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楠竹单位面积的密度直接影响更新生长,同时,立竹保留代数对新生竹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万岭林区人民早有“存三去四莫留七”的经验,楠竹两年为一龄级,存三去四就是砍去八年以上老竹,保留六年生以下壮年竹.壮年竹是竹林更新的物质基础.壮年竹与新生竹成正比.据二类调查统计;万岭国有林每亩平均立竹为176株.壮年竹约占39.17%,每亩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石竹立竹度对其出笋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土壤、坡度、坡位、坡向、施肥、抚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条件基本一致的石竹林分中测定4种不同立竹度处理的石竹林的出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立竹度对出笋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以7 500株/hm2立竹度的石竹林出笋量为最高,出笋量达2 225 kg/hm2。建议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合理调控立竹度,达到石竹林出笋量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3.
4.
楠竹(Phyllostachysedulis(carr)HdeLeh(PpubeseensMazelexHdeLeh),又称毛竹,是优良速生的用材经济树种,在海拔1000m以下酸性土山地,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年平均温度14℃以上,土层深厚湿润、排水性良好的背风山谷或山麓的壤土和砂壤土的地方生长良好。它具有挺直、坚硬、体轻、生长迅速、成林成材早、产量高、繁殖快、轮伐期短、经济价值高、收益大的特点。大力发展楠竹林,经营管理好楠竹林,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共12个不同立地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日本扁柏人工林的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间伐林分和不间伐林分的光合速率、光能分布、枝叶生长等季节变化,进而计算了光能利用率的季节变化。通过对两林分的比较研究,证明了合理密度的存在;指出了在合理密度下,林分的生产构造可以使光能在林内合理分配、使各层叶片光合潜力充分发挥,提高林分光能利用率。为了标定林分生产构造的合理性,本文提出了相对光合时数和相对光能利用率的概念及数学公式。在佐伯的生产构造图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构造与功能图,揭示了合理密度的增产效益。本文还对合理密度的理论根据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桃江县地处资江中下游,是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低山丘陵区。全县山林面积179万亩,其中楠竹达52万亩,楠竹资源居全国第五位,在湖南数第一位,是全国楠竹重点产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桃江的楠竹生产同整个营林生产一样,没有纳入商品生产的轨道。这是因为在相  相似文献   

7.
在湘潭市选择一般经营水平的毛竹林,设置固定标准地50块,调查新竹产量和立竹笋前密度,建立新竹产量与立竹密度的二次抛物线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抛物线拐点区域170~190株/667 m2为湘潭市一般经营水平下毛竹林的合理立竹密度。  相似文献   

8.
新宁县是一个楠竹资源丰富的县,竹林总面积达1.85万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的14%,资源总蓄积达2417.5万根。但在楠竹生产和加工上存在着立竹度低、竹材利用率低、竹产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也具有低改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币场广阔的条件和前景。为此,我县形成了“加速楠竹低改,发展高效竹业”的共识,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96年起用5年时间完成楠竹低改1.27万公顷,实现立竹度增加、竹于胸径增大、单位面积竹材、竹笋增值的“三增”和全竹利用、全面增值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着重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深化认识,抓领导力度到位…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双牌县竹产业科技园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电火花飞溅,一座集"旅游+竹精深加工"的竹产业城已经成型。双牌是山区县,楠竹面积在20万公顷以上,年产竹1000余万根。2017年以来,双牌县加大楠竹资源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以产品研发、生产和休闲观光为主的双牌县竹产业科技园,主要生产  相似文献   

10.
料慈竹种群结构光能利用率的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生态学原理,分析料慈竹(Bambusa distegia)种群结构中的不同年龄叶的生长、不同年龄和不同胸径叶面积变化规律、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料慈竹种群结构的产量与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辽东地区4种林下经济植物光能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东部地区林下生长的大叶芹、移山参、五味子和穿龙薯蓣4种主要经济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与分析了这4种林下经济植物在不同遮阴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得出这4种林下经济植物对光能利用能力最高的遮阴梯度分别为:大叶芹52.5%;移山参77.6%;五味子25.2%;穿龙薯蓣64.5%。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本县的实生毛竹林资源,从1982——1985年我们进行了实生毛竹不同立竹密度与挖取母竹数量关系的试验,现已取得了初步结果。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溧水县林场茅山分场无风凹山脚,坡向东至东北,土壤为质地较粘重的黄棕壤。深50厘米以上,含石砾较少。 供试林分为1971春用广西融安县2年生实生苗营造的竹林。至试验前(1982年),立竹覆盖度一般在80%以上,平均高达4.6—5.9米,枝下高1.2—1.9米,平均胸径2厘米左右,每亩立竹418—832株。抚育管理措施一般。 二、试验方法 试验竹林每亩保留400、600、800株三种密度。每种密度每年每亩分别挖取胸径3厘米,枝下高2米左右的竹母25、50、75、100株,并设对照(不挖母竹,只进行间伐),  相似文献   

