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在兽医和人医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这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就FQs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耐药性的发展,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即靶酶的改变,药物在菌体内蓄积浓度下降,以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等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对六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鸡源、猪源、人源、食品源的沙门氏菌进行了鉴定,对敏感菌株进行了耐药性诱导;并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和体外诱导的68株沙门氏菌的MIC,结果表明临床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61.8%(37/60),而且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现象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日趋严重,这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就FQs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即药靶的改变,药物在菌体内蓄积浓度下降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等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耐药谱广,耐药机制复杂,是国内外耐药性研究较为详细的细菌.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大肠杆菌与氟喹诺酮耐药性有关的gyrA、gyrB、parC、parE点突变;多药外输泵;多重耐药基因;抗性质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2005年~2007年从豫北地区临床分离的377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生化鉴定,MIC值测定。被测菌株对氟喹诺酮类(FQs)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均呈严重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4.9%、93.9%、94.9%。选取对恩诺沙星耐药(MIC>32 μg/ml)的235株大肠杆菌进行qnr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仅有1株大肠杆菌(MIC=128 μg/ml)呈qnr基因阳性,经测序分析该基因命名为qnrA。  相似文献   

6.
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杆菌基因突变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取临床分离的 4株耐药菌、实验室诱导培养获得的 3株耐药菌和 1株敏感菌 ,提取其染色体 DNA,PCR扩增 gy-r A和 par C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 ,无论是临床分离的还是实验室诱导的耐药菌 ,gyr A基因在其编码第 83位或第 87位氨基酸处均发生突变 ,par C基因在其编码第 80位或第 84位氨基酸处发生突变 ,而敏感菌 ES在2个基因位点上均未发生突变。其中 2株低度耐药菌株的 gyr A基因出现单一突变 ,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分别为 Ser83→ L eu或 Asp87→ Asn,但在 par C基因上却未发生突变 ;其余 5株高度耐药菌 gyr A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 :Ser83→ L eu(n=5 ) ,Asp87→ Asn(n=4 )和 Tyr(n=1) ,par C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 :Ser80→ Ile(n=4 )和Glu84→ L ys(n=1)。这 2个基因的突变均与文献报道的突变相同 ,表明 gyr A基因 Ser83和 Asp87突变以及 par C基因 Ser80和 Glu84突变可能与大肠杆菌的喹诺酮类药耐药机制有关 ,且低度耐药只在 gyr A基因上出现单一位点突变 ,当高度耐药时 ,才同时在 par C基因上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牛支原体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靶位的突变情况,对分离自我国多个省份的牛支原体进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检测和耐药株筛选,通过对临床分离敏感株、耐药株及体外诱导高度耐药株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中有19%(6/32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其QRDR中均存在gyr A(Ser83Phe)或par C(Ser80Ile)的氨基酸突变;但在体外诱导的高度耐药株中QRDR突变类型则以gyr A(Ser83Phe/Tyr或Glu87Lys)和par C(Ser80Ile或Asp84Asn/Tyr)的氨基酸发生突变为主,以上靶位突变在介导牛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水平方面是否起着决定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8.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红  霍启光 《饲料工业》1997,18(11):20-22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北京农学院沈红吴国娟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霍启光自从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代喹诺酮类(Quinolones)药物萘啶酸(Nalidixicacid)以来,许多学者致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方法 :采用荧光测定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在临床分离的宠物源大肠杆菌敏感株及多重耐药株菌体内的蓄积量及葡萄糖与能量抑制剂氰氯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菌体内的影响。结果:能量依赖性是大肠杆菌敏感菌株与多重耐药菌株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浓度主要是通过能量依赖性进行降低,其中主要是多重耐药株菌浓度下降较快。结论:能力以来主要是大肠杆菌耐药原因之一,积蓄量减少将会导致耐药菌株在氟喹诺酮类药物中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10.
11.
鸡大肠杆菌O78对喹诺酮类药物高耐药株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临床分离的鸡大肠杆菌O78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测定,得到对喹诺酮类药物有不同耐药水平的细菌23株。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QRDRs序列,设计了分剐扩增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4对引物,以筛选的23株耐药菌DNA为模板,进行了PCR扩增。序列分析及AcrA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鸡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水平与GyrA和ParC的突变密切相关,而AcrAB外输泵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提示临床分离的鸡大肠杆菌O78的耐药水平与喹诺酮类药物的选择性压力有关,它诱导了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的基因突变,可能不能激活AcrAB外输泵。  相似文献   

12.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合成广谱抗菌药,尤其是近年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使用剂量低、抗菌谱广、疗效好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随着临床用量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细菌耐药性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且发展迅速。国际社会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本文介绍了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发展现状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对其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即基因突变、细菌的主动排药系统及细菌的获得耐药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氟喹诺酮类是一类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当广泛。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及深入研究,一方面,有关FQs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报道越来越多,其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而大量的用于动物,因而其残留在动物可食性产品中的可能性相对很大。这些残留物可直接对人造成危害外,更严重的是低浓度的残留药物可能会对FQs类药物敏感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目前,用于FQs残留检测的方法有微生物法、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免疫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现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成路线和国外奥比沙星的文献报道,以五氟苯甲酰氯为起始物,通过与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加成、原甲酸三乙酯缩合、与环丙胺取代,然后成环,水解和哌嗪基的取代反应合成出第三代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奥比沙星,产物结构经过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5.
16.
整合子 基因盒系统在细菌中能捕获外来耐药基因,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机制之一。整合子携带着重组的基因盒插入到转座子或接合质粒中,在不同的细菌间运动而传播耐药性;同时一个整合子可以捕获多个基因盒,使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能力取决于它们捕获新的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能力。整合子是一种遗传因素,编码一个位点特异重组酶(IntI)负责基因盒在 attI位点的插入,同时整合子也提供一个启动子(Pant)负责基因盒耐药基因的表达。文章对整合子 基因盒的结构、种类、耐药基因盒的表达及耐药基因的获得和传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残留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畜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倍受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方法较多,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常用的方法有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测定法、免疫亲和色谱-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薄层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文章对这些检测方法从定性(筛选)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Salmonella Kentucky is another Salmonella serotype associated with human intestinal diseases following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Salmonella Enteritidis.It is gradually attracting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strong ability to acquire and spread drug resistance.Among the many subserotypes of this serotyp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multiple loci,ST198 subserotyp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omic islands that are easy to obtain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and has been evolving since the 21st century.In addition,resistance to fluoroquinolones and carbapenems have been acquired and spread worldwide,causing clinically difficult cases and the concer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 of Salmonella Kentucky and highlights the resistance status and mechanism of Salmonella Kentucky with regard to fluoroquinolones and carbapenems,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aboratory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of Salmonella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张靖菊  刘静  徐飞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1):3739-3748
肯塔基沙门菌(Salmonella Kentucky)是继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后又一与人类肠道疾病相关的沙门菌血清型,因其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较强而逐渐引起关注。该血清型沙门菌按照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得的众多亚型中,ST198血清亚型具有易获得耐药突变的基因组岛的特性,21世纪以来不断进化,除获得常见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外,还相继获得对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并扩散全球,造成临床上难以治疗的病例而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作者整理了肯塔基沙门菌的进化历程,着重阐述肯塔基沙门菌关于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以期为中国沙门菌的实验室防控监测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