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种 《农家致富》2011,(3):24-25
一、天丰优528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01。来源与类型:由兴化市丰源水稻研究所以天丰A×兴恢528配组,于2006年育成,属三系杂交籼稻组合,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0.4公斤,比对照Ⅱ优084增产3.7%.  相似文献   

2.
苏种 《农家致富》2016,(4):22-23
宁两优618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3。由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683S×丰恢618配组,于2010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9.2公斤,比对照II优084增产6.22%;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7.3公斤,比对照II  相似文献   

3.
为育成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轻简化栽培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以优质籼稻两系不育系盐169S为母本、五山丝苗为父本,通过杂交配组育成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盐两优丝苗1号。该品种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矮秆多穗,全生育期128.8 d、株高114.7 cm、有效穗数273.8万/hm2、每穗总粒数187.4粒、结实率85.9%、千粒质量23.5 g。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9.77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64%;稻米品质达《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优质米标准;2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3.8、4.7。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247),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广占63S为母本、优质抗稻瘟病中籼稻桂99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异地选择,2004年育成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盐221S,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鉴定。用盐221S与盐恢888配组,2007年育成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2218,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经研究发现,盐221S及其新组合盐两优2218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阙金华 《农家致富》2007,(11):26-27
扬籼优26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1。来源与类型: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协青早A×扬恢26假6547/R507)配组,于2002年育成。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中籼黼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5.1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7.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9公斤.较对照增产10.5%。[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为尽快筛选出适应云南省籼稻区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承担了云南红云联合体杂交籼稻新品种区试,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内优616、红云优2602、明两优164、闽两优1号、宜优149、内优2138可于2019年进入生产试验;旺两优1号、红云优2115、泰...  相似文献   

7.
天丰优269系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东天丰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269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一般单产650 kg/667 m2左右,全生育期140~145 d,具有米质较优、适口性好、产量稳定、熟期适中,抗病性强等特点。该组合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肥水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天丰优269(原名盐优26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天丰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269配组,于2002年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米质较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优良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6年3月申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1选育经过1995年夏在本所试验田亲本圃,用盐恢559做母本,盐恢469(本所中间材料)做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获杂交种子26粒,同年…  相似文献   

9.
Ⅱ优559系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55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集高产、多抗、优质为一体,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单季中籼稻地区种植。1.试验结果和产量水平1.1 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优质高抗病杂交籼稻新品种——Ⅱ优1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品种,200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区试,2002年破格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适宜江苏籼稻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优1120(天丰A/盐恢1120)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及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杂交籼稻新组合镇籼优14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籼优146是以镇籼1A为母本,镇恢46为父本配置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对白叶枯病、稻瘟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于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镇籼优146区试和示范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沿江江南稻区中籼稻主推品种展示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应江南稻区种植的两优6326、两优293等9个中籼稻品种为主推品种,产量运作水平为9 45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天优1120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以天丰A为母本,盐恢1120为父本组配育成,200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801),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  相似文献   

15.
协优0 84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镇恢0 84配置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 0 0 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产量表现2 0 0 1、2 0 0 2两年在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中,协优0 84平均单产分别为970 0 5kg/hm2 和9898 4kg/hm2 ,分别比对照汕优6 3增产7 6 3%和8 30 % ,均达极显著水平。2 0 0 3年在江苏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中,协优0 84平均单产74 5 9 5kg/hm2 ,比对照汕优6 3增产12 0 4 % ,居第一位。2 特征特性协优0 84属中熟中籼类型,全生育期14 2 8d ,与汕优6 3相当;株高115cm左右,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11个单季杂交籼稻品种的区试,结果表明位居产量前3名的品种是钱优7954、越优2号、浙辐优111,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64%、12.69%和9.09%,尤以钱优7954产量性状表现突出,可重点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11个单季杂交籼稻品种的区试,结果表明位居产量前3名的品种是钱优7954、越优2号、浙辐优111,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64%、12.69%和9.09%,尤以钱优7954产量性状表现突出,可重点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选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盐两优888及其亲本盐582S和盐恢888的系统选育过程及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盐两优888先后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在江苏省两年区试中平均产量达到8.59t·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到8.56t·hm-2。在国家南方稻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高达8.84t·hm-2。该品种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并具有抗病性强、农艺性状突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胡群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46-46,99
以中籼稻新两优6号为供试材料,2009年在凤台采用田间试验示范的方法,研究了"High Green肥料"对中籼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稻上通过基施能够明显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经过小区试验施用High Green的产量615.31kg/667m2,比习惯施肥增产58.36kg/667m2,增产率为10.47%。  相似文献   

20.
苏种 《当代农业》2011,(3):24-25
一、天丰优528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01。来源与类型:由兴化市丰源水稻研究所以天丰Ax兴恢528配组.于2006年育成.属三系杂交籼稻组合.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