的吸附作用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铵氮在烧烤竹炭上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方程,吸附过程受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竹炭对龙胆紫溶液中酸性品红吸附的最佳工艺优化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竹炭用量为25mg时,脱色率较好,当竹炭用量大于25mg时,随着龙胆紫浓度的增大,脱色率逐渐降低;最佳吸附时间为4h;在中性条件下竹炭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50℃时,竹炭对溶液中龙胆紫的脱色率约54.6%。  相似文献   

8.
以竹炭粉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进行扫描电镜(吸收光谱SEM)、红外吸收(FTIR)、X-射线衍射(XRD)等图谱表征,并进行Zn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①壳聚糖较好地负载在竹炭上,凸凹不平明显,蜂窝增强;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率在80 min后达到93%。②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Zn2+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多孔结构的吸附特征,方程拟合结果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③Zn2+吸附前后的红外吸收图谱表明,与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配位主要发生在NH2中的氮原子、OH和C=O中氧原子上。图9参11  相似文献   

9.
以竹炭粉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进行扫描电镜(吸收光谱SEM)、红外吸收(FTIR)、X-射线衍射(XRD)等图谱表征,并进行Zn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①壳聚糖较好地负载在竹炭上,凸凹不平明显,蜂窝增强;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率在80 min后达到93%.②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Zn2+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多孔结构的吸附特征,方程拟合结果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③Zn2+吸附前后的红外吸收图谱表明,与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配位主要发生在-NH2中的氮原子、-OH和C=O中氧原子上.  相似文献   

10.
以炭化处理后的水竹为吸附剂,研究了竹炭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Cu2+浓度、温度、接触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数值拟合。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5,竹炭用量6 g/L,初始Cu2+浓度120 mg/L时,吸附基本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为6.24 mg/g;在温度为20~35℃时,竹炭对Cu2+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竹炭对Cu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吸附反应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正>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竹炭月饼,各种竹炭食品打着排毒养颜的旗号出现在食品市场中。它们真的有保健的功效吗?竹炭是用竹子烧出来的炭。用竹子或者树木烧炭有悠久的历史,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在山中伐木烧炭。不管是竹炭还是木炭,它们有很多微孔,这些微孔结构大大增加了表面积,使得竹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净水、净化空气、除臭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竹炭经过"活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竹炭超微粉,并对其性能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与原颗粒竹炭相比,经球磨后的竹炭粒径明显减小,碘吸附值增加,体积电阻率下降。利用高能球磨法可制得微米级至亚微米级的不规则多边形竹炭超微粉。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吸附法是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效手段,研究吸附剂性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于吸附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生物质活性炭理化特性对VOCs吸附性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现有研究结果认为比表面积、孔容积及结构等是影响生物质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但对多种组分VOCs共同存在时生物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该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远盛  姚尚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01-5202,5206
[目的]研究载铁活性炭去除卤乙酸的特性.[方法]通过浸渍-焙烧法制备载铁活性炭,研究载铁活性炭(Fe-AC)对三氯乙酸溶液的吸附速率及吸附等温线.[结果]载铁活性炭对三氯乙酸(TCAA)的初期吸附速率较活性炭可提高10%;在单底质条件下,载铁活性炭及活性炭对卤乙酸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K载铁>K活性炭,表明载铁活性炭与活性炭相比提高了三氯乙酸的吸附性能.[结论]修正后的Freundlich方程可以更好地拟合三氯乙酸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微生物对土壤中1,2,4-三氯苯的吸附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能够以1,2,4-三氯苯(1,2,4-TCB)为唯一碳源的混合菌固着在活性炭上,考查其对土壤中1,2,4-TCB的降解效果以及活性炭对土壤中1,2,4-TCB的吸附特性。在温度30 ℃、土壤中1,2,4-TCB浓度为5~9.6 μg·g-1、椰壳活性炭粒径1 mm以下、固着微生物的活性炭投加量为0.4 g的条件下,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固着微生物的活性炭吸附降解土壤中1,2,4-TCB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同时分别利用膜传质模型、颗粒间的扩散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了固着微生物的活性炭对土壤中1,2,4-TCB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发现:活性炭-微生物23 d内对1,2,4-TCB的降解率可达48.1%,对土壤中1,2,4-TCB的最大吸附量为0.215 mg·g-1。结果表明:活性炭-微生物系统对土壤中1,2,4-TCB的降解效果优于活性炭和游离微生物;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该系统下的吸附过程;活性炭对土壤中1,2,4-TCB的吸附过程比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土壤中1,2,4-TCB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可能存在表面吸附和活性炭孔隙填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充分利用刺竹Bambusa sinospinosa材,提高其利用率,进一步探究刺竹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使用领域,以达到提升其附加值的目的。【方法】以刺竹炭为原料,使用水蒸气活化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温度、时间、水蒸气量对刺竹活性炭的得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刺竹活性炭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1)刺竹活性炭的最优活化工艺为:活化温度875℃、活化时间2.0 h、水蒸气量0.50 L·h-1。在该工艺下制备的刺竹活性炭得率为29.07%,强度达97.68%,碘吸附值为1 235.03 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6 mg·g-1,吸附性能较好。(2)红外吸收光谱表明:经活化之后峰值在3 130、3 010、1 670 cm-1等处变弱,876、809、747 cm-1处吸收峰消失,但主要峰依然存在;XRD分析表明:活性炭中含有石墨α轴结构;经比...  相似文献   

