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老芒麦生殖枝的叶、茎、穗柄、穗轴、种子等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构件可溶性糖(SS)、蔗糖(SU)、淀粉(ST)含量变化,呼吸作用中间产物丙酮酸(PA)含量变化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变化,分析糖分含量、呼吸强度及氮代谢速度在发育期间、构件间差异,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灌浆物质在源、流、库器官间转移规律,探讨种子饱满度与构件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可溶性糖、蔗糖和丙酮酸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发育期间和构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淀粉含量在构件间差异显著,在发育期间变化较小。2)随种子发育各构件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淀粉含量无显著增加;乳熟期构件中丙酮酸含量显著增加,蜡熟期又显著下降(P<0.05);灌浆期和乳熟期构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无差异,蜡熟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3)种子发育过程中叶片丙酮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构件,穗轴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数倍于其他构件。4)灌浆期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构件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丙酮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性大小为淀粉>蔗糖>可溶性糖>丙酮酸;乳熟期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糖相关性大小为可溶性糖>淀粉>蔗糖,与丙酮酸含量无显著相关(P>0.05);蜡熟期硝酸还原酶活性仅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种子饱满度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穗柄中丙酮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穗轴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种子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生殖枝各构件均参与种子发育过程中“源-库”物质运输,乳熟期运输速度与贮藏物沉积最快,穗轴对源库流起调控作用,氮代谢速度与种子饱满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野生雌雄葎草为材料,通过测定越冬前(12月1日)、越冬中(1月15日)和越冬后(4月15日)雌雄株构件中可溶性糖(SS)、淀粉(ST)、丙酮酸(PA)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越冬后构件存活率和再生率及再生构件性状与生物量分配比,分析雌雄株越冬时生理反应和再生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越冬前雄株叶片中ST含量小于雌株而SS含量大于雌株,其成熟茎和根的SS和ST含量均小于雌株(P0.05),雄株通过提高叶中SS含量抵御寒冷,雌株通过转移糖分到茎和根应对寒冷;2)越冬前雄株叶和茎的PA含量显著大于雌株,根中含量显著小于雌株(P0.05),构件中NR活性无性别差异(P0.05),雄株通过增强茎和叶的呼吸抵御寒冷,雌株通过根储备营养应对寒冷;3)越冬后雌株再生叶的SS和ST含量大于雄株(P0.05),PA含量和NR活性小于雄株,其再生代谢基础高于雄株;4)越冬时雄株植株存活率为26.67%,为雌株植株存活率的34.78%,雄株存活植株的茎存活率仅为雌株的32.24%,越冬后雌株茎、叶再生率仅为雄株的21.03%和23.82%,而花序再生率高达74.40%;5)雌株再生叶数和叶面积及再生茎长小于雄株(P0.05),其再生茎和叶生物量分配比仅0.59%和1.31%,再生花序分配达98.09%,其再生花序柄和花序轴长及小花数大于越冬前正常花序,且萼片面积增大且生物量分配比占31.26%,总面积达624.92 cm~2·株~(-1),为再生叶总面积的24.50倍。越冬时雄株通过生理反应抵御寒冷,使茎和根贮藏物质低于雌株,故其存活率和再生率低于雌株。越冬后雄株再生生物量仅1.57 g·株~(-1)全部分配到营养器官,雌株再生总生物量达32.05 g·株~(-1),且98.09%分配到花序,萼片代替叶片为主要光合器官,为花序形成和开花就近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雌雄葎草为材料,通过测定越冬前(12月1日)、越冬中(1月15日)和越冬后(4月15日)雌雄株构件中可溶性糖(SS)、淀粉(ST)、丙酮酸(PA)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越冬后构件存活率和再生率及再生构件性状与生物量分配比,分析雌雄株越冬时生理反应和再生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越冬前雄株叶片中ST含量小于雌株而SS含量大于雌株,其成熟茎和根的SS和ST含量均小于雌株(P<0.05),雄株通过提高叶中SS含量抵御寒冷,雌株通过转移糖分到茎和根应对寒冷;2)越冬前雄株叶和茎的PA含量显著大于雌株,根中含量显著小于雌株(P<0.05),构件中NR活性无性别差异(P>0.05),雄株通过增强茎和叶的呼吸抵御寒冷,雌株通过根储备营养应对寒冷;3)越冬后雌株再生叶的SS和ST含量大于雄株(P<0.05),PA含量和NR活性小于雄株,其再生代谢基础高于雄株;4)越冬时雄株植株存活率为26.67%,为雌株植株存活率的34.78%,雄株存活植株的茎存活率仅为雌株的32.24%,越冬后雌株茎、叶再生率仅为雄株的21.03%和23.82%,而花序再生率高达74.40%;5)雌株再生叶数和叶面积及再生茎长小于雄株(P<0.05),其再生茎和叶生物量分配比仅0.59%和1.31%,再生花序分配达98.09%,其再生花序柄和花序轴长及小花数大于越冬前正常花序,且萼片面积增大且生物量分配比占31.26%,总面积达624.92 cm2·株-1,为再生叶总面积的24.50倍。越冬时雄株通过生理反应抵御寒冷,使茎和根贮藏物质低于雌株,故其存活率和再生率低于雌株。越冬后雄株再生生物量仅1.57 g·株-1全部分配到营养器官,雌株再生总生物量达32.05 g·株-1,且98.09%分配到花序,萼片代替叶片为主要光合器官,为花序形成和开花就近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生殖枝叶片的光合速率,茎,叶,穗柄,穗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种子的千粒重和激素含量,分析种子发育时生殖枝水分,生物量和能量的数量及配比变化,探讨老芒麦种子发育的物质,能量基础及其转移规律.