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宗平 《齐鲁渔业》2007,24(1):23-24
缢蛏是广温性生物,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滩,在滩面稳定的泥沙、沙泥、软泥质的滩涂上均能生活,以食浮游硅藻为主。缢蛏作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近年来在我市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567hm~2(8500亩)。它具有生长快,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现将我市缢蛏养殖中苗种运输技术、养殖场地的选择、蛏苗的播放和密度控制、养殖期的管理、敌害防治等5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1977,(5):18-22
缢蛏(Sinonou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俗称“蛏”,又名“蜻”和“(虫先)”。分布在我国及日本沿海,穴居于内湾及河口的中、下潮区泥滩上,是一种产量高,养殖周期短,有经济价值的主要养殖贝类。我省养殖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50万担左右,约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海灵 《海洋渔业》2001,23(4):192-192,199
由于缢蛏生长快、销路广、作为池塘混养品种已被养殖户广泛采用。但其特定的生活习性,造成养殖时全军覆没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养殖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养殖位置的选择 在对夏季养殖户混养的缢蛏出现大批死亡的调查发现,其养殖位置通常选择在池塘内的深水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4.
池塘混养缢蛏的几个技术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缢蛏是滩涂上营穴居的经济贝类 ,它生长快、销路广 ,不少养殖户将它作为池塘混养品种 ,以增加经济收益。但若处理不当 ,养殖生产中“全军覆没”的现象时有发生 ,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当水深通过调查发现 ,池塘中混养缢蛏 ,凡在夏季出现大批死亡的 ,往往是在池塘的深水区。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绝大部分被水体表层 (约 1m厚的水层 )所吸收 ,主要加热表面 2 0cm的水层。夏季如遇连续多日的无风晴天 ,产生温跃层 ,水体的对流作用停止 ,上层丰富的溶解氧不能传输到下层 ,致使底层严重缺氧。缢蛏的穴居特性 ,使其无法脱离低氧区 ,于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缢蛏人工养殖的不断发展.其苗种需求也不断加大,仅靠采捕自然野生苗己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为此,笔者从事了缢蛏苗种中间培育的试验和研究,取得了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饵料、燃煤、人工等价格的飙升,甲鱼养殖的效益明显下降,有的养殖户还造成了亏损,这就给快速发展的甲鱼养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得到一些体会,现提供给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围塘养殖缢蛏技术及几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围塘养殖缢蛏技术小结1.前期准备要充分(1)蛏涂的准备涂泥要细翻20厘米,对于涂质硬的、新改的围塘要深度翻耕(至少50厘米),使涂质柔软易潜。涂在放养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以用生石灰为佳,用量每亩30千克。(2)水的培养涂面蓄水30厘米,在放养前15天投茶籽饼(每亩30千克),养水10天,培养至水色为茶绿色,透明度为10厘米后,排水至露出蛏涂,干1天,进水至涂面蓄水30~50厘米,进水后用氮、磷肥(10∶1)0.5千克/亩肥水,连续3天。2.苗种放养要科学(1)放苗时间尽量创造条件提早…  相似文献   

8.
乐清湾泥蚶、缢蛏体内及养殖水环境细菌菌群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浙江省乐清湾滩涂和池塘养殖的泥蚶和缢蛏体内及养殖环境细菌菌群组成进行了初步调查。2000年7月—2001年7月间分四个季度进行采样分析。细菌总数分析表明,蒲歧和翁样海水中细菌总数在10^3—10^5个/mL之间,蒲歧和翁样两地每次海水样品部是池塘细菌总数高于滩涂;无论哪个季节和采样点,在一年内泥蚶和缢蛏体内的细菌总数均高于水中的细菌总数,且缢蛏体内细菌总数高于泥蚶,翁样贝体内细菌总数几乎均高于蒲歧贝体内细菌总数。对贝体内细菌属组成分析表明,在不同季节,同一滩涂或池塘中泥蚶和缢蛏体内菌群的组成及优势菌属比较相近,蒲歧滩涂和池塘、翁样滩涂和池塘贝体内菌群的组成及优势菌属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贝体内细菌优势菌属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夏季(2001年7月31日),以弧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占优势,而在冬季则以莫拉氏菌属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缢蛏属广温广盐性海产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沿海,是传统养殖品种之一,尤以浙江、福建两省人工养殖较为普遍,是海水贝类养殖的当家品种。近几年缢蛏养殖在江苏省也迅速展开,最初只是养殖技术问题,而很少有疾病的问题。由于目前养殖规模的扩大,苗种的来源也多,疾病也频繁发生,死亡较为严重。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提出自己对缢蛏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见解,供广大蛏农和技术人员参考。1抓好苗种关1.1苗种的来源目前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浙江的玉环、乐清和福建的宁德、连江,浙江的宁波、三门、宁海也有部分缢蛏苗种进入。…  相似文献   

