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南7品种黄牛Y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西南地区7个黄牛品种81头公牛在4个Y染色体特异微卫星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发现4个微卫星中只有2个,即UMN2404和UMN0103具有多态性,UMN2404具有普通牛(104、91 bp)和瘤牛(120、110和85bp)所特有的单倍型,UMN0103也呈现出能够区分普通牛(155、140 bp)和瘤牛(1361、25 bp)的单倍型,2个标记对不同品种或个体的鉴别一致率达到100%。通过对UMN2404和UMN0103的分析揭示了西南地区黄牛中普通牛和瘤牛Y染色体的分布频率,瘤牛Y染色体单倍型频率(72.8%)显著高于普通牛(27.2%)。普通牛Y染色体单倍型频率在西藏牛(100%)和迪庆牛(81.8%)中占有优势;而瘤牛单倍型在西南地区其他牛种群中占有优势(76.5%~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云南文山牛群体Y染色体遗传结构与血统来源,以期为该黄牛品种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PCR扩增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55头文山牛Y-SNPs(UTY19和ZFY10)和Y-STRs(INRA189和BM861)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55头文山牛均属于瘤牛Y3单倍型组,结合Y-SNPs和Y-STRs分型结果,发现文山牛中存在Y3-88-156和Y3-90-156两种Y染色体单倍型,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1684±0.0636。[结论] 云南文山牛只有瘤牛父系起源,其遗传血统稳定,纯合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探究隆林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方法]利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方法,对20头隆林黄牛公牛的2个Y-SNPs标记(UTY-19和ZFY-10)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结果显示,20头隆林黄牛中有14头为Y3单倍型组(70%),有6头牛为Y2单倍型组(30%),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4421±0.0875,表明隆林牛具有丰富的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结论]隆林黄牛具有瘤牛和普通牛2个父系起源,以瘤牛父系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4.
四川黄牛的分类地位与染色体G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荣慈  袁季广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1):19-24,F003
为了进一步研究四川黄牛的遗传特性及分类地位,本文以瘤牛(印度辛地红牛,我国海南牛)和普通牛(西门塔尔牛、成都黑白花牛)为对照,采用GTG技术进行四川黄牛G带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黄牛G带核型与瘤牛相似,与普通牛不同。主要表现在Y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顺序上,四川黄牛和瘤牛Y=AG带带型:近端区至少2条暗带,远端为较宽明带,末端为狭窄暗带。普通牛Y=SM,长臂至少2条暗带、短臂为较宽明带,末端狭窄暗带,短臂G带分布与前两种牛长臂远端一致,可能是臂间倒位的结果。G带研究支持前文认为四川黄牛分类应属Bos indicus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国黄牛Y染色体SNPs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本研究利用PCR-SSCP与测序方法,选择4个牛Y-SNPs位点DDX3Y-7、UTY-19、ZFY-9和ZFY-10,分析了1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284头公牛与缅甸黄牛4头公牛Y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仅发现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表明只有Y2和Y3两种父系起源,尚未发现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Y1单倍型的分子证据.4头缅甸黄牛均为Y3单倍型.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Y2和Y3单倍型频率分别为57.0%和43.0%,其中Y2单倍型频率在北方黄牛中占优势(98.3%),Y3单倍型频率在南方黄牛中占优势(76.1%),中原黄牛中普通牛Y2的单倍型频率较高,为63.8%0,瘤牛Y3的单倍型频率为36.2%.本研究证明,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两种父系起源,Y2单倍型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减少,Y3单倍型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中原地区为普通牛Y2和瘤牛Y3单倍型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6.
