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氨基酸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的家畜中,猪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问题最严重,其妊娠期胚胎及胎儿死亡率高达50%。胎盘功能不全是母猪繁殖性能不佳和仔猪初生重较低的主要原因。通过营养措施增强胎盘的生长和功能,可为提高胚胎和胎儿的存活及生长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发现,妊娠早期即胎盘生长最快的时期,母猪尿囊液(营养物质的储备库)所含氨基酸中精氨酸家族的含量出现不寻常的丰富。精氨酸通过代谢可生成鸟氨酸、脯氨酸和一氧化氮(NO),这些产物在体内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更为重要的是,NO是血管舒张和血管生成因子,然而鸟氨酸和脯氨酸是胎盘合成多胺的底物,后者又是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物质。此外,精氨酸、亮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可激活体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胎盘细胞生长。为了将有关氨基酸生物化学和营养的基础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在小母猪妊娠的第14~28天或第30~114天,在其日粮中添加0.83%的L-精氨酸,结果母猪的产活仔数及其初生窝重均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0.4%L-精氨酸和0.6%L-谷氨酰胺,可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仔猪初生体重的个体差异,提高窝初生重。功能性氨基酸通过调节NO、多胺和蛋白质的合成,可刺激胎盘生长和母体营养物质通过胎盘向胎儿的转运,从而促进孕体的存活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妊娠母猪的精氨酸营养与胎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胎儿发育迟缓(IUGR)是养猪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妊娠母猪精氨酸不足可能是造成IUGR的主要原因。精氨酸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氮(NO)、多胺等,这对于血管生成、胚胎形成、胎盘滋养层生长、子宫胎盘的血流量等都很重要。给妊娠母猪补充精氨酸可以增加母猪的产仔数,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成活率。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基础研究的发展,精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必将在动物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来探讨过氧化氢酶对怀孕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猪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试验将72头怀孕长大母猪随机分为两组,形成典型对照试验,分别喂给过氧化氢酶制剂添加料和常规料,然后收集怀孕35天活胚数、活胚重、产仔数、健仔数、初生均重等数据。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能防治母猪群外源性繁殖力低下综合征,通过促进精氨酸内源合成,提高动物窝产仔数和初生重,增强种母猪的繁殖力,清除母猪群毒素干扰状态,持续保持母猪群高PSY水平,解除母猪氧化应激状态,保持后续高水平的MSY,增值原有效益。  相似文献   

4.
母猪精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合成以及传统饲粮供给的精氨酸并不能满足母猪的最佳营养需要,因此需外源添加,其对母猪胎盘、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精氨酸的理化特性、合成与分解代谢以及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阐述精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重点阐述精氨酸营养调节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产仔数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在种猪选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遗传上主要通过选择排卵数、胚胎成活率以及子宫容量(uterine capacity)来提高窝产仔数,但排卵数与胚胎存活率之间呈负相关,窝产仔增加的结果是初生重的降低,降低了母猪的生产效率。目前多数人倾向于通过选择子宫容量,提高胎盘效率来提高产仔数及胎儿质量。  相似文献   

6.
日粮中添加L-精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氨酸是NO和多胺合成的底物,而这两者对哺乳动物胎盘血管形成至关重要。本试验旨在验证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可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假设。试验选用52头体重为166.3±1.8kg怀孕母猪,单栏饲养。玉米豆粕基础日粮。试验分为两组,一组在日粮添加1.0%的L-精氨酸;另一组添加1.7%L-丙氨酸。在第30d时将妊娠母猪随机分组,分别饲喂该两种日粮,日粮每千克均含有13.0MJ代谢能和12.2%粗蛋白。在妊娠的第30、70、90、110d对测定母猪的背膘厚和体重并进行采血。母猪在妊娠第110d转入产房。产后记录产仔数,活仔数及仔猪初生重。在妊娠第90d(P〈0.010)和第110d(P〈0.001)的时精氨酸组母猪血浆尿素氮较对照组低。精氨酸组活仔率和窝重比对照组相分别高22%(11.40vs.9.37,P=0.032)和24%(16.38vs.13.19kg,P=0.016)。结果表明:通过精氨酸营养调控能使母猪窝产活仔数提高2头。  相似文献   

