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986~1988年,系统观察了牡丹、芍约根结线虫病害的症状。发现根结线虫侵染牡丹、芍药的营养根,不侵染主根系。发病严重的植株,单株根结重量可达300~400g;形态学研究证明:牡丹根结线虫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芍药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牡丹、芍药田间的许多杂草是据结线虫的野生寄主。初步防治试验认为:秋季(9月中旬),分根移栽时,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杀线剂1000倍液浸根10min,防效为75%。在生长季(4月下旬),用10%克线磷或15%涕灭威颗粒杀线剂处理田间土壤,防效分别为62%,74%左右。  相似文献   

2.
洛阳牡丹、芍药4种真菌性病害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洛阳牡丹、芍药种植园圃,记述了牡丹的2种真菌性病害(牡丹灰霉病和牡丹黄斑病)和芍药的2种真菌性病害(芍药红斑病和芍药拟盘多毛孢褐斑病)。根据形态学特征,4种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t Fr.)、斑点叶点霉(Phyllostica commonsii Ell.et Ev.)、芍药枝孢霉(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多毛粘质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langloisii(Guba)P.L.Zhu]。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牡丹主要病害的田间识别特征,为各病害的防治提供基础.[方法]对我国近年来有关牡丹主要病害田间识别特征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结果]截至目前,共报道牡丹病害27种,其中田间识别特征描述较清楚的有23种,各牡丹病害在田间表现的症状不同.[结论]通过识别田间病害特征,能为准确有效地防治牡丹病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芍药、牡丹的根器官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对牡丹和芍药部分品种的根器官进行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根初生结构,牡丹根的内皮层细胞排列不够紧密、凯氏带结构不明显,芍药根的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凯氏带结构比较明显;牡丹根的中央为数个后生木质部的大导管、无髓,芍药根的中央由薄壁组织形成髓.根次生结构,牡丹根次生韧皮部占主要部分,而芍药根次生木质部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牡丹观赏栽培始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子 《农业考古》2003,(3):226-229,275
牡丹国色天香 ,冠绝群芳 ,长期以来 ,曾被人们誉为花王 ,然而关于牡丹作为花卉观赏栽培的历史 ,自唐宋迄今 ,有着不同的说法和争论 ,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 ,从与牡丹同科同属的植物芍药的不同记载中进行对比甄别 ,从对古今牡丹、芍药不同时间花期物候期的分析 ,认为《诗·郑风·溱洧》所咏之芍药即牡丹 ,并据宋·虞汝明《古琴疏》所载帝相“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之说 ,认为牡丹的观赏栽培始时于夏代。一、关于牡丹观赏栽培始时问题之争论唐宋以来 ,对牡丹的观赏栽培始时问题 ,即有着不同的看法 ,其主要分歧是始于唐或始于唐之前。1.认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在徐州地区栽培芍药和牡丹组间杂种(伊藤杂种牡丹)的高效栽培技术,主要从品种选择、选地与整地、苗木选择与处理、栽植方法、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本地区的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约40~108 cm.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花色鲜艳,婀娜多姿,妩媚动人,深受人们喜爱.花形似牡丹,古人评花:牡丹第,芍药第二,牡丹被誉为花王,芍药被誉为花相.芍药在中国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8.
进行不同浓度沼液与农药配施防治翠冠梨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药中添加浓度为25%及50%沼液处理比单纯使用药剂(对照)对翠冠梨病害的防效更好,病叶率、病果率均比对照低.说明在对农药中添加25%~50%浓度的沼液防治翠冠梨病害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牡丹叶斑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牡丹主要病害、叶斑病危害症状、防治方法等,通过分析不同的药剂对牡丹叶斑病治疗效果对比实验,探讨牡丹叶斑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牡丹主要病害、叶斑病危害症状、防治方法等,通过分析不同的药剂对牡丹叶斑病治疗效果对比实验,探讨牡丹叶斑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基于分子标记的牡丹(Paeonia Sect.Moutan)、芍药(Paeonia Sect.Paeonia)种质亲缘关系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以便为阐明牡丹、芍药种质的分类、起源及进化,牡丹、芍药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牡丹、芍药中存在大量台阁品种的现象,作者进一步论述了牡丹、芍药品种花型演化的规律,确定了各花型在演化过程中的地位,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的新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应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牡丹连作障碍严重危害牡丹的生长发育,其形成原因复杂,最新研究显示,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牡丹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研究成果,对牡丹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牡丹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牡丹根际微生物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期从根际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的角度认识牡丹连作障碍的原因并为其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牡丹栽培基质研究概况,指出了牡丹基质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牡丹基质栽培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牡丹无土盆栽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小改  洪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17-7818
综述了国内外牡丹无土盆栽研究现状,指出了牡丹无土盆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牡丹无土盆栽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简要概述了牡丹(丹皮)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培养基种类、生根培养方法、组培苗移栽驯化几方面综述了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牡丹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曹州牡丹园内牡丹应用现状的调查,阐述了植物配置原则、牡丹的基本种植方式、牡丹品种间的配置方式及与其它植物的配置方式,并探讨了曹州牡丹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两个牡丹杂交系种子胚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存和扩繁牡丹杂交系种质资源,提供牡丹组培苗的菌根化供试体系,本试验筛选牡丹杂交系‘Z1-10-3’和‘Z1-WM’的种子,取种胚进行胚培养,建立了牡丹胚培养无菌体系。结果表明:成熟种子经70%酒精2min与0.1%HgCl20 min表面消毒后去外种皮切开胚乳直接取胚接种,3 d时启动率达76.7%,比直接用种子和去外种皮的种子接种启动时间提前30~50 d。胚根苗直接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2MS+IBA1.0mg/L+AC0.4g/L+Sugar30g/L,在自然弱光照下培养。  相似文献   

20.
牡丹花大色艳、花姿优美、花味芳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花期集中且短暂,严重影响了其观赏时效。因此,在生产上采用促成栽培的技术方法使牡丹开出"不时之花"十分必要。从牡丹促成栽培原理与技术措施、促成栽培生理生化研究、促成栽培分子机理等方面论述了牡丹促成栽培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牡丹促成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