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是追溯动物起源、驯化历史和迁徙路线的重要工具,也可以用来反映动物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及用于研究群体间父系介导的杂交情况。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性可以分别通过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和Y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Y-STR)或这二者结合起来构建精确的Y染色体单倍型。黄牛有3种父系起源(普通牛Y1、Y2和瘤牛Y3单倍型组),可以通过Y-SNP来区分,通过-STR标记可以区分Y1、Y2和Y3所具有的丰富的精细单倍型。本文汇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内外黄牛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黄牛Y染色体STRs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方法]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选择2个牛Y-STRs位点INRA189和BM861,分析1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284头公牛与4头缅甸黄牛公牛的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结果]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2个Y-STR位点可以区分中国黄牛中的普通牛和瘤牛类型,表明中国黄牛有普通牛和瘤牛两种父系起源。4头缅甸黄牛均为瘤牛类型。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普通牛和瘤牛分布频率分别为57.0%和43.0%,其中普通牛频率在北方黄牛中占优势(98.3%),瘤牛频率在南方黄牛中占优势(76.1%),中原黄牛中普通牛频率较高为63.8%,瘤牛频率为36.2%。[结论]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和瘤牛两种父系起源;普通牛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瘤牛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中原地区为普通牛和瘤牛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威宁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测定了1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威宁黄牛D-loop区全序列中,A+T平均含量为61.4%,G+C含量为38.6%。经比对,共检测到威宁黄牛D-loop区8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态位点45个,其中7种为普通牛血统的单倍型,1种为瘤牛血统的单倍型,表明威宁黄牛同时受到普通牛和瘤牛的影响。在威宁黄牛19个个体中,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715,核苷酸歧异度(π值)为2.415%,表明威宁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Y-SNP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湘西黄牛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父系起源。[方法]采用PCR扩增、测序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4头湘西黄牛的2个Y-SNPs(UTY-19和ZFY-10)标记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湘西黄牛有Y1和Y3两种单倍型组,频率分别为12.5%和87.5%,表明湘西黄牛可能有普通牛和瘤牛2个父系起源。湘西黄牛的Y-SNP遗传多样度为0.2283±0.0978,表明湘西黄牛具有较低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品种纯度较高。[结论]湘西黄牛的父系起源为瘤牛Y3单倍型组,其Y1单倍型组为国外肉牛杂交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威宁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我们分析测定了19个个体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结果检测到8种单倍型,7种为普通牛血统的单倍型,1种为瘤牛血统的单倍型,表明威宁黄牛同时受普通牛和瘤牛的影响。本研究同时构建了19个威宁黄牛个体的系统发生树,结果发现它们明显分为普通牛血统单倍型组和瘤牛血统单倍型组两组。  相似文献   

11.
四川黄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四川黄牛、黑白花奶牛、西门达尔牛、雷琼牛、辛地红牛进行了细胞遗传和生化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黄牛在遗传基础上[柴色体的一般核型、G—带核型、C—核型、Ag—NOR的频率分布与定位、血液蛋白(Tf、Tb)基因种类及频率分布]与瘤牛(Bos indicus)基本一致,而和普通牛(Bos taurus)有明显的差异。在外形上具有瘤牛的三种峰型及发达的垂皮和体格特征,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具有瘤牛的耐热、耐粗饲、抗湿、抗蜱等特点,根据上述细胞遗传、生化遗传的证据,结合形态学、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根据进化细胞学观点,哺乳动物核型进化理论及生化遗传在分类中的应用原理表明:四川黄牛应属瘤牛种。同时对四川黄牛的发生演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区)序列的多态性及其母系起源,为广西地方黄牛品种的选育、系统分类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PCR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南丹黄牛、隆林黄牛和涠洲黄牛)mtDNA D-loop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与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结果】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127个个体mtDNA D-loop区序列中检测到27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65个,多态位点占所测核苷酸总长(908~912 bp)的7.143%,其中有61个转换、3个颠换和1个转换/颠换共存。