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甜菜二倍体新品种—包育20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菜二倍体新品种--包育201,是系统选育的普通二倍体杂交种。该品种产量稳定,含糖率较高,抗褐斑病性强,对丛根病、黄化毒病有较强耐病性。在1995~1997年的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996-1997两年达到新品种标准,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两年平均比对照分别提高10.7%、0.73度和15.8%;在1998年的生产试验中,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5%、0.6度和16.9%。  相似文献   

2.
中甜—甘糖五号是高产糖量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区域,丰产性好,含糖稳定,较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和静、宁夏银川、甘肃武威4 点达到丰产型甜菜新品种标准, 平均块根产量较对照提高22.9 % , 含糖率较对照提高0 .62 度,产糖量较对照提高29 .2 % 。  相似文献   

3.
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ZT-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T-6是以006ms-83为母本、以抗4为父本,经杂交选育成的标准偏高糖二倍体多粒型雄性不育甜菜新品种。该品种高抗丛根病、根腐病,兼抗褐斑病、黄化毒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在2012—2013年国家甜菜产业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区域生产试验中,ZT-6平均块根产量6747.8kg/667m2,比对照Beta218增产17.7%;平均含糖率15.8%,比对照提高0.8个百分点。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丛根病病区推广应用,在盐碱地、新开垦地以及风沙严重区域种植,增产、增糖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4.
增施磷肥,促使甜菜苗全苗壮,加速封垄,百株重比对照田增加14.9%,根叶比适宜,封垄提前一周左右。磷肥促使甜菜有明显地抗御病害,黑脚病罹病率为4%,而对照田为22%,黄化毒病和褐斑病发生轻微,而对照田的发病率分别为15%、10%.磷肥促使甜菜具有一定的抗旱作用,使甜菜生长能挺拔直立,叶片舒展,而对照田叶片下垂,有闭晌现象。磷肥能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比对照田增产19.9%,含糖比对照提高3.86度.增施磷肥能促使甜菜早熟,减少有害非糖成份,降低含水,提高视纯度。  相似文献   

5.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BHK1系多倍体雄不育单粒品种,由四倍体多粒品系BS95462作父本,与德国KWS种子公司KWS26194作母本杂交育成,该品种抗(耐)丛根病、抗根腐病、褐斑病、黄化毒病及立枯病性较好,在2006~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均达到新品种标准,其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两年平均比时照分别提高21.14%、0.26度和23.42%;同时在2007年的普通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9885kg/hm2,比对照增产24.3%,含糖率为14.9%,比对照低0.04度,达到新品种标准;在三级丛根病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4680kg/hm2,含糖率为15.63%,达到抗(耐)丛根病标准.  相似文献   

6.
甜菜稳产提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促进甘肃省甜菜生产发展,引进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LN90910、HYB-74、MK4081、LN90909、MK4087等丰产高糖甜菜新品种,并积极开展适宜密度、地膜覆盖、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稳产提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经组装配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引进适种甜菜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0 050~111 150株/hm^2;白色和黑色地膜全覆盖均对甜菜根产、含糖及节水有明显促进作用,黑色地膜略优于白色地膜;氮磷钾硼锌等营养素合理配比有利于提高甜菜产质量,氮肥过量不利于糖分积累;甜菜施用莱姆佳专用肥1125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含糖增加,增加纯效益2443.5元/hm^2;重茬和迎茬的甜菜褐斑病、黄化毒病、丛根病和根腐病发病率分别比3年轮作高8.7~23.6、16.5~40.8、19.8~34.0和18.2~24.6个百分点,轮作年限越短各种病害越重。示范结果表明,在张掖市甘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5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5 200 kg/hm^2,含糖率16.6%;在武威市凉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10 hm^2,甜菜根产量达到88 440 kg/hm^2,含糖率15.7%;在酒泉肃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4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8 050 kg/hm^2,含糖率15.9%;示范区平均甜菜根产量增加14.0%~16.5%,含糖率提高1.5~2.0度,成效显著。本研究为甘肃甜菜生产发展提供适宜的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甜菜黄化毒病在我国主要原料甜菜产区,特别是内蒙地区已经造成严重危害。内蒙地区甜菜黄化毒病流行资料表明,大流行的年份,块根产量损失达50—60%。经我们试验研究和已有的文献,基本掌握了这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由于黄化毒病的侵染源除带毒母根外,杂草既是蚜虫侨居和繁殖场所,又是侵染来源之一,因此,要根治该病,尤其内蒙这样的重病区是十分困难的,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把抗病品种的利用,植株抗耐性的提高同减少毒源、蚜源的农业技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于滴灌的甜菜种植密度及节水灌溉技术,2011年进行了淹灌与滴灌以及滴灌条件不同密度处理对甜菜产量、含糖率及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比淹灌甜菜根腐病发病率低2.3%~2.7%,节水46.9%~64.0%,甜菜整个生育期可节水5567.5m3/hm2,根产量、含糖率都有所提高;滴灌甜菜较适宜密度为8.25~9.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2009年从德国斯特儒博种业公司引进SD21816、SD12830等6个甜菜新品种,经过两年区域试验示范表明,SD21816块根产量高,含糖率稳定,出苗快,易保苗,抗风沙危害,抗甜菜丛根病、褐斑病、黄化毒病能力强,属丰产偏高糖型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包育301是由四倍体B401与二倍体BS79-1杂交而成的。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定、含糖率高、抗褐斑病、抗黄化毒病和丛根病,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统一对照品种工农5号提高5%、1.0度和13.4%,属于标准型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ZD210是德国KWS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合作选育的甜菜二倍体多胚雄不育杂交种。在2002~2003年的国家甜菜品种区试中,全国两年34个点次平均根产量61950.8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5.3%;平均含糖率16.4%,比对照品种低0.2度;平均产糖量10128.6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4.6%;对根腐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对褐斑病、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对照品种相当。在2002~2003年的黑龙江省区试中,两年15个点次平均根产量41104.9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0.3%;平均含糖率17.0%,比对照品种低0.6度;平均产糖量6978.2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5.8%。褐斑病病情为0.5级,根腐病罹病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品种。该品种适宜在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大甜菜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甜-甘糖五号是高产糖量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区域,丰产性好,含糖稳定,较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和静,宁夏银川,甘肃武威4点达到丰产甜菜新品种标准,平均块根产量较对照提高22.9%,含糖率较对照提高0.62度,产糖量较对照提高29.2%。  相似文献   

