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 a L.)多叶品种回交后代的农艺性状改良效果,本研究以'淮阴苜蓿'为轮回亲本,多叶苜蓿'PL34HQ'为非轮回亲本,获得BC2(回交二代)材料,对其株高、多叶率、分枝数等数据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BC2群体材料在综合性状上偏向于轮回亲本'淮阴苜蓿',但仍有不少植...  相似文献   

2.
以多叶苜蓿为轮回亲本、以淮阴苜蓿为父本,构建回交群体,通过回交育种获得符合需求的育种材料。对回交一代(BC1)群体的农艺性状与杂交F1群体进行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从分子水平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BC1群体的农艺性状较F1群体更接近亲本性状,且性状多样性丰富。25对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148个等位变异,25对引物的平均多态性比率是82.16%。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4时ΔK最大,将BC1群体分为4个类群,其中84.27%的单株遗传组分相对比较单一,而15.73%的单株遗传背景比较复杂。多叶苜蓿BC1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的划分与亲缘关系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3.
多叶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形态特征与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建立多叶苜蓿自交系进一步研究评估苜蓿多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规律,为多叶苜蓿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多叶苜蓿自交亲本,进行亲本选配,田间试验观察测量多叶苜蓿自交S2代的多叶率、株高等农艺性状,与亲本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多叶苜蓿自交S2代农艺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达19.54%~55.66%,分离出单株多叶率达100%的单株,S2群体生长速率变缓,多叶性状的表达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 F1和 BC1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 POD同工酶谱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 ,有 4条相同位点的基带 ,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杂种 F1的 POD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 ,正交 (野大麦×披碱草 ) F1和反交 (披碱草×野大麦 ) F1的酶谱基本相同 ,在个别位点存在酶带活性强弱的差别 ;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 (BC1)和披碱草×野大麦×野大麦 (BC1)的酶谱基本相同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BC1的酶谱明显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 ,特别是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 ,说明通过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 BC1代中进一步加强 ;POD同工酶具有多态性 ,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的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有关鹅蛋品质的研究除江西农大林树茂等人对淑浦鹅、莲花鹅、豁莲鹅的蛋品质有过报道外,四川白鹅、凉山钢鹅、川凉鹅、凉川鹅的蛋品质尚未见报道。因鹅蛋品质的好坏与其营养价值、孵化性能、雏鹅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通过测定蛋品质可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并作出相应对策,减少损失。为此,笔者1995年12日测定了四川白鹅、凉山钢鹅及正反交F_1代所产鹅蛋的品质,为今后研究和鹅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叶苜蓿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于林清  何茂泰 《中国草地》1995,(4):68-69,72
在综述国内外对多叶苜蓿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归纳了多叶苜蓿的遗传学、形态解剖学及生物学特点,并提出了开展对多叶苜蓿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981年对民猪23头和哈白猪8头的肉质进行了测定。1982年对体重75和90公斤的民猪、哈白猪及其正、反交F_1的肉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猪在肌肉颜色和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贮存损失、肌肉中干物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上均优于哈白猪。例如,背最长肌颜色评分,民猪没有被评为1分(异常肉色)者,而哈白猪却有16.7%;光密度值,民猪为0.937±0.064,而哈白猪为0.657±0.09,与肉色评分结果相符。大理石纹评分:民猪半膜肌得4分者为25%,哈白猪为零,但哈白猪被评为二分者占50%,相当于民猪的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用优质鸡专门化品系S3系与S09系进行正反交,组成包括亲本在内的4个组合:S3♂×S3♀、S09♂×S09♀、S3♂×S09♀和S09♂×S3♀,观测亲本及其杂交组合F1代0~12周龄体重、饲料转化比、12周龄末成活率、屠宰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以此探究S3系与S09系正反交组合F1代在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杂种优势,为筛选更加适宜市场推广的优质黄羽肉鸡商品代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正反交F1代S3♂×S09♀和S09♂×S3♀组公母鸡与两亲本组合相比,在体重、饲料转化比、成活率和屠宰性能上差异显著(P0.05);S09×S3组3周龄后体重、饲料转化比(3.11∶1和3.18∶1)和成活率(98.1%和96.7%)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3×S09组(P0.05),而S3×S09组屠宰率(89.97%和87.76%)、半净膛率(82.83%和80.87%)和全净膛率(67.83%和65.51%)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09×S3组(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披碱草、野大麦及其杂种BC1F2代分蘖期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BC1F2代的POD、EST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BC1F2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中亲本的个别酶带有丢失现象,在EST同工酶谱中产生了1条杂种带(Rf=0.11);BC1F2代POD同工酶谱的酶带基本相同,EST酶带特征差异较大,出现双亲互补带和杂种带;BC1F2代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地受轮回亲本野大麦的影响,说明回交使野大麦的某些性状在BC1F2代进一步加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Y1F2-5(7号)与P1F2-1(12号)及Y1F2-3(5号)与Y1F2-4(6号)有极其近的遗传关系,野大麦与BC1F2代多数株系有较近的遗传关系;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苜蓿根蘖性状的研究:1.苜蓿根蘖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在智能日光温室环境下,以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了其单茬生育期内生物量分配和叶功能性状变化,从时间动态角度探讨了陇东苜蓿的适应性机制。结果表明:随植株逐渐发育成熟,陇东苜蓿根重、茎重、叶重、冠重、总重、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叶生物量比、叶重分数、叶厚呈降低趋势,茎生物量比、叶宽、叶长宽比、叶面积比、比叶面积变化相对较平缓;叶长在出苗后生长前期(30~66d)呈不断增加趋势,分枝期(66d)时达到最大值,后期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验罗威纳犬和杜伯文犬的杂交效果,试验选用6月龄的罗威纳犬、杜伯文犬、罗杜犬及杜罗犬(F1代)各40头(公母各半),对其生长性状与警用性状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杜罗犬的体重、体长、胸围极显著高于罗杜犬和杜伯文犬(P<0.01),而体高、胸深、荐高、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警用性状方面,罗杜犬的衔取欲、服从性、胆量、体能与杜罗犬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除体能外均极显著高于杜伯文犬(P<0.01),略低于罗威纳犬,但体能极显著高于罗威纳犬(P<0.01)。说明F1代在生长性状方面杂交效果不明显,但警用性状方面充分遗传了亲本的优良性状,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江山乌骨鸡和白耳黄鸡正反交F1代的生长、屠宰性能,选择江山乌骨鸡(J)和白耳黄鸡(B)的正反交F1代(J♂×B♀)、(B♂×J♀)各150羽,统一饲养至120日龄,测定分析其生长、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F1代的42、56、90、120日龄体重均高于亲本值,正交12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为1058.0 g、母鸡为913.0 g;反交公鸡平均体重为1144.0 g、母鸡为917.0 g。公鸡体重杂交优势率达8.5%。F1代腹脂率显著高于亲本值(P0.05);反交全净膛率显著高于正交亲本值(P0.05)。  相似文献   

