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油脂和茶皂素是油茶种仁的重要成分,建立半微量油茶种仁油脂和茶皂素同步提取测定方法,为油茶品质研究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半微量油茶种仁,使用脂肪提取试剂盒提取其中的油脂和茶皂素,研究提取温度(20~40℃)、提取时间(3~20 min)和提取料液比(1:10~1:30 g/mL)3种单因素条件对油脂...  相似文献   

2.
研究油茶枯饼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产品得率的影响,并采用DPPH法和FTC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较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乙醇体积分数60%(v/v),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黄酮苷1和黄酮苷2得率分别为12.56%和13.03%,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茶皂素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油茶皂素提取工艺研究油茶果实各部分均含茶皂素,一般在茶枯饼中含最高,达128%~13.8%。国外对茶皂素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我国对茶皂素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油茶皂素的提取工艺研究从60年代开始,先后经历了水提,含水乙醇,含水甲醇等溶剂提取法。这些提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产品加工情况来看,仍不能令人满意,目前的现状是70、80年代建立的茶皂素的生产厂家(车间),相当一部分已倒闭、停产。但有少数仍维持生产,如在湖南永州香料厂(用乙醇法,年产40%茶皂素浆体1000t),湖南辰溪县氮肥厂,广西龙胜县农药厂等。1.1提取溶…  相似文献   

4.
油茶中茶皂素的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陶瓷膜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联用分离纯化油茶饼粕提取液中的茶皂素。将油茶饼粕提取液先过陶瓷膜,以膜通量、油茶皂素转移率与除杂率为主要指标进行优化选择,再将陶瓷膜透过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以茶皂素的收率、纯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纯化工艺为油茶饼粕提取液过0.05μm的陶瓷膜,料液质量分数为1%,操作压力为0.15 MPa;陶瓷膜透过液上AB-8大孔树脂柱,先以水洗至无色,再以0.2%NaOH溶液洗至流出液颜色较淡,水洗至中性,再以60%乙醇洗脱,60%乙醇部分为茶皂素部位,总茶皂素质量分数大于95%。采用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得到的茶皂素不仅纯度高、颜色淡,且该技术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可以成为工业上生产茶皂素产品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闪式提取法提取油茶果壳中单宁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及确认不同品系油茶果壳中单宁含量是否存在差异性。此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闪式提取法提取油茶果壳中单宁的工艺条件进行比较选优,并运用数理统计对不同品系油茶果壳中单宁含量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果,闪式提取法提取油茶果壳中单宁的最优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为3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10时,单宁提取效果最佳,其含量为0.039 mg·g-1;不同品系油茶果壳中单宁含量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为后续纯化单宁等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安溪铁观音茶梗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法,通过对溶液浓度、液料比、超声间歇周期、工作时间等因素调节对茶梗中的茶皂素得率进行比较,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700 W,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液料比4∶1,溶液pH值10.0,超声间歇周期为开1 s关3 s,工作时间20 min时,茶梗中茶皂素的得率最高为10.75%。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基于茶皂素含量差异的油茶抗性无性系是否影响茶籽象存活量和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明确茶皂素在抗茶籽象方面的作用,为油茶抗虫品种选育工作以及开发新的茶籽象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将茶籽象回接于茶皂素存在含量差异的5个油茶无性系,待幼虫发育成熟后,测定不同无性系上幼虫存活量,并与茶果茶皂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油茶无性系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物种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以及标志物种的影响。【结果】茶籽象存活量与茶果果仁内茶皂素含量的相关性为y=0.252 5x2–10.096x+107.47(R2=0.718 9),茶籽象存活数随着茶皂素含量上升而下降;对茶籽象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发现,长林166和长林40号这2种高含量茶皂素无性系中茶籽象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均与长林55号、53号、3号茶籽象肠道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51个差异OTUs在高含量茶皂素组的茶籽象肠道内显著富集,分别属于黄杆菌属、固氮螺菌属、阪岐肠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籽饼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茶籽饼中茶皂素是一种纯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广泛应用。该文介绍荼籽饼提取茶皂素方法,及茶皂素结构和性能,并简要概述茶皂素应用前景,为利用茶籽饼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茶皂素提取与精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并采取改进的胆甾醇纯化法,得到了精制茶皂素,40.0g油茶籽粉经脱油处理后用300mL无水乙醇提取。所得粗品经素氏抽提除杂并制得皂素-胆甾醇复合物(投料质量为比为胆甾醇:皂素=0.75:1)。以甲苯为溶剂再次索氏抽提分离该复合物,同时得到纯度为98.5%以上的茶皂素精品。  相似文献   

