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产科技情报》1977,(3):24-24
宿根黑麦草是禾本科毒麦属植物(图一),为多年生牧草。宿根黑麦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便于种植等优点。如肥料足,管理好,亩产鲜草可达二万斤以上,是草、鳊、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的好饵料。一般每投喂二十斤左右宿根黑麦草可长一斤鱼。利用池埂和埂的坡面种植宿根黑麦草,可以做到以塘养塘,基本上解决上半年草食性鱼类的饵料。  相似文献   

2.
宿根黑麦草(简称黑麦草)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禾本科多年生牧草,具有高产、优质、易种、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亩产量可达到1.3~2万斤。用宿根黑麦草喂鱼,其饲料系数仅为20,且养出一斤草食性鱼,还可附带增产鲢、鳙鱼0.37斤。因此,种植一亩宿根黑麦草,可转化成草鱼650~1.000斤,以及鲢、鳙鱼240~370斤。所以,宿根黑麦草对养鱼业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是草鱼、鳊鱼、团头鲂等鱼类的好饲料。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库消落区的变动特点及其渔业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克驹  黄学才 《水利渔业》1990,(2):17-20,56
丹江口水库常年可利用的消落区面积约10万亩,陆生植物较多,可为鱼类提供较充足的饵料.另外,可在消落区种植黑麦草、稗草等,作为草食性鱼类的直接饵料,还可在消落区修建一些小型水体,用来培育苗种或养殖成鱼,也可以进行网箱养殖,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鱼类生长旺季的饲养管理每年6—9月,是鱼类生长旺期,在此期间,必须抓紧抓好饲养管理工作。一、投足饵料:“饲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每天投喂量,精料按每100公斤吃食鱼投喂4-5公斤;草食性青料按每100公斤草食性鱼投喂40—50公斤,8月份可增加到6...  相似文献   

5.
种草养鱼,是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鲂等养殖的一项增产技术措施。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证实了苏丹草、杂交狼尾草是草食性鱼类养殖的优质青饲料:它们都具有适应性广、抗旱(杂交狼尾草还具有耐湿)力强、再生快、分孽多、营养丰富,饵料系数高(苏丹草达26)等易种、高产、优质特点。在种植方面,且可以与其它饲料草如黑麦草衔接种植,保证了整个鱼类养殖期间的青饲料供给。  相似文献   

6.
种草养鱼是我国综合养鱼法的一种方式,是提高草食性鱼类产量比例的措施之一。以塘泥种草,以草养鱼,以鱼的排泄物和残剩饲料等肥塘,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采用几种高产青饲料,按不同茬口种植,可以解决池塘养鱼中青饲料不能均衡供给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清 《科学养鱼》1986,(5):26-26
宿根黑麦草隶属禾本科毒麦属植物,为多年生牧草。该草是草鱼、鳊鱼喜食岸草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丰富、饵料系数低、便于种植、成本低等优点。在池埂和池埂坡面广种黑麦草,不仅解决养鱼饲料,做到以塘养塘,而且多余的黑麦草可作农业沤肥。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草食性鱼类养殖前景广阔 我省养殖的草食性鱼类主要有草鱼和团头鲂,以草鱼为多。这两种鱼生长速度快,饲料低廉、来源广、成本低、效益高,肉味鲜美,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发展前景广阔。 1、饵料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草食性鱼类以水、旱草为主要饵料,我省主要商品鱼基地多在沿黄背河洼地,土地资源比较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沛县充分利用河堤、沟波、渠沼等废地,引种黑麦草、苜蓿、苏丹草、美国牧草王等优质牧草,亩产量均在10000斤以上,是草食家畜和鱼的好饲料,30斤青饲料可长1斤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把几种优质牧草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黑麦草:属禾本科黑麦草属植物,分为多年生黑麦草和一年生黑麦草。具有生长快、分蘖多、繁殖力强特点,茎叶柔嫩光滑,品质极佳,各种家畜均喜食,也是鱼的好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人民由过去喜食鲤鱼链鳙鱼而渐渐转变为喜食草鱼、鲂鱼。群众把草食性鱼类——草鱼、鲂鱼、鳊鱼等称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种草养鱼不但满足了市场要求,节省了粮食,也为及时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成为可能。 养殖实践表明,当向鱼池中投入35—40公斤大草及水稗草可行0.5公斤草鱼;投喂鲜嫩的芦苇35—37公斤能长0.5公斤草鱼;投喂浮萍也需要20—25公斤;而向鱼池中投喂黑麦草只需10—12公斤就长出0.5公斤草鱼。宿根黑麦草重新受到养鱼者的青睐。 宿根黑麦草是禾本科毒麦属植物,为多年生牧草,亩产鲜草可达1万公斤以上,是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鱼、团头鲂等喜食的品种,富含鱼类易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而且耐寒、耐肥、喜湿、再生力强,不受地域和土质的限制,均适于南北方种植;生长快、产量高,分蘖力强,一年可收割6—8次,池埂、堤坝、空闲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一、开辟饵料资源,降低饵料成本 在目前的池塘养殖模式中,饵料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70%-75%,开辟饵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种草养鱼。充分利用池埂地、退耕还林草地种植高产优质的牧草,如紫花苜蓿、苏丹草等满足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需求。二是渔牧结合。把养  相似文献   

