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桔梗营养生长期N、P、K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年生桔梗营养生长期农艺性状和N、P、K积累的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本地区,桔梗营养生长盛期为8~9月;在生育初期体内全N,全P,全K含量高于后期,因此桔梗需施底肥,且后期吸肥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基质高产栽培番茄氮磷钾优化施肥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固态N、P和K肥施用量对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长季节番茄产量的影响,建立了N、P和K肥施用量与番茄产量形成之间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N、P及K对长季节栽培番茄的早期、中期和后期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番茄前期的最佳施肥量(单位:g/株·次。以下同)为N=0.72,P2O5=0.32,K2O=1.04;番茄生长中期N、K肥的需求量增加,番茄中期的最佳施肥量为N=0.85.P2O5=0.22,K2O=1.40;番茄生长后期,N和K肥需求量都稍有所下降,最佳施肥量为N=0.78,P2O3=0.25,K2O=1.27。  相似文献   

3.
研究甘薯生长前期、生长中期苏薯14和徐薯28的N、P、K养分分配特性,设4个处理,分别为缺N、缺P、缺K、对照(不施肥),4次重复,从甘薯栽插成活到1个月取第一次植株样,为前期,再1个月取第二次植株样,为中期,每次取样将植株样分为叶、茎、柄、细根、膨大根5个部分,烘干消煮,分析甘薯N、P、K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前期到生长中期,苏薯14和徐薯28的N、P、K元素均由地上部向地下部转移,苏薯14 N元素转移量高于徐薯28,P、K元素转移量低于徐薯28。甘薯地上部N、P、K元素含量减少,地下部N、P、K元素含量增加,表明甘薯前期养分主要供地上部生长,中期养分主要供地下部生长。  相似文献   

4.
水稻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年的试验结果得出,水稻植株N、P、K含量的变化为含P量幅度不明显,含K量变化明显,移栽后株体内的含K率急剧上升,拔节达最大值,然后下降至抽穗后趋于平稳;株体内含N量变化明显,其正常年移栽后含N率下降较快,至抽穗后下降减缓,低温年拔节至抽穗期N素在植株体能沉积含量相对略高。水稻植株对N、P、K的吸收量变化规律为N、P、K的吸收量为移栽后随植株生长量逐渐增大迅速递增,拔节后达吸收养分最高峰,之后平稳下降至成熟。  相似文献   

5.
桔梗不同生育期对大量元素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桔梗在不同生育期对大量元素的累积规律,以1a生桔梗群体为材料,分别测定桔梗在不同生育期对N、P、K、Ca、Mg 5种元素的累积量。结果表明,桔梗对N的累积有2个高峰期,第1个累积高峰出现在现蕾期,单株累积量为75.9mg;第2个累积高峰出现在种子期,单株累积量为139.7mg;与N不同,桔梗对P的累积只在种子期出现1个高峰,此时,单株累积量为27.6mg,占总累积量的41.1%;桔梗茎部对K的累积高峰期出现在开花期,单株累积量为16.0mg,占茎部总累积量的44.3%;桔梗单株Ca总累积量为89.3mg,超过对P的总累积量,说明Ca元素对桔梗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桔梗单株Mg的总累积量为33.7mg,其中,根部单株累积量为19.3mg,占总累积量的57.3%。说明,桔梗在不同生育期对不同营养的需求不同,并明确在砂壤地上每生产100kg桔梗根干品需要吸收氮3.16kg、磷0.63kg、钾1.06kg、钙0.84kg、镁0.32kg,吸收质量比为1∶0.20∶0.33∶0.23∶0.10。桔梗植株对所测定元素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钙磷镁。在施肥上应以氮、钾肥为主,辅以适量磷、钙和镁作底肥,在开花期可追加1次施肥,以氮、钾肥为主,可提高桔梗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谷子不同生育阶段,测定植株样品的干物质和各样品的氮(N)、磷(P2O5)、钾(K2O)含量,对不同生育阶段谷子对氮磷钾吸收速率及吸收量进行测定和对比,以研究谷子在丘陵沟壑干旱山地上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谷子对N-P-K三要素通常表现为前期吸收速率慢,吸肥量少,中期吸收速率快,吸肥量也逐渐达到高峰,但P素的吸收高峰比N和K要晚些,N-P-K三要素在生长后期吸收速率又逐渐减慢;N,P2O5,K2O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29∶0.55,吸肥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相似文献   