7.
母猪繁殖性能高低是决定整个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产仔数是猪繁殖性状中最重要的性状,由于母猪窝产仔数的遗传力低(0.05~0.30),所以通过表型选择来提高母猪窝产仔数,效果不显著。为此,人们希望探索窝产仔数指标选择以外的途径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养猪学者都对与窝产仔数有关的因素如子宫容积、子宫内膜毛细血管的分析、胎盘重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研究得出母猪胎盘效率不同会对其产仔数有很大的影响,即母猪胎盘效率高的,其窝产仔数就高,胎盘效率低的,其窝产仔数就低。母猪胎盘效率就是指仔猪出生窝重与胎…  相似文献   

8.
日粮纤维的营养学功能及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性状主要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均重及初生窝重、泌乳力、断奶仔猪数、断奶个体均重及断奶窝重,其中,产仔数是最重要的繁殖力评定指标。日粮纤维对家畜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存在负面影响,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日粮纤维独特的性质在母猪的营养研究中备受关注。文中将从日粮纤维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理化特性着手,阐述日粮纤维添加到母猪妊娠日粮中对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选用妊娠80 d的长大母猪32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试验组1、2、3),每组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4%、0.08%、0.12% NCG.母猪妊娠第110天采血分离血浆用于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NO、NOS、激素含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0.08%NCG比空白对照组窝产活仔数提高11.75%(10.75 vs.9.62,0.05<P<0.1),窝产活仔总质量提高13.23%(16.52 kg vs.14.59 kg,P<0.05),窝产死胎数降低57.14%(0.75 vs.1.75,P<0.05),降低了血浆尿素氮含量(P<0.05),同时提高了血浆精氨酸、NO、生长激素、锌离子浓度(P<0.05).日粮中添加0.04%和0.12% NCG也改善了母猪部分繁殖性能.上述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NCG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NCG有效提高了母猪内源精氨酸的合成,改善了母猪子宫内环境和胎猪营养供给,保证了胎猪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评估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对初生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将12头第3~4胎次、体重接近、膘情和健康状况一致、妊娠第60天的长大(长白×大白)二元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试验日粮(常规日粮添加1%精氨酸,同时减少1%豆粕),试验从母猪妊娠60 d开始至分娩结束。结果: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1%精氨酸能显著提高窝产活健仔数、活健仔率、平均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P<0.05),极显著提高初生仔猪小肠重量和长度(P<0.01),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空肠绒毛宽度(P<0.05),显著降低小肠各段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小肠各段绒隐比(P<0.05)。结论: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能显著提高初生仔猪肠道发育水平。 [关键词]肠道发育|精氨酸|初生仔猪|妊娠母猪  相似文献   

