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蟾酥是中华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头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蟾酥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能。在兽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以下猪病:  相似文献   

2.
蟾酥是中华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头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能,在兽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以下猪病。  相似文献   

3.
周军 《中国猪业》2010,5(5):49-49
<正>蟾蜍,俗称癞蛤蟆,蟾蜍身上的表皮称蟾皮、蟾蜕。蟾蜍皮性辛、凉、微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等功能,还能迅速有效地增强  相似文献   

4.
蟾蜍又名癞蛤蟆,属脊椎动物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动物,有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及花背蟾蜍等。蟾蜍的耳下腺及皮肤腺内含有毒的白色浆液,即蟾蜍毒素(固醇混合物)。家畜一旦误食蟾蜍后,便可引起中毒。笔者于1989年6月7日偶遇2头育肥猪发生蟾蜍中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蟾蜍,俗称癞蛤蟆,其耳后腺分泌的毒液,中药叫蟾酥。《本草纲目》中载:“蟾酥,甘、辛、温,有毒。功能: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笔者在兽医临床中曾用蟾蜍毒液卡耳疗法治疗猪马铃薯中毒5例,疗效很佳。现介绍一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6.
蟾酥卡耳治疗猪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蟾酥是蟾蜍(癞蛤蟆)毒腺中分泌的一种毒浆,能治疗猪的多种疾病及疑难病。笔者利用此法,曾治疗猪的一些病例,都收到一定效果。现介绍,供参考。蟾酥的采取:蟾酥市面有售,亦可自采。方法是用竹片在蟾蜍耳后的毒腺上挤压,毒浆即可挤出,用玻板收集。刚挤出的毒浆为白  相似文献   

7.
蟾酥是蟾蜍(俗称“癞蛤蟆”)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有多种药用功能,治疗猪的顽症,效果显著。尤其是猪的高热久治不退,排便干燥兼有下痢、食欲不佳、消瘦等由发热而转为慢性的疾病。有资料报道,用蟾酥治疗猪的弓形体病疗效达91%。据分析蟾酥可增强细胞免疫机能,促使病愈。一般猪的发热性疾病用药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1985年以来,我在治疗猪病的过程中,听见民间有这样的流传;蟾酥丸治疗猪病效果好,尤其是治疗猪肺疫效果明显.通过我几年来的临床试探,治疗猪肺疫病40例,效果确实,故作简介.1 蟾酥的采集及蟾酥丸的制作蟾蜍(又名癞蛤蟆)背部长满了疙瘩,这种动物一般在夏、秋季节最易看见,常生  相似文献   

9.
<正>蟾蜍俗称癞蛤蟆,属脊椎动物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有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及花背蟾蜍等。蟾蜍头部耳后腺及皮肤上的瘤状突起能分泌毒液,称为蟾蜍毒素,该毒素有很强的毒性。1病史病犬雄性,3月龄,8.5 kg,免疫、驱虫情况正常。该犬啃咬蟾蜍0.5 h后出现发病症状。2临床症状患犬剧烈呕吐,呕吐物为黄色液体,其精神  相似文献   

10.
蟾酥是蟾蜍(俗称“癞蛤蟆”或“疥蛤蟆”)的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在兽医临床上,用埋置该药的方法治疗猪弓形体病,效果尤为显著。近年来笔者通过在猪耳皮下埋置蟾酥丸(在猪耳背部避血管处,用1cm 宽的阉割刀斜向刺入皮下3cm 左右,将备好的  相似文献   

11.
猪气喘病是养猪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虽不高,但用常规方法治愈后很容易复发,严重影响生猪生长和养猪经济效益。多年来,笔者先后用新鲜蟾酥卡耳疗法治疗猪气喘病,共治疗病猪123例(其中母猪116例,肉猪7例),治愈115例,治愈率93.5%。1主要优点采用蟾酥卡耳疗法治疗猪气喘病,手术简便,容易操作。蟾酥来源于癞蛤蟆。癞蛤蟆取毒(蟾酥)后不会死亡,资源取之不尽。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节省成本,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2取毒方法收捕鲜活癞蛤蟆,用镊子夹住癞蛤蟆耳上隆起的毒腺,将乳白色(糊状)的毒液挤出于容器内,再用篾片刀(忌…  相似文献   

