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草原生态脆弱,植被低矮稀疏,加之长期以来人为因素的破坏,为草原害鼠提供适生环境,一直以来草原鼠害每年以66.67万hm2的规模发生,鄂尔多斯草原是草地鼠害的频发区和重发区。从1974年开始鄂尔多斯市进行大面积鼠害防治。1974~1995年灭鼠完全使用化学制剂,从1996年开始应用生物制剂C型和D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草原鼠害治理工作经历了从单一化学防治到以生态控制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过程。进入十二五,鼠害灭治更加突出绿色植保理念,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加大防治力度,有效防治草原鼠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旨在评价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对高原鼠兔的防治效果。在青海省共和县开展不同投饵量(1.0、2.0、3.0 g/洞)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对高原鼠兔的防治效果研究;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对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的适口性;探讨常温条件下不同保存期(10、20、30 d)对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投饵量为3.0 g/洞时校正防治效果最佳,为93.22%,其防治效果优于标准药剂;高原鼠兔对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的摄食系数为1.51,优于对小麦基饵的适口性;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的药效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综上提示,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对高原鼠兔的防治效果良好,且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在该地区的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原鼠兔是甘南州草原最大的鼠害,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其防治方法是大面积严重危害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小面积用铁板铗灭鼠,轻度危害用招鹰灭鼠,最佳防治时间在3月。  相似文献   

4.
D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鼠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G 7个型。D型肉毒梭菌在我国比较少见,对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告。 为测试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高原鼠兔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5.
肉毒梭菌毒素灭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阎高峰  张西  陆艳 《草业科学》2001,18(6):55-59
就肉毒梭菌毒素用于灭鼠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充分肯定了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制剂毒力强,适口性好,对非靶动物毒性低,作用缓慢,无2次中毒,易降解和适合于规模灭鼠的特点,为鼠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藏北高寒草甸地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防治方法,在西藏安多县措玛乡草地设立了鹰架、招鹰灵与鹰架组合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的3个试验处理,同时进行藏北地区D型肉毒梭菌毒素最佳浓度的筛选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和招鹰灵灭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0%与0.15%的D型肉毒梭...  相似文献   

7.
用A、C、D型肉毒梭菌毒素农药进行草原害鼠灭治试验,灭效分别为73.6%、93.5%和90.4%。四川省累计推广C型肉毒毒素灭鼠242万hm2次,平均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世双鼠靶、0.1%D型肉毒梭菌毒素、0.25%雷公藤甲素和0.005%溴敌隆4种灭鼠药剂防治观察分析,发现4种药剂防治效果相近,无显著差异;但是适口性方面,前3种药剂好于化学药剂0.005%溴敌隆,为防止长期使用一种灭鼠剂而造成耐药性,并考虑生态、安全、环保等因素,建议世双鼠靶和0.25%雷公藤甲素可作为草原防鼠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D型肉毒毒素颗粒防治草原鼠兔的可行性、确定现地灭鼠毒饵含毒量,采用含毒价为4万、8万、12万、16万毒价/g的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试验,结果 4万、8万、12万、16万毒价/g的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平均灭效分别为95.08%、97.68%、99.32%和99.58%,随着含毒量的增加,灭效也随之提高,与对照0.1%D型肉毒灭鼠剂燕麦毒饵灭效90.51%比较,差异显著。表明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可用于高原鼠兔的防治。通过本次试验,确定8—12万毒价/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测定喜马拉雅旱獭对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敏感性。应用序贯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对喜马拉雅旱獭最小致死量(LD01)。测定结果为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对喜马拉雅旱獭的LD01为375万MLD,表明喜马拉雅旱獭对D型肉毒毒素等敏感性相对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低。  相似文献   

