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蒋家沟流域内选择50个样地,对样地内地形地貌及土壤因子做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影响水热分配的海拔、坡向因子作为蒋家沟流域立地类型组划分的依据,共得到高山阳坡、高山阴坡、中山阳坡、中山阴坡、低山阳坡、低山阴坡6个立地类型组。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不同立地类型组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蒋家沟流域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流域面积百分比的大小依次为农耕地>草本>灌草>河滩地>滑坡>乔草>乔灌草>乔木。在低山阳坡立地类型组中,低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占该立地类型组的很大部分,由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仅占0.03%;在低山阴坡立地类型组中,以中、低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为主,由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为2.24%;在中山阳坡立地类型组中,低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占该立地类型组的很大部分,有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占13.66%;在中山阴坡立地类型组中,以中、高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为主,由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占21.93%;在高山阳坡立地类型组中,以低覆盖率的灌草和中、高覆盖率的草本植被覆盖类型为主,由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占15.12%;在高山阴坡立地类型组中,以中、高覆盖率的灌草、草本植被覆盖类型为主,有乔木构成的植被覆盖类型占34.79%。实验结果对流域泥石流生物防治布局规划,减少泥石流灾害,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和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数据,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研究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样地进行生产力等级和立地类型划分。【结果】以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和年日照时数8个立地因子与尾巨桉优势高建立数量化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达极显著水平(P<0.01);数量化模型中,海拔、土壤质地、坡向和年日照时数均与尾巨桉优势高极显著相关(P<0.01),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对尾巨桉优势高的贡献率达62.75%。根据数量化回归模型和调查样地的立地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各样地尾巨桉优势高预测值,进而划分出高、中、低3组优势高生产力等级,尾巨桉优势高分别为27.16 m、24.19~25.45 m和21.77~23.40 m;再以年日照时数、海拔、土壤质地3个立地主导因子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不同生产组间年日照时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差异显著(P<0.05),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高产组最长,低产组最短,土壤粘粒含量表现为高产组高于中、低产组,海拔表现为高产组显著低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Mg和有效Cu含量均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效Mn含量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低产组。【结论】影响尾巨桉栽培区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立地因子为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尾巨桉在年日照时数较长、海拔较低以及土壤粘粒、有机质、全P、有效Cu、有效Mg和有效Mn含量较高的立地环境中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3.
巨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云南省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进行巨桉多点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巨桉在我省的北热带、南亚热带及中、北亚热带自然条件较好的试点均表现了良好的速生性,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一般分别高于2m 和2cm,最好的分别达4.36m 和5.54 cm,已达到或超过当地现有桉类及原产地和国内其它引种省区的生长水平。本文分析研究了巨桉在我省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适生范围、条件和生长发育特性,初步划分了我省六个巨桉适生区域类型,为巨桉在我省推广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周西缘水杉人工林地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有效土层厚度、坡向等 14个影响水杉木林木生长的因子作为分类属性 ,采用ISODAT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将四川盆周西缘水杉林地划分为 2个立地类型小区、6个立地类型 ,可供四川盆周西部发展水杉人工林立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省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进行巨桉多点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巨桉在我省的北热带、南亚热带及中、北亚热带自然条件较好的试点均表现了良好的速生性,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一般分别高于2m和2cm,最好的分别达4.36m和5.54 cm,已达到或超过当地现有桉类及原产地和国内其它引种省区的生长水平。本文分析研究了巨桉在我省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适生范围、条件和生长发育特性,初步划分了我省六个巨桉适生区域类型,为巨桉在我省推广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立地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条件是樟子松生长的首要条件;土壤条件是樟子松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通过对气侯、土壤、海拔和樟子松生长等因子进行综合生态分类,把全省划分成6个立地类型:(1)辽东中山丘陵立地类型;(2)辽东半岛沿海丘陵立地类型;(3)中南部低丘平原立地类型;(4)辽西北风沙地立地类型;(5)西部低山丘陵立地类型;(6)辽西走廊沿海丘陵平原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7.
四川引种巨桉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四川引种的5.5年生巨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5.5年生巨桉木材材质轻、变形小,其气干密度为0.498g/cm3,全干密度为0.474g/cm3,基本密度为0.405g/cm3,体积干缩系数为0.487,顺纹抗压强度为47.97MPa,抗弯强度为90.60MPa,抗弯弹性模量为10411MPa,冲击韧性为60.8KJ/m2;综合强度为138.57MPa,属中等。  相似文献   

8.
巨桉种源/家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 2 0 2个澳大利亚巨桉种源 /家系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家系的生长量、冻害等级、干形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同时综合评选出速生、抗寒、干形良好的巨桉优良家系 16个 ,4 .5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达 9.7m、10 .4cm、0 .0 35 9m3 ,年均生长量达 2 .3m、2 .2cm、0 .0 0 80m3 ,分别比CK1(巨桉 )提高 2 0 .9%、2 1.3%、6 1.7% ,比CK2 (尾巨桉 )分别提高 38.7%、4 2 .6 %、12 4 .3% ;遭受持续 8d历史低温- 7℃ ,平均冻害等级Ⅱ级 ,干形等级为Ⅰ级  相似文献   