结果表明,1)生殖枝总生物量在开花-灌浆-乳熟期不断显著增加(P<0.05),蜡熟期达到最大值;营养器官生物量比例随种子发育逐渐下降,叶生物量分配比由开花期的18.39%下降到完熟期的9.76%,而茎生物量分配比在乳熟期达最大后显著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在乳熟-蜡熟期显著增加,穗柄生物量分配比相对稳定,穗生物量分配比则不断增加.2)光合速率在开花-乳熟期无变化,乳熟期后显著下降(P<0.05),生殖枝总能量在开花-灌浆期,灌浆-乳熟期有2个显著增加高峰(P<0.05),总能量蜡熟期最大;能量分配有极显著变化(P<0.01),变化大小顺序为穗>叶>茎>穗柄,穗能量分配比在开花-乳熟期无显著差异,乳熟期后显著增加.3)茎,叶热能值随种子发育而下降,叶热能值在灌浆-乳熟期,乳熟-蜡熟期有2次显著下降,下降达13.69%;茎热能值仅在乳熟-蜡熟期1次显著下降,下降了3.59%;生物量与能量随种子发育有由叶向茎向穗柄向穗的转移过程.4)种子鲜重有2个显著增加阶段,干重在5个发育期均有显著增加(P<0.05),种子产量在乳熟-蜡熟期显著增加,蜡熟-完熟期显著下降(P<0.05).5) 赤霉素 (GA)含量从灌浆期到完熟期下降了50.25%,蜡熟期脱落酸 (ABA)含量比灌浆期增加了91.37%.所以,种子田管理时,乳熟期之前要保持叶片的完整与健康为种子发育提供能量,种子收获应该在蜡熟后期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不同位叶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分析种子发育过程中各位叶的光合速率、光合贡献率、叶生物量及含水量、花穗生物量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化,研究种子产量与不同发育期不同位叶光合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种子发育过程中,不同位叶的光合速率和光合贡献率均存在显著变化,同一发育期各位叶的光合速率和光合贡献率表现出显著差异。2)不同位叶的叶生物量和含水量随种子发育均发生显著变化,同一位叶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叶生物量和含水量表现出显著差异。3)种子产量与开花期15叶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及叶总生物量均呈正相关;与灌浆期第1,3叶光合速率和第1,2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乳熟期第4,5叶的光合速率及叶生物量为负相关;与蜡熟期、完熟期第1叶光合速率为正相关,与第35叶光合速率为极显著负相关,与第1,2叶生物量呈正相关,与第35叶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4)种子产量与灌浆期之后的叶总生物量均为负相关,与灌浆期和乳熟期花穗生物量呈负相关,与蜡熟期和完熟期花穗生物量为显著正相关。所以,在营养生长阶段要采取合理栽培措施,促进不同位叶叶片生长和营养累积,为种子发育奠定物质基础,而灌浆期后要注意调控各位叶的生物量和光合速率,着重保护第13叶的完整性与健康度,以提高老芒麦种子产量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定不同生育期虉草的营养价值,分析体外产气法和CNCPS法两种营养评价方法的相关性。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4个生育期虉草的体外发酵产气量、发酵参数(a、b、c)、DM消化率、NDF和ADF降解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分析方法测定相应组分,评价其营养价值,并比较研究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72 h结束,累计总产气量和产气参数a以开花期最高(122.68 和4.46 mL),显著高于各组(P<0.05),且从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有降低的趋势;抽穗期和开花期的DM消化率、NDF和ADF降解率分别显著高于灌浆期和乳熟期(P<0.05)。随着虉草生育期的延长,CP和SOLP呈递减趋势,即抽穗期和开花期显著高于灌浆期和乳熟期(P<0.05);NDF、ADF和ADL呈递增趋势,但NDFIP、ADFIP呈递减趋势。灌浆期和乳熟期的CHO含量显著高于抽穗期和开花期(P<0.05),而CA和CNSC含量则相反,且CC含量同样以灌浆期与乳熟期较高;蛋白质组分中,PA与CA及CC与PC组分呈现同样的趋势。虉草CNSC、CA、CB1、CB2、PA、PB3组分含量与不同时间点产气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因此,开花期虉草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产气法和CNCPS评价牧草具有相关性,用体外产气量估测牧草CNCPS组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红叶病在燕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对甘肃中部地区的12份田间栽培燕麦材料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红叶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了燕麦成熟期的种子产量、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红叶病的发病严重度与燕麦生育时期相关,各供试材料从抽穗期开始发病,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不断加重,乳熟期发病最为严重,平均严重度在3.26~4.70之间。灌浆期的病害严重度与燕麦种子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0.781),也与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所有供试材料中,Rigdon发病较轻,种子产量最高(3652.78kg/hm^2),综合表现最好;479次之;青永久237最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及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对不同生育期老芒麦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4个生育期老芒麦的体外发酵产气量及发酵参数;用CNCPS测定相应组分含量,评价老芒麦营养价值;并比较研究体外产气法和CNCPS 2种方法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老芒麦的生长,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蛋白质(SOLP)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增加,中性洗涤不溶性蛋白质(NDFIP)、酸性洗涤不溶性蛋白质(ADFIP)含量减少,抽穗期和开花期与灌浆期和乳熟期差异显著(P0.05)。2)体外发酵至72 h结束时,产气量以开花期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期(P0.05)。