11.
48头浙江中白后备母猪按窝别、体重分成4组,在6~8月龄和配种后至第二胎分娩后20天期间,分别饲喂菜籽粕(含硫代葡萄糖苷 3.7mg/g)替代饲粮中豆饼蛋白质0、25、50和75%的4种后备母猪饲粮和繁殖母猪饲粮,以研究饲粮菜籽粕水平对青年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菜籽粕水平对母猪采食量、初孕年龄、头胎断奶至第二胎怀孕间隔时间、一次情期受胎率、平均妊娠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60日龄育成数、后备母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母猪初孕年龄和断奶再怀孕间隔时间有随饲粮菜籽粕水平增高而延长的趋势,产活仔数和育成仔数有下降趋势。后备母猪增重成绩以25%菜籽粕替代组较优。仔猪20和60日龄平均体重菜籽粕组显著低于豆饼对照组(P<0.05),60日龄平均体重,50%菜籽粕替代组显著低于25%替代组(P<0.05)。由此可见,母猪饲粮中菜籽粕用量,按补充蛋白质计,以不超过25%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L-精氨酸(L-Arg)对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的猪宫内生长受限的缓解作用.试验选取40头预产期相近、2~4胎次的长白×大约克夏妊娠母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处理Ⅰ(正对照)、处理Ⅱ(负对照,注射L-NAME)、处理Ⅲ(L-NAME+1.0%L-Arg)和处理Ⅳ(1.0%L-Arg),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孕85~105 d,处理Ⅱ、Ⅲ世猪连续21 d于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2.5 mL的L-NAME溶液以诱导宫内生长受限(IUGR),剂量为15.0 mg/kg BW.处理Ⅰ和Ⅳ母猪则以相同方式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妊娠第85天、第105天耳静脉采血,分娩时取胎盘血液以测定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含量.记录窝产仔数、窝活仔数、窝仔重、窝活仔重、仔猪初生重及活仔初生重,计算IUGR发生率.结果表明:1)在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1.0%精氨酸,窝产活仔数由11.20头显著提高到12.60头(P<0.05),窝活仔重由16.21 kg提高至18.26 kg(P<0.05),仔猪IUGR发生率由17.49%降低至6.35%(P<0.05);2)注射L-NAME的母猪窝产活仔数降低了19.64%(P<0.05),窝活仔重降低了27.14%(P<0.01),而仔猪IUGR发生率则显著提高至34.49%(P<0.01).但在注射L-NAME的同时给母猪补充1.0%精氨酸后,窝产活仔数、窝活仔重达正常水平,仔猪IU-GR发生率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给妊娠母猪注射L-NAME,胎盘血清NO、TNOS合成量显著降低(P<0.01),但饲粮中补充1.0%精氨酸后,胎盘血清NO、TNOS合成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知,给妊娠期母猪饲粮中添加1.0%精氨酸后抵消或逆转了由L-NAME诱导的胎盘血清TNOS、NO合成最降低及胎猪生长受限作用,促进了胎猪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并有效地预防了I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营养调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妊娠母猪妊娠早期日粮中补加一定量的甲基吡啶铬、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A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重、仔猪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分为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两个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通过试验得出妊娠母猪妊娠早期日粮中补加一定量的甲基吡啶铬、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A,结果显著地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平均为29.5%,对初生重和仔猪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在母猪妊娠早期的日粮中补加甲基吡啶铬和叶酸等进行营养调控,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年~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215;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lt;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lt;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小时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lt;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产仔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的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 h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健康的断奶活仔猪数决定了养猪生产的效益,母猪妊娠和泌乳期日粮中添加鱼油能够改变母体繁殖组织或者胚胎/胎儿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提高窝产仔猪数,促进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提高母体和后代的健康状况.因此在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1%~2%的鱼油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根据新疆某猪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约克夏、大长、长大、杜长大共8 461窝繁殖记录,统计分析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畸形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均随着胎次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7胎繁殖性能较好,均在5胎达到高峰,5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死胎数10胎最高,畸形数1胎最高;春季母猪的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夏季的初生窝重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秋季母猪的产死胎数最多;4~6胎杜长大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最高,总产仔数高于大长母猪(P<0.05),健仔数和初生窝重高于大约克夏(P<0.05)。综上所述,母猪的繁殖性状受到胎次、分娩季节和品种杂交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8胎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并可提高母猪3~7胎龄在猪群中的占比,调整配种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妊娠母猪日粮中不同含量大豆皮的饲喂效果,将36头妊娠经产大白母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大豆皮(0、4%、8%、12%),探讨大豆皮对母猪繁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母猪在哺乳期间的平均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能显著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以试验2组母猪的繁殖性能最佳、维持背膘厚度和体质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母猪的窝均产仔数提高0.7头,窝均初生质量提高0.83 kg,断奶存活率提高2.33个百分点,窝均断奶质量提高12 kg,发情间隔缩短2 d,哺乳期背膘厚度下降5.0 mm,整个繁育周期平均体质量下降12 kg。因此,建议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大豆皮的量为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