12.
化肥养鱼好     
化肥养鱼是利用化肥所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培养水中浮游生物,作为鱼类饵料,用以提高养鱼产量的一种新的养鱼方法。一般在鱼池中施用一斤尿素能长鱼1.5-2斤,一斤碳铵可长鱼0.7-1斤。  相似文献   

13.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7,24(11):52-52
下面把每长0.5kg鱼需投入饵料的重量介绍如下:1草食性鱼类的草鱼每增长0.5 kg,需水草35~50kg,旱草15~20 kg,宿根黑麦草10~12 kg,苏丹草15~20 kg,鹅菜9~10kg,小米草12~  相似文献   

14.
宿根黑麦草是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利用池塘埂堤,屋边隙地大量种植。肥料足,管理好,从种到收可以收割七次左右,每亩产量可达8—10吨,是草、鳊鱼、团头鲂喜食的饵料。其种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个湖泊、水库或池塘能产多少鱼 ,这是渔业经营的重要问题。如果不了解水体的生产性能就无法制定生产规划 ,也就不能做到合理放养。本文介绍的是我国众多鱼产力估测方法中的一种 :根据能量流转或饵料基础估算鱼产力。1 .以水草生物量估算草食性鱼类的产量在一年中 ,水草的最高生物量常出现在 8~1 0月 ,如果不考虑生长过程的中间损失 ,其最大生物量可作为净生产量。净生产量的可食部分是草食性鱼类的食物 ,但要考虑水草的再生产 ,不能全部让鱼吃掉 ,这就有一个利用率的问题。根据池塘饲养经验 ,用水草饲喂草鱼 ,饵料系数约为70~ 1 2 0。食…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水库研究课题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式,用以帮助渔业管理者来评估水库中鱼类的食物链关系,以及评定水库运转的变化结果,还可用来评估渔业管理实施状况或鱼产量和饵料生物之间的变化。输入数据为在鱼类生长季节中采样测得的鱼的现存量(单位面积的重量,按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计算)。此模式可用来测定饵料植物腐植质、底栖生物、浮游动物、鱼类和陆生无脊椎动物等维持鱼类生存的生物量。还可提供鱼产量的估计值和一年内鱼类所食饵料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夏季水温高,是鱼类摄食多、生长快的旺季,许多养鱼专业户、重点户,加强投饵施肥,使得池塘里鱼多、饵足、水肥,这就很容易出现泛塘死鱼,造成很大损失.这种情况,本县已多次发生.经采用减少精料和有机肥的施入量,辅之以化肥,既不易泛塘,又能夺得高产. 施用化肥养鱼,还是建立在有有机肥的基础上,如果塘中没有有机质,单用化肥,其效果不能持久.池塘中天然饵料(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用化肥作追肥,主要补充浮游生物大量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的不足.据试验,在养成鱼的池塘中,搭配施放尿素1斤,可长鱼1-1.5斤左右;施碳酸氢铵1斤,可长鱼0.7斤左右.除了增加饵料生物供鲢、鳙鱼食用外,增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为  相似文献   

18.
成鱼池套养鳜鱼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鱼池内套养鳜鱼,能有效清除池内野杂鱼类,避免野杂鱼与主养鱼类争饵料、争溶氧、争空间;同时还能清除池内体质弱、规格小的劣质鱼种。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以下套养技巧,现介绍如下。一、以草食性鱼为主养鱼类的成鱼池更适合套养鳜鱼草鱼、鲂鱼等草食性鱼类与鳜鱼一样,喜生活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水域环境中,同时用于投喂的水草大多从湖泊、河道等自然水域中捞取,水草内附有大量的野杂鱼幼鱼与鱼卵等,为鳜鱼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另外在采用注换水、增氧等水质调控的措施时,这些鱼类的要求基本一致,管理上较为方便。二、套养的…  相似文献   

19.
商品鱼基地的鱼池一般有0.3~0.4亩饲料地的配比,在当前以至更长时间内,如何充分利用池埂、斜坡、二级坡、池底种植青饲料,并合理安排好茬口,达到常年有青饲料供应,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草食性鱼类的比例,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就本场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一、冬春季斜坡利用与黑麦草种植当年10~11月份,气温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池塘养鱼效益,去年秋、冬季,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在水产科技人员的支持、鼓励、发动下.组织渔农大力发展种草养鱼,充分利用边角地、荒坡地、池埂、冬闲田等种植宿根黑麦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镇种植面积达500余亩。种植黑麦草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该草速生、丰产,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鲜草含粗蛋白3%),草食性鱼类喜吃,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