11.
草原鼠荒地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次生裸地。分析鼠荒地的危害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禁牧休牧,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合理确定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大力推进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开展环保新型药剂筛选试验和新技术研究,全面推广C型肉毒素、招鹰控鼠等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治理,降低鼠密度,有效防控鼠害,恢复草原植被,为鼠荒地治理和鼠害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肉毒梭菌中毒症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毒梭菌中毒症是一种由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人和多种动物均已感染该病主要对肉毒梭菌中毒症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新研制D型肉毒毒素矿化颗粒灭鼠剂大面积防治沙鼠的效果,本试验采用人工投放毒饵的方法,以8万MLD/g矿化颗粒毒饵为试验组,以2%浓度的D型肉毒素小麦毒饵为参照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荒漠草原沙鼠和跳鼠的区域防治试验,采用封洞法检查灭效,平均灭洞率分别为98.32%、98.98%。试验结果证实,矿化颗粒料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作为今后荒漠草原主要害鼠鼠害防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冯光  吴艳 《内蒙古畜牧科学》2010,(11):185-185,190
肉毒梭菌中毒症是一种由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人和多种动物均已感染该病。主要对肉毒梭菌中毒症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本病是由于食人了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本病特征是全身性麻痹,头下垂,软弱无力,故又称软颈病。1病原病原为肉毒梭菌,但细菌本身不致病,而是其产生的肉毒梭菌毒素,有极强的毒力,对人、畜、禽均有高度致死性。该毒素有较强的耐热性,100℃60min才被破坏。肉毒梭菌毒素分7个型,引起家禽中毒的主要是A型和C型,以C型毒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平均每年发生鼠害面积在0.4亿hm2左右,因鼠害每年造成的牧草损失约30亿kg,是世界上鼠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疆地域辽阔,草地资源丰富,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位置为鼠害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据1989~1995年,新疆草原优势种鼠害区域划分调查统计:新疆有鼠害危害区总面积1090.2万hm2,鼠害危害面积900万hm2,草地优势种鼠害发生面积190.2万hm2,鼠害危害区面积占新疆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9.4%;据调查鉴定,新疆现有害鼠种类近80余种,在草原上形成危害发生的害鼠、蝗虫种类各有10多种。主要形成危害的鼠种有黄兔尾鼠、大砂鼠、子午砂鼠、草原兔尾鼠、赤颊黄鼠、印度地鼠、柽柳砂鼠、鼹形田鼠、小家鼠、褐家鼠、田鼠类、帕氏鼠兔等。它们严重影响着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构成对草原鼠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新疆在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的工作。本文对历年来新疆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把生物毒素灭鼠、鹰墩鹰架控制鼠害、人工野化训练狐狸控制鼠害等多种蝗虫鼠害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新疆鼠害防治中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优缺点,对今后新疆草原鼠害防治走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突破的困难和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能引起动物发生肉毒中毒。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可将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分为A、B、C、D、E、F和G型7个型。其中A、B、E及F型为人的中毒型别,C和D型为动物的中毒型别。C型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饮食被C型肉毒梭菌特别是C型肉毒毒素污染的水或草料的动物有可能发生C型肉毒中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甘南草原鼠害群落类型、危害区域入手,分析生物毒素、招鹰控鼠、弓箭捕捉、禁牧休牧、补播等技术组装集成的3种鼠害治理模式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成功解决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草原鼠害问题,并且将短期治理、长期防控以及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配套,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通过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草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在草原鼠害的防控中己全面形成生物防控的格局,生防防控面积累计达1 086.6×10~4hm~2。同时,积极推广应用了鹰架招鹰控鼠、鼠夹、鼠箭等物理防控技术和种草、围栏封育等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全省草原鼠害为害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危害程度有所下降。文章总结"十三五"期间草原鼠害治理成效,分析草原鼠害防控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今后草地鼠害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D型肉毒梭菌菌苗及诊断用血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国内首次从动物体内分出的D型肉毒梭菌,研制了D型肉毒梭菌菌苗及诊断血清。结果表明:采用透析培养技术制备的D型肉毒梭菌磷酸铝苗,免疫性良好,对家兔和豚鼠的免疫保护力均为100%;制备的诊断血清每毫升可中和10000 MLD毒素,可用于肉毒梭菌菌型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