10.
油茶副产品中天然抗氧化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油茶副产品中分离和提取天然抗氧成分,经初步分析,油茶蒲、壳和茶籽饼中的含量分别为1.39%、0.51%和0.47%;提取率分别为7.3%、4.2%和3.6%。同时还作了抗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油茶副产品中提取的抗氧成份比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PG、BHA、BHT等具有相同或更高的抗氧化力,其抗氧活性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V_E、V_C、柠檬酸等增效剂有相乘作用。此外还通过紫外图谱分析初步鉴定油茶副产品中的抗氧有效成份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11.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黑曲霉、毛霉和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枯饼固态发酵后,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程度为66.7%~99.7%;平菇、紫木耳能在油茶枯饼中正常生长,而金针菇则生长不正常;紫木耳对枯饼中蛋白的提高程度在各食用菌中最高,为74.2%~110.7%;以毛霉、平菇和紫木耳的一次发酵产品再经117产朊假丝酵母二次发酵,其粗蛋白质含量接近20%,氨基酸组成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油茶叶绿素提取效果最好的方法,以长林4号油茶叶片为试材,研究5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茶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效果差异显著,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丙酮∶乙醇=2∶1的混合液,其次是丙酮∶乙醇=1∶1的混合液,然后是丙酮∶乙醇∶水=4.5∶4.5∶1的混合液,80%丙酮和95%乙醇提取效果相对较差。丙酮∶乙醇2∶1混合液法比较适合油茶叶绿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技术与市场》2010,(6):114-114
专利号:200910037987.3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提取茶皂素的方法,主要有水提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虽然这些工艺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得到的茶皂素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  相似文献   

14.
茶皂素对虾蟹无毒性,可促进虾的脱壳和生长,并可自然分解或者通过微生物迅速降解.本文通过检验茶皂素复合清塘剂对常见鱼虾的毒杀效能,来验证茶皂素复合清塘剂是否是一种理想的环境友好型清塘剂.本文通过将茶皂素与鱼藤酮、三氯异氰脲酸和溴氰菊酯进行不同比例组合获得4种复合清塘剂,分别以1.0、1.5、2.0、3.5 mg·L-1绝...  相似文献   

15.
16.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油茶资源,综述了茶油的制备和深加工技术,介绍了茶皂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生理活性,简述了油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一些其他技术(包括茶皂素的定量分析和提取工艺和其他加工技术)。最后,指出了油茶深加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茶皂素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介绍茶皂素水提法新工艺。工艺流程:浸提→分离→沉淀→再分离→浓缩;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茶麸与水比例为1:5,浸提水温30-35℃,浸提时间为2小时,浸提次数为2次(第二次浸提液可作为下一批原料的浸提用水);浸提液和茶粕的分离采用离心分离技术,解决了常规水提法分离难的问题;采用真空浓缩,蒸发温度控制在50-65℃。  相似文献   

18.
油茶饼粕制备茶皂素与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油菜饼粕的化学成分、制备茶皂素和活性炭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饼粕中主要含粗蛋白、糖类、油脂茶、茶皂素等;用水和乙醇提取所得的茶皂素质量基本符合要求,结晶茶皂得率为5%-7%,用去皂素饼粕制备的活性炭产率和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经济林研究》1991,9(1):77-79
通过对油茶林不同抚育管理水平的调查研究,油茶进行抚育管理是油、蜜丰收关键的营林措施,油茶垦复施肥后可使单位面积开花数量增强,始花和终花时间提前,泌蜜量、蜜质和成果率提高。 利用蜜蜂为油茶授粉,是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利用油茶蜜源来保护及繁殖蜂群,增加养蜂收益。为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在推广油茶花蜜蜂授粉技术的同时,结合油茶丰产林的培育开展了“油茶抚育管理与茶林放蜂关系”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油茶综合利用浅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充分利用油茶资源,提高油菜总体经济效益的角度阐述了茶油、茶枯和茶壳等油茶主、副产品的化学成分及其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开发价值和途径,揭示了油茶资源的巨大潜力以及利用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