13.
14.
里生茶秆竹立竹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野生茶秆竹立竹度与生产力的数学模型,发现不同立地的茶秆竹立竹度与新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关系,为不同立地的茶秆竹林经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五种固沙灌木光能利用率的测定分析周心澄,张龙生植物光能利用率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一定时间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与同期照射土地面积上太阳辐射量之比。它是衡量植物生产力大小和生产力强弱的指标,也是生物生态系统建立的基础,直接决定系统的效益。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立竹密度下茶秆竹林生长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茶秆竹林发笋量、成竹数、笋产量、生物量等指标对立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立竹密度升高,成竹率逐渐降低,9 000株.hm-2和11 250株.hm-2的立竹密度既确保了有较高的发笋量,也使成竹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加,产笋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在11 250株.hm-2时达到最高值,说明11 250株.hm-2是对产笋量有突出影响的密度设置,在生产中其它条件相似情况下,进行产笋量控制时可以该密度为优先选择。随着立竹密度增加,地上部分全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1 250株.hm-2时达到最大,地下部分全重持续升高,在13 500株.hm-2时达到最大,总生物量持续上升,其中13 500株.hm-2的总生物量是6 750株.hm-2时的1.33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方差齐性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分的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笋竹两用林、高效林、低产林、材用丰产林的立竹结构稳定,可持续经营;而高产林与特高产林立竹结构不稳定,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毛竹林是重要的碳库之一,准确估算毛竹总初级生产力(GPP)对评估毛竹在碳中和中的贡献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1—2014年安吉通量塔观测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驱动双叶光能利用率DTEC(diffuse-fraction-based two-lea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flux model, DTEC)模型模拟安吉毛竹8 d尺度GPP,估算毛竹GPP,有助了解毛竹林对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不仅考虑光饱和效应,还采用实测叶面积校准的LAI(leaf area index, LAI)产品(LAIi)驱动模型,最后将模拟GPP与实测GPP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DTEC模型在估算毛竹的GPP上精度高于MOD17算法。相比MOD17算法,DTEC的拟合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由1.95 g·C/(m2·d)下降到1.41 g·C/(m2·d),拟合RMSEr(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r)由41.80%下降到30...  相似文献   

19.
实生毛竹幼林不同间笋强度与立竹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生毛竹幼林,具有出笋多,成竹率高,新竹逐年生长幅度大及无大小年等特点.据溧水县林场调查,用2—3年生竹苗造林,三年后一般每亩出笋成竹5000株左右,高的达万株以上.因此,实生竹林若不加间伐就会使竹株高度密集,同龄立竹高低悬殊较大,翌年大部小竹被压枯死,竹鞭纵横交错,竹桩较多.这样,对实生毛竹幼林的生长和行鞭,不能不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曾于1979—1981年对3—5年生实生毛竹幼林作了不同间笋强度的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帽儿山地区主要树种的实测光谱与植被光能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从光化学植被指数定义出发,修正PRI指数,进而得到阳生叶PRI与LUE之间较稳定的定量关系,为碳循环模型准确估计植被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提供基础。【方法】数据采集时间为2016年8月,测量时间为10:00—15:00。LUE测定采用Li-Cor6400光合仪,叶片反射率是通过SVC HR-1024i在实验室测量获得。对实测PRI指数与LUE分针阔树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多波段反射率与LUE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提取与LUE高相关性波段,重新组合形成新的PRI指数;分针阔树种建立修正后PRI指数与LUE回归关系。【结果】1)传统PRI指数与LUE相关性分析:针阔树种阳生叶PRI与LUE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4(P=0.079);阔叶仅为0.121(P=0.389),相关性低;针叶相对较好为0.467(P=0.174),对针叶进一步进行回归拟合,其R2较低(R2=0.218 2;P=0.174),传统PRI指数在此次研究中适用性较差。2)对多个波段反射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后得到5个波段反射率组成的多元回归模型,其相关性有所提高(R2=0.402 2,P=0.04);波段518 nm处反射率对LUE的贡献率最大,偏回归平方和R2=0.133 4。基于传统PRI定义,对PRI指数进行修正,用518 nm反射率替换531 nm处反射率,用修正PRI指数与LUE建立新的一元回归模型。3)用修正PRI指数与LUE分树种分别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其回归结果:对于针阔树种阳生叶叶片两者之间R2为0.496 9(P0.001),RMSE为0.024 7;对于阔叶树种阳生叶叶片两者之间R2为0.404 5(P0.001),RMSE为0.023 6;对于针叶树种阳生叶叶片两者之间R2为0.538 5(P0.001),RMSE为0.018 9。结果与传统PRI指数构建的一元回归模型及逐步回归构建的多元模型相比,显著性有明显提高。【结论】建立帽儿山地区针阔叶树种上层阳生叶叶片修正后PRI指数与LUE的关系。相比较传统PRI指数,修正后的PRI指数与LUE有着更高的相关性;所构建的一元回归模型不管是对针叶树种还是阔叶树种都有良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