14.
甘欣  魏臻武  武自念  杨云  赵艳 《草业科学》2011,28(2):226-230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叶性状S1代的3个单株为材料,研究了3份参试材料的败育率,测定了开展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取材时间和不同激素水平对苜蓿自交系胚挽救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平均败育率为37.59%;进行苜蓿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取样时间为授粉后30 d;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 IAA +0.07 mg/L 6 BA,蔗糖30 g/L,琼脂7 g/L,pH值5.8~6.1。对萌动的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发现,参试材料平均诱导率为85.32%,愈伤组织平均分化率为75.66%。研究以期为苜蓿胚挽救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并为苜蓿特异性状自交系结实率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肠是猪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对个体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猪小肠的研究还很少。为探讨其长度与生长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本试验测定了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F2和F3群体共计1 508头个体的240日龄小肠长度、出生重、21日龄体重、46日龄体重、0~46日龄平均日增重、46~240日龄平均日增重、240日龄平均日增重、240日龄宰前活重及屠宰后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等10项生长性状指标,并对其与小肠长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猪240日龄小肠长度与这些生长性状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01),表明小肠可能通过影响个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而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据我们所知,本试验是首次在大规模样本群体中研究猪小肠长度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其结果为小肠和个体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选育的多叶型紫花苜蓿群体SAG-Ma08不同生育阶段多叶率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结实期多叶表达率最小,仅14.89%;在现蕾期多叶表达率明显恢复达48.98%;在营养体生长期多叶表达恢复正常水平,达到55.21%;说明开花结实生育过程明显干扰制约多叶苜蓿多叶率的表达水平,这种干扰制约因素随生育生长阶段的转换,即获恢复。同时,对不同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结实过程叶面积明显缩小,平均叶面积仅4.4783cm~2,在营养体生长期叶面积恢复到16.4401cm~2。可见,多叶型紫花苜蓿在开花结实生育阶段过程会同时明显制约多叶的表达和叶面积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多叶苜蓿、普通三叶型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透射电镜考察2类苜蓿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分析苜蓿不同复叶类型的光合特性差异,探讨多叶型苜蓿的光合特性和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叶型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平均高于三叶型苜蓿,而气孔限制值(L_s)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低于三叶型苜蓿.多叶苜蓿的P_n平均在25.79μmol·m~(-2)·s~(-1)左有,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不同复叶叶型的苜蓿净光合效率的排列顺序是5叶型4叶型3叶型6叶型7叶型8叶型9叶型。5叶型复叶叶肉中每细胞的叶绿体数目最多,叶绿体中基粒多,基质浓厚,基粒片层堆积致密,嗜锇体数目较少、体积小,每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数目多而饱满。以5为基数叶片数目再增加时,叶绿体个数减少,基粒数日减少、基粒片层结构排列松散,嗜锇体的数目增加、体积变大,淀粉粒数目减小,体积变小。多叶苜蓿的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多叶型复叶小叶数为5时,净光合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多叶型苜蓿材料的稳定性及其农艺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叶型苜蓿性状稳定过程及其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叶型苜蓿具有较大的叶/茎比值,叶蛋白、氨基酸含量较高,是品质优良的苜蓿种质材料;但其生产性能略低,需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蚕业生产已开始利用杂种优势。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先后有日本原田、孟智启等对家蚕杂交组合数量性状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他们大多是从原种的角度出发,利用杂种优势来对家蚕一代杂交组合数量性状进行预测,杂种优势率必饲养一代杂种才能得出。由于从纯种选育到杂交组合鉴定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参鉴  相似文献   

20.
张娜  刘长月  武云霞  赵莉 《草业科学》2011,28(3):459-463
为探讨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的耐寒性,测定了不同虫态以及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成虫、长翅型蛹、短翅型蛹、四龄幼虫以及三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依次为-20.46、-10.34、-9.55、-10.0和-9.75℃,冰点依次为-18.24、-6.68、-6.52,-7.52和-7.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