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很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霉菌体四大类。葡萄球菌、链球菌占了病原菌的90%~95%。本文就金黄色葡萄球菌(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SAG)、犬链球菌(SC)、其它链球菌(OS)、大肠杆菌(CO)、牛棒状杆菌(CB)、其它菌(OTH)的微生物学快速检测方法做了介绍。该方法能够把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其它细菌鉴别开来,并能通过试验判定其具体类型。该方法简便易行,费用较低,实用性强,适合奶牛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动物园部分动物舍内外环境中常见病原菌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及其环境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菌落计数、细菌分离培养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部分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土壤、水共126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种动物舍内菌落总数均大于舍外菌落总数.从126份样品中分离到16个菌种127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有69株,占54.33%(69/127);肠杆菌有51株,占40.16%(51/127);链球菌有7株,占5.51%(7/127).通过动物试验得知,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臭鼻克雷伯氏菌、粘质沙雷氏菌、假结核耶氏菌、福氏志贺氏菌1-5型、聚团肠杆菌和血链球菌等8种致病性较强,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解糖葡萄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等4种致病性较弱,耳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施莱福葡萄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等无致病性.动物舍内外环境中葡萄球菌是主要污染菌.  相似文献   

3.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很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四大类,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占病原菌的90%~95%。文章就金黄色葡萄球菌(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SAG)、犬链球菌(SC)、其他链球菌(OS)、大肠埃希菌(CO)、牛棒状杆菌(CB)、其他菌(OTH)的微生物学快速检测方法做一介绍。这些方法能够把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其他细菌鉴别开来,并能通过试验判定其具体类型,简便易行,费用较低,实用性强,适合牛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对成都、兰州、郑州、济南、哈尔滨、南昌六个城市 10 5个个体奶牛场所做的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采集各种类型乳房炎奶样 2 80头份 (340个乳室 ) ,经细菌分离鉴定共分得12种 316株菌 ,牛只和乳室出菌率分别为 84 .2 9%和 80 %。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7种180株 ,主要为停乳链球菌 (37.78% )、大肠杆菌 (2 4 .4 4% )、无乳链球菌 (15 .5 6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33% )、绿脓杆菌 (4.4 4% )、克雷伯氏菌 (2 .2 2 % )、变形杆菌 (2 .2 2 % ) ,不同地区的牛场细菌分布有所不同。同时采集桶奶样 15 2份 ,其中 119份检出各种细菌 ,出菌率为 78.2 8% ,经细菌分离鉴定分得 7种 14 0株 ,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4种 35株 ,主要为停乳链球菌(6 8.5 7% )、大肠杆菌 (17.14 % )、乳房链球菌 (11.4 3% )、无乳链球菌 (2 .86 % )。该项细菌学调查初步明确了我国个体奶牛场细菌学分布状况 ,为个体牛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黄土高原舍饲养殖场科学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2市4县13个规模奶牛场和5个自然村,共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致病性不明的主要分离菌进行了大鼠子宫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个菌属、23个菌种、108株细菌,主要细菌为芽孢杆菌(30.56%)、大肠埃希菌(14.81%)、肠球菌(12.96%)、葡萄球菌(9.26%)、乏养球菌(9.26%)、链球菌(6.48%)等;对主要分离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除缺陷乏养球菌外,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表明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不动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可为有效治疗本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加州乳房炎实验(CMT)检测烟台市某场牛群隐性乳房炎69头,137个乳区的奶样,细菌分离结果表明,头细菌检出率为75%;乳区细菌检出率为69%,从其中分离鉴定出链球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6株。另外还有大量的非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和环境性致病菌如蜡样芽胞杆菌等,其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可准确、快速鉴定畜禽临床病例常见病原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方法,本试验选取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和链球菌的EF-TU基因保守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可同时快速鉴别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体系,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筛选出最佳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应用该方法对其他73株革兰氏阳性临床分离细菌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将培养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倍比稀释计数后鉴定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应用该检测方法对贵州省部分畜禽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临床分离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最佳引物添加量均为1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6℃;其他73株供试菌株检测结果均无扩增条带出现,所建双重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敏感度分别达1.50 ng/μL和1.44 pg/μL;临床样本复检结果显示,73株临床分离细菌中葡萄球菌40株(54.79%)、链球菌33株(45.21%),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符合率为97.26%。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和快速鉴定贵州省畜禽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病原的双重PCR方法,为临床病例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8.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细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山西省多个奶牛场发生了较严重的乳房炎,对76份采集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主要分离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所分离细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60.67%和23.59%。