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球性气候的逐步变暖,我国各地四季的气温均有所上升,特别是夏季,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已经遇到了五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对于我们养猪业来说,这种现象十分不利。高温天气造成的主要影响:一是母猪食欲不振甚至废绝,体况下降,乳汁减少,导致仔猪下痢、消瘦乃至死亡,高温应激也会引起母猪发热、喘气、死亡;二是空怀母猪或后备母猪发情异常甚至不发情;三是猪只皮肤病增多,发热猪只增多,死亡猪只大幅度上升;四是猪只饲料回报率低,生长速度减慢。下面介绍几种生产中已经在使用的降温方法,以供大家在不同的生产实践中参考使用。屋顶喷淋水…  相似文献   

2.
高温对公母猪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与试验发现,高温季节,特别是盛夏持续高温,对公母猪繁殖机能有很大影响.1高温对母猪繁殖机能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母猪体内促肾上腺皮质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急剧增加,从而控制了脑垂体前叶促性腹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造成母猪卵巢功能紊乱,甚至卵细胞停止发育.据多年观察,在6~9月,约有80%的白殖母猪卵巢功能祛退,临床表现为不发情,发情无规律或发愤不明显.同时,高温还能使母猪的子宫内环境发生许多不良改变,使母猪受服率明显降低,产仔数减少,死胎、畸形胎增多.另外,炎热天气,还易使母猪大量…  相似文献   

3.
正分娩后母猪经常会发生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的症状,是困扰养猪业的一个难题。1 母猪产后不食的原因1.1 季节性影响导致产后出现食欲不振猪只的饮食量容易受气候影响,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猪只容易出现躁动,食欲不振等情况,会出现厌食或不食的行为。进入冬季后,猪只运动量减少,身体脂肪和营养物质消耗量下降,饮食量随之降低。现实中,有饲养者为追求经济效益,一年四季不定时安排母猪交配生产,导致母猪生产时面对不良气候因素的风险。母猪生产后身体  相似文献   

4.
夏季气候炎热、湿度大,容易给养猪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猪受热应激的临界温度为32~34℃,当猪舍温度在连续达到或超过临界温度2d时,猪通常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具体表现是:猪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仔猪成活率及母猪产活仔率下降;公猪性欲减退,精液稀薄少精,死精增多甚至无精等病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异常、流产,无名高热、胚胎死亡;育肥猪出现咬尾、咬架等。因此为了减少夏季高温对猪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合理的科学措施,方能减少对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失,应对下列各方面进行检查:饲养操作程序,饮水系统,通风设备,降温设备等。要针对季节调整饲养方法、调整配种及运输程序。  相似文献   

5.
<正>炎热的夏季,天气酷热。对于养猪业生产来说,人们感到非常困惑:一是蚊蝇等害虫增多,猪只很容易被其叮咬,性情易暴躁,彻夜难安眠;二是因天气燥热,猪群易出现食欲不振或食欲废绝,猪只免疫力下降,猪只发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三是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因此,猪只为了抗热,极易掉膘,生长缓慢,甚至中暑而死亡。所以,盛夏养猪必须加强防暑降温,确保猪群安全越夏,让猪只不掉膘。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早在1932年印度就有报道,但一直未受到关注。近几年,该病有蔓延增多的趋势,在全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养猪密集地区的发生与流行较为广泛。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贫血、黄疸和发热。其危害性是引起母猪繁殖力下降、猪只生产性能降低以致死亡,给养猪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高温季节,养殖户的母猪都会在临产前后出现便秘、不食,甚至流产和母猪衰竭死亡的情况,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防控措施,供读者参考。1原因1.1缺乏运动限位栏饲养后,猪只运动明显不足,胃肠蠕动过慢,形成便秘。  相似文献   

8.
丰城市某养猪场有育肥猪存栏800多头.2009年11月突然发病。病初有几栏部分猪出现发热、不吃,过几天后,病猪不断增多,并且伴有猪只死亡现象。后期出现有半数猪只发病,死亡率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9.
1 仔猪管理 1.1转群避免炎热天气 猪只转群时要格外小心。设法让猪只保持安静,慢慢赶,猪群不宜超过5头,过多容易造成猪只紧张,发热。此外,转猪、装车的过程中还应避免停顿。尤其是非常炎热的天气里,应尽量把转猪安排在早、晚较凉爽的时间段;应激时猪表现张口呼吸、尖叫、皮肤起疱、身体僵硬、肌肉震颤、心率加快、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湿的天气是犬瘟热的高发期.很容易使宠物犬出现咳嗽,发热,鼻镜干裂,眼睛有分泌物,甚至便血等症状。犬瘟热是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科动物和猫科动物都可感染该病.但以未成年的犬和猫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征变化是:全身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体温呈双相升高。  相似文献   