10.
养殖缢蛏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采收缢蛏仍是手工操作。一个劳力一个潮水只能挖蛏30-40斤。  相似文献   

11.
海马(Hippocampus sp.)是一种海产经济鱼类,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向有“南方人参”之称。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妇人难产,带之于身甚验,临时泡沫饮服,并手握之即易产”。它有滋阴补肾、祛风散结、消炎退热、止血镇痛、强心催生等功能,同时对治疗神经性疾病有特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淡水渔业》1974,(5):2-6
浠水县十月大队地处丘陵,是个粮食作物地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养鱼事业,获得了粮食连年稳产高产,渔业生产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利用海水池塘缢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缢过冬成活率不稳定,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作者通过调查,试验就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缢蛏过冬成活率浅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州市沿海有10多万亩淤泥质滩涂,此处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极其适宜缢蛏的生长繁殖。2006年开始,沿海群众充分利用这些滩涂资源,发展缢蛏养殖,2008年总养殖面积达到5万多亩。但2008年8月份以来,已生长到一定规格的缢蛏发生死亡现象,特别是进入11月份以后,死亡现象越来越严重,部分养殖滩涂死亡率高达70%-95%,甚至颗粒无收。这种情况极大地打击了养殖广的生产积极性,使滩涂出现抛荒趋势。笔者根据本地几年来缢蛏养殖的现状,通过典型事例和生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区海涂是缢蛏繁殖生长的适宜场所。其为广温性海洋生物,水温在8~30℃正常生活,适宜比重为1.005~1.020的海水,主要饵料是浮游性弱而易于下沉的硅藻和底栖硅藻,还有有机碎屑。缢蛏雌雄异体,一年性成熟,繁育季节一般在秋季即9、10月份。浙江的三门湾、乐清湾自然海区苗种资源丰富,每年“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时节产卵,人工养殖菌种从海区采集。采集后经过中问培育再放养在养殖区内养成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6.
云浮市新兴县塘虱(胡子鲶Clarias Fuscus)鱼苗生产规模化,形成广东省有名的塘虱苗孵化专业基地,且此种鱼为广东省普遍养殖品种。在塘虱养成方面,我们也较早掌握了一套经验。现在,由于解决了饲料和一些鱼病防治的问题,塘虱成鱼养殖成本大大降低,虽然上市塘虱价格较低,但养殖塘虱还是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17.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养殖效益的高低,饵料系数是关键因素之一.在当前海、淡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饵料的费用约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饵料的正确使用及效果,将在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饵料效用,降低使用饵料的成本,以较低的饵料系数取得较高的产量,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降低饵料系数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解放后,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国水库养鱼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养鱼技术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并逐步形成了《水库多级养鱼法》的新途径;水库渔业产量正在迅速提高,并出现了一批如青山、梅川等水库年平均亩产百斤以上的稳产高产水库。但是,目前我国水库渔业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在浙江台州沿海调查时发现,三门湾一带兴起泥蚶、对虾、锯缘青蟹、缢蛏混养模式,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养殖新格局。笔者就其池塘混养缢蛏技术存在的两个问题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度煌 《水产养殖》2010,31(3):39-39
<正>在浙江台州沿海调查时发现,三门湾一带兴起泥蚶、对虾、锯缘青蟹、缢蛏混养模式,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养殖新格局。围塘蓄水贝类精养技术模式很值得借鉴,笔者就池塘混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