3)随着老芒麦的生长,碳水化合物(CHO)组分中,CHO、缓慢降解碳水化合物(CB2)含量呈递增趋势,而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含量则相反;蛋白质组分中,抽穗期的不可利用蛋白质(PC)和开花期的非蛋白氮(P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P0.05)。4)CNSC、CA、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CB2、不可利用纤维(CC)、PA、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PC含量分别与不同时间点产气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通过这几种组分与体外产气量的相关性建立了回归关系。综上所述,老芒麦于开花期营养价值最高,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依次次之,体外产气法和CNCPS评价牧草价值具有相关性,用体外产气量估测牧草CNCPS组分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雌雄异株攀援草本植物葎草为材料,依据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地域的平均温度,设置3个温度(15, 20, 25 ℃)为变量,通过测定光合指标、代谢指标、抗氧化酶活性指标和细胞膜完整性指标,分析温度对葎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抗逆性影响的生理变化,研究温度对雌雄葎草生理代谢及保护酶系统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葎草叶中的叶绿素含量,Pn和单株生物量随温度下降显著减小(P<0.05),♀株的潜在Pn显著大于♂株(P<0.05);♂株的糖代谢和呼吸作用显著高于♀株(P<0.05),氮代谢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温度对可溶性糖(SS)、丙酮酸(PA)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有显著影响(P<0.05),随温度下降SS含量逐步增加(P<0.05),NR活性逐步降低(P<0.05),温度对代谢速率影响远大于性别间的差异。温度对SOD和POD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CA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随温度降低3种酶活性均不断增加,♀株中SOD和POD含量显著高于♂株(P<0.05),性别间CAT含量无差异。温度对细胞膜完整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远大于性别间差异,随温度降低葎草体内H2O2、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显著增加,♂株中H2O2和SP含量显著高于♀株(P<0.05),♀株中MDA和Pro含量显著大于♂株。温度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酶系统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株比♂株有更强的适应温度胁迫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杂交高粱(Sorghum bicolor)主要穗部性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以5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应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杂交高粱群体的穗长、穗轴长、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主要穗部性状和粗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支链淀粉、单宁含量等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主要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一致,穗部性状与穗粒重相关联的顺序是千粒重穗粒数二级枝梗数一级枝梗数穗长穗轴长。两种分析方法在分析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关联度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对单宁含量关联度较小,穗长、穗轴长、穗粒数这3个性状对各品质性状的关联度较大。而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穗长和穗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淀粉含量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支链淀粉含量与穗长和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宁含量与一级枝梗数和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分析结果比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准确,其结果可为选育高产、优质杂交高粱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科纳燕麦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与乳熟期刈割,测定其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探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刈割时间的推移,科纳燕麦的干重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乳熟期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与灌浆期差异不显著。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乳熟期和灌浆期显著低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表现为先升后降,不同刈割期的RFV值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乳熟期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抽穗期、灌浆期,RFV值为108.63,高于抽穗期、灌浆期。综合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得出,攀西地区种植晚熟型燕麦最佳刈割时间应为乳熟期,但考虑到届时恰逢雨季,为获得较高产量同时不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以选择灌浆期刈割为宜。  相似文献   

12.
