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添加金黄素Y改善本地胡子鲶体色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地胡子鲶是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两广地区广泛养殖的一种鱼类,具有肉味鲜美、适应性强等优点。通常野生本地胡子鲶体色呈金黄、土黄、褐黄不等,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黄色逐渐褪去而变灰变黑,影响其商品价值。作者对野生与养殖本地胡子鲶体色及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进行了比较,本试验旨在通过饲料中添加叶黄素类产品以改善养殖胡子鲶体色,提高其商品价值。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与试验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金黄素Y(广州智特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出产,叶黄素含量为15mg/kg)0%、0.66%、1.0%、1.32%,折算…  相似文献   

2.
3.
全植物蛋白饲料对胡子鲶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丁养殖条件下,鱼类的体色问题屡见不鲜(冷向军等,2006)。养殖胡子鲶(Clarias fuscus)对体色要求较高(唐精等,2007),近年来,常出现一些体色问题,比如:鱼体发黑,变白,上色不均匀等等。最典型的体色异常,俗称“沙皮”化,表现为鱼体着色异常,鱼背、腹部均通体金黄色,并布满黑色细点,  相似文献   

4.
杂交鲶是利用东北六须鲶作母本,当地土鲶作父本杂交的优良品种,它既有母本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当年100日龄的平均体重可达1kg以上),又具有父本耐低氧、抢食凶猛等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特点,它的生存温度为0~32℃。该品种肉质白嫩细腻,味道鲜美,无肌间刺,含肉率高,其肌肉的主要营养指  相似文献   

5.
6.
在(25±1)℃水温、自然光照条件下,设3种投喂方式饲养革胡子鲶(clarias leath-er):第1种连续投喂整个试验期间不间断,第2和3种分别连续投喂3、7 d 后饥饿1 d,3种方式分别以R0(对照组)、R1/3、R1/7表示,试验周期共45 d。结果显示:R0、R1/3和R1/7组胃、后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前肠和中肠内蛋白酶活性影响存在差异(P<0.05)。R0、R1/3、R1/7组的胃、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脏中淀粉酶影响不显著,R0、R1/3、R1/7的胃、前肠和肝脏内脂肪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而R0、R1/3、R1/7组中肠和后肠中脂肪酶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叶黄素对牛乳叶黄素沉积与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泌乳天数、产奶性能和体细胞数相近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处理Ⅲ组和处理Ⅳ组,每组12头。对处理组奶牛每天分别饲喂叶黄素50 g(A试验料)、100 g(A试验料)、100 g(B试验料)、150 g(A试验料)。其中在0、10、20、30、40和50 d检测牛奶中叶黄素、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和干物质含量及泌乳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叶黄素样品A优于样品B。添加150 g/(d·头)(以日采食10 kg精料计)样品A可显著提高奶中叶黄素的含量。建议生产中日粮叶黄素添加量选用150 g/(d·头)为宜。  相似文献   

8.
不同杂交方式的杂交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启顺  陈斌 《养猪》1998,(4):22-23
根据大约克夏(大)、长白(长)、杜洛克(杜)的两次杂交试验结果,比较了三品种杂交(杜×长大)、回交(大×长大)、两品种杂交(长×大)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在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眼肌面积、瘦肉率等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上,表现出三品种杂交优于回交,回交又优于两品种杂交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9.
体色是影响鱼价格和价值的重要因子之一,影响鱼类体色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营养素以及养殖环境等因素。文章就营养素对鱼类体色影响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叶黄素对蛋鸡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144只52周龄绿壳商品产蛋鸡随机分为6组,各组在相同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0、60、80、100mg/kg叶黄素,探讨叶黄素在蛋黄中的沉积规律以及对蛋黄色泽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蛋黄中叶黄素的含量随日粮中叶黄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提高,最大沉积量达1.09mg/60g,是对照组0.23mg/60g的近5倍;日粮中叶黄素能显著(P<0.05)提高蛋黄的罗氏等级(RCF),降低亮值(L),提高红值(a),对黄值(b)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高水平叶黄素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制粒对饲料用微生物和酶制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林  李忠平 《饲料工业》1994,15(11):15-16
制粒对饲料用微生物和酶制剂活性的影响大丰对虾饵料厂刘亚林南京农业大学李忠平饲用微生物和酶制剂是一类活性物质,为准确评价此类产品在饲料中的生物学效能,必须考虑饲料加工特别是制粒对其活性的影响。一、微生物制剂在制粒中的稳定性制粒过程中,需要加入4%~5%...  相似文献   