17.
分析温度变化对氢在活性炭上等量吸附热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活性炭低温吸附储氢系统提供技术支持.选用比表面积为2074 m2.g-1的椰壳型SAC-02活性炭,在低温区间77.15~113.15 K,压力范围0~8 MPa;较高温区间253.15~293.15 K,压力范围0~11 MPa,用Setaram PCT Pro E&E测试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并由Ozawa对吸附相作过热液体的假设确定绝对吸附等温线.根据绝对吸附平衡数据,在不同温度区间进行等量吸附线标绘,确定等量吸附热,并由亨利定律常数确定极限吸附热.结果表明:氢在SAC-02活性炭上低温区间、较高温区间和整个温度区间内的等量吸附热平均值分别为4.80,6.44,5.62 kJ.mol-1,极限吸附热平均值分别为6.89,8.38,7.64 kJ.mol-1,必须选用活性炭吸附储氢温度区域吸附数据的等量吸附线标绘,才能确定用于分析吸附过程热效应的等量吸附热.  相似文献   

18.
用柚子皮为原料制备活性炭,考察柚子皮活性炭(PPAC)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基于静态试验结果,PPAC对亚甲基蓝(MB)染料的吸附行为进行等温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PPAC对MB的吸附过程。动力学拟合并进行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PPAC对MB染料废水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所描述的规律。柚子皮活性炭(PPAC)作为一种价廉、高效的吸附剂材料,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且解决了福建漳州地区柚子皮农林废物处理处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竹炭粉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进行扫描电镜(吸收光谱SEM)、红外吸收(FTIR)、X-射线衍射(XRD)等图谱表征,并进行Zn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①壳聚糖较好地负载在竹炭上,凸凹不平明显,蜂窝增强;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率在80 min后达到93%。②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Zn2+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多孔结构的吸附特征,方程拟合结果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③Zn2+吸附前后的红外吸收图谱表明,与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配位主要发生在—NH2中的氮原子、—OH和C=O中氧原子上。图9参11  相似文献   

20.
比较研究了2种活性炭对酥梨汁色素的吸附特性,在15~60℃、不同料液比下,对酥梨汁色素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并对色素含量(A420)、pH值、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种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但不符合Langmuir模型,它对色素的吸附可能是多分子层的。活性炭的吸附处理降低了色素含量、pH值,对可溶性固形物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