12.
<正>"癞蛤蟆"的学名叫蟾蜍,一般人见了它都恶心,可山东省成武县汶上集镇王庙村青年农民王崇京却"爱"上了它——因为他从蟾蜍身上探到了"宝"。他靠养殖蟾蜍圆了自己的创业梦,年收入达30万元,并带领"徒弟们"走上了致富路。今年40出头的王崇京英俊帅气、衣着干净,初见了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他是一个爱与"癞蛤蟆"打交道的人。王崇京自打高中毕业后,就一心想在家乡  相似文献   

13.
蟾蜍,本地人称其为癞蛤蟆。《中药大辞典》蟾蜍条注有:破癓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之功效;《本草拾遗》中有例: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脍食之,频食数顿。本地老百姓素有以蟾蜍皮包裹猪尾巴治疗典型性猪瘟习惯。可见,蟾蜍可治愈病毒性疾病,古今,人兽皆有应用。然老百姓所用之法往往听天由命,治愈率不足30%,90年代始,笔者偿用蟾蜍全汁汤灌肠法治疗猪瘟病46例,痊愈43例,治愈率达93%,轻症治疗一次痊愈,重症二次亦可痊愈。1流行病学与症状1.1猪瘟俗名“烂肠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14.
猪食蟾蜍中毒的病例甚少。所以在国内外兽医文献上未见报道。蟾蜍又名癞蛤蟆。蟾蜍的耳下腺和皮肤腺内含有毒的白色浆液,即蟾蜍毒素,中药蟾酥就是采集此浆液加工制成的。蟾酥经肠外投药或内服过量时,  相似文献   

15.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7,58(9):21-21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蜜蜂夏季主要敌害之一。蟾蜍比青蛙稍大,皮肤粗糙,背面长满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一对位于头侧鼓膜  相似文献   

16.
蟾蜍.又名癞蛤蟆。其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采集后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内含有多种成分.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蟾蜍药用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作用。但由于蟾蜍的野生资源有限.应采用人工养殖蟾蜍。现把人工养殖蟾蜍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蟾蜍的养殖     
蟾蜍的养殖杨俊杰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261041)一、养殖蟾蜍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蟾蜍又称癞蛤蟆、虾蟆。为我国传统的著名药材之一,蟾酥是许多名贵的药材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价格一直较高。用蟾蜍耳后腺分泌的蟾酥制成的药材,有散瘀活血、清肿解毒、止痛、强心的功...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季以来,养殖蟾蜍,收集蟾酥和蟾衣年收入可达数十万的广告频频见诸各媒体。情况究竟如何呢?笔者考察了本地一养殖户浙江海宁市、内蒙、新疆等地5家及从事蟾蜍养殖加工的养殖场、户,实情相差甚远。 蟾蜍,俗称癞蛤蟆,不同品种的野生蟾蜍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蟾酥是利用蟾蜍的头部耳后腺  相似文献   

19.
蟾蜍饲养     
一、概述蟾蜍俗称癞蛤蟆,又叫癩宝。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大致分为三种: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省。蟾蜍体形如蛙,但比蛙大,体长10cm以上,上体粗壮,头宽大于长,吻端圓。皮肤非常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  相似文献   

20.
<正>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蟾蜍蝌蚪是蟾蜍的水生幼体,蝌蚪饲养是人工增殖和养殖蟾蜍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有关环境因子对蟾蜍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影响主要包括食物、重金属离子、温度等生态因子[1-6],pH值与水体生物生产力、水质改良及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均有密切关系,是水环境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极为重要的参数,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