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目大蚕蛾(天蚕)是我国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饲养和全省野蚕资源的普查过程中,发现了柞蚕饰腹寄蝇、四星埋葬虫和中华黑广肩步甲是对天蚕可产生较大危害的天敌昆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已形成了对天蚕自然种群的高度适应性,对天蚕自然种群的发展规模起到了决定性的抑制作用。了解和研究这些天敌昆虫,对更好的保护天蚕资源以及开展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柞蚕饰腹寄蝇危害天蚕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风  赵淑英 《蚕业科学》1994,20(2):129-130
柞蚕饰腹寄蝇危害天蚕的初步观察王东风,赵淑英(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天蚕是我国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我所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饲养天蚕时发现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tibialischao)对天蚕寄生性很强,危害严重,具有强大的种群数量,且寄生在天蚕...  相似文献   

3.
野生天蚕茧质差异性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研究不同地区野生天蚕茧质差异.对规划开发野生天蚕资源.合理采集野生天蚕茧,避免浪费资源.促进有效的指导开发野生天蚕资源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对本省3个地区9个市(县)的野生天蚕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区间的野生天蚕茧质差异显著.切实反映了野生天蚕因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幼虫对营茧质量的实际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野生蚕类是我国重要的泌丝昆虫资源,研究其亲缘关系对于发掘和利用野生蚕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大蚕蛾科的柞蚕、栗蚕、野生柞蚕、天蚕、蓖麻蚕、透目天蚕间的亲缘关系,利用从54个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重复性较好的随机引物对6种野生蚕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632个RAPD标记,其中可变条带数为632条,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15~27,平均为21.1。6种野生蚕类相互间的遗传距离(D)较大,说明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其中:蓖麻蚕和栗蚕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761 2;天蚕和透目天蚕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671 1。采用UPGMA法构建的聚类图显示6种野生蚕类聚为4类,柞蚕与野生柞蚕聚为一类,天蚕与透目天蚕聚为一类,栗蚕、蓖麻蚕各自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正>农渔发[201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局:大鲵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其野生种群的主要栖息地得到保护,局部地区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人工驯养繁殖种群数量大幅增长,在部分地区已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培育养殖新品种、促进产区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的"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为进一步协调好大鲵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野生虎纹蛙种群数量的减少使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催生了虎纹蛙的人工养殖。在开展人工养殖虎纹蛙的过程中已经出现腐皮病、胃肠炎、白内障、红腿病、烂鳃病等疾病;病蛙的处理缺乏科学性;养殖废水随意排放;销售许可制度管理不严;药物不正确使用等对野生虎纹蛙种群具有潜在的影响。建议科学规划,实施规模化养殖;加强人工养殖虎纹蛙的疾病预防;建立产品信息卡,实行身份跟踪制度;强化执法,打击非法贸易活动;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实现开展人工养殖虎纹蛙的经济效益和野生虎纹蛙资源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朱鹮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一个禽类物种,为留鸟,为中国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天敌、生存环境、疾病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本文通过对上述外界因素的分析,提出应保护和恢复朱鹮栖息地,加强朱鹮疾病研究,扩大人工种群规模,逐步野放更多的人工孵化鸟,补充野外种群并扩展新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为例,探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三江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多阶抽样方法 ,研究了黑龙江省野生马鹿资源现状。结果表明 ,1 990年该省林区野生马鹿种群数量为 ( 4 430 0± 3972 )头 ,平均分布密度为 0 2 5头 /km2 ,总栖息面积约为1 789 6万hm2 。与 1 975年全省野生马鹿调查结果相比 ,野生马鹿种群数量略呈增长趋势。1 5年间种群数量增长了 1 5 39%,年增长率为 0 95%,而分布区面积减少了 30 %~ 40 %,出现了明显的分布区退缩现象 ,初步形成了新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朱哀皿鸟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一个禽类物种,为留鸟,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天敌、生存环境、疾病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本文通过对上述外界因素的分析,提出应保护和恢复朱哀皿鸟栖息地,加强朱哀皿鸟疾病研究,扩大人工种群规模,逐步野放更多的人工孵化鸟,补充野外种群并扩展新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11.
绿孔雀曾广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包括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区,现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区,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逐渐分散、衰退,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数量仅剩约235~280只,已被云南省列为极危(CR)物种。绿孔雀数量及分布区急剧缩减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的干扰和猎杀、栖息地侵占,破坏和斑块化等因素。科研人员及保护工作者在保护区的建设、绿孔雀人工繁育等方面保护绿孔雀野生种群,扩大人工种群。目前,涉及绿孔雀保护工作的保护区达十余个,已全面覆盖绿孔雀栖息地。本文概述了绿孔雀的形态、生态习性、繁殖行为、亚种分化及地理分布等生物学特征,分析绿孔雀濒危现状及致危因素,整合目前立法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保护措施,为将来的保护及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生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会更利于其数量的恢复,通过野化放归进行遗传拯救是一种关键策略,但实施遗传拯救之前,必须确定圈养个体与现存野生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粪便DNA的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了51只横道河子圈养东北虎和13只完达山、老爷岭等地的野生东北虎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估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圈养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种群,所有遗传变异均为无害。部分圈养个体与野生种群同属一个进化支,且具有野生种群所不包含的遗传变异,可用于实施遗传拯救。此外,圈养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一个与当前野生种群关系很远的分支可能代表未知的地理种群,因此,建议对该远缘分支开展野外来源的追溯,确定其谱系地理学地位和保护价值,使其成为恢复野外历史遗传多样性的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13.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蚕类新秀───天蚕熊谱成天蚕又名山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绢丝昆虫。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均有野生天蚕。人工养殖辽宁首开先河,近年山东、湖南也相继人工饲养成功。天蚕以栎树为饲料,其茧丝具有独特的绿色和诱人的光泽,织成的纺织品坚...  相似文献   