分离出多种病原菌和机会致病菌,主要的病原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检出率为2.24%~11.24%,其中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最高;机会致病菌有粪链球菌、微球菌、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检出率为1.12%~11.24%,其中粪链球菌和微球菌的检出率较大,分别为11.24%和6.74%。药敏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在所选的15种药物中,主要分离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和恩诺沙星3种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为100%;乳房链球菌对该类药物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0%~100%;对链霉素产生100%耐药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等细菌;部分分离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先锋霉素Ⅴ、复方新诺明等药物产生不同程度耐药。被检奶牛场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临床治疗应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可准确、快速鉴定畜禽临床病例常见病原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方法,本试验选取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和链球菌的EF-TU基因保守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可同时快速鉴别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双重PCR体系,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筛选出最佳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应用该方法对其他73株革兰氏阳性临床分离细菌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将培养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倍比稀释计数后鉴定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应用该检测方法对贵州省部分畜禽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临床分离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最佳引物添加量均为1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6℃;其他73株供试菌株检测结果均无扩增条带出现,所建双重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敏感度分别达1.50 ng/μL和1.44 pg/μL;临床样本复检结果显示,73株临床分离细菌中葡萄球菌40株(54.79%)、链球菌33株(45.21%),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符合率为97.26%。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和快速鉴定贵州省畜禽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病原的双重PCR方法,为临床病例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近年来陕西关中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利用奶山羊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盒对陕西富平关中奶山羊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采集乳房炎阳性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从364份阳性样品中共分离出337株细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6株,占所分菌的55.2%;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占所分菌的14.8%;乳房链球菌24株,占所分细菌的7.1%;猪链球菌9株,占所分细菌的2.7%;大肠埃希菌61株,占所分细菌的18.1%;其他细菌7株,占所分细菌的2.1%.表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引起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本研究结果为奶山羊乳房炎防治和鲜乳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山东省临沂地区临床确诊的患病奶牛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发现引起临沂市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洛菲氏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β-溶血链球菌、聚团肠杆菌、嗜麦芽寡源单胞菌和解脲棒状杆菌9种致病菌。其中以中间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聚团肠杆菌和嗜麦芽寡源单胞菌4种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占致病菌总数的71.43%,极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的数量(P<0.01)。患病牛中以单一致病菌感染为主,所占比例为70%,极显著高于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的情况(P<0.01)。患病牛中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占55.64%(P<0.05)。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兼性菌和厌氧菌为主,其中以兼性菌最多(P<0.01)。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细菌形态学和细菌生化特性,分离和鉴定了新疆地区患子宫内膜炎的21头奶牛子宫分泌物中的病原菌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24.5%)、非溶血性链球菌(18.4%)、大肠杆菌(14.3%)、溶血性链球菌(10.2%)、表皮葡萄球菌(10.2%)、金黄色葡萄球菌(10.2%)、胎儿弯曲菌(10.2%)和不动杆菌等.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较高(73.5%).子宫内膜炎病原菌以单一菌株感染为主(47.6%).采用Kirby-Barer法测定了鉴定菌株对13种抗微生物药的体外药物敏感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不敏感,而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耐药(100%),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较高(均为83.3%);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全部耐药,对链霉素耐药率为80%;相对而言,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低;氟喹诺酮类对各种分离菌株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炎是制约奶牛养殖效益和奶品质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当前长春市某大型集约化奶牛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流行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采集的119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的病原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在4%左右,初产牛乳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经产牛,乳腺炎发病率还与胎次、年龄等因素相关。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木糖葡萄球菌49株(42.2%)、松鼠葡萄球菌39株(33.6%)、大肠杆菌15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4.3%)、无乳链球菌3株(2.6%)、菠萝泛菌3株(2.6%)、产酸克雷伯菌1株(0.9%)和铜绿假单胞菌1株(0.9%);其中菠萝泛菌、无乳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种类最多。