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蟹人工养殖技术的能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能学的角度探讨温度,饵料与河蟹生长,蜕壳,性成熟的关系;阐明了河蟹养殖中温度效应;指出应注意温度控制,防止有效积温引发的早熟;详细讨论了饵料的种类配比以及蛋白质含量对河蟹生长,蜕壳,性成熟的影响;为推广和提高福建河蟹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蟹人工育苗配套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鹤鸣 《水利渔业》1999,19(4):12-14
对河蟹育苗过程中生物饵料的培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探讨了饵料配套模式,对河蟹人工育苗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2,19(5):44-44
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生性贪食,在饵料投喂上,既要满足河蟹营养需求,加快蜕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  相似文献   

4.
邢兵 《科学养鱼》1997,(1):18-18
1996年蟹苗每公斤价达15000元左右,刺激了河蟹人工育苗的发展,如东县就发展了十几家。下面我结合两年来参加人工育苗所积累的经验,谈谈在河蟹育苗中五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一、怀卵蟹饵料问题怀卵蟹饵料问题直接关系河蟹受精卵胚胎发育的好坏以及幼体出膜。我们于1996年3月初,怀卵蟹入室内水泥池,共投喂21天,直至幼体即将出膜为止,饵料主要是蛤肉和沙蚕,蛤肉用水冲洗干净即可投喂;沙蚕用开水将活体烫死,经高锰酸钾消毒后全池遍洒。水温10C时,投量占蟹体重1.5%左右,以后随着锅炉加温,水温升高,投量逐渐加大。起初七…  相似文献   

5.
由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主持的全国河蟹人工养殖、增殖座谈会于1987年10月中旬在安徽省滁州市召开,有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河蟹人工育苗和养殖、增殖工作,开展热烈讨论。部水产局佘大奴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河蟹人工育苗幼体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蚤状幼体前期以单胞藻、轮虫为主,后期以鱼糜为主,大眼幼体后以枝角类为主的饵料系列,作为河蟹人工育苗幼体饵料,成功育出了大眼幼体。1992年育苗613万只,平均出苗量9.73万只/米^3,平均成活率44.8%。以鱼糜代替丰年虫的饵料成本仅为7%。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河蟹的北方产区,都已广泛地开展了河蟹的人工育苗和养殖生产。当前河亩养殖和人工育苗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1)市场:从80年代后期起,无论是成蟹、扣蟹还是蟹苗,其市场销售形势一直看好,价格席季节性上、下浮动外,始终很高,使养殖者有利可图,市场弓旧人们发展河亟养殖事业。(2)技术突破:无论是成亩养殖还是人工培育苗种,技术上都有重大突破,从坑塘养殖到稻田养殖,从工厂化人工育苗到上池育苗都能从事生产并取得成功,解决了生产的关键。(3)效益:由于有了广阔的市场和技术上的保证,养殖生产就有效益上的…  相似文献   

8.
河蟹人工养殖由于其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苏、浙、皖、辽四省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之重要产业。但河蟹养殖业时间不长,成功的经验和完备的技术尚未成型。根据多年调查,河蟹养殖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且问题的种类很多,我现在就部分问题提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河蟹人工育苗阶段的几个问题(一)室内育苗与室外“天然”育苗比较1.室内人工育苗尽管某些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大部分已基本掌握育苗技术关键。近几年来,育苗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和扩大,在某些沿海地区已成为农村中一特…  相似文献   

9.
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池塘中水草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河蟹的诸多技术措施中,水草的栽培和管理显得特别重要,水草是河蟹天然的优质饵料,可以补充人工投喂饵料的营养不足,生长繁殖茂盛、品种结构搭配合理、种植布局科学的水草又是河蟹栖息、蜕壳隐蔽的场所,对提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地处江、淮下游,滨江临海,有近千万亩湖泊水域适合于河蟹放流,有数十万亩芦苇荡滩可供河蟹人工养殖,因而,发展河蟹增养殖生产,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11.
河蟹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创汇产品,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饵料广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是发展三高创汇农业的后起之秀。但是由于近年来工农业“三废”污染,建水闸、酷渔滥捕等造成天然蟹苗资源大幅度下降,影响了河蟹的增养殖,河蟹奇缺,国内外市场价格上涨。因此,为了解决养殖河蟹的种苗需要,  相似文献   

12.
徐承旭 《内陆水产》2001,26(6):18-18
1 饵料多样性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生性贪食,在饵料投喂上,即要满足河蟹营养需求,加快脱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种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蟹池移栽足够的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又可净化水质。蟹池水草多,有利于小杂鱼、虾、螺、蚬等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蟹池水草以沉水植物为主,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为辅。二是投放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螺蛳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高,口味好,河蟹非常喜欢摄食。蟹池投放螺蛳,不仅提供了优质天然饵料,降…  相似文献   

13.
河蟹营养需求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它以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区域有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养殖产量逐年提高,2000年23万t,2003年37万t,2004年达42万t。随着河蟹精养、半精养模式增多,河蟹养殖越来越多地依靠人工配合饲料作为其营养来源。河蟹养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有关学者对其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研究的开展。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河蟹的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长的高等甲壳动物。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河蟹的人工养殖具有饲养方法简单,养殖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高档的名特优水产品。河蟹的人工养殖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已得到较好的开展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我省河蟹近几年主要是以人工放流为主,河蟹的人工养殖还刚刚起步。我校自1985年承担县科委下达的“中华绒螯蟹人工养殖实验”以来,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就河蟹的人工养殖技术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观点认为河蟹喜食动物的腐败尸体,而在人工养殖河蟹的实践中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通性,如果仍然用传统观点指导河蟹养殖,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南方沿海方斑东风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需要大量的苗种以满足养殖生产的需求。在方斑东风螺规模化人工育苗中,由于幼虫摄饵量大,人工培养单胞藻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代用饵料的广泛应用,致使育苗水质恶化,纤毛虫大量繁殖,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外壳和面盘寄生大量纤毛虫,影响幼虫的活动和摄食,  相似文献   

17.
河蟹的逃逸     
人工养殖河蟹,防逃是成败的关键。但河蟹逃逸有其一定的规律性,通常是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18.
蟹苗成活率高低是人工养殖河蟹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在自然状态下,河蟹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在蟹苗阶段死亡率太高。在人工养殖河蟹的情况下,采取蟹苗暂养的办法,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为了筛选出蟹苗暂养的最佳模式,我们于1986年5月10日至6月3日进行了蟹苗土池暂养试验。  相似文献   

19.
季东升 《齐鲁渔业》2004,21(3):42-42
近年来随着河蟹苗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人工苗种的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成活率低、病害多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上述问题的关键除了水域不同的原因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由于在河蟹育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不当所造成。对此,笔者特将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与病害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青、草鱼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对象,随着生产的发展,天然饵料供不应求。近年来,改用人工配合饵料养殖,营养是否满足鱼类正常需要,以及摄食这类饵料后鱼是否健康,这是养殖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我们于1979年6-11月间,就取自用不同饵料饲养的青、草鱼血液进行了几个指标的比较研究。以了解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对青、草鱼的营养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