11.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一旦在猪群中出现,会很快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给其它猪只和临近猪场,特别是在集约化养猪场。本病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胎儿干尸化,初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增重缓慢,该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高温高湿的天气里,如果猪只的饲养环境恶劣,就会出现舍内及运输过程中死亡率升高、生长性能下降、母猪受胎率下降、发情延迟、排卵率下降、胚胎死亡率上升等问题。关于这方面,家畜养护协会给出了一些推荐的指标,指标指出,高于24℃为警戒状态:高于37℃为危险状态;温度高于37℃的同时湿度达到25%则为紧急状态。  相似文献   

13.
当前猪群弓形虫病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水源 《养猪》2009,(6):61-62
2009年以来部分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相继发生以猪只高热稽留、腹式呼吸、神经症状和母猪流产为特征的所谓“高热综合征”,造成猪只大量发病甚至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猪只越夏解决方案 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夏季高温天气会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自然养猪法的基本饲养模式采用了发酵厚垫料养猪。垫料在分解粪尿达到粪污零排放的同时产生生物热,因此业者非常担心猪只的越夏环节,现就相关问题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国家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河北省滦县专门召开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会议,并在全县各镇组织开展能繁母猪养殖情况调查统计工作。畜牧水产局积极参与能繁母猪的统计、审核及公示工作,制定了“能繁母猪死亡认定程序”。同时,明确能繁母猪必须配有能识别猪只身份的统一标识。  相似文献   

16.
1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不良影响 每年6-9月的炎热气候给养猪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称为热应激。猪受热应激影响的临界温度为32℃,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时称为持续高温。持续高温对养猪生产的不良影响表现为:①公猪性欲减退.精子生成率下降。精液密度低,精子活力差,畸形率升高,若需恢复到正常标准.需要2个月以上;②空怀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异常,返情率高;③母猪妊娠早期(10~30天)胚胎死亡率高,后期(产前1周)影响胎儿产出后的活力:④生长猪食欲差,影响增重;⑤猪只中暑(尤其是临产母猪),严重时会死亡。  相似文献   

17.
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PPDS)是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病因有: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肾炎、膀胱炎和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PPDS在猪场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最高。通常经产母猪发病率较低,初产及老龄母猪发病率较高。母猪一旦发生PPDS。会使仔猪生长受阻、腹泻、脱水,甚至死亡,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屡配不孕而最终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1 流行病学调查 某场现存栏基础母猪300头,育肥猪600头,育成猪和哺乳仔猪2000头.发病前一天,该地区天气突然改变,气温骤降.首先是育成猪发病,2天内波及到哺乳仔猪、母猪和育肥猪,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以哺乳仔猪最高,其次是育成猪,而育肥猪和母猪没有死亡.部分怀孕母猪流产、早产和产死胎.经统计,整个疫情期间死亡猪只164头,死亡率达6%.  相似文献   

19.
仔猪腹泻病多发生在冬季、初春,这一段时期因天气寒冷、气温骤变而易引起仔猪拉稀。猪只拉稀,导致脱水,轻的掉膘,重则死亡,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应高度重视。1病因该病病原复杂,可由细菌性及病毒性病原引起,主要有:1.1仔猪黄痢该病最早发生于仔猪出生后10~12h,常全窝发病(邻窝可能不发病),大部分在3日龄以内发生,7日龄以后的很少发病。临床症状:拉黄色水样粪便,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被毛逆立,脱水,昏迷死亡。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1.2仔猪白痢该病多见于10~20日龄仔猪,一窝仔猪中…  相似文献   

20.
冬末春初,天气寒冷,多冰冻降雪天气,加上倒春寒,稍有不慎将造成猪只掉膘、生病甚至死亡。现将生猪冬末春初防寒保暖的六个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