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应用不同给药途径的15甲基前列腺素F2α(15甲基PGF2α)和乙烯雌酚注射液对100例患有持久黄体的奶牛进行疗效的比较,结果表明,有黄体存在的卵巢侧的阴辱粘膜下注射15甲基PGF2α2mg(试验1组)效果最佳,治愈率为90%(18/22),有效率为10%(2/20);有黄体存在的卵巢侧的子宫角注射15甲基PGF2α2mg(试验2组),治愈率(18/20)和有效率(2/20)同试验1组;肌注15甲基PGF2α4mg(试验3组)的治愈率为70%(14/20),有效率为30%(6/20);每日肌注1次乙烯雌酚注射液35mg,连续注射2天(试验4组),治愈率为60%(12/20),有效率为40%(8/20);每日在有黄体存在的卵巢侧的阴唇粘膜下注射1次乙烯雌酚注射液35mg(试验5组),连续注射2天,治愈率为80%(16/20),有效率为20%(4/20)。试验1组、2组与试验3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5组与试验4组比,差异亦为极显著(P<0.01);试验4组与试验3组比和试验5组与试验1、2组比,差异均为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以内毒素诱发山羊微循环障碍为模型, 同步测定发病山羊血浆内皮素( E T)、一氧化氮( N O)、血栓素( T X A2 )、前列环素( P G I2)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注射内毒素后3、6、12、24 h 后山羊血浆 E T、 N O、 T X B2、6keto P G F1α的含量,与对照组及发病前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01)。 E T 含量变化在发病后6 h 达峰值,于12 h时点呈现回落。 N O 产物含量在发病后12h 达峰值。发病山羊血浆 T X B2 水平逐渐增高,而6keto P G F1α水平逐渐下降,两者比值失衡。提示,内毒素诱导山羊微循环障碍的发病过程中, N O、 E T、 T X A2、 P G I2 可能是参与休克发生发展的重要休克体液因子。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诱导的红细胞过氧化损伤及山莨菪碱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给山羊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的休克模型,研究了内毒素诱导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并观察了山莨菪碱的相关保护效应。将30头山羊随机分成3组,第Ⅰ组(n=6)静注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第Ⅱ组(n=12)静注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2次(间隔24h),第Ⅲ组(n=12)处理同第Ⅱ组,仅处理前10min静注山莨菪碱。分别于处理后1、3、5、7、9、12h采血,制备样本供测定。结果显示,山羊注射内毒素1h后,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增加(P<0.01),红细胞膜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下降(P<0.01),并伴有红细胞SOD、GSH-Px、GR活性降低(P<0.01,P<0.05);而注射内毒素前给与山莨菪碱的山羊,其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均较小。以上结果表明,内毒素可使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而山莨菪碱能拮抗红细胞的这种过氧化损伤,对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30头杂交山羊分成3组,第1组(n=6)为对照组,第2组(n=12)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休克模型,第3组(n=12)在第2组基础上提前10min静注山莨菪碱性注射液,检测12h内不同时间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总SOD,Mn-SOD,CuZn-SOD,CAT和血液GSH-Px活性,结果表明,第2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清T-SOD,Mn-SOD,CuZn-SOD,GS  相似文献   

5.
山羊黄体孕酮分泌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山羊发情周期的第10d和第17d,分别给2只和1只山羊安置颈静脉导管和后腔静脉导管,以20min间隔连续采样24h。然后,将1只黄体中期羊卵巢摘除;给另1只黄体中期羊经静脉导管注射15-甲基PGF2a,每小时注射1次,每次240μg,连续7次。3只羊都继续采样。每次都同时采取颈静脉和后腔静脉血样,用RIA法测定血浆孕酮(P4)水平。结果表明,山羊血浆P4水平没有昼夜节律;后腔静脉血浆P4水平有明显的波动,并高于颈静脉血浆P4水平(P<0.0l);黄体溶解和卵巢摘除后,颈静脉和后腔静脉血浆的P4水平先后降到1ng/mL以下。由此证明,山羊P4是由黄体波动性地分泌的。  相似文献   