16.
1998~2006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4批共挑选53头麋鹿(♂17,♀36)放归自然,有计划地实施了在南黄海湿地建立野生麋鹿种群的工程。截止2015年,大丰野生麋鹿仔4代(F_4)已在野外诞生,种群数量已达265头。实践证明,对大丰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重在保护好栖息地;适度实施人工生境改造,营造野生麋鹿栖息所需的自然环境。今后的保护工作,建议开展远缘个体交换,提高麋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轻人为干扰,加强科普宣教,不断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促使大丰野生麋鹿种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丰麇鹿种群增长抑制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丰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受到种群密度、食物资源匮乏、体表寄生虫害及近亲繁殖等因素的制约。笔者从实施易地保护、开展淘汰麋鹿鹿产品利用研究、建立野生麋鹿种群,麇鹿栖息地内草场改良、降低狼尾草的竞争优势、草场轮牧,异地交换优质雄鹿等方面,提出大丰麋鹿种群健康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野生蜜蜂种群日益枯竭,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些蜂友“杀鸡取卵”式的收捕方法,也是导致野生种群濒危的一大因素。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地利用野生资源,这种“贪得无厌”的不良收捕方法,必须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天蚕丝是一种宝贵的天然纤维,具有独特的自然色彩,丝质优美,富有光泽,强伸力好,耐用而无折痕,素有“纤维皇后”之称。天蚕原产亚洲东部,我国天蚕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并有少量天蚕丝出口。浙江省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野生栎树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条件适宜,开发天蚕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农大胡萃教授等的指导下,1990年引进3000粒东北产天蚕卵进行试养,获得初步成功,继而在  相似文献   

20.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10,30(8):30-31
<正>(接上期)4野生授粉昆虫资源减少4.1野生授粉昆虫资源减少现状自然界里的食物多寡、植物结构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和决定野生授粉昆虫的数量、密度、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