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凤台县植保站胡学友孙友武20世纪70~80年代初,二化螟在我市发生较重,1981年全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公顷次左右.此后,二化螟种群数量急聚减少,在绝大部分地区对水稻生产已不构成威胁,二化螟由主要害虫变成次要害虫.90年代后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快速回升,1999年二化螟在我市重发,当年全市发生面积5.3万公顷次左右,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也都偏重发生,在我市再度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我市水稻丰产丰收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2.
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一些县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牟曾作了一次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3.
7、8月份为水稻生长关键期,也是水稻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我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67万hm2左右,做好水稻重发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稻飞虱和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常发害虫,也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及害虫抗药性等原因,致使稻螟年年发生,对水稻的高产优质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危害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6.
奉贤县二化螟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贤县水稻种植面积有30多万亩,水稻螟虫一直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经济作物的扩种,二化螟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比较严重的威胁.为此,我站针对二化螟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形成原因,对防治对策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介绍了二化螟的发生与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关系及二化螟危害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特征,以便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应用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诱杀农作物害虫技术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应用的绿色控害技术。为探索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性诱剂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二化螟性诱剂的配比类型,验证昆虫性信息素控制水稻二化螟探索田间应用技术,2010年在桂林双季稻区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试验,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见,二化螟性诱剂是防控水稻二化螟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还可应用于水稻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准确反映出水稻二化螟各代成虫盛期、高峰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佳多式频振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是五常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水稻品种的改变和气候条件变暖,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具今年秋季调查,五常的个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在南县已连续多年大发生。分析了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二化螟无害化治理技术,并在试验、示范中证明了这项技术措施对二化螟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二化螟已经成为漳平市水稻的主要害虫,而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上升,给漳平市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初步了解漳平市二化螟发生为害加剧的原因,并通过加强田间调查测报,掌握当地发生为害的特点,因地制宜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减轻为害,取得可喜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凌海的主栽作物,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凌海地区1年发生2代,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二化螟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死穗、白穗,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由于多年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二化螟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效明显下降,天敌数量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被破坏,为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二化螟,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在安屯水稻示范基地、建业平安村等试验示范了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技术600亩,效果好、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水稻钻心虫,是平昌县水稻生产中为害最重的一类害虫,1年发生2代。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栽培制度改变以及气候的变化,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有愈趋加重、连年大发生的趋势。水稻二化螟冬后基数在2004年仅为187头/亩,2007年达最高2016头/亩,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泸州水稻生产上的三大最主要害虫。在泸州,水稻二化螟1年发生3代,主要为害中稻和再生稻,常造成枯心和白穗;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1年发生4代,幼虫取食叶肉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稻飞虱是泸州的常发性迁飞性害虫,1年可发生7代,常造成"冒穿"(即通火),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福戈在泸州水稻上应用4年以来,对水稻主要害虫的全程解决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此项技术,现将其特点及使用技术总结如下。一、杀虫效果"事半功倍"福戈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天敌的减少,加之不合理的用药方法使二化螟已上升为我地区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由于该害虫发生世代重迭,幼虫很快钻蛀到茎秆中,给防治带来诸多不便,使防治效果不明显。加之二化螟为害主要部位是茎秆内部,使农民对该害虫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为此1991年我们以这一课题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了二化螟发生规律和防治有效措施。一、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探索1.预测预报方法:于5月15日在水田地上扣一纱网罩,面积5平方米,5月25日在网内插秧,同时把有蛹的稻草把插到纱网罩内,作二化螟成虫期、卵期、幼虫期观查记载。2.测报结果:在1991年的自然条件下,越冬代成虫于6月2日开始羽化,6月10日进入  相似文献   

16.
孙秀芳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5):41-41,26
水稻二化螟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新发生的害虫,现已造成较重的为害,并有逐年蔓延和加重的趋势,其主要发生区域为本省各水稻生产县。由于二化螟具有隐蔽性较强、早期为害不易被发现等特点,2007年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将此害虫列为重点防治对象,并提醒全省植保技术人员及稻农一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是安徽省内源性水稻害虫,常年发生较重。据预测,今年一代二化螟将在全省沿江和江南稻区大部偏重发生,其中皖西南部分地区大发生。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近年也有加重发生趋势。为切实抓好水稻螟虫防治和灰飞虱监测工作。现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浦城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呈加重危害趋势.该文利用1980 ~2013年水稻螟虫资料,结合田间调查,总结水稻二化螟在浦城县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寒地水稻二化螟测报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是北方寒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为此,我们在五常地区进行了二化螟测报技术的研究,在掌握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测报方法,为二化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科学及时指导防治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二化螟是为害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本试验着重做出了5%氯虫笨甲酰胺悬浮剂防治二化螟的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