7.
5年生五味子不同生育期叶片中N、P、K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年生五味子不同生育期叶片中N、P、K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碱解氮;采用浓度0.5 mol/L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磷;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采用H2SO4-H2O2法消煮植株样品;采用蒸馏滴定法测定全氮;采用矾钼黄比色法测定全磷;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钾。研究5年生五味子不同生长发育期叶片中N、P、K营养元素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5年生北五味子叶片在全生育期内对N的吸收能力最强,其次为K,P的吸收量最少;植株叶片展叶期N、K的含量较高,从开花期至植株枯萎N、K的含量有所下降但较为平缓;展叶期、浆果生长后期至果实成熟初期的含P量较高,果实成熟后期下降很大。[结论]人工栽培五味子需施足底肥,浆果生长期要追P肥。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N素供应水平(0—840ppm)对盆栽婆枣和板枣体内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质N浓度增加,叶片、根、枣头一次枝、二次枝和幼干的含N量随之增加,而叶片含K量呈下降趋势。在基质N浓度较低时,叶片P浓度随基质N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高浓度时,叶片P浓度则随基质N浓度增加而下降。不同N素供应水平对根、枣头一次枝、二次枝和幼干的P、K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CaCl2对烤烟吸收钙、钾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施Ca条件下对烤烟吸收Ca、K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团棵和旺长期),随着施Ca量的提高,烟叶含Ca量增加,烟茎含Ca量也有增加,但较烟叶少;烟叶和烟茎含K量都增加。生育后期(现蕾和成熟期),烟叶和烟茎的含Ca量以及含K量均下降。成熟期风干鲜叶中,施中Ca量的烟碱含量较高,而施高Ca量的还原糖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以露地栽培形式对青花菜的吸肥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根、茎、花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量出现在生长后期,而叶的出现在生长中期;每生产1 000 kg青花菜的养分吸收量为CaO 24.99 kg、K2O 16.67 kg、N 10.88 kg、P2O57.78 kg、MgO 6.00 kg,N∶P2O5∶K2O∶CaO∶MgO的吸收比例为1∶0.71∶1.53∶2.29∶0.5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氮、磷、钾不同肥料配比对一年生桔梗根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初步筛选试验范围内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采用“3414”田间肥料的试验设计方法对一年生桔梗的根长、根径、侧根数、单根鲜重等性状加以调查,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4种处理的桔梗根部性状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的根部外观品质和桔梗产量综合表现好于不施肥处理CK,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以提高桔梗的产量和根部外观品质,外观品质最好和产量最高的施肥配比为T9(N∶P2O5∶K2O=88∶174∶450,kg/hm2)、T5(N∶P2O5∶K2O=88∶174∶300,kg/hm2),且钾肥对一年生桔梗的增产有重要影响。经回归分析建立了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N∶P2O5∶K2O=67.2∶190∶450(kg/hm2),可为今后桔梗栽培施肥方案的制定和专用肥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86~1988年,在校内网室采用盆栽进行试验。初步探讨了氮磷钾对冬小麦根系营养效应;明确了冬小麦一生中,根内养分浓度因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以及施氮磷钾肥种类不同而异,根内氮和钾养分浓度变化为:播种~返青和抽穗~成熟这两段含量低;拔节~抽穗含量高。磷是前期明显地高于中期和后期。根对氮磷钾营养的吸收累积表现为播种~返青为平缓上升阶段;返青~抽穗为急剧上升阶段:抽穗~成熟为迅速下降阶段.根重的变化也表现为返青前根重较轻,返青~抽穗根重迅速增加至根重绝对量的最高点,后期根重又下降,全生育期根重变化呈抛物线型.显著性检验表明:氮磷处理对根重、养分浓度、养分吸收积累量及其强度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依据我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中关于土壤肥力分级的参考指标,结合商州实际,对主要桔梗基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和质地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评价,为商州桔梗种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配方施肥对成熟期谷子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衡200131谷子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配方施肥对谷子成熟期干物重积累、产量以及植株全N、P2O5和K2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方施肥对谷子成熟期的植株干物重影响不大,而谷子植株干物重与产量相关性不明显,但秸秆干物重与穗粒干物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2)配方施肥处理中,仅处理13、处理9和处理2较对照增产,增产率分别为12.51%、2.23%和0.68%;其他处理均较对照减产,其中处理5、处理10和处理7减产幅度较大,减产率分别为18.53%、10.89%和9.06%。(3)谷子成熟期,秸秆和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比例不同,表现为各处理的全氮、全钾含量基本是秸秆高于籽粒,全磷含量则是籽粒高于秸秆。(4)不同施肥处理对谷子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万州区新田国有林场马尾松近熟林低效林改造的效果,试验设置了常规抚育间伐、近自然经营、林下清理和原始状态(对照)4种处理,研究各种低效林改造措施对马尾松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pH值和全钾逐渐上升,但变化很小,而且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减小的趋势,0~20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全磷各土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低效林改造措施中,常规抚育间伐有利于枯枝落叶中磷素的分解与转移,近自然经营促进了钾素的释放,林下清理提高了有机质、氮素的转化与分解。三峡库区万州区马尾松林地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分布主要在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16.
荔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营养特点及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8年以8—10年树龄三月红荔枝为试材,进行荔枝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氮磷钾需求特点及配方肥、进口复合肥、通用复混肥施用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荔枝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氮磷钾营养存在较大差异,采果后第1次抽梢转绿将成熟营养生长期叶片氮磷钾含量之比为1.000:0.170:0.518,秋梢老熟生殖生长期叶片氮磷钾含量之比为1.000:0.172:0.711,并粒生殖生长期叶片氮磷钾含量之比为1.000:0.156:0.680;在同等氮磷钾总养分施用条件下,配方肥处理荔枝鲜果平均产量33.145t/ha,分别比进口复合肥、通用复混肥增产10.76%、17.93%,增收12753、20097元/ha。因此,荔枝营养生长期采用高氮低钾施用配方,生殖生长期采用低氮高钾施用配方,可满足荔枝正常生长发育对氮磷钾养分的平衡需求,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平衡施肥对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世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67-4467,4497
利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草坪草生长、叶绿素合成及提高抗寒性。NPK处理(施足各种养分)的叶片数、叶长及株高分别是不施氮处理的1.23、1.73和1.68倍,是不施磷处理的1.96、2.25和2.04倍;播种后100 d时NPK处理SPAD值分别比PK和NK处理高出2.53和3.14倍。试验结果还表明,磷肥对草坪草生长影响最大,氮肥次之,钾肥对草坪草生长影响不大。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合理施用能有效改善越冬期草坪质量。  相似文献   