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单倍型多样度(H)为0.339~0.795,核苷酸多样度(π)为 0.31%~2.54%,表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南丹黄牛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隆林黄牛次之,涠洲黄牛的遗传多样性较贫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具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起源,受瘤牛起源影响更明显。【结论】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具有瘤牛和普通牛两大母系起源,但受瘤牛影响更明显。隆林黄牛与南丹黄牛为瘤牛和普通牛的混合母系起源,而涠洲黄牛为纯正的瘤牛母系起源,因此,应加强对广西地方黄牛品种资源,尤其是对涠洲黄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黎平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我们测定了20头黄牛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结果检测到8种单倍型,其中4种为普通牛血统的单倍型,4种为瘤牛血统的单倍型,表明黎平黄牛同时受普通牛和瘤牛的影响。该研究对于黎平黄牛的保种及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究云南滇中牛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与血统来源,以期为该黄牛品种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和荧光分型方法,对27头滇中牛的Y-SNPs(UTY19和UTY10)和Y-STRs(INRA189和BM861)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27头滇中牛包含Y2和Y3两种单倍型组,其频率分别为22.22%和77.78%。结合Y-SNPs和Y-STRs的分型结果,发现这27头滇中牛存在Y2-90-158、Y3-88-156和Y3-90-156共3种Y染色体单倍型(Y-INRA189-BM861),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5128±0.0904,其遗传多样性较高。[结论]滇中牛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有普通牛和瘤牛2个父系起源,以瘤牛血统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分子水平分析昭通牛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父系起源。[方法]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荧光微卫星分型方法对24头昭通牛2个Y-SNPs标记(UTY-19和ZFY-10)和2个Y-STRs标记(INRA189和BM861)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昭通牛有Y2-90-158和Y3-88-156两种单倍型(Y-SNPs-INRA189-BM861),频率分别为29.17%和70.83%,表明昭通牛有普通牛和瘤牛两种父系起源。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4312±0.0812,说明昭通牛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结论]昭通牛以瘤牛Y3单倍型组为主,具有南方黄牛特征,与其地理分布和气候及形态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四川黄牛品种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测定了四川黄牛5个品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部分片段(420bp)42个个体以及28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已报道的中国8个黄牛品种2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黄牛的部分Cytb基因片段有5个变异位点,7种单倍型可分为以2个单倍型为主的2大类型;线粒体DNA控制区检测到64个变异位点,28种单倍型,单倍型H1~H23为普通黄牛类型,单倍型H24~H28为瘤牛类型的单倍型。在四川黄牛中,67.86%为普通牛类型,32.14%为瘤牛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黄牛主要有2类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探究隆林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方法]利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方法,对20头隆林黄牛公牛的2个Y-SNPs标记(UTY-19和ZFY-10)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结果显示,20头隆林黄牛中有14头为Y3单倍型组(70%),有6头牛为Y2单倍型组(30%),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4421±0.0875,表明隆林牛具有丰富的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结论]隆林黄牛具有瘤牛和普通牛2个父系起源,以瘤牛父系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云南迪庆黄牛血清白蛋白(A1b)、血清运铁蛋白(Tf)、血清碱性磷酸酶(Abp)和血红蛋白(Hb)等四个位点的基因频率。为分析迪庆黄牛这一高原类型地方牛种在中国黄牛中的地位,利用本研究的迪庆黄牛以及文献报道的中国10种黄牛的四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资料,计算标准遗传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迪庆黄牛独自一类,来自于青藏高原的迪庆黄牛在中国黄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文物考证资料,推测青藏高原很可能是中国黄牛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9.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柴达木黄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起源及群体遗传结构,对62头柴达木黄牛公牛进行Y染色体USP9Y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黄牛USP9Y基因的PCR产物显示471 bp和552 bp 2种带型,其中552 bp带型不能被Ssp I酶酶切,这2种带型对应Y1和Y2 2种普通牛Y染色体单倍型组,表明柴达木黄牛含有Y1和Y2 2个父系支系,有2个普通牛父系起源。单倍型多样度为0.3369,说明柴达木黄牛具有较低的父系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R)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