9.
选择适宜沿海地区生长的优良树种是防护林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该研究以一种从台州椒江引进的桉树品种为材料,在象山县沿海泥质岸线开展防护林造林试验。经过4年的适应和生长,调查结果显示:巨桉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和抗寒性,在最低气温高于-6℃且p H值为8.3左右的环境下适宜栽植,但温度低于-7℃将发生四级以上冻害而造成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四川省60个巨桉标准地养分限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受土壤交换性Ca、Mg,土壤速效P影响最大;而N、K、Mn等由于土壤中含量相对较为充足,限制作用较小;Fe、Cu、Zn等影响较小,但综合效应不可忽视.植物叶片Ca、Mg、P、Fe、B、N、Zn、Cu等是重要的养分含量指标,可作为养分供应和吸收状况的标志.在养分平衡关系中,N、Ca、Zn、Cu、P、Mn等与其他养分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加重要,表现为高N、Zn、Cu、Mn,低P、Ca有利于林分高、林分直径、林分蓄积等产量指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级表的编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泸州、宜宾、富顺、洪雅、眉山、丹棱、沙湾、夹江、沐川等地的各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年龄的林分中,调查了巨桉人工林标准地175块。通过比较选出了H=0 20871+2 92447A-0 11921A2作为巨桉人工林地位级导向曲线的最优模型,用等分法编制了地位级表,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检验,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2.
巨桉种源-家系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来自澳大利亚 30个不同种源 1 39个家系的巨桉进行遗传测定 ,5年生时进行选择 ,从30个参试种源中选择 1 2个优良种源 ,其平均遗传增益 ,树高为 5.0 2 %,胸径为 4.98%,材积为 1 1 .97%.从 1 39个参试家系中选择 43个优良家系 ,其选择的平均遗传增益 ,树高为 5.52 %,胸径为 4.43%,材积为 1 1 .0 1 %.从优良种源 -优良家系中联合评出 92棵优良单株 ,5年生的平均材积生长量 0 .2 4 79m3 ,平均树高生长量 1 9.1 0 m,平均胸径生长量 2 0 .43cm,选择效果十分明显 .  相似文献   

13.
以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及同步获取的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依据土壤类型划分立地类型组,分别采用坡位指数、坡向角对坡位、坡向进行赋值,进一步分别对各立地类型组中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和枯落物厚度7个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导立地因子,依据主导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立地可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400个立地类型,实现了更为精准的立地分类,可为造林规划、抚育更新、林业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泸州、宜宾、富顺、洪雅、眉山、丹棱、沙湾、夹江、沐川等地的各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年龄的巨桉人工林分中,调查了标准地175块。通过比较选出了H=28 21970(1-e-0.15600A)0.99310作为巨桉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导向曲线的最优模型,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了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检验,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与GIS的森林立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RS、GIS为技术支持,以CBERS-1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人工目视校正的方法,对贵阳市森林立地因子进行遥感解译;运用GIS空间分析、自动分类,制作出立地空间分布图,并对立地分类结果给予评价.实现了森林立地分类的高效和计算机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收集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在ArcGIS10.2下利用渔网(Fishnet)将该区域按2 km×2 km划分为319个格网,在格网中心点进行样点设置。在非水域和建设用地的样点(共计307个)周围设置20 m×20 m的样地,调查地形和植被情况,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测试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确定主导立地因子,最后划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立地类型并确定困难立地类型。结果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立地条件主导因子为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土层厚。该区域共划分出3个立地类型区、3个立地类型组、34个立地类型。其中,困难立地类型有13个,面积394.47 km2,占公园面积30.94%。对困难立地,应结合实际,采取工程措施结合植树造林、植草、封禁等不同措施进行植被恢复。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森林结构优化和生态、景观质量提升、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中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蜡梅品种的数量分类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了解决蜡梅品种分类的问题 ,该文采用了Q型聚类对蜡梅品种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 ,对 1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Q型聚类基本上可以按花大小和花型将 2 0个不同的基因型分为 7类。经过主成分分析 ,可将原 16个性状综合为 6个主成分 ,其累积贡献率可达 85 %以上。文中提出用中轮花被片长度代替花径来度量花的大小 ,并将花大小做为蜡梅品种分类的第一级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立地类型分类规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粗糙集理论((Roughset))中的知识表达系统和约简算法。在研究区内选取与立地因子关系最密切的树高因子为决策属性,以海拔、母岩、坡度、坡位、土类和土层厚度作为条件属性;决策属性动态聚类和各条件属性值域离散化后,建立立地类型分类决策表,计算决策属性的依赖度及其相对约简,得到马尾松林分立地类型的分类因子为土层厚度、坡位和母岩,并且其重要性分别为0.6923、0.5385和0.30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