12.
饲料原料对颗粒饲料制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饲料原料的制粒性能和物理特性的角度分析了颗粒饲料制粒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粒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制粒和膨化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粒和膨化由于其特有的热加工工艺条件,能够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改善饲料适口性及提高饲料消化率;但同时也破坏了饲料中的维生素、酶等热敏成分。本文主要综述制粒和膨化工艺对饲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杂交方式对肉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85起,系统性的选择了国外8个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皮埃蒙特牛等的冻精,采用级进和多元杂交的方式,产生了14个不同的肉牛杂交组合,用统一的方案进行了肥育、屠宰试验,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对产肉性能的影响,为现阶段加速发展肉牛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设定不同的约束条件,按最低成本饲料配方原理配合成9种日粮配方,研究了以小麦粉和次粉作为天然粘结剂取代木质素2X对制粒作业和颗粒质量的影响、添加2.5%脂肪与添加1.5%脂肪的影响、以及用高油玉米内在脂肪取代外加脂肪的影响。制粒试验是用一家美国饲料公司的40马力CPM制粒机在受控试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5%小麦粉或次粉在改善颗粒稳定性方面所起的作用与1%木质素2X(用外推法,即相当于2.5%普通木质素)相同。将添加脂肪从2.5%减到1.5%,使颗粒稳定性指标(PDI)提高了7.4个百分点(P=0.0001),同时使制粒的电耗(EEE)增加9%(从5.65增到6.16kwh/ton,P=0.0026),比机械能投入(SMEI)增加57%(从0.90增到1.41kwh/ton,P=0.0036)。用高油玉米的内在脂肪代替2.25百分点外加脂肪并满足较高ME水平(≥3194kcal/kg),使PDI提高了3.5个百分点(P=0.0765),但在较低的ME限定水平(≥3139kcal/kg)比1.5%添加脂肪下降了5.9个百分点(P=0.0060)。简要讨论了在摩立幕猪模型时饲料使用较低的ME水平(≥3139kcal/kg)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虾青素对大鳞副泥鳅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将450尾体重为(3.01±0.10)g的大鳞副泥鳅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饲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体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鳞副泥鳅头、鳍、皮肤及肌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鳞副泥鳅的各组织酪氨酸酶(Tyr)含量随虾青素的添加水平提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当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150~200 mg/kg时,肝脏Ty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肌肉和皮肤中Ty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肠道中各组Tyr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在大鳞副泥鳅饲料中添加100~200 mg/kg虾青素可有效促进其生长,改善其体色。  相似文献   

17.
制粒工艺参数对制粒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调质温度和2种规格的环模进行向中鸡料制粒生产,分别测定各调质温度下的入模粉料淀粉糊化率及各种组合条件下的产品淀粉糊化率、成形率和粉化率,结果表明:(1)入模粉料的淀粉糊化率与调质温度显著正相关;(2)产品的淀粉糊化率随调质温度升高而升高,但环模规格的影响则不显著;(3)制粒成形率与调质温度的关系取决于环模规格,而环模规格与成形率显著相关,环模孔径越小、长径比越大,成形率越高;(4)产品粉化率与调质温度负相关,且随环模孔径的减小和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天然叶黄素添加剂对中华鳖的安全性,分别采用单次和连续口服叶黄素添加剂的致毒方式进行天然叶黄素添加剂的毒性实验研究。在单次口服致毒实验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叶黄素添加剂的单次口服剂量分别为0和18 831[mg/(kg bw.d)],每组30个重复,在随后的14 d观察中华鳖死亡情况;在连续口服致毒实验中,设计了5个叶黄素添加剂在饲料中的添加水平:0(D1)、0.15%(D2)、0.3%(D3)、0.6%(D4)和8%(D5),每个处理组24个重复,连续投喂21 d。实验结果表明,在单次口服致毒实验中,当叶黄素添加剂剂量为18 831[mg/(kg bw)]时,中华鳖没有出现一只死亡;连续口服致毒实验中,各处理组间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本实验中的天然叶黄素添加剂(含叶黄素4%)经口LD50>18 831[mg/(kg bw)],为实际无毒物质;对中华鳖21 d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大于801.19[mg/(kg bw.d)]。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