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茶世界》2017,(11)
<正>我国茶园土壤普遍存在问题项目的宗旨:通过培训茶农,改善茶叶行业的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并探讨可复制的项目执行模式。土壤退化–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茶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5万km2,酸化面积已达2万km2。–我国东南红壤丘陵9省(区),每年估计分别有近7亿t的表土、16万t的有机质和18万t的矿质养分(N、P、K)因遭侵蚀而损失,已成为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我国茶区土壤p H在5.0以下的占70%。不少  相似文献   

2.
幼龄果园套种覆盖绿肥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县果树生产发展迅猛,果树面积从89年的1万公顷发展到96年的2.13万公顷.大量开发的新垦果园多建立在赤红壤、红壤的丘陵山地,土壤瘠薄酸性,有机质缺乏,水土流失严重,杂草易滋生。导致树体生长缓慢,甚至障碍生长,产量低。因此,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非常重要,而果园套种绿肥是最好的办法。通过我县引进试种的几种绿肥比较看,印度豇豆、圆叶决明很适宜新垦赤红壤、红壤果园套种。其绿肥生长快,茎叶量多,能迅速覆盖地面,鲜草产量高,同时又极耐旱、耐瘠,可以有效快速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持水土,为果园创造一个良好…  相似文献   

3.
添加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 pH 和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短期(46 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不同茶枝生物质炭添加量对茶园红壤、黄壤 pH 和氮素净转化速率的影响。生物质炭用量设5个水平:H0(0 t·hm-2)、H1(8 t·hm-2)、H2(16 t·hm-2)、H3(32 t·hm-2)、H4(64 t·hm-2),生物质炭来源为茶树枝条。结果表明:培养结束时,与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相比(H0),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均可提高2种茶园土壤 pH 值,红壤增加0.24~1.20个单位,黄壤增加0.26~1.34个单位,pH 提高幅度与生物质炭用量呈正相关。添加生物质炭后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氮矿化量、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P <0.05),特别是 NO-3-N 含量,抑制茶园土壤硝化作用,抑制程度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强。红壤茶园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净氮矿化速率及净硝化速率要高于黄壤,黄壤茶园土壤矿质态氮表现为净固持;相同添加量的生物质炭对红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大于黄壤。综上所述,短期培养条件下,生物质炭能显著降低茶园土壤矿质态含量,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其抑制效果因生物质炭用量和土壤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棉田主要分布在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赣中与赣北,常年种植120万亩左右,赣北棉区占5.0%。土壤类型主要是马肝土和潮土。赣中棉区主要是红壤及河流冲积土。80年代全省棉花年平均总产53064.9t,单产44.4kg。  相似文献   

5.
前言赤红壤旱地系指闽东南丘陵地赤红壤经人类开垦利用,旱耕熟化而成的地类,面积约14.4万ha,占全省县地总面积的59%,包括赤沙土和赤上届,赤沙土面积9.7万ha,赤土面积4.7万ha.闽东南自然茶件优越,水、光、热能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赋予巨大的生产潜力,是本省粮、油、果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但由于自然和社会历史原因,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严重退化,特别随着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锐减,高产优质良田缩小,中低产田扩大,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化的态势,已威胁着闽东南…  相似文献   

6.
我国领先生态自我修复防治水土流失的探索与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浸浊15亿t,增产粮食180亿kg,五年间全国有120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  相似文献   

7.
武平县是福建省著名的炒青绿茶主产区,茶园土壤主要为红壤土、红壤沙土和黄壤土等酸性母质土种,土层厚度多为60~100cm,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相对瘠薄.长期以来,茶农施肥方法不当,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偏施氮肥现象突出,施肥比例失衡,肥料利用率低,管理较粗放,导致投产茶园肥力衰退,低产低效,经济效益不佳等.  相似文献   

8.
我省红壤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利用红壤植棉,在我省棉花生产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全省170万亩棉田,约有60%左右分布在红壤丘陵地区。红壤棉田,由于具有酸性重、有机质含量少及矿物质养分缺乏、土壤粘度大、易板结和抗旱能力差的四大弊病,加之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以致造成我省红壤低产棉田面积过大。因此,红、黄壤丘陵是否宜棉的问题再次被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和德宏茶区的部分茶园土壤的主要物理特性和肥力水平调查结果表明,与低丘红壤茶园土壤不同的是,云南高原红壤茶园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结构疏松,具有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持水性,田间持水量一般可达35%左右,全有效水量为12%—23%;在低吸力段时,其耕作层的持水量高于心土层,并可释放有效水的50%。但是,土壤有效水的释放,也主要是在低吸力段,在0.6 MPa时,90%左右的有效水都已释出,因而冬春旱季茶树同样易遭旱害。多数茶园开垦及土壤管理不合理,夏秋雨季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土  相似文献   