除无乳链球菌外,其他菌株均对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敏感,可作为该场奶牛乳腺炎治疗首选药物。本试验通过对该场乳腺炎调查、分离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为该场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50头乳房炎阳性奶牛的5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检出47次,占38.53%;链球菌检出22次,占18.04%;大肠埃希菌检出15次,占12.3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检出次数,占68.87%。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数是由2种~3种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78%。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不同地区乳房炎和非乳房炎牛奶中主要病原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个地区35个牧场的985份非乳房炎奶样和284份乳房炎奶样进行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以期了解山东地区牛奶中主要病原菌的流行情况。采用常规方法与生化鉴定、PCR技术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利用系统进化群试验对大肠杆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150株(11.82%),大肠杆菌248株(19.54%),无乳链球菌35株(2.76%),停乳链球菌18株(1.42%),乳房链球菌49株(3.86%);乳房炎样品细菌检出率(51.41%)明显高于非乳房炎样品(35.94%)(P<0.01);(2)青岛地区样品检出率(67.91%),高于其他地区(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岛检出率(50.0%)最高,大肠杆菌在东营的检出率(40.0%)最高;乳房链球菌在日照的检出率(31.25%)最高,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在各地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6月份样品中细菌检出率(67.91%)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采样时间(P<0.01);(4)248株大肠杆菌中,共生群A群213株(85.89%),致病群35株(14.11%),乳房炎样品致病群检出率(22.39%);明显高于非乳房炎样品(11.05%)(P=0.023)。表明山东省牛奶中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样品细菌和致病群检出率均高于非乳房炎样品,不同地区致病菌检出率存在差异,且夏季最高,秋冬季节低。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制定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对天水地区6个不同奶牛场5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得到3类106株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沙雷菌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24.5%。同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炎,其治愈率高,见效快。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无菌采集唐山市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的奶样30份,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从30份奶样中共分离到8种156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37.2%)、大肠杆菌17株(10.9%)、表皮葡萄球菌10株(6.4%)、无乳链球菌38株(24.4%)、乳房链球菌15株(9.6%)、停乳链球菌16株(10.3%)、克雷伯氏菌1株(0.6%)、变形杆菌1株(0.6%)。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占总菌数的98.7%(154/15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对中药组方1(M、G)(蒲公英、连翘、瓜蒌、通草、川芎、土贝母、芙蓉叶、金银花、王不留行、当归)、中药组方2(G)(黄芪、党参、当归、通草、川芎、白术、木通、甘草、王不留行、路路通)、中药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M)、新霉素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对规模化奶牛场泌乳奶牛舍进行空气细菌含量检测,同时对空气中细菌和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牧场不同培养基的细菌菌落总数均不同,在NA培养基上,细菌菌落总数B场10.97×10~3 cfu/m~3C场10.17×10~3 efu/m~3A场8.78×10~3 cfu/m~3;运动场细菌菌落总数少于牛舍内。3个牧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是B场32.14%C场的30.91%A场29.25%,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从3个牧场牛舍空气样本中分离到221个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沙门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主要病原菌。A、B牧场主要是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75.34%和60.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5.21%和22.73%。C牧场牛舍空气中主要是肠杆菌,占分离菌的51.23%,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1.70%。3个牧场乳房炎奶牛乳汁中所检测到的主要病原菌分别是:A、B牧场主要是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48%和57.9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和23.8%;C牧场主要是肠杆菌,占分离菌的5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8.8%,沙门菌占9.09%。奶牛场空气中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和乳房炎奶牛乳汁中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忻州市、太原小店区、朔州市、山阴县、怀仁县、清徐县等奶牛养殖场及养殖户的1 500头奶牛进行乳腺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病料共60份,经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出9种159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35株(22.0%),链球菌56株(35.2%),大肠杆菌34株(21 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其他细菌共34株(21.4%).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占总菌数的78.6%.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常用药物氨苄青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低度敏感或不敏感,对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中度或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对从衡水市某奶牛场采集的20份临床型乳房炎牛的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20份乳样中共分离到9种162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35.8%)、大肠杆菌58株(35.8%)、表皮葡萄球菌10株(6.2%)、腐生葡萄球菌6株(3.7%)、乳房链球菌10株(6.2%)、无乳链球菌8株(4.9%)、停乳链球菌10株(6.2%)、克雷伯杆菌1株(0.6%)、变形杆菌1株(0.6%);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是链球菌,占总菌数的98.8%(160/162);主要病原菌对硫酸头孢喹诺注射液(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药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中剂量组)、林可霉素、头孢曲松钠、新霉素等5种药物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