13.
优良甜菜新品种Beta866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ta866是美国BetaSeed公司选育,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引进的甜菜二倍体单胚雄不育杂交种。该品种丰产性好,块根含糖较高,属标准偏丰产型品种;抗丛根病和褐斑病,耐根腐病;块根形状整齐,品质好,出糖率高,产质量稳定,适应性广。在2010—2011年的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全国三大甜菜产区两年42个试验点次平均根产量72506.8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5.4%;平均含糖率16.4%,比对照品种低0.4度;平均产糖量11867.8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3.2%;对丛根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对褐斑病、根腐病、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对照品种相当。在2009—20011年的黑龙江省区域试验中,Beta866两年15个点次平均根产量55565.3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9.8%;平均含糖率16.0%,比对照品种高0.2度;平均产糖量8910.1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1.8%。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的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黑河、牡丹江,河北的张北,内蒙古的包头,新疆的伊犁、昌吉等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不同土壤环境下,甜菜产质量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环境对甜菜根产量与产糖量的相关性影响不大,对根产量与含糖率、含糖率与产糖量的相关性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类型的甜菜品种(品系)的产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在病地有87.50%的材料表现为根产量与含糖率正相关,以及在非病地有31.25%的材料表现为含糖率与产糖量负相关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2003~2004年2年国家甜菜品种区试中7个品种在甘肃武威黄羊镇地区和酒泉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中HI0135、KWS4318根产量和糖产量比较突出,平均根产量分别比地方对照陇糖2号增产27.19%和22.8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平均含糖率比对照略低或相当;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8.46%和21.55%,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有较强的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特性,稳定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甜菜新品种甘糖三号是以两个抗病高糖品系杂交而成的二倍体甜菜新品种,其亲本品系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该品种块根产量高,工艺品质好,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经区试结果,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增产10.4%,含糖率(18.16%)提高0.45%,产糖量比对照增加13.1%。  相似文献   

17.
甜菜为我县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栽培水平不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含糖量很低,并有逐年下降趋势。海伦县三十年来甜菜产量始终徘徊在一吨左右,每年只是增加种植面积来保证制糖工业发展的要求,而含糖率却从60年代的平均17—18%下降到70年代的15—16%,近两年平均只有14—15%。为使我县甜菜生产水平尽快搞上去,1982年开始应用综合栽培方法,摸索出提高产量和含糖率的一些途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呼育302为多倍体多粒型杂交种,其母本为四倍体双丰1号,父本为二倍体内三71-1.呼育302品种属于标准型(N)品种,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抗病性(褐斑病、黄化毒病)较强,适应性广。在1987~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工农4号(CK)提高11.0%、0.3度和13.9%,在1990年的生产示范中,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8.2%、0.9度和28.7%。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甜菜生产和制糖业的发展,甜菜研究的手段和方法逐步深入,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从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率角度出发,论述了生理生化、解剖学特性与甜菜块根增长和含糖率变化的关系,为合理栽培和选育品种提供科学依据。1甜菜生理生化特性与甜菜块根增长和含糖率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是内蒙古甜菜主产区之一,年播种甜菜面积30余万亩,为自治区甜莱面积的1/3左右。该地区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甜菜的主要病害是黄化毒病和黑脚病,发病率分别为24—63%、20—40%。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褐斑病病情指数从10增至34;花叶毒病发病率从0.1%增至23.7%;白粉病的发病率从8%增至56%。这几种病害的混合浸染致甜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