6.
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诱导山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第Ⅰ组(n=6)作为对照组;第Ⅱ组(n=12)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800EU/kg)两次,间隔24小时;第Ⅲ组(n=12)在第Ⅱ组处理基础上提前10分钟静注山莨菪碱(2.5mg/kg),于处理后第1、3、5、7、9、12小时分别检测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副凝试验3P和EGT指标。结果表明:第Ⅱ组迅速发生DIC,表现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PT和TT延长、3P和EGT阳性(P<0.01);而第Ⅲ组血小板数在13小时明显高于第Ⅱ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于第5小时后高于第Ⅱ组(P<0.01,P<0.05),PT和TT亦比第Ⅱ组显著缩短(P<0.01),3P和EGT的阳性检出率低于第Ⅱ组,结果提示应用山莨菪碱能明显抑制血小板减少,阻止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以内毒素诱发山羊微循环障碍为模型,同步测定发病山羊血浆内皮素(ET) 、一氧化氮(NO) 、血栓素(TXA2) 、前列环素(PGI2) 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注射内毒素后3h、6h 、12h 、24h 后山羊血浆ET、NO、TXB2 、6ketoPGF1 ∝的含量,与对照组及发病前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1) 。ET 含量变化在发病后6h 达峰值,于12h、24h 时点呈现回落。NO 产物含量在发病后12h 达峰值。发病山羊血浆TXB2 水平逐渐增高,而6ketoPGF1 ∝水平逐渐下降,两者比值失衡。提示,内毒素诱导山羊微循环障碍的发病过程中,NO、ET、TXA2 、PGI2 可能是参与休克发生发展的重要休克体液因子。  相似文献   

8.
布尔山羊和布奶杂一代山羊超数排卵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号布奶杂一代山羊和1号布尔山羊,阴道放置海绵栓同时注射雌二醇2mg预处理7d,随机分为2组,开始超排处理。第1组每日上午肌注用生理盐水溶解的FSH,连续4d,剂量分别为150,100,50,50IU。第2组一次肌注用300g/LPVP溶解的FSH250 ̄300IU。两组均于处理后的第3天下午撤除阴道海绵栓,同时皮下注射15-甲基PGF2α0.6mg,第1组于第4天上午再次注射15-甲基PGF2α  相似文献   

9.
超排山羊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TCM199+10mmol/LHEPES+青霉素(6mg/L)+链霉素(5mg/L)为基础培养液(BM),再分别加入不同成分,配成5种卵母细胞成熟液:(A)BM+10%EGS;(B)BM+10%EGS+HCG(2.5mg/L);(C)BM+10%EGS+HCG+E2(1mg/L);(D)BM+10%FCS+HCG+E2;(E)BM+10%EGS+HCG+E2+颗粒细胞(1.5×106~3.0×106个/mL)。在38.5℃、5%CO2下培养26h,排卵后第1天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7.67%(20/30),60.42%(29/48),83.67%(41/49)和80.82%(59/73),排卵后第5天卵巢卵母细胞,在培液D中体外成熟率为71.43%(45/63)。排卵后第1天的98枚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卵裂率为21.43%,21枚2细胞胚移植5头受体获2头羔羊。研究表明,超排山羊卵巢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可获得大量廉价的成熟卵母细胞,并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试管山羊  相似文献   

10.
LRH—A3提高母猪繁殖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头二产母猪(约×长)被随机均分为5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Ⅴ4个试验组分别于配种当天(0d)及配种后5,10和0+10d每头每次肌注LRH-A3(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促排3号)150μg,并在注药后当天及5,10,20,30和40d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浆;各组取2头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0.5,1,2和4h采血,分离血清,测定其内分泌变化。结果,各试验组LH峰均在注药后2h,Ⅱ组峰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配后10~30d,各试验组P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后30d妊娠猪E1S含量达峰值,且与产仔数呈正相关(r=0.4032,n=46,P<0.01);产仔数及受胎率以Ⅴ组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120 羽30~59 日龄 A A 鸡,随机分未免疫感染组( A 组)、免疫感染组( B组)和未免疫未感染组( C组),每组40 羽,研究了感染 I B D V 后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is factorα, T N Fα)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 O)自由基水平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攻毒后的3~4 d, A 组血浆前列腺素 E2 (prostaglandin E2, P G E2)上升或明显上升,高于或明显高于 B 和 C 组, B组虽也见上升但多数与 C组无明显差异,5 d 后3 组均下降,同期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血栓素 B2(throm boxane B2, T X B2 )除在攻毒后第3 d C组明显高于 A 组和 B组以及攻毒前水平外,其他时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A 组和 B组的6酮前列腺素 F1α (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 P G F1α)在攻毒后头5 d 内升高,但组间无差异。攻毒后第1 d, A 组血浆 T N Fα即表现较大的变化,至第3 d, A 组和 B组 T N Fα显著高于 C组,血浆 N O 则表现为在攻毒后第3 d, A 组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采用3.0Mrad60CO_γ射线辐照和高压熏蒸(121℃,20min)SPF鸡饲料,并对处理后饲料营养成分于试验后7天进行分析。辐照后7天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1.1、4.4、2.3、5.3、5.0、6.7、10、0、0、0、0、0。辐照后VB6、VB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熏蒸后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9.7、11.5、15.3、26.7、20、10、13.3、20、0、0、0、0、0。熏蒸后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以内毒素诱发山羊微循环障碍为模型,同步测定发病山羊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NO),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注射内毒素后3h,6h,12h,24h后山羊乐ET,NO,TXB2,6-keto-PGF1∞的含量,与对照组及发病前比较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3.0Mrad^60CO-γ射线辐照和高压熏(121℃,20min)SPF鸡饲料,并对处理后中料营养成分于试验后7天进行分析,辐照后7天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1.1、4.4、2.3、5.3、5.0、6.7、10.0、0、0、0、。辐射后VB6、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9.7、11.5  相似文献   