18.
滴灌条件下不同产量水平棉花各生育期需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产量水平的滴灌棉花各生育期定期定点采集有代表性的植株样品,分析其干物质N、P、K含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滴灌棉花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结果表明:滴灌棉花在苗蕾期对氮素的吸收是占主要的,占棉花这时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8.21;~50.75;.蕾期到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83.55;~66.27;、吸收P2O5占总P2O5的74.02;~52.39;、吸收K2O占总K2O的80.14;~76.52;.滴灌棉花对N、P、K的需求也具特色即对氮的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磷的需求稍晚,但要求持续时间最长;钾素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则居于氮、磷之间.高产棉株单位面积上吸收N、P2O5、K2O的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株的吸收量,并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不同产量棉株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值总体上是相近的,但在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不同施肥时期及不同肥料种类的配合对强筋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同等量的肥料,施肥时期不同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以拔节期追施N、P、K肥产量最高,7708.5kg/hm2.底肥一次性施用产量最低,7434.0kg/hm2,二者产量相差274.5kg/hm2.拔节期追施N、NP、NPK、NK之间产量差别不大.拔节期追施N、P肥品质最好,各种肥料底肥一次性施用品质最差,二者蛋白质含量相差1.6个百分点,湿面筋含量相差1.5个百分点,形成时间相差0.7min,稳定时间1.9min,拔节期追施N、NP、NPK、NK之间品质差别不大.要想使强筋小麦高产稳质,必须有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苎麻养分吸收动态及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表明,除二麻中期受干旱影响外,头、三麻均以封行至黑脚期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强度最大。总积累量均为头麻 > 三麻 > 二麻 ,丰产麻 > 一般麻。吸收的氮、钾多于磷。经济系数为丰产麻 < 一般麻。在二麻中期干旱和三麻后期短日照诱导生殖生长的情况下,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发生不同的转移现象。各季麻生长前期养分浓度均高于后期,最终为叶中氮、磷浓度最高,皮中钾浓度最高。施用氮、磷、钾化肥均可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本身养分的吸收。氮、钾配合还有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不同肥料用量对植株养分浓度和吸收的氮、磷、钾比例有一定影响。各种肥料均有增产作用,以氮、钾更明显,钾肥还有利于纤维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