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 1980年以来,以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为首的一些国内科研单位先后开始了长吻■移养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先后在长吻■移养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及鱼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在全国推广。但因本省比广东等南方沿海省区气温回升迟、积温低,人工繁殖一般在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进行,当年鱼种规格偏小,这给鱼种越冬和来年规格成鱼上市带来很多困难。同时,在长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决定利用火电厂余热水,对长吻亲鱼进行冬季培育,提早繁殖,延长苗种培育时间,增大鱼…  相似文献   

2.
异育银鲫是方正银鲫卵与兴国红鲤精子受精的雌核发育子代。它自1976年培育成功以来已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上海地区16万余亩精养池塘中异育银鲫的产量已占成鱼总产量的10~15%。异育银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倍受群众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推广养殖,优质苗种的供应必须尽量满足。虽然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并不十分困难,但在某些生产环节上倘  相似文献   

3.
在花鱼骨人工繁殖基础上进行了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花鱼骨为小型鱼,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差,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和充足的营养丰富的饵料。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400~450尾/m2。成鱼养殖要强化喂养和轮捕轮放,合理的起捕规格为250g。  相似文献   

4.
在花Hua人工繁殖基础上进行了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花Hua为小型鱼,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差,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和充足的营养丰富的饵料。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400~450尾/m^2。成鱼养殖要强化喂养和轮捕轮放,合理的起捕规格为250g。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实际,总结探讨了乌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扩大名优水产品养殖比例,我们于1997~1999年进行了异育银鲫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模式等方面的试验,推广养殖异育银鲫1048亩。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1.1亲鱼培育300尾方正鲫系1996年5月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进的, 200尾兴国红鲤系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引进的,均放养在淡水养殖场亲鱼池内专池饲养。亲鱼池3亩,水深2. 0m,放养前10天按每亩150kg生石灰清塘消毒,3天后加注新水。放养前亲鱼在3%的食盐水中浸浴消毒5…  相似文献   

7.
花(鱼骨)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花(鱼骨)人工繁殖基础上进行了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花(鱼骨)为小型鱼,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差,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和充足的营养丰富的饵料.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 400~450尾/m2.成鱼养殖要强化喂养和轮捕轮放,合理的起捕规格为250 g.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实际,总结探讨了乌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害防治等实践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柳富荣 《现代渔业信息》2001,16(6):22-26,16
本文结合实际,总结探讨了乌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害防治等实践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乌鳢苗种繁育及养成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鳢是一种名贵淡水鱼类,本文介绍乌鳢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十多年来异育银鲫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是养殖的主要常规鱼,几乎取代了原养殖的鲫鱼品种。苏南地区异育银鲫的养殖产量仅次于团头鲂,列常规鱼养殖产量的第二位,占常规鱼产量的20%。随着异育银鲫养殖规模的扩大,苗种需求量也很大。绝大部分异育银鲫人工繁殖与其他家鱼一样,采用注射激素催产,孵化缸或环道孵化,不但成本高,  相似文献   

12.
长吻鮠属鲶形目,鲿科、鮠属,俗名江团。在我省人工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年鱼种生长时间短、规格小,这给当年鱼种越冬和来年成鱼上市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在长吻鮠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决定利用火电厂余热水,对长吻鮠亲鱼进行冬季培育,提早繁殖,同时在长吻能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经过两年实践,我们成功地将长吻鮠繁殖时间提早1个月到1个半月,苗种平均成活率2002年为45%,2003年达94%,并在长吻鮠鱼病防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塘鳢是淡水小型经济鱼类,江浙沪一带将其视为名菜,为发展特种小水产品,作者于1992~1995年进行了塘鳢养殖试验工作,取得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饲养的成套经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在20m^2的网箱中进行,鱼孵化率和苗种(夏花)成活率分别达到59.71%和71.03%,成鱼饲养采取池塘混养方式,在267m^2的池塘中经170天养成尾重20g以上的商品鱼18.25kg,成鱼饲养成活率为64.5%  相似文献   

14.
野生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资源开发与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鲇鱼(Silurus asotus)养殖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生物学、育种、内分泌生理及其调控、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和成鱼饲养。结果表明:该种鲇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人工养殖前景,已经成为日本和中国内陆水域新的养殖对象。解决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和成鱼饲养的产业化问题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黑脊倒刺鲃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黑脊倒刺鲃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沅江市近几年的试验与生产实际,系统地总结和探讨了长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加州鲈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性腺发育、胚胎发育、稚幼鱼发育及其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的研究、观察作了初步描述.研究表明:加州鲈1龄性成熟,当年苗在池塘中养殖150~180天,平均体重在250克左右.池塘单养一般每公顷产2250公斤,混养37.5公斤.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沅江市近几年的试验与生产实际,系统地总结和探讨了长吻鮠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02~2004年,我们在长江边开展暗纹东方鲀池塘养殖,成活率达80%以上,成鱼规格380~450克,亩均效益8500多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漠斑牙鲆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鼎大湾一养殖户2007年5月份从山东购买6~8厘米和10~12厘米两种规格的漠斑牙鲆苗种在海水网箱进行养殖,笔者对其养殖进行技术指导,当年大部分达到450克以上,最大个体达750克,成活率达80.5%,取得一定的效益。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