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民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中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茶→红山茶→茶的演化趋势,并且白山茶和红山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湖南3个茶树品种的进化次序为:城步峒茶→江华苦茶→江华苦茶→安化群体;(3)可将茶树的演化划分3个进化层次。 相似文献
2.
对9个茶树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2个对照种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红山茶和白山茶叶内发现有茶氨酸存在,但含量大大低于茶树品种;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累积趋势;苯丙氨酸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4.
5.
对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26个茶树品种及材料的农艺、工艺性状和抗寒、抗病虫性等鉴定表明,灌木中叶型是四川茶园栽培的主要类型;四川大叶茶树具有诸多独特的性状。其春芽萌展与有效积温呈极显著线性相关。采摘期所需有效积温年度间有差异,但种质材料间采摘迟早的相对顺序基本稳定。早-1、南-1、早-5、早白巅、南江大叶茶、71-1、牛皮茶、牛-8等的制茶品质优秀,龙溪种、万源种抗低温,早-1、南-1抗病虫性强,南-1、早-1、早-5、71-1的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6.
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在茶树进化中的地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酶学、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人手分析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江华苦茶属过渡类型茶树,且亲缘关系更接近于原始型. 相似文献
7.
8.
丝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丝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9个引物,对43份丝瓜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6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8.3%.丝瓜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7~0.98之间,暗示了丝瓜栽培种内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43份丝瓜种质被划分为6个类群,类群的划分与形态学性状较吻合,而且与地理来源也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94份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从100条引物中优选出24条引物,共扩增出352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4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7.7%.聚类分析结果将94份山药资源分为4类,第Ⅰ类为薯蓣群、第Ⅱ类参薯群、第Ⅲ类为山薯群、第Ⅳ类褐苞薯蓣群,各种类群的遗传距离依次为:0.053 8~0.088 4,0.035 3~0.068 2,0.053 3~0.138 2,0.054 2~0.126 6,说明4个类群内各资源间亲缘关系由远到近的顺序为:参薯>山薯>薯蓣>褐苞薯蓣.以遗传相似性为标准,以种群为单位,参薯群与山薯群亲缘关系最近;与薯蓣群亲缘关系次之;与褐苞薯蓣群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0.
为给四川省茶树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核心种质资源筛选、遗传改良、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提供参考,利用SRAP标记对30份四川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1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744条带,其中,2474条为多态性条带,占90.16%;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22~0.36,平均0.30;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42 1~0.5455,平均0.422 7;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4 3~0.371 0,平均0.271 1。表明,30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差异较大,遗传相似系数为0.583~0.91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将30份茶树资源划分为A、B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影响竹荪菌丝生长的几个重要因子;并采用拮抗试验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技术.鉴定4个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竹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pH值为5;母种培养基为PDA种,原种培养基以木屑或竹屑为主(占80%~40%),棉籽壳、谷粒为辅(0~40%),及20%麦麸,另加1%石膏粉和1%葡萄糖;棘托竹荪与昆明长裙、D古优1号、D-42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而后3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14.
以安化群体、东湖早、槠叶齐3个茶树品种为原料,测定其鲜叶、萎凋叶、发酵叶、干燥叶(毛茶)中核酸(DNA 和RNA)和咖啡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同等嫩度的鲜叶中核酸和咖啡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在红碎茶初制过程中核酸含量显著减少,下降幅度RNA达40%,DNA 为10%左右;各工序间比较,则以萎凋过程中RNA 下降最为明显.相反,萎凋过程中咖啡碱的含量则明显上升,其增加幅度为10%~15%.在发酵和干燥过程中咖啡碱的含量呈缓慢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官春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5)
本文综合叙述了国外对SinapisarvensisL.的研究结果,包括名称和类别、经济重要性、历史和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繁殖、细胞遗传学、SinapisarvensisL.与Brassica几个种的杂交、对某些寄生物及对除草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6.
晏春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个茶树品种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茶树花粉粒为近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平均直径32.3~50.0μm,萌发孔为3沟孔,棱形。外壁厚2.5~3.5μm,分内、外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外壁表面为网状雕纹。但个别品种极面观为钝四角形、钝五角形,具4沟孔或5沟孔,萌发孔呈狭缝的。不同茶树品种的花粉粒其形状、大小、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均存在着差异、这些特征都反映了茶树花粉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对茶树鱼叶生理功能研究的初步结果。研究证明:鱼叶比同枝邻位真叶,光合作用功能无明显差异;鱼叶的呼吸强度低于真叶;新梢采摘后留下的鱼叶和邻位叶比,其光合值显著高于真叶。鱼叶的生化内含物除多酚类外,氨基酸、咖啡碱均高于真叶。鱼叶的气孔开张度低于真叶,最大开启度在下午16时,而真叶在上午10时。表明:鱼叶不是非正常叶,而是一种生理功能叶。 相似文献
18.
茶树品种与针形茶的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中叶种、浙江龙井种、南江大叶种为试材,研究了加工针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3品种均为针形茶适制品种。其中,四川中叶种的针形茶品质最好,龙井种次之,南江大叶种更次。其品质差异主要由品种鲜叶理化特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孙保康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1,(4)
采用培养液pH自动调节装置,研究水稻、黄瓜11个品种,在低pH条件下,幼苗生育及无机态氮的同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6个水稻品种的干物质增长量比较接近;5个黄瓜品种对pH较为敏感;水稻、黄瓜对NH_4-N的吸收速率比较稳定。pH3.8处理水稻对NH_4-N的吸收速度约占pH6.0的1/2;黄瓜对NO_3-N的吸收易受pH的影响。水稻Rieciasominon品种体内可溶性~(15)N含量占吸收~(15)N总量的百分比顺序为:AL[pH3.8(~(15)NH_4)_2SO_4]>NL[pH3.8Na~(15)NO_3]>AH[pH6.0(~(15)NH_4)_2SO_4]>NH[pH6.0Na~(15)NO_3];黄瓜幸风品种为:AH>AL>NH>N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