15.
山莨菪碱对山羊内毒素休克时肝脏自由基损伤的保护机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将36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1组作为对照;Ⅱ组静注大肠力内毒素1800EU/kg,注射2次,间隔24h,Ⅲ组在同Ⅱ组处理基础上,于第2次注前10min静注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2.5mg/kg,第2次注射内毒素后5h和12h各组均剖杀6头山羊,检测肝脏抗氧化系统功能。结果表明:Ⅱ组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Ⅰ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不麦(GR)活性及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  相似文献   

16.
罗斯鸡受精蛋900枚孵化至第13d时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孵化过程中不作任何处理;第2组在孵化第13d向气室内注射甲状腺激素(T_4);第3组向气室内注射硫尿嘧啶。分别测定孵化第17d、第19d及1、5、10、15、20日龄小鸡的腺胃、十二指肠与胰腺匀浆消化酶的活性,检查啄壳迟早、孵化率与雏鸡卵黄囊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鸡胚胎后期淀粉酶活性增加很快,出生后20d内随日龄增加酶活性仍有少量增加。胚胎后期至5日龄前鸡脂肪酶活性增加较快,15日龄后活性不再增加。胚胎后期至20日龄间鸡胃蛋白酶活性随日龄而逐渐增加。胚胎后期至10日龄鸡胰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加,10日龄后酶活性不再增加。甲状腺素与硫尿嘧啶处理鸡胚对小鸡消化道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甲状腺素处理使鸡啄壳延迟、孵化率降低(P<0.05),雏鸡对卵黄囊内的卵黄的吸收显著减慢(P<0.05),一直到15日龄30.2%处理鸡仍有0.4~3.89卵黄尚未吸收。硫尿嘧啶处理对鸡的孵化性能和对卵黄囊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PMSG加抗-PMSG血清(1:1)和PGF2α对12头奶牛进行超排处理;其中9头有效,3头无效。同时在超排处理过程中采奶样测定奶中孕酮含量。当注射PMSG后第2d,有中孕酮含量〈5ng/ml的牛超排无效。当注射PGF2α后2-4天,奶中孕酮〉11ng/ml的牛超排也无效。配种当天奶牛中孕酮含量与可用胚胎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休克山羊NO代谢的变化及山莨菪碱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在内毒素休克病理发生中的作用,将36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第Ⅰ组作为对照,第Ⅱ、Ⅲ组颈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次,间隔24h,第Ⅲ组于第2次注射内毒素前10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654-2),检测血浆、肝、肾、肺组织中的NO水平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表明,第Ⅱ、Ⅲ组山羊第2次注射内毒素后,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第Ⅰ组(P<0.01),其中第Ⅱ组呈持续性升高,7h后第Ⅲ组显著低于第Ⅱ组(P<0.01);第Ⅱ、Ⅲ组肝、肾、肺组织中的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高于第Ⅰ组(P<0.01),12h后第Ⅲ组组织中的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低于第Ⅱ组(P<0.01)。提示NO过量为内毒素休克时病理发生中关键的中介机制,预先给予654-2则能缓解休克时NO引起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A ̄E5种混合保护液:A.二甲亚砜(DMSO)+乙醇(EG),B.甘油(GL)+丙二醇(PG),C.GL+EG,D.GL+DMSO,E.PG+EF,以2种冻前处理方法,对小鼠桑椹胚和囊胚进行一步冷冻,冷冻混合保护液中各种保护剂浓度均为25%。法的冻前平衡液为VS2的对倍稀释液;法的冻前平衡液中,前一种保护剂浓度为10%,后一种保护剂浓度为20%。胚胎于室温(20℃)下在VS1中平衡5min或V  相似文献   

20.
甘肃棘豆饲喂小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的血液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70只NIH系小白鼠,随机分为6个剂量组(Ⅰ:2.5%,Ⅱ:5%,Ⅲ:10%,Ⅳ:20%,Ⅴ:30%,Ⅵ:50%)和一个同期对照组,进行了3个月甘肃棘豆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试验期间进行了血液RBC、WBC、Hb测定,试验结束时一次采血致死,分离血清,进行了血清GPT、GOT测定。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阶段血液RBC、WBC、Hb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GPT测值各试验组及对照组经t检验(p>0.05)及下检验(F<F0.05(5,50)]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GOT测值经t检验各试验组比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升高(P<0.01),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GOT测值又经方差分析,各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与t检验结果一致。此外,Ⅴ组与Ⅲ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