10.
我省200余万亩茶园中,除少数分布在紫色土、潮土、山地黄壤外,大多数生长在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上。红壤由于成土因素的特点加上茶园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使土壤变为酸性或强酸性,pH降至5甚至达到4,因此土壤锰的活性增加。据报道茶树成熟叶片锰含量达到0.7%时,就会产生“叶肉网斑病”,这是茶树锰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红壤的理化性状中,土壤 pH 值、有机质及氮素含量随红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有增加的趋势。红壤中微生物总数随土壤熟化度提高而增大。各级肥力的土壤,均以细菌占最大优势,熟化程度愈高,细菌数量所占的比重愈大。熟化程度低的红壤,真菌的相对  相似文献   

12.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13.
吴洵 《福建茶叶》1990,(3):31-33
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茶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分解对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演化以及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了解低丘红壤茶园有机质含量现况、积累和分解特点,对拟定茶园土壤合理耕作和施肥、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变低丘红壤茶园低产低质现象等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现况 为了了解我国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现况,我们于1986—1989年间,对浙、赣、湘、粤、黔、皖、桂等省主要茶区第四纪红粘土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进行广泛性抽样调查,根据对83个样点的分析结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量水平红壤茶园磷素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70%以上的茶园是分布在低丘红壤上,这种土壤固磷能力极强,有效磷含量很低,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仅为10%,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红壤茶园土的磷素状况又缺乏了解,施用磷肥存在盲目性,效果较差,这已成为我国低丘红壤茶园低产低质的重要原因之。众所周知,施用磷肥的效果决定于作物对磷的需求和土壤的供磷能力,而土壤供磷能力则与土壤磷素状况直接相关。为此,笔者对我国主要产茶省区红壤茶园土的磷素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改良低丘红壤茶园的磷素营养和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土壤分别来自广东、广西、贵州、江西、安徽及湖南6省红壤茶区典型高产(>200kg/亩)和低产  相似文献   

15.
安化地处湘中,属雪峰山低山区。全县辖30个乡镇,1180个村,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总面积4950km^2,耕地面积42000hm^2,其中水田22667hm^2,旱土19333hm^2。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土壤多以板页岩发育的红壤、红黄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发育。长期以来形成了适宜本地栽培的茶树群体品种——云台山大叶种。生产的“安化松针”茶,在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全省的三大名茶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667hm^2,年产各类干茶5000t左右。  相似文献   

16.
我省现有茶园面积约183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米红壤性丘陵坡地,坡度主要20~30度(也有40度以上)。全省红壤性坡耕旱作物约300万亩,茶园约占60%,茶园位于水土保护要地,承负保护山地资源重任。因此,茶园土壤管理技术的好坏,对我省维护丘陵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国土和繁荣经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代顺 《中国茶叶》1994,16(6):11-11
福建省松溪县现有茶园5.43万亩,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达4.84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9.2%,特别是分布在南部低山区的茶园,更是水土流失比较集中的地区。这里的茶园,大部分是70年代开垦的,由于过去实行广种薄收做法,茶园建园质量低劣,园面倾斜,梯层又窄,园内道路直上直下,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加上管理粗放,造成了严重的水土冲刷,有的茶园园面已呈支离破碎状,沟壑纵横,被侵蚀到心土,致使茶根裸露,茶树长势衰退,产量低下,据统计,全县亩产在50kg以下的茶园有3.48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64%,坡度在25°以上的茶园有1.70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31%。 一、茶园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地形原因。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建溪上游,地形复杂,中低山和丘陵地占土地总面积82%,其山坡陡峻,沟谷发育,水资源丰富,水文密度大。土壤以红壤为主,质地粘重,土层深厚,地表水渗透能力差。 (2)气候原因。松溪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  相似文献   

18.
红壤是江西主要的土壤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46%;红壤(包括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3个亚类)也是江西棉田的主要土壤,红壤丘陵棉区约占全省棉田面积的60%。研究挖掘红壤丘陵棉区的增产潜力对提高我省棉花产量水平,实现原棉自给都具有重要意义。1 江西红壤丘陵棉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红壤分布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区,水、土、光、热等资源极其丰富,红壤地区是我国商品茶生产的主要基地。但是,由于该地区存在植被稀疏,季节性干旱、土质粘重、养分贫瘠、管理粗放及水土流失严重等因素,造成目前红壤茶园尤其是低丘红壤茶园多数低产低质,生产力低下。因此,如何采取对症措施,克服限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达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提高低丘红壤茶园水肥利用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丘红壤遍布我国南方14个省(区),境内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适于茶树生长,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但是红壤地区常有季节性干旱,且红壤本身土性粘重、养分贫瘠,加之管理粗放,水土流失严重等,影响了红壤茶园生产潜力的发挥,致使目前红壤地区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生产力低下。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按客观规律合理施肥和用水,提高茶园水肥利用率,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这是当前我国红壤地区茶叶生产中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