以二年生盆栽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12 m·s~(-1)风速和63.28 g·(cm·min)~(-1)风沙流强度吹袭胁迫0 (CK)、 10、 20和30 min下二年生黑果枸杞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揭示黑果枸杞对净风和风沙流胁迫的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净风胁迫下,MDA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含量逐渐降低,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含量和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呈增加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先升后降。风沙流胁迫下,MDA含量、POD活性、CAT活性、Pro含量、SS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均大于CK,膜透性增加,SP含量下降,SOD活性先降后升。这表明,黑果枸杞叶片在净风和风沙流吹袭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且均通过Pro和SS含量的积累增强渗透调节作用,提高植株抗风沙能力;净风胁迫下,POD起到保护作用,风沙流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共同对减轻细胞膜受损发挥了协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二年生盆栽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12 m·s?1风速和63.28 g·(cm·min)?1风沙流强度吹袭胁迫0(CK)、10、20和30 min下二年生黑果枸杞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揭示黑果枸杞对净风和风沙流胁迫的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净风胁迫下,MDA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逐渐降低,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呈增加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先升后降.风沙流胁迫下,MDA含量、POD活性、CAT活性、Pro含量、SS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均大于CK,膜透性增加,SP含量下降,SOD活性先降后升.这表明,黑果枸杞叶片在净风和风沙流吹袭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且均通过Pro和SS含量的积累增强渗透调节作用,提高植株抗风沙能力;净风胁迫下,POD起到保护作用,风沙流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共同对减轻细胞膜受损发挥了协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播期对三种裸燕麦品种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辉 《草业学报》2016,25(3):143-153
以青引3号,白燕2号和坝燕3号莜麦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了播期对3种裸燕麦品种灌浆速率及灌浆特性的研究,旨在掌握和了解3种裸燕麦籽粒灌浆特性,为青藏高原地区裸燕麦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裸燕麦不同播期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Richards曲线,灌浆进程可划分为前,中和后3个时期,各时期持续时间分别为16~20 d,7~9 d和4~7 d,中期灌浆速率最大,平均1.54 g/(d·千粒),分别是前期和后期的2.53和3.23倍.灌浆过程中其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呈现"慢-快-慢"的递增变化,籽粒含水量呈现"慢-快-慢"的递减变化,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平均灌浆速率呈现"降-增-降"的变化.播期对3种裸燕麦灌浆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千粒重增加影响较大,4月3日播种条件下3种裸燕麦品种较晚7和14 d播种的最大灌浆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高2.59和4.05 g/千粒.不同播期下3种裸燕麦千粒重的增加与灌浆速率呈负相关,而与灌浆持续期呈正相关.千粒重较大的白燕2号莜麦具有较大的灌浆速率,达到1.22 g/(d·千粒),千粒重较大的裸燕麦品种通过增加平均灌浆速率来实现物质积累,而与实际灌浆时间关系不大.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裸燕麦种子中,播期对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较大,选择4月初播种可显著增加裸燕麦干物质积累量,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引入灵山鸡(LL)、邵伯鸡(SS)与太行鸡(TT)分别进行正反杂交,测定亲本及其杂交组合公鸡体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比较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结果显示,TT与SS杂交后代中TS的体尺、屠宰性能杂种优势明显,其次为ST,但TS遗传了邵伯鸡的矮脚特征,而ST没有;肌肉主要风味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综合分析,ST既提高了太行鸡产肉性能,又保持了地方鸡优质风味、节省育种成本,更符合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饲用型小黑麦品系C35为试材,黑麦品系C39和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岷县燕麦)为对照,对3种牧草4个刈割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的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干物质消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乳熟期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平均干草产量最高,抽穗期CP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最高,株高,NDF含量和ADF含量最低。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显著高于燕麦,虽然干草产量与黑麦无显著差异,但CP含量显著高于黑麦,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黑麦。综合评价,3种牧草最佳刈割时期均为乳熟期,乳熟期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γi(小黑麦)>γi(黑麦)>γi(燕麦);小黑麦品系C35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具有明显区域优势,适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太平二号”蚯蚓食性复杂,喜食畜禽粪便,能够降低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蚯蚓对硒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该试验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 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enriched yeast, SY)的混合硒(10 mg·kg-1,SS∶SY=1∶1,1∶2,1∶4)养殖蚯蚓,探究硒元素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蚯蚓粪肥力(N、P、K)的影响,选择富硒蚯蚓的适合养殖浓度及复合硒比例,在蚯蚓处理牛粪的同时提升蚯蚓富硒效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牛粪基料中添加硒元素,蚯蚓的日增殖倍数与日增重倍数较低(P<0.01),试验组中以SS组生长繁殖较好;(2)试验组蚯蚓蚓体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中,SY组蚓体硒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3)SY组与混合Ⅲ组(SS∶SY=1∶4)蚓粪中N含量最高,混合Ⅰ与混合Ⅲ组蚓粪的P含量最高,混合Ⅲ组蚓粪中K含量最高;(4)各试验组蚓粪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以混合Ⅰ组蚓粪硒含量最高,SS组蚓粪硒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鹅观草属(Roegneria)野生种质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采集自青海三江源区的鹅观草属6个野生种10个居群的植物为研究材料,测定其幼苗在-25~5℃低温胁迫下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供试材料细胞膜透性、Chl含量、MDA含量、SS含量、Pro含量以及CAT、POD活性等抗寒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不同材料间变化幅度不同,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电解质渗出率持续增加,增加幅度为"小-大-小"的"S"曲线;MDA含量先是所有材料一致逐步提高,后是部分材料降低;CAT活性、POD活性、SS含量和Pro含量变化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倒"V"型;9种供试材料的Chl含量持续降低;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鹅观草属各材料的抗寒性能,抗寒性由强到弱顺序为玉树鹅观草(Roegneria yushuensis)(玛多)玉树鹅观草(Roegneria yushuensis)(铁卜加)玉树鹅观草(Roegneria yushuensis)(兴海)肃草(R.stricta)(同仁)曲芒异芒草(R.abolinii var.divaricans)(湟源)曲芒异芒草(R.abolinii var.divaricans)(泽库)短柄鹅观草(R.brevipes)(曲麻莱)紫穗鹅观草(R.purpurascens)(麦秀林场)短柄鹅观草(R.brevipes)(泽库)毛穗鹅观草(R.trichospicula)(泽库)。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 L.)的生育期和品种对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赤峰草谷子、118、大白谷等3个饲用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的株高、产量及营养品质。结果显示:赤峰草谷子株高达122.94 cm;118鲜草总产量达28 200.00 kg/hm2,显著高于赤峰草谷子和大白谷(P<0.05)。3个品种乳熟期株高达123.43 cm,显著高于拔节期,灌浆期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拔节期和蜡熟期(P<0.05),为27 066.67 kg/hm2。大白谷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118 (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低于118 (P<0.05)。拔节期谷子的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拔节期谷子的WS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生育期(P<0.05)。灌浆期谷子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P<0.05)。研究表明,综合产量和营养品质,118适宜作为饲用谷子品种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推广种植,饲用谷子进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试验材料,采用原花青素(PA)、p-香豆酸(p-CA)、茶多酚(TPP)、苹果多酚(APP)和绿原酸(CHA)这五种多酚类物质浸泡荔枝果实,探究不同多酚处理对荔枝果肉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多酚处理均可有效维持荔枝果肉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且PA处理的效果显著好于其它酚类处理,说明多酚处理有助于保持荔枝较高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从而维持果肉较高的营养品质。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分,结果表明不同多酚处理均可有效维持荔枝果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保持效果依次为PA,CHA,APP,TPP和p-CA处理,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